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高考地理乡村和城镇知识点汇总高考地理乡村和城镇知识点汇总 选择题 1、源溪社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南源街道西北部,属于广州市的老城区。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源溪社区逐步发展成为流动摊贩的聚集地,给社区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2010 年,源溪社区流动摊贩疏导区建立,这是广州市政府设立的首批疏导区试点之一,当前广州市多个疏导区面临被拆除的危机。下图示意源溪社区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源溪社区逐步发展成为流动摊贩的聚集地,反映出该社区()A.城市化发展水平高 B.城市交通路网发达 C.服务体系不完善 D.居民消费水平低 (2)当前广
2、州市多个疏导区面临被拆除的危机,主要原因是()A.城市功能区改造 B.疏导区影响居住环境 C.疏导区功能下降 D.市中心人口大量外迁 答案:C 2 A【提示】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源溪社区规模大,人口聚集,对各类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大,但早期社区服务体系规划不完善,社区居民购物不便,因此流动摊贩在社区周边聚集,方便了社区居民购物,故流动摊贩聚集在社区反映出社区内服务体系不完善。故选 C。(2)由材料可知,
3、广州市部分地区建成时间早,功能区配套设施不完善,为改造城市功能区,完善配套设施,可能对疏导区进行拆除。故选 A。2、从白天的卫星上看,阿根廷中部的景色几乎没有人类居住的迹象。但到了晚上,这个地方可能会被误认为是一场夜光连线游戏,一排排明亮的、均匀间隔的光点刺穿黑暗。读阿根廷中部地区夜光地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光点分布的空间格局,可以推测亮点为()A.村落 B.城镇 C.郊区 D.城市中心区 3 (2)图中光点分布的格局形成于 20 世纪 50 年代,驱动这个空间格局的交通工具应为()A.马车 B.汽车 C.火车 D.轮船 答案:B C【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4、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夜晚的灯光暴露出城镇的存在。故选 B。(2)毫无疑问,这些灯光每 30 到 50 千米(大约 20 到 30 英里)就会出现一次,因为许多城镇都是在火车站周围发展起来的,铁路网络塑造了这种奇特的布局。今天,汽车的普及程度已经超过了火车,但铁路带来的人口集聚模式没有改变。20 世纪 50 年代作为发展中国家汽车不可能普及。故选 C。3、传统村落是指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加强传统村落
5、的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已有6819 个传统村落列入保护名录。下图表示中国传统村落距中心城市距离的分布。与其他距离段相比,距中心城市 20km 内传统村落最少的原因不包括()4 A.农业生产条件较差 B.劳动力被城市吸纳较多 C.传统村落变为城市用地 D.乡村居民进城购房较多 答案:A【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答】读材料可知,距中心城市 20km 内传统村落最少,城市是在乡村基础上形成,所以城市附近农业发展条件一般较好,A 不是传统村落最少的原因,A 符合题意;距离城市较近的乡村的劳动力会被城市大量吸纳,从而使古村落消
6、失,B 不符合题意;距离城市较近的乡村会随着城市发展而变为城市用地,传统村落消失,C 不符合题意;距离城市较近,乡村居民会随经济条件改善进城购房,传统村落也会消失,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4、我国东部某城市积极推进紧凑型城市建设,即通过控制城市蔓延,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和混合利用水平,以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连接各个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下图示意三种建筑布局类型。据此回答下列小题。5 注:容积率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例;建筑密度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例。(1)为发展紧凑型城市,该市应优选()A.甲类型 B.乙类型 C.丙类型 D.以上都是(2
7、)紧凑型城市应该()A.不划分功能区 B.鼓励无人汽车 C.增加立体绿化 D.杜绝城市扩张(3)发展紧凑型城市会()A.降低公共空间 B.加剧钟摆式交通 C.加剧大气污染 D.保护农业用地 答案:A C D【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化的利弊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6 (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3)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利弊。【解答】(1)读图可知,甲类型城市人口密度大,容积率高,建筑密度小,土地利用率高,属于发展紧凑型城市的选择。故选 A。(2)紧凑型城市应该人口集中,经济活动密集,应该增加立体绿化,以改善居住环境,故 C
8、对;紧凑型城市也应该划分功能区,故 A 错;无人汽车与紧凑型城市关系不大,故 B 错;杜绝城市扩张不符合实际,故 D 错。故选 C。(3)发展紧凑型城市,可以控制城市蔓延,保护农业用地,留出发展公共空间,故 D 正确,A 错误。城市面积过度“摊大饼”式的无限蔓延,才会导致钟摆式交通加强、大气污染加剧。故选 D。5、大阪站站北地区位于大阪市中心,面积 0.24km,曾经为铁路货运站场。随着周边城市用地逐步开发建设,站北地区的改造升级备受关注。自 2002 年起,该地区开始改造,致力于建设不仅包括科学技术,还包括与经济、产业、文化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复合的创新空间。该地区分两期进行规划改造。左图、右图
9、分别示意该地区规划平面和核心设施“知识之都”内部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大阪站站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主要取决于()A.土地成本 B.建筑设计 C.人口密度 D.货运量(2)“知识之都”地上部分越接近地面的楼层,其商业选址的主要有利条件是()7 A.租金低 B.交通可达性高 C.环境质量好 D.空间规模大(3)与期相比,大阪站站北地区期开发()A.职能创新减弱 B.用地规模缩小 C.产城融合较好 D.内部交通不便 答案:A B C【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
10、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读材料可知,大阪站站北地区位于大阪市中心,随着周边城市用地逐步开发建设,所以该地区改造带来的经济效益加大,故土地成本是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主要因素。故选 A。(2)读图可知,“知识之都”地上部分越接近地面的楼层,交通通达度越高,租金也会更高。故选 B。(3)读材料可知,该地区改造不仅包括科学技术,还包括与经济、产业、文化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复合的创新空间,故产城融合较好。8 故选 C。综合题 6、读“某城市略图”和“该城市各地区 2005 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造成该城市人
11、口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_。(2)在 AI 的各城区中,人口不断减少的是_,人口增加最快的是_。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_,判断依据是_。(3)A 是该城的中心商务区,图 3 中能反映 A 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_曲线。(4)简述 A 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_。(5)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下列布局合理的是_。AD 石油化工城 BG 钢铁工业城 CB 纺织工业城 DF 微电子工业城(6)依据城市的地域形态和工业卫星城市的区位推断,该城市所在地区的地形特征是_。答案:(1)城市化问题突出(卫星城镇的兴建)(2)A I B 自然增长率为 5,人口净迁出 5 9 (3)D(4)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
12、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小(5)BCD(6)平坦开阔 解析:本题某城市的人口变动图为背景,考查了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产业的布局,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及地理实践力。(1)分析图 1 和图 2,图中 A 点位于市中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但接近 0,人口迁移差额为负值且大于自然增长率,说明图中人口由市中心向外迁移;由图 2 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城市化问题的出现及和大量兴建卫星城,导致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2)读图,纵坐标代表迁移差额率,横坐标代表自然增长率,在的各城区中,A 点位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但接近 0,人口迁移差额为负值且大于自然增长率,说明 A 地区人口不断减少;I
13、点位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差额均为正值且较高,说明 I 地区人口增加最快;B 点位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人口迁移差额为-5,说明 B 地区人口总数基本不变。(3)读图,A 是该城的中心商务区,图 3 中人口昼夜差别大,白天人口多,夜晚人口少,可判断为符合该地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 D,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4)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A 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人口和产业在城市集聚,导致城市环境污染加剧;交通道路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压力大,失业人数多;绿化面积小,环境质量差。(5)10 由所学知识可知,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石油化工城应布局在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读图,D
14、 布局不合理,A 错误。钢铁工业城,远离市中心,且位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G 布局合理,B 正确。纺织工业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布局在 B 合理,C 正确。微电子工业城位于市区外缘,环境优美,临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F布局合理。依题意,选择布局合理的,故选 BCD。(6)读图,根据城市的地域形态和工业卫星城市的区位推断,该城市的地域形态为集中式,该城市所在地区的地形特征是平坦开阔。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城市土地空间有限,在市场竞争下,每一块土利用于哪一类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类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下图示意某城各类用地租金水平随距离的变化。(1)在图中用直线表示出住宅用地租金水平随距
15、离的变化规律。(2)指出在图示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城市空间结构类型,并在图中画出最有可能成为工业区的范围。(3)我市某中学拟组织以“太原古县城空间结构研究”为主题的研学之旅。请你帮助他们确定研学的主要内容。答案:(1)见下图(介于商业与工业之间)。(2)同心圆模式。见下图。11 (3)了解古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绘制古城平面图;确定古城形态;了解古城的主要功能分区;找到古城的中轴线及其上的主要建筑;了解古城兴衰变迁的原因;提出保护建议等。解析:本大题以某城各类用地租金水平随距离的变化为材料,涉及城市的三种地域结构模式、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
16、答问题的能力。(1)影响城区地租的主要因素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就城区来看,不同类型用地的地租变化的相同点是:都随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地租水平逐渐下降;不同点是: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地租水平下降速度是不同的,其中商业用地地租水平随距市中心距离越远递减最大,工业用地地租水平随距市中心距离越远递减最小,住宅用地地租水平随距市中心距离越远递减较小(介于商业与工业之间)。(2)在图示因素影响下,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自市中心向外依次是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最高、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最高、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最高,自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形成同心圆
17、模式。(3)研学主题是“太原古县城空间结构研究”,可以从城市外部形态和内部空间结构角度阐述;如可以了解古城的形成,探究古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高绘制古城平面图,确定古城的外部形态;以及古城的主要内部功能分区选址的因素、地域结构模式等;找到古城的中轴线及其上的主要建筑,了解古城的文化与景观的关系;通过历史资料了解古城兴衰变迁的原因;针对古城的现状提出保护建议等。8、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及近年该城市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图甲),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12 答问题。(1)如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所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_、_。(2)a、b、c、d 四地宜建高级
18、住宅区的是_,试说明原因。(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你认为最合适的选址位于_处,试说明原因。(4)根据图甲判断,该城市未来人口再生产的趋势是_ 答案:(1)住宅区 工业区(2)d 理由:靠近文化区,环境优美;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污染小;位于河流上游。13 (3)乙 理由: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对城区污染小;位于河流下游,水污染小;接近铁矿资源,原料充足;接近公路、铁路和河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4)少年儿童比重大,人口增长快。解析:本题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和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人口增长及城市功能分区等相关问题,题目难度不大,结合材料
19、钟的图及题目要求,并调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但需要学生学会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及城市功能区分布图。(1)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外围,且占地面积最大,规模最大,所以为住宅区;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外缘,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且分布在与盛行东北风垂直的郊外或下风向,为工业区。(2)d 处位于城区河流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且背靠山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同时根据判断,功能区为文化区,d 处靠近文化区,适合建高级住宅区。(3)乙地接近铁矿资源,发展钢铁工业的原料充足;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东北风的下风向,对城区污染小;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区水污染小;接近公路、铁路和河流,交通便利,便于能源和产品的运输;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利于钢铁工业的发展。所以钢铁工业基地适合建设在乙地。(4)根据材料中的甲图可看出,少儿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模式,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较快,未来人口再生产的趋势是少年儿童比重大,人口增长快。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