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昭通市教师补员招聘教育学真题 (6)一、单选题1、20世纪以后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变化包括( )A教育的民主化 B教育的世俗化C教育的全民化 D教育的终身化E教育的多元化2、2010年真题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3、( )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4、2010年真题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影响的主要途径是()A.人才培养 B.形成舆论 C.教育民主 D.普及文化5、2011年真题“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和特殊的环境,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商人,或
2、者使之成为乞丐和盗贼。”这句话反映了_的认识。(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辐和论6、(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媒介 C.教育理论 D.教书方法 7、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制定教育目的者的哲学观念B.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C.制定教育目的者的理想人格D.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8、2011年真题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长教育 D.继续教育9、2011年真题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3、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10、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 A.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B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 计划实际的结果上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D.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E.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11、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家庭课程 B.校外课程 C.省级课程 D.学校课程 12、教科书编制要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可读性 B.启发性 C.内容的基础性 D.趣味性 E.科学性13、学记提出:“杂施而不孙 ,则坏乱而不修 ”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
4、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14、2010年真题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力C.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D.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15、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A.备好课 B.上好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16、2009年真题教学策略不是“万金油式”的“教学处方”,不存在一个包揽一切的大而全的教学策略,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些都充分说明教学策略具有( )A.综合性 B.可操作性 C.层次性 D.灵活性1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
5、陶冶法 D.榜样法18、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A.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19、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包括(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集体管理 E.目标管理20、2010年真题文艺复兴时期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著名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奇 C.赫尔巴特 D.埃拉斯莫斯 二、填空题1、2009年真题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科学的分类为依据,并选择其中最一般的、对青少年一代最必需的科学知识构成学科。所以,开设哪些科目是_的中心问题。 2、2010年真题( )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起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
6、展的终点。3、我国的教学内容具现体现在各级学校的 _、_、和 _ 里。4、据代经典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有 _、_、和_等名称。5、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三、简答题1、学校文化是如何形成的?2、请简述教育目的(狭义)。3、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4、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5、中小学德育的任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四、论述题1、学校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五、案例分析题1、案例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
7、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答案一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三是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四是在实践中能不
8、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 21.案例“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参考解
9、答一、单选题1、【育萃专家解析】ACDE。2、【育萃专家解析】B。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因此,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育萃专家解析】 B。4、【育萃专家解析】A。5、【育萃专家解析】 B。6、【育萃专家解析】 A。7、【育萃专家解析】D。8、【育萃专家解析】 B。9、【育萃专家解析】 C。10、【育萃专家解析】 ABD。11、【育萃专家解析】 D。12、【育萃专家解析】ABCE13、【育萃专家解析】B。“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意思是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显然这种思想和循序渐进原则是一致的。14、【育萃
10、专家解析】D。15、【育萃专家解析】 B。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上好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16、【育萃专家解析】D。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17、【育萃专家解析】D。18、【育萃专家解析】B。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19、【育萃专家解析】 ABCE。20、【育萃专家解析】 D。二、填空题1、【育萃专家解析】教学计划2、【育萃专家解析】课程评价。当编制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材,或提出某种教学手段时,马上就应该进行评价,以发现在早先的实验中,是否有表明这个想法的有效证据。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3、【育萃专家解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11、、教科书 4、【育萃专家解析】痒、序、和 校 5、【育萃专家解析】明确的共同目标三、简答题1、【育萃专家解析】学校文化的形成来自两方面:一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特定要求及其社会的主流文化的基本特征精心设计和有意按排的文化;二是年轻一代的文化,主要来自学生团体中的各种风俗、习惯、民约、传统、时尚、规范等一种亚文化。2、【育萃专家解析】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3、【育萃专家解析】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概念,它是培养各
12、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规定,培养目标、教学目标都要依据教育目的制定。培养目标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的要求。教学目标是三者中最低层次的概念,它更为具体,微观到每堂课甚至是每个知识内容,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4、【育萃专家解析】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5、【育萃专家解析】1、德育的任务是指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学生品德素养。2、内容包括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四、论述题1、【育萃专家解析】学校文化的形成来自两方面
13、:一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特定要求及其社会的主流文化的基本特征精心设计和有意按排的文化;二是年轻一代的文化,主要来自学生团体中的各种风俗、习惯、民约、传统、时尚、规范等一种亚文化。五、案例分析题1、【育萃专家解析】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
14、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