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归纳笔记.pdf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5841536 上传时间:2024-11-2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3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归纳笔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归纳笔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人教版人教版 20222022 年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归纳笔记年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归纳笔记 单选题 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 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 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答案:B 解析: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白气是小水珠,是气体的水变为了液态的水,故是液化,故 A 不符合题意;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利用冰熔化吸热,故 B 符合题意;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利用水的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到达了不了水的沸点,故 C 不符合题意;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利用蒸发吸热,即汽化,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2、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2 A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 B草叶上形成晶莹的“露珠”C山间形成“白雾”D草叶上的白霜 答案:D 解析:A冰逐渐化成水,是固态冰吸热后熔化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 A 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落在叶子上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 B 不符合题意;C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 C 不符合题意;D白霜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极低的环境中遇冷放热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3、优美的词句可以勾画出大自然水资源的美妙与和谐,下列词语中描绘凝华现象的是()A滴水成冰 B玉霜满地 C烟雾缭绕 D露似珍珠 答案:B 解析:A滴水成冰,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过程,故 A 不符合题意;B玉霜满地,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过程,故 B 符合题意;C烟雾缭绕的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过程,故 C 不符合题意;D露似珍珠的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过程,故 D 不符合题意。3 故选 B。4、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凝固点低于 45 B在BC段,该物质没有吸热所以温度不变 C在t2min 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DEF段物质吸收了热量 答案:C 解析:A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E点达到凝固点,因此凝固点等于 45,故 A 错误;B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晶体,晶体熔化时吸热不升温,在BC段该物质正在熔化,温度不变,但要持续吸热,故 B 错误;Ct2min 时,该物质还没有达到熔点,因此处于固体状态,故 C 正确;DEF段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晶体凝固时,放热不降温,故 D 错误。故选 C。5、“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节气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4 A图甲:“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放热 B图乙:“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吸热 C图丙:“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图丁:“大雪”雪的形成是凝固吸热 答案:C 解析:A雨的形成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放热过程,故 A 错误;B露的形成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放热过程,故 B 错误;C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是放热过程,故 C 正确;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是放热过程,故 D 错误。故选 C。6、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板上小水滴不见了,是发生了液化现象 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干冰能够降温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 D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答案:C 解析:A地板上小水滴不见了,是从液态变为了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故 A 错误;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 B 错误;C干冰降温是利用干冰升华,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温度,故 C 正确;5 D蜡是非晶体,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 D 错误。故选 C。7、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答案:C 解析:A烧瓶内的水会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所以水量会减少,A 正确,故 A 不符合题意;B在金属盘上面放一些冰块,金属盘的温度更低,水蒸气更容易发生液化现象,B 正确,故 B 不符合题意;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 错误,故 C 符合题意;D烧瓶内的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的温度较高,遇冷的金属盘液化,也可能是高温的水蒸气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金属盘的温度升高,则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D 正确,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多选题 8、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6 A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液化现象 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 C学校里消毒后液体消毒液过一会就消失了,是发生了汽化现象 D用降温贴给发烧病人降温,是通过凝胶中水分的汽化吸热 答案:ACD 解析:A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 A 正确;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汽化(蒸发)时吸收手的热量,使得手表面温度降低感到凉,故 B 错误;C消毒液过一会就消失了,是液体变成气体发生了汽化现象,故 C 正确;D降温贴中的凝胶中水分的汽化吸热,起到给发烧病人降温的作用,故 D 错误。故选 ACD。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物体放热,温度一定降低 C同一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D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答案:ABD 解析:A晶体才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故 A 错误,A 符合题意;B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比如晶体的凝固过程持续放热,但温度不变,故 B 错误,B 符合题意;7 C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故 C 正确,C 不符合题意;D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故 D 错误,D 符合题意。故选 ABD。10、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A 樟脑变小 B 美丽雾凇 C 云雾缭绕 D海浪冻结 答案:BCD 解析:A樟脑丸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吸收热量,故 A 不符合题意;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 B 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 C 符合题意;D海浪冻结是凝固现象,放出热量,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BCD。综合题 11、天问一号于 2020 年 7 月 23 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8 (1)发射火箭时,为了保护发射台的铁架不被火箭向下喷射的高温火焰所熔化,工作人员在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导流槽),当高温火焰喷到水中时,产生了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和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火星探测器发射的时候,火星探测器相对于火箭是_,相对于地球是_;(2)如果火星探测器在太空发射很强的超声波,在地球上_(填“能”或者“不能”)收到信号,原因是_;(3)火箭发射成功时,“天问一号”的专家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对于他们来说,火箭发射时巨大的声响属于_(“噪声”或“乐音”);(4)火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其自转周期约为_h;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 1AU(1AU=1.5108km)。火星到太阳的距离为 1.52AU。若天问一号探测器以每天约 30 万_(填长度单位)左右速度飞行,探测器从地球达到火星的时间大约为_(选填“8”“10”或“12”)个月。答案:汽化 液化 静止 运动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乐音 24 km 10 解析:(1)12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产生的原因是:水池内的水汽化形成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3火星探测器发射时,火星探测器相对于火箭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火星探测器相对于火箭是静止的。4火星探测器发射时,火星探测器相对于地球越来越远,位置发生变化,所以相当于地球火星探测器是运动的。(2)56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真空中没有介质不能传声,所以,在地球上不能接收探测器反射的超声波信号。(3)7 从环保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火箭发射成功时,“天问一号”的专家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对于他们来说,火箭发射时巨大的声响是他们想听到的声音,所以属于乐9 音。(4)8地球自转周期为 24h,而火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所以,火星的自转周期约为 24h。910为便于计算,可认为地球到火星的距离等于两轨道之间的间距,则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需航行的路程 s=1.52AU-1AU=0.52AU=0.521.5108km=7.8107km 若天问一号探测器以每天约 30 万 km 左右速度飞行,探测器从地球达到火星的时间大约 =7.8 107km300000km/天=260天 10个月 12、小明乘西安地铁 3 号线从起点到终点只需要 66 分钟,此全程总长为 39.9km。(1)小明坐在车厢内感觉行车时平稳安静,了解到由于车身底部安装了钢弹簧浮置板道床,这种装置可降低振动产生的噪声,这是在_处减弱噪声。他在列车行驶在高架桥段时通过车窗看见夕阳下长安塔巍然耸立,水面上雾气蒙蒙,雾是由水蒸气 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2)当车匀速行驶在高架桥段时,他从第 1 根电线杆开始计时,到第 11 根电线杆停止计时,共用 10 秒,他又了解到每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 10m,则车在高架桥段的速度是多少 m/s?_合多少 km/h?_若车长 20m,要全部经过桥上长 15m 的隔音板,需要多长时间?_ 答案:声源 液化 10m/s 36km/h 3.5s 解析:(1)12车身底部安装了钢弹簧浮置板道床,这种装置可降低振动产生的噪声,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水面上雾气蒙蒙,雾是小水滴,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2)3高架桥的长度为 s10m(111)100m 10 车的速度 =100m10s=10m/s 4换算单位 10m/s103.6km/h36km/h 5车完全通过桥上的隔音板通过的路程 s15m+20m35m 车完全通过桥上的隔音板所用时间=35m10m/s=3.5s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