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周第1课 房屋的建造和维护教学目标1.能够与小组同学一起,参与设计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2.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建造房子3.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重点:设计并建造房子难点:对造房子前准备的预测教具:有关建造房子的材料、绳子、设计纸张、木棒、透明胶带等有关各种房子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1.人们居住离不开房子,你知道房子有哪些不同的类型呢?2.欣赏一些不同类型的房子,说说它们都有哪些优点和不足。3.如果让你来建造一幢房子,你会建成什么样子?找不不同的房屋类型二、探索新知1.初步总结房子类型,看书上的图片,分析。思考问题:古代房子和现代的房子有什么不同
2、?2.学生谈论,汇报。(1)谈话:刚才我们比较出现代的房子在高度、功能等方面远远优于古代的房子,在建造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因素呢?(2)学生谈论,罗列,汇报(3)分小组自由搭建,教师巡视指导(提示:模型不宜过大)评比,总结。三、作业房屋的精细设计,可以涂上颜色等等板书设计: 1、房屋的建造和维护 设计形状 合理运用支架教学反思: 第二周 第2课 建筑物的类型教学目标: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2.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3.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教学重点: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教学准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
3、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二、新课探究活动1:房屋的变化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学生回答。(房屋)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
4、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2房屋的发展过程。(1)阅读教材P2、P3的材料,说说房屋的发展过程?洞穴、草棚木屋砖瓦房钢筋混凝建筑。(2)列举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分析并记录它们的外形、材料、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3讨论。(1)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2)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具、建筑机械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房屋的发展。板书设计:第2课 建筑物的类型生存、适应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天然洞穴人造住所结构简单结构复杂功能单一到综
5、合。教学反思: 第三周第3课 建筑物与外界的联系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物与外界的关系。2. 能从选材或结构的角度分析出增加建筑物承受力的道理。3. 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到各种巧妙自然的结构。教学重点: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到各种巧妙自然的结构。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建筑物各式各样,他与外界有什么联系? 二、新课1.瞭望台:观察建筑之间的联系。(1)阅读文中内容。(2)看图、说说建筑物与外界怎样联系的。(3)想一想:世界上有没有与丗隔绝的房屋,在哪里生活的人们有什么不变?2. 探索馆:学生动脑想。(1) 阅读文中内容,你想说什么?(2) 思考交流:人口密集的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较小你有什
6、么建议?三、 体验屋:学生动手。1.看文中要求。2.动手设计、与同学交流。3.思考:(1) 为什么飞机场大多建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2) 为什么城市里的公共场所严谨搭在市违章建筑?四、 小结:本节课你有和收获?板书设计 : 第3课 建筑物与外界的联系瞭望台探索馆体验屋教学反思: 第四周第4课 设计纸盒房屋教学目标:1.能根据房屋的一般形状和基本特点,初步学习用纸盒改制成房屋模型的技能。2.通过调查、观察、交流、反馈,提出初步制作纸盒大楼的方法。能通过与他人交流,发现新的问题,并修改和完善设计图,制作多种形式的大楼模型。3.能通过纸盒大楼的设计,初步形成技术意识。学习倾听,学习表达并从中提高。
7、在设计和制作活动中,体验制作的过程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学重点:能通过纸盒大楼的设计,初步形成技术意识。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建筑物的门、窗、阳台、屋顶、周围环境的组合。通过拼合、堆砌和装饰,把感觉到与想象出的立体造型用纸盒表现出来,使学生充分体验凭借顽强毅力坚持活动的乐趣。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建筑的关注和兴趣师: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家,那么我现在请问大家,家是什么?生(甲):家是爸爸妈妈和我。生(乙):家是一张床。生(丙):家是可以一起吃饭。生(丁):家是一幢大房子。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都对。刚才丁同学说,家是一幢大房子,那么敖老师现在请他来描述
8、一下,他家的大房子是怎样的?生(丁):是黄颜色和白颜色的,有三层的,我们住在三楼,有很多房间。师:哦,这么大啊。敖老师可以想象一定很漂亮。恩,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敖老师看看哪个同学最聪明能从大屏幕上发现什么。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对建筑物造型的感性认识及兴趣。(说房屋)教师出示戊同学家建筑的照片。师:同学发现了什么吗?生:这是一所小学!生(表示赞同,兴趣高昂)师:老师请同学来说说看。师:那么我请同学看着照片来描述一下。生(戊):屋顶是三角形的,有一个大阳台可以晒太阳,房子是红颜色的,有三层高师:恩,戊同学描述的非常好。这是敖老师所工作的学校。老师手里是一张效果图,再看看屏幕上的照片。你
9、想说些什么? 在每个房子建成之前都有个效果草图,工人们通过草图再进行施工。有的开发商为了让自己的楼销售更好,就建造了一些模型。今天这节技术课我们就来动手做板书:设计纸盒房屋老师要给同学们看一些世界上著名的建筑。三、赏“房屋”1.课件展示,不同风格的建筑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出示图片,比如天安门,东方明珠,加以扼要分析。2.师:房子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生:方的、圆的,三角形的?还是不规则的师:屋顶是什么样的?生:三角形、圆锥形、平顶、彩条状的?或者瓦楞形的师:门和窗的构造?生:方格窗、百叶窗还是大玻璃窗,单扇门、双扇门、或是旋转门、卷帘门各是什么形状的?安装在什么的地方?门窗是不是需要打开?从哪里打
10、开?其他部分:是否需要设计阳台、阁楼?房子的装饰等。注意点:各部分的比例要协调,设计一组房子时要大小高低搭配和谐。四、制“房屋”1.书中22页瞭望台指学生读美丽、雄伟、壮观的建筑都是来自设计师之手。他们从画草图开始,逐步完善自己的设计的。最终形成设计方案。2.讨论制作方法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成为真正的建筑师?生:想!那么我们一起看看“探索馆”中的纸盒房屋的制作方法。请学生阅读书中24和25页的的制作步骤。3.教师总结具体步骤:课件出示A选择做房屋模型的纸盒。 B画出设想的房屋外形。 C画出纸盒房屋的制作图。师:看看我们班的同学谁能被评为“小小建筑师”,同学们可以将老师设计好的楼盘进行充实。看
11、一看是男同学设计好还是女同学有创意。请看比赛要求:合理分配细长的薄盒子 柱子、等b又高又厚的纸盒 房子、底座等堆拼:(要有主有次,有高有矮,有前有后,有紧有松)剪挖:(门窗、楼层等)粘接围摆小组汇报、点评 颁发“小小建筑工程师”徽章。a造型是否美观?b做工是否细致?c色彩是否搭配合理?d装饰是否恰到好处?e设计是否有新意?五、玩“房屋”正式比赛六、总结:同学们的设计新颖独特,叙述形象逼真,真是一群名副其实的“小小建筑工程师”。从这节课中我们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的双眼能发现美,双手能创造美!老师祝愿大家好好学习,将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板书设计: 第4
12、课 设计纸盒房屋造型美观做工细致色彩搭配合理装饰恰到好处设计有新意教学反思: 第五周第5课 麦秆小屋模型教学目标:1.以制作麦秆小屋模型为例,引导学生爱观察、实践中体验过程与方法模型可用来交流沟通并检验设计思想和步骤。2.通过设计模型,使学生明白了建筑的辛苦。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爱观察、实践中体验:模型可用来交流沟通检验设计思想和步骤。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爱观察、实践中体验:模型可用来交流沟通并检验设计思想和步骤。教具:剪刀、美工刀纸盒、麦秆小屋模型、纸张、乳白胶、透明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二、瞭望台1.在各种房屋销售场所、展览会上,经常可以看到精巧逼真的建筑模型。思考回答都有哪些建筑模型
13、2.展示各种房屋,让学生了解房屋模型。3.思考乐。比起平面的图纸,用模型进行展示有什么好处?建筑模型除了帮助人们进行交流外,还可以用来测试建筑物的性能。建筑模型还能用来干什么?小组讨论,回答问题。4.拓展延伸,展开想象。三、探索馆1.制作建筑模型的材料有塑料、钢材、木材、石膏等。我们也可以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动手动脑,制作一款简单的建筑模型。(1)把麦杆放在锅里煮约分钟,捞出后晒干。(2)用白乳胶将晾干的麦秆粘贴在白纸上。(3)在另一张白纸上画出小屋的分解图图,即小屋的四面墙壁及屋顶。(4)将小屋的分解图纸粘贴在粘贴好的麦秆背面。按分解图,用剪刀剪出小屋的各个部分。(5)用美工刀在左右山墙上刻
14、出窗框孔,在前墙上刻出窗、门孔。用麦秆粘出门框和窗框。将麦秆劈成丝后粘贴出窗棂,反面粘上透明胶带。2.分小组,按照教师提供的制作方法,开始制作小屋模型。四、全班展示,互相评价五、布置作业试用其他材料制作小屋模型,如牙签、树枝、冰糕木杆、吸管、电线。板书设计:麦秆小屋模型煮晒干粘贴教学反思: 第六周第6课 我们的新操场教学目标:1.以规划或改建一个新的操场为例,引导学生在观察、实践中体验2.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目标明确的、按部就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案的方法3.锻炼学生对周边事物的认识,空间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实践中体验: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目标明确的、按部就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案的方法。
1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观察、实践中体验: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目标明确的、按部就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案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各种操场的图片教学过程一、瞭望台操场是学生活动的场所。利用操场上的设施和器材,学生可以进行各种体育运动或娱乐活动。仔细聆听1.观察各种操场图片,探索新知。2.思考操场还能用来干什么?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二、探索馆1、为自己的学校规划一个新操场。2、向学校师生征求对操场上体育设施和器材的意见,提出改建建议。观察并记录本校操场上的体育设施和器材,画出操场设施分布草图。三、体验屋为新操场设计制作体育设施和器材模型。方法及所用材料也就各不相同。1.分头观察各种体育设施和器材的
16、组成部件,及其连接或组合的方式。画出各自选定的模型的制作方案草图。2.根据草图,制作各种体育设施和器材的模型。3.各种体育设施结构不同,相应的模型制作。4.将大家的模型集中起来,完成新操场整体模型。四、布置作业为所在社区或村镇设计一个“儿童乐园”,并制作展示模型。板书设计:我们的新操场制作方案草图制作各种器材模型集中组合教学反思: 第七周第7课 大自然的启示联想法带来灵感教学目标:1、知道“联想法”的含义,了解运用“联想法”进行创造发明的事例;能运用“联想法”完成规定的任务。2、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经历运用“联想法”进行创新设计的过程。3、能主动地运用“联想法”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学重点:体验
17、运用“联想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难点:运用“联想法”完成规定的任务。课前准备:各种运用“联想法”开展创造发明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通过“联想法”的实例了解什么是“联想法”1.教师讲故事,介绍混凝土、尼龙搭扣的发明过程。提问:混凝土和尼龙搭扣的发明是分别受到了什么现象的启发?2.组织学生讨论:鲁班是受到了什么启发而发明锯子的?潜水艇的外形像什么?3.教师出示: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利用联想的方式发明新事物的事例?4.教师介绍“联想法”的特点。二、活动二:运用“联想法”完成任务1、提出任务:将一片长22厘米、宽2厘米的纸条架在两端相距20厘米的地方,不能用任何粘接方法。2、教师提醒:观察
18、兰花的叶子,根据这一启示思考完成任务的方法。3、组织学生根据设想,开展制作。4、组织学生展示完成的制作,开展自评与互评。三、活动三:运用“联想法”完成任务1、教师提出任务:用2张A4纸和4张2厘米5厘米的粘纸做一个高度不低于8厘米的结构,然后进行承重试验。2、组织学生根据设想,开展制作。3、组织学生对完成的制作进行承重试验。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承重试验结果对结构进行调整,并再次实验。5、组织学生对展示完的制作,开展自评与互评。板书设计:第7课 大自然的启示联想法带来灵感莫尼克 植物根系钢筋混凝土鲁 班 叶齿锯 教学反思: 第八周第8课 承重结构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形状柱子有不同的承重能力。2通
19、过设计和制作纸结构,培养观察、设计和动手制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通过设计和制作纸结构,培养观察、设计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教具准备:A4打印纸,双面胶,剪刀,尺子,水彩笔。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1.喜欢玩找茬游戏吗?缺少了柱子会怎样?柱子具有承重的作用。2.学生说说身边的柱子后,师出示一组身边建筑的柱子图片。柱子形状各异,不仅美更能够承载足够的重量。引入设计纸柱比赛,出示课题。二、设计制作纸结构1.出示比赛规则,请一名同学们读一读。2.学生结合实际说说自己的设计。(学生边说教师边板画示意图)学生说纸柱的承重力大小和那些因素有关。
20、3.小组活动,纸柱设计、测试和改进,时间15分钟。(在小组合作讨论制作的过程中,老师应当随时到各组查看,并适时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三、纸柱承重比赛1.请各组在参赛纸柱上写上号码,并为纸柱起个名字。2.选出一名裁判员和一名记录员,裁判员负责检查各组纸柱是否合格,记录员把各组的比赛成绩记录在记录单上。3.纸柱承重比赛。各组依次派一名代表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裁判员开始检查纸柱是否合格。听教师口令开始摆重物,记录员将结果记录在黑板表格。四、比赛疑问与灵感同学们,结合刚才的比赛中,说说到底什么样的纸结构承重能力更强一些呢?通过实践,我们知道了,纸柱承重力的大小与形状结构、承重面积和摆放的方法等因素都有关系。五、总结拓展延伸:小小的纸柱中也蕴含着许多的科学道理,只要你用心观察、勤动脑,生活处处皆学问。同学们有了这种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老师相信,你们会成为新一代的建筑大师。即将下课,老师再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希望聪明的你回去后想一想:纸如果不受大小,多少的限制,你还可以把它做成什么形状的物体来使它的承重力增强呢?课后,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把它制作出来。板书设计:第8课 承重结构大小与形状结构承重面积摆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