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本章共有四节第一节.认识的发生和本质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过程第三节.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第四节.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本节重点: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一节 认识的发生和本质一.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二. 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三.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价值展开:一.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 在认识问题上要划清三个界限第一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先验论的界限第二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第三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反映论的界限。2.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主体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主体
2、的属性和形式。 客体是指进入主体活动范围并且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客体的属性与形式。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相互区别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互联结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的基本特征是:第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第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在实践基础上坚持反映与创造的统一结论:主体认识客体就是主体通过一定的手段从客体中获取信息,并经过加工、改造,即信息变换,使之在主体头脑中建构出一个与客体具有同构异质关系的观念系统的过程。二
3、.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1.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首先,认识能够使实践活动具有自觉性、目的性、预见性。其次,认识为评价实践活动的成效提供了价值标准。再次,在具体实践中,人们的认识水平制约着实践水平,制约着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深度和广度最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活动顺利进行,错误的认识导致实践活动的失败。三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价值(学生读书,参看教材P146P148)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一.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二. 认识过程的第二
4、次飞跃三. 认识过程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四. 主体因素和非主体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展开:一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 理性)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特点。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关系的表现学习这一关系的意义 到实践中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3. 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条件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二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理性 实践)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1.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更加重要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第一,理性认识应该是正确的 第二,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理论要与群众相结合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无限发展1.人
5、类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2.为什么人类认识运动要不断反复、无限发展?3.人类认识运动辩证过程说明了什么?四主体因素和非主体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学生读书,参看教材P146P148)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及检验真理的标准一.真理及其客观性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及其关系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认识论与思想路线的一致性展开: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本性是主、客观相符合一. 真理及其客观性1. 真理的含义及其本性 内容客观2. 真理的客观性 检验标准客观3. 真理和谬误及其相互转化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产生谬误的原因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相比较而
6、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统一: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一,真理是具体的 真理 谬误 第二,真理是过程第三,真理是全面的认识 第一,谬误是具体的谬误 真理 第二,谬误是真理的先导第三,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绝对性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的相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第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真理的相对性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一领域、某一方面、
7、某一过程的正确反映,人类已经达到的认识在广度上总是有限的,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还有许多领域和许多事物没有被认识。第二,从特定事物或现象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该对象及其本质和规律一定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即对事物的反映的深度总是有限的,具有近似正确的性质。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对立:二者是同一真理的两重不同属性统一:相互渗透相对真理不断向绝对真理转化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第一,它指导我们树立起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态度第二,是我们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思想武器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a.
8、是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b.正确的理论和逻辑证明都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又决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的意义。四. 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1.党的思想路线的含义2.思想路线与认识论的一致性第一,认识论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第二,思想路线是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3.实事求是的哲学体现:第一,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二,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第三,自由和必然的统一第四节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学生读书,参看教材P175P183)一. 辩证思维方法是理性思维的基本方法二. 归纳和演绎三. 分析和综合四. 抽象和具体五. 逻辑
9、和历史的统一本章思考题1、 如何理解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2、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怎样?3、 简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4、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和特点。5、 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条件是什么?6、 为什么第二次飞跃更重要?7、 什么是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该原理有何意义?8、 什么是真理?为什么真理是客观的?9、 简述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10、简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11、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联系实际的问题1、 试用实践与认识相统一的原理,说明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一致性。2、 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明1978年对实践标准问题讨论的历史意义。3、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关系的原理说明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既要坚持又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