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暑期训练47
一 、选择题
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bc过程存在染色单体
B.图甲中ac过程和图乙中ac过程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
C.图乙中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是着丝点分开的结果
D.图甲中的cd和图乙中的de是同一个过程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B.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C.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绿色荧光蛋白简称GFP,是由238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最初是从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中分离出来的结构蛋白,会发出绿色荧光。下列有关GF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GFP合成过程中形成了239个肽键
B.GFP是由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并由高尔基体分泌的,同时由线粒体提供能量
C.由于此种蛋白质合成时进行了逆转录的过程,故GFP会发出荧光
D.GFP可以整合到细胞膜表面用于标记定位癌细胞
下表表示人体肌细胞受刺激后,细胞内钙含量和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时间(m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钙含量(mmol/mL)
0
7.8
2.2
0.5
0
0
0
肌肉力量(N)
0
2.0
5
3.5
2.1
0.5
0
表中数据可以说明( )
A.细胞内钙浓度越高肌肉收缩力量越大
B.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不断增强
C.钙离子进入肌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肌肉在达到最大收缩力前钙离子释放
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大( )
c
物镜
载玻片
a
物镜
载玻片
d
物镜
载玻片
物镜
b
载玻片
A.a B.b C.c D.d
下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细胞最可能是根尖成熟区细胞
B.本实验的研究方法最可能是同位素标记法
C.细胞中一条染色体(质)上有2个DNA分子的时期是d和e
D.在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形成4个中心粒
一个由20种、50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它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可能是( )
A.20500种 B.50020种
C.10000种 D.2020种
下列属于细胞的是( )
A.胶原纤维 B.肌纤维
C.神经纤维 D.弹性纤维
如图表示在适宜条件下,等量的过氧化氢经不同处理后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①加入2滴过氧化氢酶溶液,②加入2滴FeCl3,③加入2滴蒸馏水),请分析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据图分析可知,①~③反应速率从慢到快依次是①<②<③
B.①与②相比,得出的结论是酶具有催化作用
C.①与③相比,得出的结论是酶具有高效性
D.如果仅将实验温度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则反应速率最快的是②
完成细胞与人体内环境之间信息传递的是
A.细胞膜 B.核膜 C.高尔基体膜 D.内质网膜
分析以下资料回答问题:①K+和Na+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②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③在人工膜上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透过人工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
B.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C.本实验在于研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K+透过人工膜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朴雪”乳酸亚铁口服液可以有效地防治人类缺铁性贫血症,这是因为其中的Fe2+进入人体后能 ( )
A.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
B.调节血液的渗透压
C.构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D.促使更多红细胞的产生
在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中,大量使用了贫铀炸弹,战后发现不少人患癌症,这是贫铀弹产生( )所致。
A.激光 B.射线
C.微波 D.有害化学物质
对玉米种子的实验处理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该实验结果说明( )
实验处理
将玉米种子浸泡15h,从中央切开后用稀释红墨水染色
将玉米种子煮熟,从中央切开后用稀释红墨水染色
实验现象
胚体细胞着色非常浅
胚体细胞着色深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
B.红墨水容易进出玉米细胞
C.细胞膜具有全透性
D.活细胞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步骤D在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分别属于 ( )
A.实验组,对照组 B.实验组,实验组
C.对照组,对照组 D.对照组,实验组
二 、填空题
根据下列生物学事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 熊在入冬之前要吃大量的食物,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冬眠时,进行分解利用,维持生命活动。
材料二 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cm。
材料三 幼儿常晒太阳,可以使皮肤表皮细胞内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
(1)材料一说明脂肪是__________。分布在动物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作用。
(2)材料二说明脂肪具有__________作用。
(3)材料三说明维生素D具有__________的作用。该物质属于__________类物质,除此之外还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下图标注了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________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
(2)从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________期的时间,处于该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3)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________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4)乙动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4 h,M期时长为1.9 h。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________(填“甲”或“乙”)动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
(5)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
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在外界氧浓度为10%以下时,该器官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
(2)无氧呼吸强度与氧浓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3)上线与下线相交于C点,对于B、C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有(多选)( )
A.C点时,植物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B.C点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被完全抑制
C.B点时,无氧呼吸强度最弱
D.B点时,植物呼吸强度最弱
(4)AB段表示CO2释放量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5)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___________。
(6)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0.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倍。
(7)由以上分析,保存水果、蔬菜应( )
A.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10%
B.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5%
C.不让空气流通,抑制有氧呼吸
D.保持通风良好,抑制无氧呼吸
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解析:根据题意及图示可判断,图甲表示核DNA数目的变化,图乙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染色体经过间期的复制后,便存在染色单体,直到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开;图甲中ac过程应和图乙中ad过程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
答案:B
C
解析:GFP是由238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则在合成过程中脱去了237个水分子,形成237个肽键。GFP为结构蛋白,不能由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逆转录是某些病毒具有的过程。GFP可以整合到细胞膜表面用于癌细胞的标记定位。
答案:D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看出:在肌肉力量未达到最大时,钙含量已经达到最大,当肌肉力量达到最大时,钙含量已经下降了,说明肌肉力量达到最大前钙已经开始释放。所以并不是钙离子浓度越高肌肉力量越大,肌肉的收缩力量与时间无关,表中的数据不足以说明钙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
答案:D
A
B
解析 成熟区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没有细胞周期;d时期一条染色体(质)上有2个DNA分子,e时期有1个DNA分子;洋葱是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所以A、C、D错。
A
B
解析:肌细胞呈纤维状又叫肌纤维。神经纤维是指神经细胞长的树突、轴突及外面的髓鞘,是神经细胞的一部分;而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是非细胞的蛋白质成分。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①~③反应速率为:③<②<①;结合教材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曲线的含义,很容易得出B、C两项的结论是错误的,二者的结论颠倒了;当实验温度改为80℃后,过氧化氢酶因高温而失活,会失去催化作用,所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②。
答案:D
A
D
C
解析: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人体内Fe2+供应不足,导致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使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而出现的一种病。“朴雪”口服液因含有Fe2+而能有效地防止人类患这一疾病。
B
D
解析: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有选择地吸收物质。红墨水不是细胞生长所必需的物质,所以没有或很少通过活细胞膜进入胚体细胞,胚体细胞着色非常浅;如果将种子煮熟,胚细胞死亡,其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而成为全透性,红墨水进入细胞,胚体着色深。
A
二 、填空题
答案:(1)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缓冲 减压 (2)保温 (3)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固醇 胆固醇 性激素
解析:从曲线图中读出:处于S期末的细胞最快要经过G2期所需的时间,即2.2 h后能够进入M期;被标记且刚刚进入M期的细胞历经M期完成分裂时,所有未被标记的细胞全部退出M期,此时被标记的细胞比例达到最大值;M期包括前中后末四个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是12→24→12;加入过量的胸苷后,只有S期的细胞受到抑制,其他时期的变化不受影响,要使所有细胞都停留在S期,需要所有的细胞全部到达S期,经历时间应该是细胞历经G2、M、G1三时期所需要的总时间,即7.4 h;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实验中,选择分裂期时间相对较长(分裂期/细胞周期)的实验材料可在视野中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量相对较多;在有丝分裂末期,动物细胞膜向内凹陷,将细胞质缢裂成两部分,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附近形成细胞板,将细胞质分开。
答案:(1)2.2 (2)M 12→24→12 (3)7.4 (4)甲
(5)动物肠上皮细胞膜凹陷,细胞缢裂;洋葱根尖细胞形成细胞板
解析:(1)该植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当氧浓度为10%以下时,CO2的释放量曲线高于O2的吸收量曲线,说明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两种方式同时存在,如果只有有氧呼吸,则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两曲线应该重合。
(2)从图中可以看出,无氧呼吸强度随氧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
(3)B点时,该器官释放CO2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总强度最弱。C点时,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说明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的无氧呼吸强度为0,即无氧呼吸被完全抑制。因此,将B点理解为无氧呼吸最弱是不对的。B点表示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之和最弱,即呼吸强度最弱,选项B、D是正确的。
(4)AB段表示CO2释放量减少,其原因是:氧气浓度逐渐升高到5%时,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而有氧呼吸十分微弱
(5)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CO2总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的差值,即无氧呼吸释放CO2量,因而可代表不同氧浓度下的无氧呼吸强度。
(6)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0.4,所以有氧呼吸过程中CO2释放量相对值也为0.4,无氧呼吸过程中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0.6-0.4=0.2。设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分别为x、y。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
1 2
x 0.2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1 6
y 0.4
解得:x=0.1,y=。则=1.5。
(7)由于氧浓度为5%时细胞呼吸最弱,消耗的有机物最少,因此,保存水果、蔬菜应该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5%。
答案:(1)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同时存在
(2)无氧呼吸强度随氧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 (3)BD
(4)氧浓度逐渐升高到5%时,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而有氧呼吸十分微弱
(5)不同氧浓度下的无氧呼吸强度 (6)1.5 (7)B
- 7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