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人教版人教版 20222022 年高中地理乡村和城镇名师选题年高中地理乡村和城镇名师选题 选择题 1、下图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阶段所代表的是()A.城市化初级阶段 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再城市化 (2)引起阶段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航空运输的发展 答案:B C【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2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化进程和特点。(2)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阶段人口由市区向郊区迁移,为郊区城市
2、化现象。故选 B。(2)阶段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为逆城市化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城市出现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等。故选 C。2、下图为我国南方平原地区某城市功能分区图,图中为污水处理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某市民计划开一个洗衣店,应布局在()A.B.C.D.(2)布局在图中位置的主要原因是()位于盛行风上风向位于河流下游地区靠近工业区靠近住宅区 A.B.C.D.(3)该城市()A.处为中心商务区 B.处可能是高新技术园区 3 C.处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 D.处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答案:A C D【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
3、化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略 3、湿塘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式,可结合绿地、开放空间等条件设计为多功能调蓄水体。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湿塘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湿塘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雨水 B.积雪融水 C.湖泊水 D.地下水(2)湿塘在海绵城市中起到的生态功能()A.增加地表径流 B.增加空气湿度 C.增加游乐场所 D.增加绿地面积 答案:A 4 B【提示】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
4、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根据材料“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湿塘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可知,湿塘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故选 A。(2)湿塘最突出的功能是收集雨水、净化水体、涵养水源等,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减少地表径流,A 错误,B正确。增加娱乐场所不是生态功能,C 错误。增加的不是绿地面积,D 错误。故选 B。4、“互联网+”是创新 2.0 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打车软件将“互联网”和“交通”融合,改变人们日常出行模式。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与“互联网+交通”模式相关度较低的行业是()A.电子商务 B.商
5、业地产 C.移动支付 D.交通运输(2)“互联网+交通”出行模式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A.GIS 与 GPSB.RS 与 GPS C.GIS 与 RSD.数字地球与 RS 5 答案:B A【提示】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S 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其综合应用 解析:(1)本题考查了互联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本题考查了 3S 技术及其应用。【解答】(1)根据材料提示,可知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和交通运输与“互联网+交通”模式相关度高,商业地产与其相关度低一些。故选 B。(2)“互联网+交通”出行模式主要利用 GIS 与 GPS,不需要使用 RS,RS 主要是从来获取图像信息
6、。故选 A。5、目前全球 40 个主要城市群的经济产出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七成左右。在中国,三大城市群以 5左右的国土面积贡献了 GDP 总量的四成。下图为 2013 年我国三大城市群中主要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比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6 (1)据图可知,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A.资源能源短缺明显 B.内部经济差异更大 C.环境污染问题较轻 D.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2)为解决京津冀城市群大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最主要的措施是()A.加速产业转型,振兴传统工业 B.扩大核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 C.建设城市新区,产业转型升级 D.发展城市群内一体化交通网络 答案:B C
7、【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读图可知,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京津冀城市群资源能源较丰富;工业区都有环境污染严重问题;京津冀城市群虽然内部差异大,但经济发展后劲足。7 故选 B。(2)解决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的最主要措施是合理规划,建设城市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城市产业转型是发展新兴工业或第三产业;应合理控制核心城市人
8、口和用地规模;发展城市群内一体化交通网络是基础条件,不是最主要的措施。故选 C。6、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城市功能区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分别表示的功能区是()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2)图示城市有一钢铁厂,欲将其搬迁到城市远郊,适宜的选址是()A.甲 B.乙 C.丙 D.丁(3)图中可能为()A.高级住宅区 B.商品批发市场 C.石化工业园 D.野生动物园 答案:D 8 B A【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解析:(1)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2)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
9、化。(3)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答】(1)根据面积与空间关系判断,图中面积最大,位于商业区与工业区之间,为住宅区;面积最小,且位于城市中心,为商业区;为工业区。故选 D。(2)乙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原料充足;靠近铁路、公路,交通运输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大气环境影响较小;位于河流下游沿岸,有充足的水源。故选 B。(3)靠近海拔较高地区且位于河流上游,景色较好,可能为高级住宅区,选项 A 正确。河流穿过该区,交通受到一定阻碍,不宜发展商品批发市场。河流上游,不宜发展石化工业。公路穿过该区,不宜建野生动物园。故选 A。7、不透水面是指人类作用于自然地表形成的诸如停车
10、场、房屋和道路等人工地表,除道路外多呈斑块状。城市空间扩展使得大量不透水面取代了以植被为主的自然地表景观,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城市,其高比例的不透水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生态质量。下图示意上海和纽约不透水面比例的时空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9 (1)造成上海和纽约不透水面比例时空变化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处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 B.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差异很大 C.人口和用地规模差异很大 D.气候、地形和水文因素不同(2)针对不透水面斑块,上海今后提高城市生态质量的合理措施是()A.提高其聚集度 B.提高其连通度 C.减少其数量 D.缩小其面积 答案:A D【提示】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
11、其意义 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解析:暂无解析 10 【解答】略 略 8、读“2019 年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图。完成下面小题。(1)“滞后城市化”状况比较突出的国家是()A.埃塞俄比亚 B.印度 C.乌克兰 D.巴西(2)下列关于各国城镇化水平高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日本的经济比美国发达 B.巴西第二、三产业发达 C.伊朗的石油工业发展快 D.乌克兰农业发展水平低 答案:B C【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11 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
12、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由所学知识可知,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读图可知,埃塞俄比亚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小,说明该国城市化水平低,A 错误。印度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说明该国城市化水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是滞后城市化,B 正确。乌克兰、巴西城镇人口比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说明该国城市化水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是虚假城市化,CD 错误。故选 B。(2)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经济没有美国发达,A 错误。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不发达,B 错误。伊朗位于波斯湾沿岸,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工业发展快
13、,C 正确。乌克兰农业发展水平并不低,D 错误。故选 C。综合题 9、阅读人口信息图表,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表 2010 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流动人口城乡结构 项目 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 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 流出 流入 四川 16.8%,安徽11.3%,湖南11.0%,江西8.6%,河南 7.4%,湖北 6.3%,其余38.6%广东36.7%,浙江 9.0%,上海 7.6%,江苏 6.4%,北京 6.6%,福建 5.1%,其余 28.6%12 流动人口 城乡构成 乡村 75.6%22.8%城市 24.4%77.2%2010 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26139 万(人)材料二:下图
14、示意 2000 年和 2010 年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 (1)据材料一,说出我国近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十年来上海市人口空间变化的特点及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降水量转化的百分比变化情况。请说明该城市降水量转化百分比变化的原因。年份 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1960 100 40 12 48 2012 100 27 41 32 答案:(1)人口流动规模大(数量多);主要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南沿海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2)人口由中心城区流向郊区(或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郊
15、区人口数量增多);郊区城市化。原因: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不断扩大,日趋便捷;郊区新城公共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中心城区改造,商业区扩大,工业区、居住区向郊区迁移。(3)城市的发展使地表大量被硬化,被建筑物覆盖;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因而地表径流量增大,地下径流减少;植被、土壤、湖泊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解析:13 本题以我国为背景考查人口流动特点、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带来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图表、信息获得的综合思维能力。(1)人口流动特点主要从流动人口数量、人口流动方向两个角度回答。根据材料一,我国流动人口总数 26139万,数量多,规模大;从跨省的流出流入情况看,主要是从中西部流
16、向东部沿海地区;从农村和城市的流出流入情况看,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2)根据材料二中上海 2000 年和 2010 年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曲线,可以看出中心城区的人口少量减少,而郊区大量增加,可知人口由中心城区流向郊区;郊区人口大量增加,可知此时段处于城市化过程中的郊区城市化阶段。原因要从城市功能区的规划、郊区交通通达度的提高,郊区基础设施的完善角度回答。上海的轨道交通不断扩大,中心与郊区交通日趋便捷;郊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人们生活工作都很方便;城市功能区划分日益清晰,中心商业区扩大,低价高,工业区、居住区向郊区迁移。(3)根据表中数据,该城市降水量转化百分比变化为: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增
17、加、地下径流减少。可推知这些变化应是水面减少、下渗减少导致,应从城市化角度分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地表大量被硬化导致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所以地表径流量增大,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建设使地表可蓄水的植被、土壤、湖泊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道宁盆地位于湖南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间盆地,周围高山阻隔,对外交通不便(图 1).这里是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至今分布有多达 500 个古村落,在当今许多古村被大拆大建的时代,仍然有许多古村落保存完整。与湖南湘西那些名声在外、开发旅游的古村落不同的是,这里的古村大都默默无闻,鲜有外人来观光、研究。当地民居多采取高
18、屋脊、大进深、多天井的做法,来适应当地的气候,天井内有蓄水池、植物,有明沟和暗沟与村前河流相通,与廊道构成一个气流循环系统,是改善居住小气候的“枢纽”(图 2).14 (1)说明道宁盆地被称为存放古村的“诺亚方舟”的原因。(2)阐述天井改善居住小气候的主要作用。答案:(1)道宁盆地自然条件优越,农耕历史悠久,古村落较多;道宁盆地位于山脉之间,地形闭塞,对外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少;古村知名度较小,外来因素的干扰较小(开发建设少)。(2)天井内的蓄水池可以增加大气湿度,减小温差;天井内的植物可以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天井可以接纳阳光,改善采光的功能;天井与廊道构成一个气流循环系统,起到通风的效果
19、。解析:本题以湖南南部道宁盆地的古村落材料为情境,考查地形对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天井式住宅改善居住小气候的主要作用。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1)道宁盆地被称为存放古村的“诺亚方舟”的原因,主要与该地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较为封闭的地形特征有关。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道宁盆地是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所以农耕历史悠久,形成了众多的古村落;而道宁盆地又“是一个典型的山间盆地,周围高山阻隔,对外交通不便”,较为封闭的地形使该地区与外界交流少,所以外部因素的干扰较小,知名度不高;使其在当今许多古村被大拆大建的时代,开发建设少,许多古村落
20、保存完整。(2)15 天井式住宅是我国传统的居住建筑形式之一,天井的作用不仅包括良好的通风采光和温度调节,还能改善建筑内部的小气候。由图 2 可以看出,天井四周房屋皆向内坡,雨水顺屋面流进天井,而在天井中央往往设一个容纳雨水蓄水池,这样可以增加大气湿度,减小温差;天井内的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由于当地民居多采取高屋脊、大进深的建筑风格,所以设置天井能够引入大量的天然光,并分散到各房间内,改善室内采光;天井具有进出口通风的作用,结合开敞的厅堂,贯通的廊道,形成一个通风系统,起到通风的效果。小提示: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
21、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2019 年 4 月 3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布 11 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分析政府在“无废城市”建设中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可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发布绿色生活方式指南,引导公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践行绿色低碳生活;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推广“光盘行动”,注重节约,避免浪费;全面推进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推动同城快递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全面运用;落实垃圾分类要求,推动资源化利
22、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公交出行;将衣物、家具等回收与公益慈善相结合,提高公民回收积极性等。解析:本题以无废城市为载体,考查政府在推行绿色生活方式方面应采取的措施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无废城市建设,在生产方面,要清洁生产、坚持绿色发展,在人们生活消费方面,要坚持绿色生活方式,特别是针对固体废物要找出源头减量化,综合利用资源化。在推进公民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管理者、引领者的作用:首先针对涉及公民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发布绿色生活方式总体指南,并通过各种媒体进行积极广泛宣传,引导公众提高思想认识并自觉践行绿
23、色低碳生活;其次,针对生活购物方面,鼓励人们使用布袋子、菜篮子等可重复可反复使用的物品,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第三,针对网络购物过度包装16 问题,政府大力出台相关政策,全面推进快递行业包装绿色治理工程,大力鼓励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全面运用,开展包装材料的回收和反复利用;第四,针对饮食问题,大力推广光盘行动、打包行动,鼓励适度消费、提倡节约,严肃治理吃播等浪费问题;第五,针对生活垃圾问题,推行和落实垃圾分类管理,以促进废物的大力回收和降低利用难度,推动资源化利用;第六,针对生活中的旧衣物、旧家具、旧电器等,鼓励发展旧货市场,促进旧物的资源再利用,同时通过与公益慈善机构结合,鼓励旧物捐赠,发挥共享开放发展理念;第七,针对人们出行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公交出行和自行车、步行等低碳出行,同促进全民身体锻炼和健康相结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促进无废城市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