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仁寿县宝飞镇鹤立小学校本研修计划及两年规划一、指导思想 坚持“面向全体,突出实践、全面提高”的方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以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和新课程、新技术培训为切入点,以集中培训与自修研究为主线,使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通过全员参与的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把新理念、新课程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准和业务素质,促进学校、教师、学生沿着素质教育方向全面健康发展。 二、研修原则 1、创新性原则 充分利用这次机遇,在培训的内容、方式上突出创新,要充分总结和吸收以往教师培训的经
2、验与教训,与时俱进,改进创新,以创新求质量,以创新求效益,以创新求发展,按照终身学习的要求,遵循教师培训规律,在制度、体系、模式、手段等方面改革创新,促进全体教师可持续发展。 2、信息化原则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师教学现代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突破口,根据学校实际与教师信息技太水平,有机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并通过这一研究整体提升全体教师的现代教学技术水平,向教育信息化迈进。 3、课题化原则 校本研修的内容包括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技能训练等,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每个教师都要有自己的研修课题,依据自己教学实际,尤其是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难题,确立相应的课题,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自学自练,互评交流,以课题研究带
3、动自身发展,引领教师逐步成为学者型、发展型教师。 4、实效性原则 本次校本研修按照“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的原则进行,求真务实,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为突破口,针对学校和教师的共同需求确定研修的内容,设计若干研究课题,尤其是针对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修分析研究,达成共识。 三、研修策略 (一)树立先进的研修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以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吸取以往教师培训中出现的工学矛盾等教训,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重视教师主体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反思,加强合作学习,体验成果分享,突出研与修的一体化,促进教师学习型团队建设和学校学习
4、型组织建设,使教师研修过程成为教师人才资源开发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过程。 (二)突出研修重点,讲求研修实效 本校教师参与的研修为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因此,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紧密联系,全面提升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水平,并将之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渗透于新理念、新课程。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媒体和微机室,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的实际需要,使广大教师在各科教学中,能够充分地发挥现代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三)完善研修制度,探索有效机制 建立和完善教师校本研修制度,形成促进教师研修的各项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研修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将研修制度落实到实处,从考勤考绩等方面对全
5、体教师实行量化管理,并将研修时的考勤考绩纳入学校总体教师业务考核之中,以促进教师自主自觉地参与到校本研修中来。 (四)整合资源优势,建设校本资源库,更新研修模式。 本校教师有一批县级骨干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整合并建设校本资源,积极建设校本资源库。1建设资源库的意义(1)收集、整理教师个人教学资源。(2)在学校搭建资源共享平台。2.资源库的建设资源是整个资源库建设的核心,资源设置要完全符合“综合化”要求。科目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1)资源的获取途径:教师个人从网上收集、整理
6、一部分优秀的资源。一线教师自己开发的资源。(2)资源库分类教学资源库:将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实录、试题等素材)以课为单元,按年级、科目、资源具体内容等分类。文本资料:是指个人学习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心得体会等。(3)资源库建设团队成员组成:组长:罗志刚(校长)副组长:陈德武(教导)成员:李建华(市级骨干教师) 姜建东(县级骨干教师) 陈伟(县级骨干教师) 袁玉兰(县级骨干教师)责任分工:组长及副组长: 对资源库的建设进行宏观管理,全面负责总体规划及建设方案的审定,制定政策形成的激励机制,进行工作指导和监督。成员:负责组织课件
7、、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对整个办公室教师资源收集进度的调控。指导教师个人从网上收集、整理优秀资源,自主开发资源。提出资源分类标准,收集各学科的教育资源。并按标准对收集到资源进行筛选、分类、整理。提供日常资源建设的技术指导和相关培训。并对系统运行平台进行相关的指导和维护。(4)资源库建设流程资源库建设流程基本有以下几个步骤:教师个人整理个人的教学资源。整理后由年级组长收集初步筛选整理进行科目分类。整理后的数据经过教研组从信息技术应用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详细审核。由教研组提出资源分类标准,收集本学科的各种教育资源。并按标准对收集到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对系统运行平台进行相关
8、的指导和维护。 四、研修目标 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的校本研修具体任务与目标是: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师专业业务素质提升为目标,以进行课题研修为载体,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全员素质提高培训,使每位教师每年度完成不低于72课时的研修,采用集中研修、分散自学,集中讨论、教后反思等形式在“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等方面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具体目标如下: 1、新理念:以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和内容,加强对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思想观念的教育,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开拓知识视野,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
9、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2、新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题改革工作计划,全体教师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从具体案例入手,科学地创新地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帮助解决新课程中的实际困难,提高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新课程改革。 3、新技术: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多媒体应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在参加“2015中西部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培训”的基础上,90%以上的教师两年内获得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合格证书。同时,结合本学科教学实际,使每位教师都能独立制作课件,使百分之百的教师能够灵活自如地上好多媒体课。 4、师德教育:结合各级上级单位组织的师德集中培训活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改革师德教育方式从板报、学习资料、各类报刊中全方位多角度选择典型案例,增加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显著提高。仁寿县宝飞镇鹤立小学 2015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