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
二、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3)概括规律: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
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
用字母表示定律:
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
板书公式:a×b=b×a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 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
(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
完成“做一做”前两道12×32=32×( ) 108×75=( )×( )
2.教学乘法结合律
(1)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要几步?怎样列算式?
汇报交流,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明确(25×5)×2 = 25×(5×2)
(2)举例验证: 再举几个例子填到课本26页,汇报板书学生举的例子。
(3)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
小组同学之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规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
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比较
教师提问:比较所学的四个定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教师出示: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三、 巩固应用 完成做一做后两道
四、 回顾整理。
这一课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后同学们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简便地把题目计算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