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型课题研究概述一、微型课题以及微型课题研究的定义微型课题的定义: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微小、具体、突出的,影响教育教学效率和效益,并且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的实际问题。微型课题研究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对自身教育实践中细微的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教育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二、微型课题研究的特点一是小,即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问题小。微型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因而规模小、投资少。二是活,即灵活。微型课题研究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研究的过程上。“我的事,我做主”。三是实,即实在。首先选题“务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育教学工作,选择教师
2、工作中遇到的盲点、热点、疑难点问题,贴近学校、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其次,研究过程“踏实”,微型课题研究在教中研、研中教。再者,研究结果“真实”。四是短,即周期短。微型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的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五是平,即符合当地、当时教师的研究水平。六是快,即见效快。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三、微型课题研究什么1、小而有型的问题:“微”到什么层面。“小”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有一个大体的界定。比如:“一道平面
3、几何题的多种解法”是一个个别的、即时可以解决的问题,它可以通过一两节课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解决,不需要作为课题来研究。而“平面几何题的解题策略”就是一个可以由点及面、属于特定类型的问题。再比如:“怎么处理班级两位女生闹矛盾的问题”也不能成为微型课题,因为这只是个别现象,是可以即时可以解决的。而“xx初中三年级女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调适的研究”就是一个小而成型的问题,可以作为微型课题来探讨。2、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比如“小学低年级数学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及对策的研究”,不能说前者的研究没有意义,很显然,后者的研究更有实际意义。3、具体明确的问题比如,“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
4、查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学生”,研究的对象不具体,范围太大,因此此课题可以具体为“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研究”。4、可以解决的问题首先,选择的问题要科学,问题的前提必须正确,问题的答案必须存在,而且可以预测。其次,选择的问题需自己有能力解决。如果没有做过班主任,研究班级管理、班集体文化建设、班干部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就可能比较困难。三是时机问题。要关注本校、本地区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及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四、微型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研究准备、研究实施、研究结题三个阶段。(一)研究准备阶段做什么 1、学会选择研究课题选择、确定课题就是确立研究目的、对象、内容
5、和方法。选题的过程,是反思、总结、学习和研究的过程。2、学会查阅文献资料查阅文献要根据研究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要根据研究的方向和要求,确定所需文献资料的主题和范围。查阅文献有以下基本方法:顺查法、逆查法、跟踪法。3、学会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不仅在于把研究目的、思路具体化,也是研究工作整体的规划图和研究实施过程的路线图。作为规划图,研究方案要交待清楚研究的整体思路、研究过程的框架、研究工作的布局、研究成果的预设等。作为路线图,每一步做什么、谁去做、什么时候、要达到什么效果、如何评价等等都要具体明确。研究方案制定愈周密详细、切实可行,就愈可以避免研究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使研究工作有序
6、开展。(二)研究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哪些1、实施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活动是研究的平台和载体,是研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和形式。(1)专题研究活动调查活动。它是运用调查法从不同的维度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解和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的过程。调查活动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才能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例如,“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能力的个案研究”,这个课题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哪些是学困生,有什么特点(是什么);二是小学数学学困生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三是怎么帮助小学数学学困生提高学习能力(怎么办)。把前两个问题调查清楚了,才能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观察活动。观察活动
7、一般是在课堂进行的又称课堂观察,当然,为了全面观察研究对象的现实表现,观察也可以在课外和家庭进行。(2)主题研究活动主题研究活动是围绕特定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开展的学习、讨论、交流、展示、观摩、培训和评比等活动。这类活动主要包括:阅读活动。真正的学习往往是伴随着研究而进行的,教师研究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不存在无阅读、无学习的研究。沙龙研讨。沙龙是一种比较宽松、自由的研讨形式。组织沙龙活动要有明确的研讨主题、参加对象、活动时间、地点等。沙龙研讨的重点要放在研究的内容和解决具体的问题上,尤其是研讨内容中“怎么办”的问题。2、建立研究台帐或研究手册3、做好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一旦建立
8、了课题组,就必须分工明确。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要达到什么要求、如何考核评价等,都要明确具体。主持人要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讨论研究计划和方案,领会其精神实质,认清研究的目标,熟悉、掌握研究的步骤和方法,明确自己的任务和操作要领。课题主持人不仅仅是研究者,还是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要有计划地通过书面报告、座谈交流、现场会议等形式展示阶段性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成果。4、及时梳理、积累研究资料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收集保存好研究资料。从资料的特点来看,我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准备性资料,也把它称为原始资料。包括下载、复制文章、文摘等理论资料,以及国家、教育局、学校有关的政策、
9、法规、文件等政策性资料。二是过程性资料。包括微型课题研究的申请表、研究计划或研究方案、研究目标责任书、教学案设计、调查观察记录、研究日记、会议及研讨活动记录、接受培训及考察学习的资料、学生作业、有关试卷、图片等与研究过程有关的所有资料。三是总结性资料。包括调查、观察、报告、工作小结,研究课课例、实录,研究报告,随笔、案例、论文,经验总结、师生作品,课件,结题鉴定意见等能反映研究效果的材料。(三)研究结题阶段的基本工作 1、做好结题的准备工作 收集、整理研究材料。 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是集中、概括地反映微型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成果,包括课题缘起、实施过程、研究成效和研究后反思。
10、撰写工作总结。 准备研究课。 2、了解结题的一般形式 一是课题主持人作结题报告(重点介绍做法和成果)。二是观摩主持人的研究成果课或主题教育活动。三是验收组查阅课题组的研究档案资料。四是验收组写鉴定意见,表明是否同意结题。3、提交微型课题研究成果如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案例、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论文、经验总结、结题报告等都可以作为研究成果。 4、做好结题后续工作首先,要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改进自己的工作。同时,要把研究成果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应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其次,要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成果,重新审视自己的选题、研究的内容、方法、计划、成果是否科学合理,尤其要反思。再次,要进行后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