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寓言四则,1,你知道的寓言故事的有哪些?,你能说说什么是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一、导入新课,2,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多以比喻性的,_,寄寓,意味深长的,_,,给人以启示,.,主人公多为,_,,也可是人或非生物。篇幅大多,_,,情节具,_,性,,主题充满智慧和哲理。大多采用,_,和,_,_,的表现手法。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是古希腊的,。,故事,道理,动物,短小,虚构,比喻,拟人,伊索寓言,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中的一篇,.,4,赫耳墨斯和雕
2、像者,5,目标一、了解寓言,伊索寓言 及伊索的知识。,目标二、品味语言,理解寓意。,目标三:学习不同的描写手法。,目标四:发挥联想和想象,训练构思能力。,教学目标,6,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同时,,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伊索寓言,是,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丰富知识,。,7,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少部分以人或神为主,,形式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3、,),,描写形象生动,比喻恰当,(,幽默,),,语言简洁朴素,(,平易近人,),,富有,哲理,的特点,对后代影响很大,是古希腊,古罗马民间流传的讽刺喻人的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童话集之一。阅读量仅次于,圣经,。,hn,gi,8,伊索,,,弗里吉亚人,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他与,克雷洛夫,(俄国
4、)、,拉,封丹,(法国),和莱辛,(德国),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伊索寓言,9,生字,庇,护 添,头,赫,拉,宙,斯,h,b,zh,u s,(商人为吸引顾客,在顾客所买的货品以外,所加送的一点不值钱的东西),(,保护,袒护,),10,宙斯,赫耳墨斯,赫拉,古希腊神话,11,宙斯,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士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行为荒唐,贪财好色,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
5、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12,赫拉,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13,赫耳墨斯,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是,宙斯的儿子,.,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14,整体感知,思考问题,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爱慕虚荣,3.,这表现他怎样的性格?
6、,2.,实际上他心底的奢望是什么?,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他身为神的使者,又是商人的庇护神。,15,4.,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想与地位最高的神一比高低,非常的,自命不凡,自负,。,16,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成语来概括本文的寓意?,自命不凡,/,自以为是,/,狂妄自大,/,妄自尊大,17,思考,不要自以为是,骄傲自大。,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你认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人?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怎,样做才能受人尊重呢?,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18,二、齐声朗读,19,归纳寓意,讽刺和批评了那些 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20,蚊子和狮子,2
7、1,疑问解答,(1)、弱小的蚊子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狮子呢?,答:以己之长克人之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勇者胜;,结论:智者胜。,(2)、胜利的蚊子为什么会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答:骄兵必败。蚊子的失败是必然的(是迟早的)它聪明,但是它骄傲自满(这就是愚笨的表现)。,22,(3)、学习这则寓言后,你有什么收获?,答:做事要不骄不躁,永远保持清醒头脑。成功只是暂时的,不能得意忘形。,23,24,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寄托,”,的意思。,特点:,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
8、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不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植物,4.,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25,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26,吕氏春秋,概况,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
9、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27,等到,译文,:,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需到出门(到远处)打水洗涤,因此(他家)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的,顺接连词,溉,洗涤。,汲水,从下往上打水。,代词,他,告诉,这里指“节省”,住,等到他家打井(成功)之后,他家的人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一个人。,”,28,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听到,译文,:,有人听到这话以后就传播给其他人,说:,“,丁家打
10、井,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谈论,使听见,向、对,翻译,2,代词,指丁家人说的那句话。,传播,得到,这里指“发现”,这件事,这件事,全国,的人都谈论这件事,(有人)向宋国,国君(报告),使(他)听到这件事。,29,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向,这件事,回答,的,劳动力,在,翻译,3,派遣,这里指“节省”,这里指“发现”,丁家的人回答说:,“(我说的是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不是说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30,划分层次,短文,穿井得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
11、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3,节,分三层。,第一层,(,第,1,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第二层,(,第,2,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第三层,(,第,3,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31,质疑,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32,1,、说话要防止歧义。,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
12、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3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34,闻,之,于宋君,。,得一人,之,使。,有,闻,而传之者,。,闻,之于宋君,闻之,于,宋君,。,非得一人,于,井中。,代词,,,这件事,助词,,,的,听到,使听到,在,之,闻,于,向,对,35,古今异义,1,、,国人,道之,古义:,今义:指本国的人,2,、国人,道,之,古义:,今义:道路,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36,列子,37,自学检测,38,全文翻译,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
13、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39,课文分析,故事起因
14、,故事发展,故事结局,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忘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40,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常用来讽刺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41,课堂检测,1.,古今异义,因,往晓之,古义:,今义:,于是,缘故,原由,因往,晓,之,古义:,今义:,开导,天明;知道,懂得,奈何,忧崩坠乎,古义:,今义:,为什么,怎么办,42,2.,通假字,身亡所寄:,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亡”通“无”,没有,“舍”通“释”,解除,消除,若屈伸呼吸,古义:,今义:如果,你,43,倒装句,奈地坏何?,正常语序:地坏奈何?,译文:地塌怎么办?,解释词语:,1,、,奈何,忧其坏,2,、终日在天中,行止,3,、亦不能有所,中饬,4,、,充塞,四虚,(为何,为什么),(行动,活动),(伤害,受伤),(四方),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