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论语译注有感 在中华名族历史文化的长卷上,记录着一位饮誉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就是被李苦禅大师赞为“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的先哲孔子。 我在论语译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人精神上的道德国粹,是中国思想的发源地和集成,是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重要书籍。打开论语译注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论语曾出现在我的面前,那是在学生时代的初中、高中,语文素养不是很好的我,并不在乎语文课本上的它的语句,只是记得它的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背起来也很有韵味,但是道理确是直白的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甚至是我本人都能总结出来这样的道理。我未走近你却如此诉说你,我很愧疚。论语可以随处应用的生活的为人处事之中,在我看来论语是在教我们如何表现如何尊重,在生活中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它是融入在我的本身的具体的行为举止之中的。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3、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 仲弓问仁德。孔子道:“出门工作好像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好像去承当大祀典,都得严肃认真,小心谨慎。自己所不喜欢的事物,就不强加于别人。在工作岗位上不对工作有怨恨,就是不在工作岗位上也没有怨恨。”仲弓道:“我虽然迟钝,也要实行您这话。”这是论语译注中的一段节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社会中广为流传,它不但是孔子的心声也是我们很多人的心声,为人处事将心比心,当大家都知道彼此的难处都各退一步,纠纷会变少,和谐就会变多。论语交给我的大智慧远不止这些,虽然论语中的思想也会有落后的地方,但它毕竟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所以取其优永存、去其弊借鉴。 孔子讲究孝
4、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众所周知,“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而,在孔子心中,“孝”是做人之本,也是“仁”之本。做不到“孝”,就不称之为人;更不能做到“仁”。在文中,孔子已经详细的说明了,应该如何对待父母。侍奉父母,要竭尽全力,这个,是毋庸置疑。最基本的,是“养”。而犬马皆能“养”。所以“孝”之本就是要“敬”了。就如我们平时说的:孝敬。正所谓,孝、敬不分家。然后便是忧其忧,乐其乐,心系于父母。体谅父母,理解父母的一番苦心。 在现在这个经济,科学都非常发达的时代,最最基本的“孝”竟然被人们所忽视。小孩子们,在家都被宠着,哪里知道“敬”父母;在成年人们追逐自己梦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竟都忘记的自己的父母。忘了他们独自在家中,虽是不缺吃,不缺穿,但是,他们并不幸福他们一年到头也难见他们朝思暮想的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