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筑材料知识教学课程.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850478 上传时间:2024-11-21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1.87M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材料知识教学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建筑材料知识教学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材料知识教学课程 第一章 绪论 ·  1.1 建筑材料的定义 ·  1.2 建筑材料的分类 ·  1.3 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 ·  1.4 建筑材料的发展 ·  1.5 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  2.1 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  2.2 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 ·  2.3 建筑材料的耐久性 ·  2.4 本章小结 ·  2.5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石材 ·  3.1 建筑中常用的天然岩石 ·  3.2 天然石材的技术性质、加工类型及选用原则 ·  3.3 人造石材 ·  3.4 本章小结 ·  3.5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 第五章 水泥 ·  5.1 硅酸盐水泥 ·  5.2 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  5.3 特性水泥及专用水泥 ·  5.4 本章小结 ·  5.5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混凝土及砂浆  第七章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  7.1 石油沥青 ·  7.2 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和要求 ·  7.3 沥青混合料 ·  7.4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  7.5 本章小结 ·  7.6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建筑钢材 ·  课程录像 第一章 绪论 建筑材料和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经济及建筑施工等一样,是建筑工程学科的一部分,而且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一个优秀的建筑师总是把建筑艺术和以最佳方式选用的建筑材料融合在一起。结构工程师只有在很好的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后,才能根据力学计算,准确的确定建筑构件的尺寸和创造出先进的结构型式。建筑经济学家为了降低造价,节省投资,在基本建设中,特别是在已经兴起的商品房屋的事业中,首先要考虑的是节约和合理的使用建筑材料。而建筑施工和安装的全过程,实质上是按设计要求把建筑材料逐步变成建筑物的过程。它涉及材料的选用、运输、储存以及加工等诸方面。总之,从事建筑工程的技术人员都必须了解和掌握建筑材料有关技术知识。而且,应使所用的材料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能,并合理、经济的满足建筑工程上的各种要求。 1.1 建筑材料的定义 建筑材料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     1. 广义的建筑材料是指建造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所有材料,包括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总称。 如粘土、铁矿石、石灰石、生石膏等。     2. 狭义的建筑材料是指直接构成建筑物和构筑物实体的材料。如混凝土、水泥、石灰、钢筋、粘土砖、玻璃等。     作为建筑材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基本要求:     1、满足建筑物和构筑物本身的技术性能要求,保证能正常使用。     2、在其使用过程中,能抵御周围环境的影响与有害介质的侵蚀,保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合理使用寿命。同时也不能对周围环境产生危害。 1.2 建筑材料的分类 建筑材料的分类 按建筑材料的化学组成分 无机材料 有机材料 复合材料 按建筑材料的使用功能分 建筑结构材料 墙体材料 建筑功能材料 1.2.1 无机材料 无机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     1. 金属材料:有钢、铁及其合金,铝、铜等。 钢 铝 铜 2. 非金属材料:包括天然石材、烧土制品、胶凝材料及制品、玻璃、无机纤维材料。     a、天然石材有砂、石及石材制品等。 砂 石 石材制品 b、烧土制品有粘土砖、瓦等。 粘土砖 瓦 c、玻璃有普通平板玻璃、特种玻璃等。 印花玻璃 玻璃幕墙 1.2.2 有机材料    有机材料,包括植物材料、沥青材料及合成高分子塑料。    a、植物材料有木材、竹材、植物纤维等。 木地板 竹地板        b、沥青材料有煤沥青、石油沥青及其制品等。 沥青砼            c、合成高分子材料有塑料、涂料、合成橡胶等。 涂料   1.2.3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包括有机与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与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金属与有机复合材料。    a、有机与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有聚合物砼、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b、金属与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有钢筋砼,钢纤维砼等。 钢筋砼 钢纤维砼       c、金属与有机材料复合有PVC钢板、有机涂层铝合金板等。   铝合金板     1.2.4 建筑结构材料     建筑结构材料主要是指构成建筑物受力构件和结构所用的材料,如梁、板、柱、基础、框架及其它受力构件和结构等所用的材料。对这类材料主要技术性能 的要求是强度和耐久性。 板 柱       目前所用的主要结构材料有砖、石、水泥砼及两者的复合物--钢筋砼和预应力钢筋砼。随着工业的发展,轻钢结构和铝合金结构所占的比例将会逐渐加大。 水泥 水泥砼             预应力钢筋砼   1.2.5 墙体材料     墙体材料,主要指建筑物内、外及分隔墙体所用的材料,有承重和非承重两类。目前我国大量采用的墙体材料为粉煤灰砌块、砼及加气砼砌砖等。此外,还有砼墙板、石板、金属板材和复合墙板等。 粉煤灰砌块 砖墙   石板 铝塑复合板     1.2.6 建筑功能材料     建筑功能材料,主要指负担某些建筑功能的非承重用材料。如防水材料、绝热材料,吸声和隔声材料、采光材料、装饰材料等。 保温复合墙房屋 吸声材料   装饰材料(花岗岩1) 装饰材料(大理石)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可靠度与安全度,主要决定于由建筑结构材料组成的构件和结构体系,而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与建筑品质,主要决定于建筑功能材料。对某一种具体材料来说,它可能兼有多种功能。 1.3 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 建筑材料和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经济及建筑施工等一样,是建筑工程学科的一部分,而且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一个优秀的建筑师总是把建筑艺术和以最佳方式选用的建筑材料融合在一起。结构工程师只有很好地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后,才能根据力学计算,准确地确定建筑构件的尺寸和创造出先进的结构型式。建筑经济学家为了降低造价,节省投资,在基本建设中,首先要考虑的是节约和合理地使用建筑材料。而建筑施工和安装的全过程,实质上是按设计要求把建筑材料逐步变成建筑物的过程。它涉及到材料的选用、运输、储存以及加工等诸方面。总之,从事建筑工程的技术人员都必须了解和掌握建筑材料有关技术知识,而且应使所用的材料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并合理、经济地满足建筑工程上的各种要求。     建筑、材料、结构、施工四者是密切相关的。从根本上说,材料是基础,材料决定了建筑和施工方法。新材料的出现,可以促使建筑形式的变化、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革新。 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见图1.3.1。 建筑、材料、结构、施工四者是密切相关的。从根本上说,材料是基础,材料决定了建筑和施工方法。新材料的出现,可以促使建筑形式的变化、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革新。 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见图1.3.1 建筑施工、安装 工程造价 建筑形式 建筑材料   图1.3.1 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 1.4 建筑材料的发展 一、发展历程     自古以来,我国劳动者在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方面曾经取得了许多巨大成就。在上古时期,人工合成类居于天然山洞或树巢中,随后逐步采用粘土、石、木等天然材料建造房屋。土坯房、传统的吊脚楼等(图1.4.1)就是 利用天然材料建造的房屋,图1.4.2是采用粘土砖建造的房屋。                       图1.4.1 传统的吊脚楼               图1.4.2 采用粘土砖建造的房屋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建筑材料生产得到了更迅速的发展。钢材已跻身世界生产大国之列;水泥工业已由解放前年产量不足百万吨的单一品种,发展为品种、标号齐全年产量突破4亿吨的水平陶瓷材料也由过去的单一白色瓷器发展到有上千种花色品种的陶瓷产品。玻璃工业也发展很快,普通玻璃已由建国初期年产仅108万标箱发展到1亿余标箱,且能生产功能各异的新品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条件的改善,建筑装饰材料更是丰富多彩,产业蓬勃兴旺。图1.4.3为玻璃幕墙(纽约哥伦布圆环传媒中心大厦)。 图1.4.3 玻璃幕墙(纽约哥伦布圆环传媒中心大厦) 建筑材料的进步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使了建筑物规模尺寸是增大、结构形式的改变和使用功能的改善。建筑材料的发展历程如图1.4.4。 图1.4.4 建筑材料的发展历程 二、发展趋势 (1)高性能材料的研制; (2)充分利用地方原料、固体废弃物、各种工业废渣等; (3)节能材料开发; (4)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材料。; 1.5 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各级标准都有各自的部门代号,例如:GB—国家标准;GBJ—建筑工程国家标准;JGJ—建设部行业标准;JC—国家建材局标准;YB—冶金部标准;ZB—国家级专业标准等等。     标准的表示方法,系由标准名称、部门代号、编号和批准年份等组成,例如:    (1)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一99。标准的部门代号为GB,编号为175,批准年份为:1999年。    (2)建设部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一2000。标准的部门代号为JGJ,编号为55,批准年份为2000年。 各个国家均有自己的国家标准,例如“ASTM“代表美国国家标准、“JIS”代表日本国家标准、“BS”代表英国标准、“DIN”代表德国标准等。另外,在世界范围内统一执行的标准称国际标准,其代号为“1SO”。 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内容提要     了解和掌握材料的基本性质,对于合理选用材料至关重要。本章主要介绍材料的基本物理、力学、化学性质和有关参数及计算公式。     在建筑物中,建筑材料要承受各种不同的作用,因而要求建筑材料具有相应的不同性质。如用于建筑结构的材料要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因此,选用的材料应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又如,根据建筑物各种不同部位的使用要求,有些材料应具有防水、绝热、吸声等性能;对于某些工业建筑,要求材料具有耐热、耐腐蚀等性能。此外,对于长期暴露在大气中的材料,要求能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冰冻而引起的温度变化、湿度变化及反复冻融等的破坏作用。为了保证建筑物的耐久性,要求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正确的选择和合理的使用材料,因此,必须熟悉和掌握各种材料的基本性质。 2.1 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建筑材料在建筑物的各个部位的功能不同,均要承受各种不同的作用,因而要求建筑材料必须具有相应的基本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密实性、空隙率、孔隙率(计算材料用量、构件自重、配料计算、确定堆放空间) 一、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为g/cm3 或kg/m3。由于材料所处的体积状况不同,故有实际密度(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之分。 (1) 实际密度 (True Density)     以前称比重、真实密度),简称密度(Density)。 实际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ρ-实际密度(g/cm3 );    m-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           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接近于绝对密实的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都有一些孔隙,如砖、石材等块状材料。在测定有孔隙的材料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以排除其内部孔隙,经干燥至恒重后,用密度瓶(李氏瓶)测定其实际体积,该体积即可视为材料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材料磨得愈细,测定的密度值愈精确。 (2)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     以前称容重、有的也称毛体积密度。 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ρ0-表观密度(g/cm3 或kg/m3);    m-材料的质量(g或kg);           V0-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或称表观体积(cm3或m3)。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指材料的实体积与材料内所含全部孔隙体积之和。对于外形规则的材料,其测定很简便,只要测得材料的重量和体积,即可算得表观密度。不规则材料的体积要采用排水法求得,但材料表面应预先涂上蜡,以防水分渗入材料内部而影响测定值。 (3)堆积密度 (Bulk Density)     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称为堆积密度。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 ρ0'-堆积密度(kg/m3);    m-材料的质量(kg);           V0'-材料的堆积体积(m3)。     散粒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指既含颗粒内部的孔隙,又含颗粒之间空隙在内的总体积。测定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时,材料的质量是指在一定容积的容器内的材料质量,其堆积体积是指所用容器的容积。若以捣实体积计算时,则称紧密堆积密度。    土木工程中在计算材料用量、构件自重、配料计算以及确定堆放空间时,均需要用到材料的上述状态参数。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密度见表2.1.1所示。     表2.1.1  常用建筑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孔隙率 材料名称 密度(g/cm3) 表观密度(kg/m3) 堆积密度(kg/m3) 孔隙率(%) 钢材 7.8~7.9 7850 — 0 花岗岩 2.7~3.0 2500~2900 — 0.5~3.0 石灰岩 2.4~2.6 1800~2600 1400~1700(碎石) — 砂 2.5~2.6 — 1500~1700 — 粘土 2.5~2.7 — 1600~1800 — 水泥 2.8~3.1 — 1200~1300 — 烧结普通砖 2.6~2.7 1600~1900 — 20~40 烧结空心砖 2.5~2.7 1000~1480 — — 红松木 1.55~1.60 400~600 — 55~75  二、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 (1)密实度(Dense Degree)     密实度是指材料的固体物质部分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说明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填的程度,即反映了材料的致密程度,按下式计算:                       按孔隙的特征,材料的孔隙可分为开口孔隙和闭口孔隙两种,二者孔隙率之和等于材料的总孔隙率。按孔隙的尺寸大小,又可分为微孔、细孔及大孔三种。不同的孔隙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孔隙率较小,且连通孔较少的材料,其吸水性较小,强度较高,抗冻性和抗渗性较好。工程中对需要保温隔热的建筑物或部位,要求其所用材料的孔隙率要较大。相反,对要求高强或不透水的建筑物或部位,则其所用的材料孔隙率应很小。 (2)孔隙率(Porosity)     孔隙率是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Vp)占材料总体积(V0)的百分率。可用下式计算:                      孔隙率与密实度的关系为:                  (3)空隙率(Interstice )     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在某容器的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Va)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以P'表示,因Va=V’0-V0,则P’值可用下式计算:        三、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一) 亲水性与憎水性 (1)亲水性与憎水性     亲水性:材料能被水润湿的性质,如砖、混凝土等。     材料产生亲水性的原因是因其与水接触时,材料与水分子之间的亲合力大于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所致。当材料与水接触,材料与水分子之间的亲合力小于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时,材料则表现为憎水性。憎水性材料如沥青、石油等。     问题: 亲水性材料与憎水性材料在实际工程中有何意义? (2)润湿边角     材料被水湿润的情况可用润湿边角θ来表示。     当材料与水接触时,在材料、水、空气三相的交界点,作沿水滴表面的切线,此切线与材料和水接触面的夹角θ,称为润湿边角 。                                                                   图2.1.1  材料的润湿示意图                                (a)亲水性材料  (b)憎水性材 (3)亲水性材料与憎水性材料     θ角愈小,表明材料愈易被水润湿。     当θ<90°时,材料表面吸附水,材料能被水润湿而表现出亲水性,这种材料称亲水性材料。     θ>90°时,材料表面不吸附水,此称憎水性材料。     当θ=0°时,表明材料完全被水润湿。     上述概念也适用于其它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情况,相应称为亲液材料和憎液材料。 (二) 材料的吸水性与吸湿性 1.吸水性(Water Absorption)     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称吸水性。材料的吸水性用吸水率(Ratio of Water Absorption)表示,有质量吸水率与体积吸水率两种表示方法。     (1)质量吸水率     质量吸水率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时,内部所吸水分的质量占材料干燥质量的百分率,用下式计算:                             W质———— 材料的质量吸水率 (%);          m湿————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质量(g);         m干 ————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                (2)体积吸水率     体积吸水率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时,其内部所吸水分的体积占干燥材料自然体积的百分率。用公式表示如下:                                  W体——— 材料的体积吸水率 (%);            V0———干燥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cm3);          ρ水———水的密度(g/cm3)。  2.吸湿性        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     潮湿材料在干燥的空气中也会放出水分,此称还湿性。     材料的吸湿性用含水率表示。     含水率系指材料内部所含水的质量占材料干燥质量的百分率。用公式表示为:                       W含————材料的含水率(%);       m含————材料含水时的质量(g);       m干————材料干燥至恒重时的质量(g)。 (三)材料的耐水性     材料长期在水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耐水性。材料的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如下式:                              K软————材料的软化系数;        f饱————材料在饱水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f干————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软化系数大于0.80的材料,通常可认为是耐水材料。 (四)材料的抗渗性 (Permeability Resistance)     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性,或称不透水性。     材料的抗渗性通常用渗透系数K表示。     渗透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一定厚度的材料,在一定水压力下,在单位时间内透过单位面积的水量。用公式表示为:                                W————透过材料试件的水量(mL);          t————透水时间(t);          A————透水面积(cm2);                 h______静水压力水头(cm);          d———— 试件厚度(cm).       K值愈大,表示材料渗透的水量愈多,即抗渗性愈差。     混凝土的抗渗性用抗渗等级表示。抗渗等级是以规定的试件、在标准试验方法下所能承受的最大静水压力来确定,以符号Pn表示,其中n为该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的十倍的MPa数,如P4、P6、P8、P10、P12等,分别表示材料能承受0.4、0.6、0.8、1.0、1.2MPa的水压而不渗水。材料的抗渗性与其孔隙率和孔隙特征有关。 (五)材料的抗冻性(Frost Resistance)     材料在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也不严重降低强度的性质,称为材料的抗冻性。      材料的抗冻性用抗冻等级表示。抗冻等级是以规定的试件,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测得其强度降低不超过25%,且质量损失不超过5%时所能承受的最多的循环次数来表示。     用符号Fn表示,其中n即为最大冻融循环次数,如F25、F50等。     材料抗冻标号的选择,是根据结构物的种类、使用条件、气候条件等来决定的。 2.2 建筑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一、材料的强度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强度。     根据外力作用形式的不同,材料的强度有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及抗剪强度等,均以材料受外力破坏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力的大小来表示。 材料的这些强度是通过静力试验来测定的,故总称为静力强度。材料的静力强度是通过标准试件的破坏试验而测得,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材料的强度是大多数材料划分等级的依据。表2.2.1列出了材料的抗压、抗拉、抗剪和抗弯强度的计算公式。 表2.2.1 材料的抗压、抗拉、抗剪、抗弯强度计算公式 强度类别 受力作用示意图 强度计算式 附注   抗压强度fc(MPa)       F——破坏荷载(N); A——受荷面积(mm2); l——跨度(mm); b——断面宽度(mm); h——断面高度(mm) 抗拉强度ft   (MPa)   抗剪强度fv(MPa)     抗弯强度ftm(MPa)   二、材料的等级     大部分建筑材料根据其极限强度的大小,可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强度等级。如:     烧结普通砖按抗压强度分为六个等级:Mu30、 Mu25、 Mu20、 Mu15、 Mu10、 Mu7.5;     硅酸盐水泥按抗压和抗折强度分为四个 等级:32.5、42.5、52.5、62.5等;     混凝土按其抗压强度分为十二个等级:C7.5、C10、…、C80等;     碳素结构钢按其抗拉强度分为五个等级,如Q195、Q215、Q235、Q255、Q275等。    建筑材料按强度划分为若干个强度等级,对生产者和使用者均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使生产者在生产中控制产品质量时有依据,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对使用者而言,则有利于掌握材料的性能指标,便于合理选用材料、正确进行设计和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常用建筑材料的强度见表2.2.2所示。 表2.2.2 常用建筑材料的强度(MPa) 材料 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抗弯强度 花岗岩 100~250 5~8 10~14 烧结普通砖 7.5~30 — 1.8~4.0 普通混凝土 7.5~60 1~4 — 松木(顺纹) 30~50 80~120 60~100 建筑钢材 235~1600 235~1600 — 三、材料的比强度     比强度是按单位质量计算的材料强度,其值等于材料强度与其表观密度之比。对于不同强度的材料进行比较,可采用比强度这个指标。比强度是按单位体积质量计算的材料强度,其值等于材料强度与其表观密度之比。比强度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重要指标。优质的结构材料,必须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几种主要材料的比强度见表2.2.3所示。    由表2.2.3可知,玻璃钢和木材是轻质高强的高效能材料,而普通混凝土为质量大而强度较低的材料,所以努力促进普通混凝土这一当代最重要的结构材料向轻质、高强方向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表2.2.3  钢材、木材和混凝土的强度比较 材料 表观密度ρ0(kg/m3) 抗压强度fc(MPa) 比强度fc/ρ0 低碳钢 7860 415 0.053 松木 500 34.3(顺纹) 0.069 普通混凝土 2400 29.4 0.012 四、材料的弹性与塑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材料的这种当外力取消后瞬间内即可完全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弹性变形属可逆变形,其数值大小与外力成正比,其比例系数E称为材料的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弹性模量E为常数,其值等于应力σ与应变ε的比值,即                   式中: σ——材料的应力(MPa);      ε——材料的应变;       E——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弹性模量是衡量材料抵抗变形能力的一个指标。E值愈大,材料愈不易变形,亦即刚度好。弹性模量是结构设计时的重要参数。    在外力作用下材料产生变形,如果取消外力,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尺寸,并且不产生裂缝的性质,称为塑性。这种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塑性变形为不可逆变形,是永久变形。    实际上纯弹性变形的材料是没有的,通常一些材料在受力不大时,仅产生弹性变形;受力超过一定极限后,即产生塑性变形。有些材料在受力时,如建筑钢材,当所受外力小于弹性极限时,仅产生弹性变形;而外力大于弹性极限后,则除了弹性变形外,还产生塑性变形。有些材料在受力后,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同时产生,当外力取消后,弹性变形会恢复,而塑性变形不能消失,如混凝土。弹塑性材料的变形曲线如图2.2.1所示,图中ab为可恢复的弹性变形,bo为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                                                                               图2.2.1 弹塑性材料的变形曲线 五、材料的脆性与韧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材料发生突然破坏,且破坏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这种性质称为脆性。具有这种性质的材料称脆性材料。    脆性材料抵抗冲击荷载或振动荷载作用的能力很差。其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可高达数倍甚至数十倍。所以脆性材料不能承受振动和冲击荷载,也不宜用作受拉构件,只适于用作承压构件。建筑材料中大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均为脆性材料,如天然岩石、陶瓷、玻璃、普通混凝土等。    材料在冲击或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的能量,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破坏,这种性质称为韧性。如建筑钢材、木材等属于韧性较好的材料。材料的韧性值用冲击韧性指标αK表示。冲击韧性指标系指用带缺口的试件做冲击破坏试验时,断口处单位面积所吸收的功。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αK— 材料的冲击韧性指标(J/mm2);      AK— 试件破坏时所消耗的功(J);      A—试件受力净截面积(mm)。    在建筑工程中,对于要求承受冲击荷载和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如吊车梁、桥梁、路面等所用的材料,均应具有较高的韧性。 六、材料的硬度、耐磨性 1.硬度    硬度是材料表面能抵抗其它较硬物体压入或刻划的能力。不同材料的硬度测定方法不同,通常采用的有刻划法和压入法两种。刻划法常用于测定天然矿物的硬度。矿物硬度分为10级(莫氏硬度),其递增的顺序为:滑石1;石膏2;方解石3;萤石4;磷灰石5;正长石6;石英7;黄玉8;刚玉9;金刚石10。钢材、木材及混凝土等的硬度常用钢球压人法测定(布氏硬度HB)。材料的硬度愈大,则其耐磨性愈好,但不易加工。工程中有时也可用硬度来间接推算材料的强度。 2 .耐磨性     耐磨性是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材料的耐磨性用磨损率(B)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B——材料的磨损率(g/cm2);              m1、m2一分别为材料磨损前、后的质量(g);              A—试件受磨损的面积(cm2)。     材料的耐磨性与材料的组成成分、结构、强度、硬度等有关。在建筑工程中,对于用作踏步、台阶、地面、路面等的材料,应具有较高的耐磨性。一般来说,强度较高且密实的材料,其硬度较大,耐磨性较好。 2.3 建筑材料的耐久性 一、概念     材料的耐久性是指用于建筑物的材料,在环境的多种因素作用下不变质、不破坏,长久地保持其使用性能的能力。      耐久性是材料的一种综合性质,诸如抗冻性、抗风化性、抗老化性、耐化学腐蚀性等均属耐久性的范围。     此外,材料的强度、抗渗性、耐磨性等也与材料的耐久性有密切关系。 二、环境影响因素     材料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长期受到周围环境和各种自然因素的破坏作用,一般可分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机械作用、生物作用等。 物理作用包括材料的干湿变化、温度变化及冻融变化等。 化学作用包括酸、碱、盐等物质的水溶液及气体对材料产生的侵蚀作用,使材料产生质的变化而破坏。 生物作用是昆虫、菌类等对材料所产生的蛀蚀腐朽等破坏作用。     钢材易受氧化而锈蚀     无机金属材料常因氧化、风化、碳化、溶蚀、冻融、热应力、干湿交替作用而破坏     有机材料因腐烂、虫蛀、老化而变质 2.4 本章小结 本章是学习建筑材料课程应首先具备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材料的材质不同,其性质也必有差异。通过本章学习可以了解、明辨建筑材料所具有的各种基本性能的定义、内涵、参数及计算表征方法,了解材料性能对建筑结构质量的影响作用,为下一步学习材料的性能打下基础。 2.5 复习思考题 1、何谓材料的实际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如何计算?     2、何谓材料的密实度和孔隙率?两者有什么关系?     3、某一块状材料的全干质量为100g,自然状态体积为cm3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为33cm3 ,试计算其密度、表观密度、密实度和孔隙率。     4、建筑材料的亲水性和憎水性在建筑工程中有什么实际意义?     5、材料的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有何不同?两者存在什么关系?什么情况下采用体积吸水率或质量吸水率来反映材料的吸水性?     6、何谓材料的吸水性、吸湿性、耐水性、抗渗性和抗冻性?各用什么指标表示?     7、材料的孔隙率与孔隙特征对材料的表观密度、吸水、吸湿、抗渗、抗冻、强度及保温隔热等性能有何影响?     8、软化系数是反映材料什么性质的指标?为什么要控制这个指标?     9、弹性材料与塑性材料有何不同?     10、何谓材料的强度?根据外力作用方式不同,各种强度如何计算?其单位如何表示?     11、何谓材料的耐久性?它包括哪些内容? 第三章 石材 内容提要 重点了解常用建筑石材的品种、性能和应用范围。通过对天然石材形成过程的了解,认识岩石的形成条件对其结构、构造和性质的影响,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技术性能之间的关系。正确、经济的选用石材。 一、石材的定义     建筑石材是指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可用作建筑材料的岩石。它有天然形成的和人工制造的两大类。     由天然岩石开采的,经过或不经过加工而制得的材料,称为天然石材。 人造石材是用无机或有机胶结料、矿物质原料及各种外加剂配制而成,例如人造大理石、花岗石等。从广义而言,各种混凝土也属这一类。由于人造石材可以人为控制其性能、形状、花色图案等,因此也得到广泛应用。    石材建筑物:河北的隋代赵州永济桥、江苏洪泽湖大堤、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二、石材的应用     重质致密的块体石材,常用于砌筑基础、桥涵、挡土墙、护坡、沟渠与隧道衬砌等,是主要的石砌体材料;     散粒石料,如碎石、砾石、砂等,则广泛用作混凝土骨料、道碴和铺路材料等;     轻质多孔的块体石材常用作墙体材料,粒状石料可用作轻混凝土的骨料;     坚固耐久、色泽美观的石材可用作建筑物的饰面或保护材料。    由于天然石材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和耐磨性良好,资源分布广,便于就地取材等优点而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但岩石的性质较脆,抗拉强度较低,表观密度大,硬度高,因此开采和加工比较困难。 3.1 建筑中常用的天然岩石 岩石是由各种不同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固态矿物组成的集合体。矿物是在地壳中受各种不同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单质(如石英、方解石等)或化合物(如云母、角闪石等)。而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目前,已发现的矿物有3300多种,绝大多数是固态无机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30多种。由单一矿物组成的岩石叫单矿岩;由两种或更多种矿物组成的岩石叫多矿岩。例如:石灰岩是主要由方解石矿物组成的单矿岩;花岗岩是由长石、石英、云母等几种矿物组成的多矿岩。     根据岩石的成因,按地质分类法,天然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一、岩浆岩          (1)岩浆岩的形成和种类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地壳内的熔融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面后冷凝而成的岩石。根据不同的形成条件,岩浆岩可分为以下三种:     深成岩--是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受上部覆盖层压力的作用下,经缓慢冷凝而形成的岩石。建筑上常用的深成岩有花岗岩、正长岩、橄榄岩、闪长岩和辉长岩等。     喷出岩--是岩浆冲破覆盖层喷出地表时,在压力降低和冷却较快的条件下而形成的岩石。建筑上常用的喷出岩有玄武岩、安山岩等。     火山碎屑岩--是火山爆发时,岩浆被喷到空中而急速冷却后形成的岩石。     (2)建筑中常用的岩浆岩     花岗岩--是岩浆岩中分布较广的一种岩石,主要由长石、石英和少量云母(或角闪石等)组成,具有致密的结晶结构和块状构造。在建筑中花岗岩常用于基础、闸坝、桥墩、台阶、路面、墙石和勒脚及纪念性建筑物等。但在高温作用下,由于花岗岩内的石英膨胀而引起破坏,因此其耐火性不好。     玄武岩--是喷出岩中最普通的一种,颜色一般为黑色或棕黑色,常呈玻璃质或隐晶质结构,有时也呈多孔状或斑状构造。常用作高强混凝土的骨料,也用其铺筑道路路面等。     辉绿岩--具有深灰、墨绿等色,致密块状构造,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