收藏 分销(赏)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5872272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章劳动力供给:1.劳动力参与率是测度和反映人口参与劳动程度的指标,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总劳动年龄人口*100,年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性别)经济活动人口/该年龄(性别)人口*100。影响因素: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的比例、居民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率变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教育制度及水平、国家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2.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价格:劳动力供给者提供一定量劳动时间所愿意接受的工资率。劳动力供给函数:S=f(W)(画图时坐标轴是

2、反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s= ,=0,无弹性,1,富有弹性(Es大于1实际上就是在图形中斜率小于1)。3.劳动力供给量(1)变动:其他条件不变,仅有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为同一条曲线上的移动。劳动力供给(2)的变动,工资率不变,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变动,是曲线的整体移动。4.效用是从某种物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越是相对稀缺的物品,替代能力越强。特征: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效用水平相同/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水平越高/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如果相

3、交,那么在交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表示相同的效用水平/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斜率为负,表明主体为了保持或得到相同的效用,增加一种物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物品的消费,两种物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凸向原点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预算约束线: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闲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斜率:个人放弃闲暇从而获得收入的比率,即工资率。5.主体均衡(3):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闲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用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即为 =W=MRS= 。6.纯收入效应(4)使闲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存在非劳

4、动收入的工作决策(5),相切:内解,相交,角解。条件工资:工作时间为0时的无差异曲线斜率,是为诱使人们从事工作的最低工资水平。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根本原因:预算约束线斜率(代表工资率:放弃单位闲暇所能换取的货币收入)小于无差异曲线斜率(诱使人们放弃单位闲暇转而工作所必须给付的货币收入的增量),即放弃单位闲暇的效用损失大于从事工作获取货币收入的效用所得。促使人们工作的前提:市场工资水平高于条件工资水平。7.替代效应(6):工资率提高,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闲暇减少。8.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7):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提高工资率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劳动力供给提高。工资率较高且收入较高时,替代效应

5、小于收入效应,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替代效应早晨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小于收入效应下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所以个人曲线形状“向后弯曲”!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由众多的个人叠加而成,所以是“向右上方倾斜”。9.家庭劳动力供给(7):家庭成员处于就业-非就业的无差异境界时的工资率为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市场工资率大于最大劳动供给价格时,选择就业;反之,不就业。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实质上是在某种工资率和制度劳动时间给定的条件下,劳动收入的增加能否补偿闲暇减少带来的效用损失,即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的效用的相互替代关系。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密度分布(11) 横轴为工资率W,纵轴为以最低劳动供给价格为标识的家庭户的密度分布

6、Q。在工资率较低时,密度分布较低。工资率较高时密度分布也较低,基本上呈正态分布;斜线所示的部分与正态分布曲线和横轴围成的总的面积之比,就是当工资率为w0时家庭群中非就业成员就业的概率。 收入效应:家庭成员收入(8)增加,家庭成员的闲暇-收入偏好形状改变,对成员的劳动参与有明显的负向作用。/收入增加,家庭成员的最低劳动供给价格上升。家务劳动(9):对劳动参与有负面影响。制度劳动时间(10):其他条件不变,工资率不变,制度劳动时间缩短,劳动力供给增加;由于时间缩短,最低劳动供给价格下降,在需求的作用下,就业增加。教育、培训:对劳动供给负向影响。10. 劳动力: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

7、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劳动年龄人口包括经济活动人口和非经济活动人口,其中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就业者又包括受雇人员、家庭从业者、业主。 11. 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劳动力参与率依年龄增长呈周期性变动的曲线。变化趋势: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劳动参与下降、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下降、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保持高位水平,观察不到因经济周期循环产生的变动,也不存在显著的趋势性变化。第3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特点:劳动力需求产生

8、的直接基础在于产品(服务)的需求,故由产品需求派生而来,是一种派生性需求(社会物质产品的需求是一种绝对需求,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雇佣劳动力是因为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可以为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因此劳动力需求产生的直接基础在于产品需求:劳动力需求的分析要联系生产过程的分析,劳动力需求理论是关于生产的理论),其他条件不变时,劳动力需求水平随市场产品需求的变动而变动/边际生产率理论对需求的影响/劳动力需求是企业用工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需求的目的是获得生产剩余、获得利润。劳动力需求和工资率是反向联系。2. 劳动力需求曲线(1),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Ed= 3.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

9、求的决定:基本假设:市场条件假设:供给者和需求者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商品和服务生产中仅使用两种同质的生产要素,即劳动力和资本/资源完全自由流动/市场主体具有完全信息,且获得信息的成本为零;关于生产的若干假设:企业生产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仅以劳动与资本作为分析对象,技术对产出水平没有影响/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生产周期:短期(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长期(劳动、资本都可以调整)、市场时期(产品已经生产出来,只有交换,没有生产)。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短期内,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的增加会

10、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发生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其他要素不变,有劳动投入的增加引起产量的变动分为三阶段:边际产量递增(使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边际产量递减(可变的劳动要素对不变的其他要素的利用趋于极限)、总产量绝对减少(不变的要素已充分利用,在增加劳动要素会降低生产效率)。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2),TP、AP、MP三条曲线都是先增后减,第一阶段,AP递增;第二阶段MP递减;第三阶段MP为负值;AP与MP的交点为AP的最大值。两条曲线相交前,APMP;相交后,APMP。,当MP=0时,总产量取得极大值。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11、3):企业以人均产量最大为目标,则投入量应为AP曲线的最高点,若以总产量最大为目标,投入量为曲线的最高点,若以利润最大为目标:企业的边际产量MP,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产品收益(MRP)=边际产品价值(VMP),因此MRP=VMP=MP*P;同样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短期内唯一可变的成本为工资,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为边际成本(MC),MC=W;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须使边际产品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P=VMP=MP*P=MC=W,所以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必须遵循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的原则。()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长期劳动力需求特点:通过规模效应或产出效应影响雇佣水平

12、,工资率的提高导致要素之间的代替。企业追求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等产量线():越在右上方的等产量线的产出水平越高,等产量面(企业生产要素的组合系统);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也是等产量线的斜率。同时,MRTS=MPL/MPK 边际技术替代率也等于两个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等成本线:总成本C=资本价格R*资本K+劳动价格W*劳动L,用来表示企业在要素价格给定的条件下,用一定的货币金额可能购买到的两种投入的最大数量界限,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经过推导: ,得到等成本线斜率=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最佳生产方法:定量产出实现成本最小或

13、是定量成本实现产出最大,都在等产量线与等总成本线的切点处达到最佳,由于两条线斜率相等,所以MRTS=MPL/MPK=W/R,即劳动和资本投入的边际产品之比等于劳动与资本的相对价格之比。4. 固定技术系数条件下劳动需求的决定:技术系数是指企业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要素投入的组合比例;技术系数分为可变与固定两类。当资本和劳动力的搭配系数固定时,产量将由并仅能由投入量相对少的要素决定。在固定技术系数的条件下,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根本上取决于产出水平。5. 生产扩大线表示在生产的要素价格不变时,不断增加要素投入的情况下,每一种产出水平所对应的劳动和资本投入的最佳组合。生产要素价格变化:规模效应:(

14、6)劳动价格提高,短期内,资本价格不变,成本约束线(斜率=W/R)变大,产出下降,劳动投入量减少。替代效应(7):资本要素也可以调整,其价格比(W/R)上升,资本的相对价格下降。生产要素变化时,实现同量的产出,相对价格降低的要素必然引起较大的需求。所以资本投入的增多替代了劳动投入的减少。长短期曲线比较(8):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按照VMP=W调整,长期按照W/R=MPL/MPK调整。长弹性大于短,长实际上是要素价格发上变化时所有可能的均衡点的连线。行业劳动力需求曲线:工资率下降,每个企业都希望把它的劳动力需求量增加到边际产品价值VMP等于市场最低的工资率的规模上,因此整个行业的劳动力需求扩大,在

15、其他条件不变下,产量增大,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产品价格的函数,因此行业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扩大产品需求,产品价格下降使VMP曲线位于原有产品价格条件下的VMP曲线的下方(VMP=MP*P)6. 决定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因素: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其他生产要素提到劳动力的可能越大(技术、成本),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工资率提高时,企业最初的反应是提高产品的价格,把成本的上升转移到消费者上,但产品的价格的变动必然影响产品的需求,与产品的需求弹性有关。产越大,劳越大/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越大,劳越大/资本的供给弹性越大,劳越大。7. 劳动力需求弹性:设Ed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DD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

16、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根据定义其公式为:需求无弹性,Ed0,无限弹性,Ed趋向于无穷大,单位需求弹性,Ed1,富有弹性,即Ed1.需求缺乏弹性,即Ed1。 8.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假设企业劳动力需求可分为两类工人:A和B,那么,可以将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B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公式: 如果交叉弹性为正,总替代;负,总互补。 第4章 劳动力市场1.古典均衡:局部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况,而不受其它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影响。一般均衡:各种商品的供求与价格都是相互影响,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它所

17、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2.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劳资双方是理性的并分别追求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劳资双方对他们赖以存在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具有充分的信息,信息分布均匀,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劳动力具有同质性,企业提供的工作机会在工作条件及其他非货币特征方面也具有同质性/劳动力市场上供需双方为数众多,并且双方均无组织性,是工资接受者/劳动力流动无制度障碍,流动成本为零。3.静态均衡(1):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时实现均衡,供给均衡(在资源限制的条件下,攻击的决策主体获得最大化效用),需求均衡(满足边际产品价值=工资),此时的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S=f(W)=D.W=We.需求曲线不变,供

18、给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就业量增加。供给曲线不变,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就业量增加。同时:需求左移、供给右移,作用相同。多维竞争性劳动力市场:假设:不同市场除工资外的工作条件相同或具有可比性/忽略劳动力流动所需要时间和成本/劳动力在多个劳动力市场间自由流动.均衡的前提:见面各市场的出清工资率相等。4. 动态均衡的假定: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本期t,执行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下期t+1。在t与t+1期间,已形成的劳动力供给决策不变/本期的劳动力需求量Dt决定本期的工资率Wt:Wt=f(Dt)/本期的工资率Wt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St+1,St+1= f(Wt).模型:劳动力供给

19、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收敛型蛛网(2),供大于求:发散性蛛网(3),供求相等:封闭性蛛网(4)5. 公共部门的市场均衡:人均家庭收入或人均政府补贴的提高,曲线右移。6.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5)A和B是经济社会任意两个行业,两行业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了均衡,两行业的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相等,即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相等,社会获得了最大的产出水平和劳动资源的最优分配。那么任意两行业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的条件是所有行业劳动力市场都实现均衡。同质量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工人从低工资地区向高工资地区转移,高地区供给曲线右移,低地区供给曲线左移/资本向低劳动成本地区移动,低地区需求曲线右移

20、,高地区需求曲线左移。充分就业。7. 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原因:工资率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因为人们的消费已达到一定水平,要退回去习惯一种更低的生活水平是很困难的。工资的刚性使价格机制往往不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充分发挥作用/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劳动力需求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产品市场需求的调节/由于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劳动力供给具有较大刚性。其弹性除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等等因素的影响。8. 瓦尔拉斯需求是指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行为人在市场供求可以相等的情况下,根据市场价格形成的需求。有效需求是指经济行为人在其预算可能条件下,考虑了市场

21、价格和他在本市场及其他市场所受到的数量限制后,为使其效用函数最大化而形成的需求。9. 自愿失业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从而造成劳动者失业的现象。非自愿失业是市场非均衡现象,由于产品需求下降使厂商销售困难从而限制了劳动需求。10. 刘易斯经济增长模型:在模型中,其基本假设是经济社会由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构成,传统部门是农业等生产部门,在这类部门中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接近于零。由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很低,故农业劳动力收入(工资)亦维持低水平,存在着大量的劳动力剩余。现代部门是被企业家支配的工业部门,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经营目标,并把利润用于资本积累,通过资本积累使资本存量持续增加。

22、12.劳动力短缺:劳动的初始需求大于有效需求,劳动力过度需求。劳动力过剩劳动力的初始供给大于有效供给,劳动力过度供给。工资漂浮:经济体制中自下而上层层提高工资的倾向,以及由这种倾向造成的工资轮番上升的现象。工资和由工资紧张引起的工资攀比,在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普遍存在的条件下,必然导致工资收入的平均分配。13.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规模:规模扩大,供给增大/人口年龄结构:劳动年龄组占总人口比重、劳动年龄组内部构成/人口城乡结构: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转移,供给弹性增大。资本存量的影响: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需求。均衡:在同样劳动力需求变动的情况下,均衡工资率水平的提高程度还要受到劳

23、动力供给弹性的重要影响。劳动力供给弹性越小,由劳动力需求增加造成的均衡工资率的提高程度越大。 14.供求平衡的调节:综合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对长期和短期的劳动力供求、劳动力的供求结构进行调节。扩大劳动力需求。增加社会和各单位的需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中小型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发展政策,积极发展城镇建设。第三,控制并压缩劳动力供给。人口政策,降低劳动力参与率; 缩短劳动时间;发展各种教育事业。通过劳动力流动、劳务输出缓解劳动力供求的矛盾。协调劳动力供求结构。搞好专业教育和训练的工作,培养出适应未来经济发展要求的多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使劳动

24、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之间保持协调。进一步完善劳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和工资在调节短期劳动力供求中的作用。15劳动力市场失衡的原因:市场机制作用的影响力小,存在滞后性、市场并非是唯一手段、对于重大矛盾市场的调节无力、市场机制只涉及供给和需求的数量和机构,对于活动中的行为规范难以调节。 第5章人力资本1. 人力资本投资途径:普通教育:间接性、迟效性、长期性;职业技术培训:在相应层次普通教育的基础上,是劳动者获得与发展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技巧,实现技能存量的增加,侧重“专业技术等级”,岗前学习、脱产学习、干中学习;健康维护:作为人力资本的载体,人们的健康状况和平均寿命是各种

25、人力资本藉以发挥作用的基础;流动:通过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调整人力资本分布的稀缺程度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有国内流动、国际流动、企业人员内部流动投资分析2. 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对投资的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按某一折现率折现后进行比较。时间内生偏好率(S):个人愿意接受的最低的利息率。计算: 求出折现率r,rS时,选择人力资本投资。3. 企业培训:培训投资的成本为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收益表现为经过培训投资而提高的劳动生产率(边际产出的增加),计算公式:类型:一般培训:分析前提:边际产品价值(VMP)等于工资率(W),员工接受一个比本来能获得的工资更低的起点工资(1);

26、特殊培训:重新调整特殊培训的成本-收益结构,企业和员工双方分摊培训费用,共担风险。(2),员工离职率与企业提供的培训(特殊)呈反向变动关系。4.人力资本含义:是一种能带来经济收入的生产能力/能像物质资本一样能够获得现实的货币收益、是人所具有的知识、技术、能力、健康等因素的总和/人力资本并非与生俱来,是靠后天投资而形成并积累的。是具有异质性的高素质结构的劳动能力。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对人的投资,增加人的生产与收入能力的一切活动。人力资本投资实体是有利于形成劳动力素质结构包括知识、技能、生理心理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是人,可以将消费活动转换为投资行为。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多元性、目的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27、第6章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1. 工资形式:计时工资:依据劳动者的工作时间长度与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存在生产率波动的风险,难以对雇员实施有效的监督。“效率工资”高于其他企业的工资水平,适用于产品数量标准难确定、产品数量难度量的职业和行业/自动化程度较高、生产的合作性较强,生产的结果不易分解为单个人的产量的行业/产品质量重于数量且要求劳动者素质比较高的行业/产品种类、经营项目和生产条件多变的企业;计件工资:根据工人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和计件工资率加以计量,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合格产品的数量,有对工人的激励,适用于产品数量、质量可准确计算并检验的/生产数量及质量取决于工人的努力程

28、度/品种比较单一且能大批量生产的;(福利是劳动力价格的组成部分、工资的转化形式)附加福利: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都有类似固定成本的特点,雇员偏好现金支付,企业以高福利形式吸引人才,基本特征:不与劳动的数量直接相关,多数只与劳动人数有关,而与劳动时间无关/部分具有法定性,特别是延期支付的福利形式更具法定约束力/企业具自主性和灵活性,企业中的多数福利形式可以根据企业和员工的偏好进行自主地确定;利润分享制度:使雇员报酬的多少与企业利润有关的报酬支付形式,分为:保障工资的分享制度、无保障工资为基础的纯分享制度、年终或年终一次性分红、按利润的一定比重分红。2. 工资差别:劳动要素供给者之间在要素服务收入数

29、量方面的差异。补偿性工资差别:对劳动者某一方面的特殊性给予补偿:人力资本投资的,原因:劳动的性质、职业不同,人力资本存量不同,Wb(技术工)/Wa(非技术)=1+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1),效用均等化的,原因:职业的非货币特征(恶劣的工资条件、较低的社会声望、职业和收入不稳定性),为了使各类劳动和职业的吸引力均等化,客观的需要用较高的工资来补偿;竞争性工资差别:原因: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由劳动者能力结构的差异引起的,指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差异。垄断性工资差别:指因某种制度性因素或劳动力的某些自然特征导致劳动力供求的特殊矛盾,从而使某些职业的劳动者处于垄断地位形成的工

30、资差别。制度性因素(成因:生产力水平落后和市场发育不全):工会的影响、行政权利与行政管理对劳动力供求的影响、经济体制对劳动力供求的影响;劳动力能力结构的自然特征:具有某种能力结构的劳动力的供给,几乎是没有弹性的,当稀缺时,在需求的作用下,工资会急剧上涨。(2)3. 产业工资差别:形成原因:产业的技术经济特点(有机构成高的企业的工人工资高:人均资本占有量高、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小、形成规模经济要求的初始投资的规模很大、要求高技能工人所占的比重较大)、产业的地理位置、产业的规范管理程度及管理水平。4. 地区工资差别: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求差异、人均物质资本差异、人

31、均人力资本差异、市场竞争程度差异)。消除差异途径:地区间贸易(因运输成品不为0所以不能根本消除):地区间商品竞争、流通导致高工资地区商品需求下降、低工资地区商品需求上升、高地区产品价格下降、低地区产品价格上升,直到达到统一工资率(3),;资本流动(迁移存在成本所以不能根本消除):资本增加导致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增长,资本从高工资地区向低工资地区流动,高地区劳动力需求下降,低地区上升;劳动力流动(不能根本消除:信息偏误、信息成本和流动成本):根本动力在于人们期望个人效用最大化。做出流动决策(下式成立): 。5. 收入差别的度量:洛伦兹曲线(4),基尼系数:不平等面积/完全不平等面积.第7章非完全竞

32、争市场结构对工资与就业的影响公会对工资水平的影响:1.增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供给曲线弹性越大(斜率越小),相对于就业量增加的工资水平上升越小。增加产品需求:工会为其所生产的产品做广告、通过政治游说以增加工会产品和劳务的需求、通过支持对工会产品具有很强替代关系的产品价格提升的立法,增加对工会产品的需求、通过成功的游说以立法的方式,降低与工会产品或劳务互补的产品或劳务的价格,提高自身劳动的需求。 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的边际产量:参加“质量圈”(与提高生产率有关的劳动管理委员会)、参加“联合决定”(由工人直接参加的厂商的决策过程)影响资源的价格:工会(一般拥有工资较高的熟练工人)通过支持

33、提高最低工资来提高具有替代力的非熟练、非工会会员劳动的相对价格,工会还可以通过支持政府降低生产中与劳动力要素互补的资源的价格,增加对工会劳动力的需求。工会可以争取政府项目,鼓励在当地建立更多企业增加对工会劳动力的需求。 2.限制劳动力供给(2)减少合格劳动力供给的数量:限制全国某类劳动者的“存量”、限制进入某种职业、强制退休、缩短工作时间影响非工资收入:失业补偿、增加在职员工的补贴、社保费用。3.集体谈判:(3)获得高于均衡工资水平的工资后,雇主将解雇一部分工人,还涉及由于工资较高对这一职业的求职者,劳动需求曲线弹性越大,劳动供给曲线弹性越大,缺口越大。(合同保障条款:降低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弹

34、性越低,由于工资增加导致工作变动的工人越少:(其他方式)减缓由于提高工资引起的资本对劳动的替代、补充失业保险费等,从而提高用于替代工会劳动的任何资本的有效代价降低非工会劳动替代性:防止转包、工厂搬迁)。第8章就业与宏观经济变动1. 失业: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劳动力人口中,既有劳动能力,又有劳动愿望的人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充分就业:劳动力供求的相互关系看,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均衡,国民经济的发展充分满足劳动者对就业岗位的需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互关系看,指总需求增加时总就业量不再增加。(充分就业是一个相

35、对的概念,当达到充分就业时,仍会存在某些类型的失业)2. 失业类型:摩擦性失业: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之间而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是一种正常性失业,动态性市场的自然特征。时间滞差存在的原因:失业者缺乏就业岗位的完整信息、缺乏迅速流动的条件、信息成本和流动成本障碍。解决途径:增加劳动力流动性,改善市场的信息情报工作,提高市场效率,较低信息和流动成本,缩短找工作的时间等。技术性失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进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对就业的影响:长期:劳动力需求的总水平不因技术进步而受到影响,影响主要在劳动时间的缩

36、短方面;短期:先进的技术造成失业(效率提高的必然结果)。特点: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对失业的影响越小;工资弹性越大,对失业的影响越小;以新技术生产现有产品与生产新产品相比,前者对失业的影响较大技术进步对非熟练工和半熟练工的影响较大;技术进步所替代的工人平均年龄越高,对失业的影响越大。解决途径:推行积极地劳动力市场政策,强化职业培训,普遍实施职业技能开发。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起的失业,特点:失业者缺乏现有空缺职位所需要的技能,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解决措施:加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传递;政府提供劳动力迁移补助(主要针对从过剩地区向

37、短缺地区的迁移);制定培训计划,使失业者的知识更新与技术发展同步进行,以适应新职业的需求;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职业供求预测。结构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差别:结的持续期比较长,虽然都可能出现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但摩不是知识与技能造成的。结与技在形成失业的原因方面重叠:技术进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若此产品需求弹性校,需求不再增加,消费函数不变,产品需求结构变化,导致由技转为结;技术进步造成某些行业的永久性衰落,此时技等同于结。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所引起的失业,气候状况对某些行业的生产发生影响、对某些消费影响,是一种正常性失业;特点:地理区域性较强、行业差别性较大、有规律性、失业持续

38、性有限。不良影响:季节性雇员就业时间短、收入受到影响,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解决途径:加强对季节性失业期的预测工作,尽早做出就业淡季的安排;规定一个合理的失业补助期限,减少季节性雇员的生活困难。需求不足性失业:由总需求不足造成的、接受市场现行工资率、有就业要求的人不能满足其就业需要而引起的失业。增长差距性失业:指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故造成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劳动力的需求而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1):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繁荣时期,总需求旺盛,劳动力需求增加,失业减少。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单纯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

39、凯恩斯:消除非自愿失业才能充分就业;刺激总需求和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有效供给不足性失业的根本方向,重点增加投资,摒弃节约扩大消费,公共投资;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产业政策密切结合;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人力政策。3. 失业率: ,平均失业持续期: ,年失业率: 。4. 失业的影响:造成家庭生活困难,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国民经济造成影响,影响社会稳定。第9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普遍持续地上升.是物价水平的上升/物价上涨并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涨,而是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即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不是指物价水平的一时上升,而是持续一

40、定时期的物价上涨/上涨必须是上涨相当幅度,才能判定发生通货膨胀(低于2不算)/通货膨胀理论一般是以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的主导机制为前提条件的。2. 早期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率与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横轴为失业率,纵轴为货币工资变动率,(1)走向:向原点凸出,上部陡峭,下部平缓,意味着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变得较高,这是因为失业率低意味着劳动力的短缺和较高的总需求水平,雇主竞相雇佣劳动力,造成工资水平较快增长。菲利普斯用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增长率作为纵轴,认为通和失业实际上是此长彼消的关系,引申出“不要求同时消除失业和通,也不要求达到零失业率下的通或零通下的失业

41、,而是把失业率和通控制在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2),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可以根据社会可接受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确定临界点。失业率过低时,采用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以较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使失业率降到临界点以内。3.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20世纪70年代,整条菲利普斯曲线上移(原因:早期曲线忽视了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政府采取扩张性政策,失业率下降小于自然失业率u0,通货膨胀率上升,此时,货币工资上升,物价水平上升,由于存在货币幻觉,公认的价格预期没有变,把名义工资的提高视为实际工资的提高,因此劳动力供给增加,雇主的价格预期也没有变,把产品价格的上升看成自己产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从而看成

42、以产品计算的实际工资的下架,从而会增加雇佣数量。因此产量增加,就业增加,得到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随着时间增加,货币幻觉消失,工人及雇主会减少劳动力供给和产量,从而使失业率回到u0,但通货膨胀率没有下降,因此菲利普斯曲线上移(3)。预期:指决策者对其有关的不确定的经济变量所作的预言,有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适认为人们能够根据过去的经验预期未来,同时认为预期与实际总存在误差,而人们能根据以往的预期错误不断地修正自己对未来的预期以使预期正确。理认为人是理智的,进行预期时会充分利用一切可以获得的信息,做出理性预期。 曲线的移动:gp=f(u)+gpe(通货膨胀预期),不同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将存在着不同的菲

43、利普斯曲线,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曲线向上移动;率下降,曲线向下移动。短、长期曲线形态(3):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短期内,当实际通货膨胀已改变,但工人和雇主尚未作出调整,通的上升才会引起失业率的下降。或工人和雇主预期的通小于实际的通,失业率和价格水平存在一个此消彼涨的关系。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内,工人和雇主会消除货币幻觉,意识到预期的误差,并及时作出调整,从而失业率和通之间不存在此消彼涨的关系。通货膨胀率可以分为预期的通和没有预期到的通,只有后者才会对产量和就业产生正效应,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只有持续的加速才可以阻止产量和就业的减少(一个长期低于自然失业率的失业率要求有一个加速的通货膨胀率与之配合

44、。)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失业并不取决于通货膨胀,而取决于经济中的随机冲击,无论短、长期,失业和通都不存在稳定的交替关系。(4)4. 自然失业率:正常失业与社会劳动力的比例,在通货膨胀率不变时的失业率,换言之,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通货膨胀率相一致时的失业率。又称均衡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就是自然失业率不断提高的表现。其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技术进步的速度(技术进步,导致技术性、结构性失业增加)、劳动力人口构成的变化、工资刚性增强(体制性因素使工资刚性加大,阻碍劳动力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发挥,提高失业率)、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水平(滞后于市场发展的需要时,自然失业率上升。

45、第10章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和调节1.维持市场运行的微观三因素:1.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和其他劳动条件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在我国,“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决定最低生活工资时要考虑的因素:工人及家庭的必需品/经济因素/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衣食住行子女教育)/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最低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段条件及最高

46、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我国劳动法律法规:工作8小时,1994,44小时,1995年5月1日开始实行每周40小时。加班不可超过一小时,特殊情况不可超过3小时,每月不可超过36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日。其他劳动条件标准,包括最低就业年龄标准和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所应采取措施的各种法律规范,特别是关于女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2.最低社会保障,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功能:为劳动力市场的

47、正常运行创在良好的环境,增加社会经济的有序性,使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有机体得以持续、稳定、均衡、协调的发展。包括:医疗保健、疾病补助、老年补助、工伤补助、家庭补助、生育补助、残病补助和遗属抚恤金。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3.工会,是劳工及受雇者,自发组织形成的,借团体交涉的力量,来维持及改善劳动条件与生活状况,保障劳工权益的社会性团体。功能:经济性的功能:改善维持劳工生活;行驶争议权维持会员权利;从事集体谈判缔结团体协议;参与企业管理与经营增强谈判力量/政治性:运用群众力量及影响立法者选任及活动,支持当选的立法者影响劳工立法内容,保证权益/社会性:争取福利/心

48、理性:提高自尊心和责任感.权利:1.参与国家社会用人单位事务管理2.维护职工合法权益3.代表职工签订集体合同4.参与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5.监督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6.监督执行各方面劳动法规7.要求用人单位企业提供活动经费物质条件。2宏观调控的四个因素:1.财政政策,政府运用财政预算来调整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扩张性和紧缩性。主要手段:1.改变政府购买水平;2.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3.改变税率。注意:通过财政政策提高就业水平通常导致预算赤字的增加。扩财有利于增加就业但预算赤字增加通膨严重,紧财抑通膨,失业增加,因此还需用财政预算政策对经济波动反向调节功能性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管理政策。间接发生作用,见效较慢。扩张性(增货供,将利率,刺消费投资增加需求)和紧缩性。主要手段:1.调节法定准备金率。2.调整贴现率;3.公开市场业务。与财政政策结合,高膨胀时考虑结合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降低失业率避免高膨胀。3.收入政策。政府通过控制工资和物价来制止或预防通货膨胀的政策。温和形式:政府劝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