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观察物体
第1课时: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学具、教具:
老师学生都准备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听故事《盲人摸象》为什么这几个盲人说的大象差别那么大?
[设计意图] 联系学生已有观察物体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有目的的开展观察、比较活动,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物体。
二、探究新知
(1)师:我们观察物体的时候,我们要从不同位置、角度来来观察,比如可以怎么观察
(学生:从前面、后面、左边、右边、下面、斜着……来观察)
这时候学生举出了很多从不同位置、角度。
(2)规范观察位置的描述
师:为了统一,我们规定了 正面、侧面(左侧面、右侧面)、上面这几个观察位置。
(A)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比如你看到物体的正面的时候,你就看不到物体的反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B)让学生看书P38并完成P38的问题和填空。
[设计意图] 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借助观察、想像、操作、判断与推理等活动,梳理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方法应用
1、老师拿出一个网球(体积比较大),现在老师站在教室的前面,我把网球这一面定为网球的正面,那么你现在是从什么面来观察这个球体的呢?看到的又是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学生有从正面、下面、左侧、斜的….等不同方向看,得到的都是一个圆形)
[设计意图]通过没有明显特征的网球,引起学生观察物体时首先要寻找观测点、抓住特征,再用合适的语言进行描述,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A)观察圆柱体的上面
老师拿出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罐
(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圆形)
(B)观察圆柱体的正面和侧面
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来观察,得出的图形可能不是正方形
学生小组交流: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学生很容易得出是一个圆形,但是由于观察角度以及光线作用于弯曲的圆柱体侧面的原因,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侧面不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配合课件,来进行观察分析。
正面和侧面 上面(和下面)
[设计意图]借助平面图形想象、勾画立体图,,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转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对观察物体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掌握观察物体时寻找观测点、抓住物体特征,用合适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为后面的学习观察物体打好基础。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找出下列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连一连。
1、 从上面看 从右侧面看 从正面看
―――――――――――――――――――――――――――
课堂检测B。
下面的图形分别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A、
( ) ( ) ( )
B、
( ) ( ) ( )
六、布置作业
到家中观察一下一个特定的物体,说一说你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与父母交流一下他们看到的物体与你看到的同一个物体相同不相同,说明各自的理由。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