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厦门兴才学院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第 1 页共 9 页课程名称中文:机械制造技术使用教材书名:机械制造技术英文:Machinery Manufactury Technology作者:庞 建 跃课程编号201900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分/学时72其中实践教学时数8实践成绩占10%开课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考核方式期末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成绩占70%其它考核方式共 项成绩占 20 %项目1期末考试占70%项目2平时成绩 占20%项目3实践 占10%学时分配章节或项目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授课学时理论24141010888实践242实践教学环节(如该课有实验、上机、设计、参观等其
2、它实践教学环节,请注明环节名称和环节学时数并另附教学大纲。)工厂生产现场参观、实习。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请写清教师授课的方式,如使用多媒体、实物演示、需安装何教学软件等。课堂授课、现场观摩、演示。其它说明拟制签名: 教研室主任审核: 系主任审批:日期: 日期: 日期:厦门兴才学院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第 2 页共 9 页一、本课程的性质及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总体目的、要求: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根据企业生产一线对应用性高等技术人才在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能力培养要求,结合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把原来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和“机床夹具设计”等课
3、程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删除内容重复的部分,突出综合性和实用性。 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本课程以加工工艺为主线,将切削原理、机床、刀具和夹具的内容贯穿其中,以实例加以说明。以必须、够用为度,强化应用为重点,避免理论过深、专业性过强以及与实际应用关系不大的内容,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引用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实例的分析,引导并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解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作态度。 总体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加工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较实际的工作态度。二教学内容(项目)及基本要求:不要简单罗列章节,要以教学内容为主线,对每个教学点提出不同的教
4、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等。 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掌握以下知识:1、了解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了解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四项基本要求。(二)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三)教学学时:4学时第二章:机械制造概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掌握以下知识:1、生产过程、工艺过程、装配过程的概念、内容。2、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的概念、内容。3、工序、工位、工步、进给的概念、内容。(二)教学内容:1、生产过程、工艺过程、装配过程各自的特点与不同点。2、工序、工位、工步、进给的相同与不同点。教学重点: 工序、工位、工步、进给的概念与特点。教学难点:工序、工位、工步、进给的具体划
5、分。(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四)教学学时:4学时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系统(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掌握以下知识:1、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2、机床的传动系统与传动原理;3、金属切削机床的切削成形;4、数控机床的分类与编程概述。5、刀具材料、类型、结构及刀具几何角度。6、工件定位原理(六点原则)。7、基准概念及分类。8、夹紧装置及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9、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及技术要求分析。(二)教学内容:1、机床的主运动、进给运动及辅助运动的概念、特点。2、传动系统图与传动原理图的概念、特点以及区别。3、传动链的概念。4、数控机床的编程基本知识。5、刀具材料、类型、结构及刀具几何角度。6、工件的定
6、位。7、基准概念及分类。8、夹紧装置及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9、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及技术要求分析。教学重点:1、识别各类不同机床的主运动、进给运动。2、传动系统图与传动原理图各自表达的侧重点。3、数控机床的坐标系及标准代码、程序格式。4、刀具的几何角度测量与标注。5、工件的定位原理。6、常用定位元件及夹紧装置。7、基准选择的原则。8、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选择常用毛坯方法。教学难点:1、传动系统图与传动原理图的分析。2、右手直角笛卡尔坐标系及右手螺旋法则的评定与应用。3、刀具的静止角度坐标系。4、工件定位的六点定位原则的概念与应用。5、常用定位元件的选择原则与应用6、夹紧装置的夹紧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确
7、定7、拟定夹具结构方案飞方法。8、零件切削加工的工艺性分析。9、铸、锻、焊件的特点及选择方法。(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演示。(四)教学学时:14学时第四章:金属切削过程:(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掌握以下知识:1、金属表面成形运动、主运动与进给运动;2、切削用量三要素;3、金属切削过程产生的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的概念、基本规律以及对加工质量、生产率与成本的关系。4、切削力知识及影响切削力的因素。5、影响切削温度的因素分析6、刀具磨损及使用寿命的知识及原因分析、刀具磨钝标准以及延长刀具使用寿命的措施。7、切屑控制的意义和方法。8、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及减少表面粗糙度的措施。9、刀
8、具几何角度对加工质量、生产效率及成本的影响。10、切削液的种类及选用方法。(二)教学内容:1、主运动与进给运动的概念及特点。2、切削三要素的概念。3、切削变形的机理以及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4、切屑瘤的形成及对切削过程的影响5、切削力的形成与分解以及影响切削力的因素。6、切削热的产生、影响切削温度的因素7、刀具磨损及影响刀具寿命的因素。8、刀具几何角度的选择以及的加工质量、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影响。9、切削液的种类和选择方法。教学重点:1、主运动、进给运动在切削过程中所起的作用。2、切削用量三要素的概念。3、切屑的种类及形成机理。4、切屑瘤对切削过程的影响。5、切削力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切削力的因素。
9、6、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7、刀具磨损的形式及原因。8、卷屑和断屑的形成原理。9、刀具的主要几何参数。10、表面粗糙度的形成。11、切削液的作用。教学难点:1、表面成形运动、主运动、进给运动的概念。2、切削用量是调整机床、计算切削力、切削功率、工时定额的主要参数。3、切屑的种类及形成机理。4、切屑瘤对切削过程的影响。5、切削力与切削功率的计算。6、切削热与切削温度对工件、刀具的影响。7、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8、影响断屑的因素。9、减少表面粗糙度的措施。10、刀具的合理几何参数对质量、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的影响。11、切削液的种类及选择原则。(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演示。(四)教学学时:10
10、学时第五章:机械加工方法和设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掌握以下知识:1、车床的组成及传动系统。2、普通车床与数控车床的主要结构。3、车床夹具的主要类型及结构。4、铣削加工的特点及应用。5、普通铣床与数控铣床的结构。6、铣刀的种类及特点。7、分度头及铣床夹具8、孔加工的各种方法及特点。9、钻、铰、镗床的主要结构。10、钻床、镗床夹具。11、砂轮种类及选用。12、磨削加工类型及应用。13、磨床的种类14、齿轮加工方法及原理。15、滚齿加工原理与滚齿机的结构。16、剃齿和磨齿加工。17、刨、插削加工及刨床结构。18、拉削加工。(二)教学内容:1、车床加工的主要特点。2、车床的主要结构及传动系统。3
11、、数控车床的结构与传动。4、车刀的结构刀片的合理选择。5、车床夹具的结构及设计要点。6、铣削加工的应用与特点。7、铣削方式及刀具。8、普通铣床结构。9、铣床附件:分度头的结构和传动系统图及应用。10、数控铣床结构及加工中心的应用。11、铣床夹具使用与注意事项。12、孔加工的方法及特点。13、钻削加工的工艺特点与工艺要素。14、铰削刀具分类及工艺特点。15、镗削加工工艺特点及镗床结构。16、钻、镗销夹具17、磨削加工工艺特点、磨具特征和应用。18、磨削加工的类型与应用。19、磨床种类及普通磨床的结构与传动。20、齿形加工方法及原理。21、滚齿原理及齿轮滚刀与滚齿机的传动系统。22、插齿原理、插齿
12、刀及插齿工艺特点。23、其他齿形加工方法。24、刨、插削工艺特点及刨床种类与结构。25、拉削加工工艺特点。教学重点:1、车削加工的用途及特点。2、车床的主要类型及加工范围。3、车刀的种类及结构特点。车床常用夹具。4、车床的传动系统。5、铣削加工工艺特点及铣床用分度头分度方法。6、各种铣刀的特点及加工范围。7、常用铣床夹具的工作原理。8、孔加工方法及应用范围。9、钻床镗床夹具的类别及应用范围。10、磨削加工的特点。11、砂轮选择的原则。12、外圆磨削的方法与特点。13、齿轮加工时铣刀选择方法。14、展成法与成形法加工圆柱齿轮的特点15、在滚齿机上加工直齿园柱齿轮和斜齿圆柱齿轮的方法。16、刨削加
13、工的特点。教学难点:1、车削加工的工艺特点。2、车床的传动系统。3、车床常用夹具的选用。4、铣削加工工艺特点及加工范围。5、铣床分度头的使用6、常用铣床夹具的特点及应用范围。7、钻床常用夹具的类别及应用范围。8、镗床夹具的组成。9、磨削加工的工艺特点及砂轮选择。10、滚齿机加工直齿园柱齿轮与斜齿圆柱齿轮的方法与区别。11、刨床的主要部件及工作范围。(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演示。(四)教学学时:10学时第六章:精密加工和特种加工(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掌握以下知识:1、精密加工的工艺特点与设备。2、精密加工方法。3、特种加工的概念及工艺特点与加工范围。(二)教学内容:1、精密加工的方法和工艺
14、特点。2、精密加工的设备。3、特种加工的概念、方法和工艺特点。教学重点:1、精密加工的工艺特点。2、精密加工方法与设备3、电火花加工的质量控制。4、特种加工概念、工艺特点与加工方法。5、超声波加工的质量控制。6、激光加工的质量控制。教学难点:1、与传统加工比较,特种加工的工艺特点。2、电火花加工的质量控制3、超声波加工的质量控制。4、激光加工的质量控制。(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演示。(四)教学学时:8学时。第七章:机械制造工艺规程:(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掌握以下知识:1、工艺规程的格式与编制。2、工艺规程设计原则、步骤和内容。3、制定工艺规程时定位基准选择原则。4、表面加工方法选择。5、
15、加工阶段划分原则。6、确定工序集中与分散原则。7、加工余量的确定。8、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9、工艺尺寸链概念、计算及应用。10、轴类零件工艺分析。11、箱体类零件工艺分析。12、盘类零件工艺分析。13、装配工艺规程编制。14、装配方法种类与选择。15、工艺过程技术经济分析。16、工时定额的制定。(二)教学内容:1、工艺规程编制格式。2、工艺规程设计原则、步骤和内容。3、定位基准选择原则。4、表面加工方法选择原则。5、加工阶段划分原则。6、确定工序集中与分散的原则。7、加工余量的概念。8、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9、工艺尺寸链的概念与计算公式与应用。10、轴类零件的工艺分析与工艺路线确定。11、箱
16、体类零件工艺分析与工艺路线确定。12、盘类零件工艺分析与工艺路线确定。13、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14、装配工艺方法选择。15、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16、工时定额计算方法。教学重点:1、工艺规程设计原则、步骤和内容。2、定位基准选择原则。3、表面加工方法选择原则。4、加工阶段划分原则。5、确定工序集中与分散的原则。6、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7、工艺尺寸链的概念与计算公式与应用。8、轴类零件的工艺分析与工艺路线确定。9、箱体类零件工艺分析与工艺路线确定。10、盘类零件工艺分析与工艺路线确定。11、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12、装配工艺方法选择。13、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14、工时定额计
17、算方法。教学难点:1、定位基准选择原则。2、工艺规程设计原则、步骤和内容。3、3、表面加工方法选择原则。4、加工阶段划分原则。5、确定工序集中与分散的原则。6、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7、工艺尺寸链的概念与计算公式与应用。8、轴类零件的工艺分析与工艺路线确定。9、箱体类零件工艺分析与工艺路线确定。10、盘类零件工艺分析与工艺路线确定。11、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12、装配工艺方法选择。13、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14、工时定额计算方法。(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四)教学学时:8学时。第八章: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掌握以下知识:1、加工精度概念及获得方法。2、加工误差的产
18、生及组成。3、加工误差产生的性质和原因。4、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5、零件表面质量的概念及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6、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改善措施。7、影响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工艺因素及改善措施。8、提高表面质量的措施。9、工艺系统的振动简介。(二)教学内容:1、机械加工精度概念及获得方法。2、机械加工误差的组成。3、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4、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误差、热变形误差和工件内应力误差。5、加工误差的性质。6、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7、零件表面质量的概念及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8、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改善措施。9、影响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工艺因素及改善措施。10、控制和提高表面质量的途径。11、工艺系统的振动简介。教学重点:1、机械加工精度概念及获得方法。2、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3、零件表面质量的概念及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4、控制和提高表面质量的途径。5、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改善措施。6、控制和提高表面质量的途径。教学难点: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2、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误差、热变形误差和工件内应力误差。3、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4、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改善措施。5、影响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工艺因素及改善措施。6、控制和提高表面质量的途径。(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四)教学学时:8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