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日本天理图书馆藏珍善本唐代诗文集叙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2584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8.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天理图书馆藏珍善本唐代诗文集叙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日本天理图书馆藏珍善本唐代诗文集叙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日本天理图书馆藏珍善本唐代诗文集叙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日本天理图书馆所藏唐代诗文珍善本文献包括别集三十种、总集九种,就版本类型与质量而言,有古写本、抄本、宋元及明清刊本、活字本等,其中,南宋刻本刘梦得文集被纳入“日本国宝”,唐写本赵志集被认定为“日本重要文化财”,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同时对唐代文学与文献的整理研究亦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叙录的撰写,以期为国内外唐代文学文献的整理研究提供有用的图书版本信息。关键词:日本天理图书馆;唐代诗文集;汉籍;善本中图分类号:1 2 2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 5-7 1 1 4(2 0 2 3)0 2-0 0 9 0-1 2日本天理图书馆(亦称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图书馆,TenriCentralLi

2、brary),是日本著名图书馆之一,汉籍收藏量十分丰富。就质量而言,古写本、抄本、宋元及明清刊本、活字本,应有尽有,仅宋元版书就有六十余种;就内容而言,经史子集,兼收并蓄,如在唐代诗文文献方面,就有被纳入“日本国宝”的南宋刻本刘梦得文集,有被认定为“日本重要文化财”的唐写本赵志集以及列入珍善本汉籍的写本李娇百二十咏诗注、元刊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文集(若干种)、朝鲜覆刻宋本杜工部草堂诗笔,以及津阪东阳杜诗详解、明嘉靖三年徐煊刻重校正唐文粹、嘉靖八年晋刊唐文粹、嘉靖八年朝鲜刻本寒山诗、宽永古活字本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朝鲜李朝后期刊本白氏文集、那波道圆校白氏文集、写本白氏文集

3、(残卷)、室町时期写本长恨歌琵琶行、清抄本刘蜕文泉子集等,都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与整理研究价值。遗撼的是,这些汉籍除几部小部头书被影印收入天理图书馆善本丛书(汉籍之部)外,均无影印本可参。由此,为了使读者与研究者对日本天理图书馆所藏唐代文学文献有所了解,笔者根据该馆所编天理图书馆稀书目录五册)、天理图书馆善本丛书(汉籍之部,八木书店版)、善本图录等,并参考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先按别集、总集,再按作者时代先后,将该馆所藏唐代诗文文献叙录如下。一、别集百二十咏诗注(唐)李娇著【唐)张庭芳注李娇(公元6 4 6 一7 1 5?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弱冠登进士,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 7

4、 6年),举制策甲科,历任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高宗时奉命宣谕岭南,后出为润州(今江苏镇江)司马。武后时,以文章三度担任宰相,并主持修撰三教珠英。中宗时以附会二张出为豫州刺史。景龙三【收稿日期 2 0 2 2-1 1-2 6【作者简介】郝润华,女,甘肃武威人,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司丽丽,女,安徽马鞍山人,西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基金项目】2 0 2 0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 0&ZD276)。91第2 期郝润华,司丽丽:日本天理图书馆藏珍善本唐代诗文集叙录年(公元7 0 9 年)以特进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即位,出为怀州刺史,寻以年老致

5、仕。李娇曾与杜审言、骆宾王、苏味道、崔融诸人唱和,身初唐诸名家间,善乐府歌行。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五卷,诗二百零九首,其中有杂咏诗一百二十首。此百二十咏诗注写本,即唐张庭芳为李娇杂咏一百二十首所作注本。李娇杂咏一百二十首,分为干象、坤仪、居处、文物、武器、音乐、玉帛、服玩、芳草、嘉树、灵禽、祥兽十二大类,各以一字为题,又称单题诗,一诗咏一物,如日月等,句句用典,其实即诗歌之类书形式。此组杂咏诗在天宝六载(公元7 4 7年)已有张庭芳为之作注,后流传至日本,在平安时代成为贵族及士族阶层重要的幼学读物。此本系日本孝明天皇之文久元年(1 8 6 1 年)任长写本(1 册,1 0 行,迎阳

6、馆格纸,6 7 叶,书高9 寸,宽6 寸5分,四周双边,框高7 寸1 分,宽5 寸2 分),有唐张庭芳序。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未著录。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二十五卷(唐)李白著【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赞补注李白(公元7 0 1 一7 6 2 年),字太白,盛唐诗人。有李太白集二十五卷。杨齐贤,字子见,春陵(今湖北枣阳)人。宋宁宗庆元五年(1 1 9 9 年)进士。萧士赞,字粹可,又字粹斋,号冰崖后人,宁都(今属江西)人。士笃学工诗,与吴澄相友善,著有冰崖集等,已。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成书于元至元二十八年(1 2 9 1 年),二十五卷。首卷为古赋八篇,歌诗二十四卷为次。凡疑为作者,则移置卷末。注文以“

7、齐贤日”“士赞日”作标识。先有杨注本,惜早。胡震亨李诗通卷一谓:“萧讥杨之疏,乃萧亦芜移,无所发明。四库全书总目云:“注中多征引故实,兼及意义,卷浩博,不能无失。然大致详赠,足资检阅。中如广武战场怀古一首,士赞谓非太白之诗,厘置卷末,亦具有所见。其于白集固不为无功焉。2 1 2 8 0 今存元至大三年(1 3 1 0 年)建安余氏勤有堂刊本,系最早之刊本。明嘉靖玉几山人校刊本、万历长洲许自昌刊本,较多见。又吴人郭云鹏以萧注繁,于嘉靖二十二年(1 5 4 3 年)“将不切题义者删去已半”,增入徐昌评古风五十九首语,并附刻分类编次李太白文五卷,合成三十卷重刊。四部丛刊本即据此本影印。此本系元刻本(

8、1 4 册,有阙。每半叶1 2 行2 0 字,注文小字双行2 0 字,细黑口,四周双边,书高2 5.5 cm,宽16.5cm,框高1 9.5 cm,宽1 2.5 cm)。版心镌“李诗注卷”及叶次。卷末有“至大庚戌余志安刊于勤有书堂”牌记。书衣题签“李太白诗目录”及卷次,系江户时代初期笔墨。此本缺卷三,实存二十四卷。其中卷一缺第一、第三叶,卷七缺第二十叶至卷末。又卷一第二十四叶、卷二十五第五至第七叶,系室町时代人所补写。目录末页有“建安余氏/勤有堂刊”双边牌记。据目录末与卷末牌记,此本即元至大三年(1 3 1 0 年)建安余氏勤有堂刊本。原为米泽藩主家藏书,有“米泽藏书”“松舍文库”“三井家鉴藏

9、”藏书印。可知曾为江户时代米泽藩主、近代松舍文库以及三井财阀家所藏。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元刻余氏勤有堂本(6 册,亦每半叶1 2 行,行2 0 字,但小字双行2 6 字,黑口,书高21cm,框高1 9.9 cm,宽1 3.2 cm,四周双边),国内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有藏。与天理图书馆所藏本略有不同。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文集二十五卷(唐)李白著【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赞补注此本系明万历四十四年(1 6 1 6 年)刊本,朝鲜木活字版(1 4 册,每半叶9 行1 7 字,小字双行同,书高31.3cm,宽2 0.2 cm,白口,双花纹鱼尾,四周双边,框高2 4.9 cm,宽1

10、5.7 cm)。版心镌李白诗”及叶次。卷端题“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之,春陵杨齐贤子见集注,章贡萧士赞粹可补注”。目录卷端题“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目录,春陵杨齐贤子见集注,章贡萧士赞粹可补注”“李太白文集目录”。第一册书衣墨笔题签“李诗”。卷首有宝应元年(公元7 6 2 年)李阳冰序,咸平元年(公元9 9 8 年)乐史序,墓志,李华序,刘全白唐翰林李君碣记,宋敏求后序,曾巩序,元丰三年(1 0 8 0 年)毛渐序,至元二十八年(1 2 9 1 年)萧士赞序,万历四十四年(1 6 1 6 年)李尔瞻跋。有“汉山后人石律先夫章”“文墨自娱”“石潭”“大隐”“冲漠子”“田藩文库”(黑印)“田安府芸台印”等藏

11、书印。天理图书馆编古刊朝鲜本善本写真集三十九)有书影。此本,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未著录。92鱼尾2023年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二十卷(唐)杜甫著(宋)刘辰翁评【元】高楚芳编杜甫(公元7 1 2 一公元7 7 0 年),字子美,唐代诗人。高崇兰(1 2 5 5 一1 3 0 8 年),字楚芳,号芳所,安福(今江西吉安)人。辰翁之子刘将孙有高楚芳墓志铭,记其事迹。因元廷废除科举,崇兰退居乡里,专心著述。崇兰系刘辰翁门人,辰翁另一门人罗履泰,曾在崇兰之前编须溪批点选注杜工部诗,楚芳编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收录诸家集注及刘辰翁评点。书成之后刘将孙为之作序,赞其整理规范

12、杜集旧注、去伪存真之功。刘辰翁(1 2 3 2 一1 2 9 7 年),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1 2 6 2 年)进士。因与贾似道不和,辞官任濂溪书院山长。后入福建转运司幕、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1 2 6 5 年)为临安府教授,后入江东转运司幕。咸淳五年(1 2 6 9 年),任事中书省,丁母忧辞官。宋亡后回乡隐居,以著书终老。著述颇丰,卒后,其子刘将孙编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散。擅作词,评诗,曾评点王维、孟浩然、杜甫、韦应物、李贺诸名家诗及世说新语班马异同等著作,明人汇刻为刘须溪评注书九种。辰翁评点杜诗,有明方升刻本刘须溪杜选七卷、明正德

13、四年(1 5 0 9 年)东川黎尧卿重刻元彭镜溪注须溪评点选注杜工部诗集二十卷。元高楚芳编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本二十二卷亦录有刘辰翁评,杨守敬古逸丛书收有元大德刻本,日本访书志载:“集千家注杜诗二十卷、文集二卷,元元印本。首有元大德癸卯刘将孙序;次目录,前题须溪先生刘会孟评点;次附录及各家序跋;又须溪总论;次年谱。以下唯卷一题会孟评点”(按,文集卷一亦有此题),余卷并无之。据将孙序知此本为高楚芳所编,盖楚芳删次各家之注,而附以会孟之评点也。其诗亦分类(当作“年)编次,而与鲁皆、黄鹤本,皆不尽合。1 3 2-2 2 5此书元刊本较稀有,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部元刻本(1 0 册,每半叶1 3 行,2

14、 3 或2 4 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左右双边)。明清版本较多,有明玉几山人刊本、金銮刊本、嘉靖靖江王府刻本、清四库全书本等。此本系元刊本(9 册,每半叶1 2 或1 3 行,2 2 或2 3 字,小字双行,黑口,四周双边或左右双边,书高2 6 cm,14.5cm,框高1 9.5 cm,1 2 c m)。版心镌“杜”(或“诗”“杜诗”等)及卷次、叶次。卷端次行题“须溪先生刘会孟评点”。书衣有题签“杜诗集注”及卷次。有“米泽藏书”印,原系江户时代米泽藩主家藏书。此本为国内缺藏版本。文集二卷、目录年谱系据元至正二十八年(1 3 6 8 年)云衢会文堂刊本补配。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未著录。集千家注批

15、点杜工部诗集美二十卷(唐)杜甫著【宋)刘辰翁评【元】高楚芳编此书亦刘辰翁评、高楚芳编本,元明清时期翻刻本较多,有元至大元年(1 3 0 8 年)云衢会文堂校刻本、明玉几山人刊本、嘉靖靖江王府刻本、清四库全书本等。此本系明初刊本(1 0 册,每半叶1 2 行2 2 字,注双行,书高2 4.1 cm,宽1 4.6 cm,原寸2 3.8 cm,黑口,双鱼尾,四周双边,框高1 9.3 cm,宽1 2 cm)。版心镌“杜”(或“诗”“杜诗”等)及卷次、叶次。卷端首行题“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卷之x”,次行题“须溪先生刘会孟评点”。书衣题签“杜子集注”及卷次。书箱题“杜子集注 全十册大岛”。有“得所托传口

16、”“万卷楼藏”藏书印。此本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未著录。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文集二十卷、附录一卷(唐)杜甫著【宋)刘辰翁评点元刊本(1 2 册,半叶1 4 行2 5 字,注文双行小字,书高8 寸7 分,宽5 寸4 分,左右双边、上下单边,框高7 分4寸,宽5 分5 厘)。题签“杜工部诗集”。版心有“杜诗”“杜诗文”“杜诗附录”“祖门”“乐志”等字样。目录末有“云衢会文堂戊申孟冬刊”刊记。卷二十末有“洪武第九丙辰(1 3 7 6 年)正月口日点了”题识。文集二卷一册。大德癸卯(1 3 0 3 年)冬元刘将孙序。此本天理图书馆稀书目录著录为元覆元本,但据牌记,可推测系元至正二十八年(1 3 6 8

17、年)云衢会文堂刊本。重刊千家注杜诗全集二十卷文集二卷(唐)杜甫著明万历九年(1 5 8 1 年)黄芳刊本(2 0 册。每半叶1 1 行2 2 字,小字双行同,书高2 4.8 cm,宽1 6.3 cm,白口,上,左右双边,框高1 9.7 cm,宽1 3.6 cm)。版心镌“杜诗卷之”及叶次。卷端题“重刊千家注杜诗全集卷93第2 期郝润华,司丽丽:日本天理图书馆藏珍善本唐代诗文集叙录之”“重刊杜工部文集卷之x”。目录卷端题“重刊千家注杜诗全集目录”“重刊千家注杜工部文集目录”。前有宝元二年(1 0 3 9 年)王洙序,皇祐四年(1 0 5 2 年)王安石序,元祐五年(1 0 9 0)年胡宗愈序,嘉

18、泰四年(1 2 0 4 年)蔡梦弼序,万历九年(1 5 8 1 年)黄芳序。此本日本国会图书馆、内阁文库、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皆有藏,唯册数不同。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未著录天理藏本。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二十卷文集二卷(唐)杜甫著(宋)刘辰翁评(元)高楚芳编日本五山(1 3 世纪中期至1 4 世纪中期)版刻本,据书中牌记,当系据元云衢会文堂本翻刻(1 2 册,每半叶14行2 5 字,小字双行,黑口,书高2 7 cm,1 7 c m,左右双边,框高2 1 cm,1 3.5 c m)。版心镌“杜诗”卷次。卷端次行题“须溪先生刘会孟评点”。书衣题签“批点杜诗”,其中第二册阙,第三册以下无记。有大德癸卯

19、(1 3 0 3年)冬刘尚友序。有“云衢会文堂戊申孟冬刊牌记。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附录”有提及。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手二十五卷(唐)杜甫著(宋)徐居仁编(宋)黄希、黄鹤补注徐居仁,名宅,以字行,宋东莱(今山东莱州)人。曾任六合县尹。张忠纲杜集叙录称:“振孙将门类杜诗编在郭知达编杜工部诗集注(即九家集注杜诗)之后。郭知达序撰于淳熙八年(1 1 8 1 年)八月,而今传宋刻本为曾于宝庆元年(1 2 2 5 年)任广东转运判官时校刻。据此,则徐居仁当生活于公元1 2 0 0 年前后。4 1 4黄希,字仲得,一字梦得,号师心,抚州宜黄(今属江西)人。乾道元年(1 1 6 5 年)乡举,二年(1 1

20、6 6 年)举进士。淳熙三年(1 1 7 6 年)官永新(今江西吉安)令,尝作春风堂于县治,杨万里为之作记。(同治)宜黄县志儒林传有传。黄鹤,黄希之子,字叔似,自号牧隐,布衣,著有北窗寓言集,已佚。黄希酷嗜杜诗,晚年尝著补注杜诗,未成而卒,黄鹤续成之。此本系日本五山版刻本(1 3 册,每半叶1 2 行2 0 字,黑口,书高2 5 cm,1 6 c m,第一册左右双边,四周单边,框高1 9 cm,1 3 c m)。版心镌“杜诗卷”及叶次。卷端次行题“东莱徐居仁编次/临川黄鹤补注”。有题签“杜诗分类口自一至二自廿四至廿五大尾”。原卷二十五末有“皇庆壬子余志安刊于勤有书堂记”牌记,第一册目录末、第一

21、册序末有“建安余氏勤有堂刊”双边牌记,同叶版心镌有“皇庆癸丑五月日”,门类末种鼎印中有“皇庆王子勤有堂”牌记,又上卷门类初有“孟荣妙刀”牌记。卷二十五末有“永和大岁柔兆执徐肃霜京洛大藏坊法印觀喜重刊”牌记。有孟荣、彦明、长有、孟才等刻工名。有“日知馆图书”“佐竹图书”“积翠轩文库”藏书印。可知曾分别为佐竹义重(1 5 4 7 一1 6 1 2 年)、石井光雄之积翠轩所收藏。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未著录。集千家分类杜工部诗F二十五卷(唐)杜甫著【宋】徐居仁编日本南北朝刊本,亦五山版,三册,存第一至二十二卷(每半叶1 1 行2 1 字,书高2 4.3 cm,宽1 7.5 cm,双鱼尾,左右双边,框高

22、1 9 cm,宽1 4.5 cm)。版心镌“杜卷”及叶次。卷端题“集千家分类杜工部诗卷之 东莱徐居仁编次”。卷末“集千家分类杜工部诗卷之”。有“森氏”“问津馆”“运璧斋藏书记”藏书印,运斋,为清末鄞县陈励藏书楼,藏书近十万卷,当时与小決江姚燮“大梅山馆”、月湖徐时栋“烟屿楼”齐名。可知此书曾为陈励旧藏,后流入日本为森立之所藏。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未著录。新刊集千家注杜工部集四十卷(唐)杜甫著(宋)刘辰翁批点刘辰翁批点本集千家注杜工部集明代版本较多。此本系明刊本。十三册,存第三、四、七至十一、十四至三十九卷(每半叶1 0 行1 9 字,小字双行同,书高21cm,宽1 4 cm,黑口,上鱼尾,左右

23、双边,框高1 7.1 cm,宽1 1.1 cm)。版心镌“杜诗卷”及叶次。卷端题“新刊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之x”,其中卷三十二卷端题“须溪先生评点杜工部诗集卷之三十二”。卷末题“新刊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之x”,其中卷十四、卷十七至三十八题“须溪先生评点杜工部诗集卷之x”。有“玄口”“查法主”(小浜)藏书印。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未著录。杜工部草堂诗笔四十卷(唐杜甫著(宋)鲁告编次(南宋)蔡梦弼会笔鲁(1 0 9 9 一1 1 7 5 年),字季钦,一作季卿,自号冷斋。嘉兴人,后徙海盐。绍兴五年(1 1 3 5 年)进士。授942023年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左迪功郎、余杭县主簿。历广

24、德军、台州教授,知江山县。二十二年,擢太常丞。改吏部员外郎。乾道三年(1 1 6 7 年)进太府少卿、兼权大理少卿。除直敷文阁、江西转运副使,徙浙东、福建提点刑狱公事。生平详周必大直敷文阁致仕鲁公墓志铭。著有杜工部诗年谱一卷等。蔡梦弼,字傅卿,别号樵隐,又号真逸,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约生活于南宋高宗至宁宗间。俞成校正 跋称其“生平高尚,不求闻达,尝注韩退之、柳子厚之文,了无留隐。至于少陵之诗,尤极精妙”。生平以刻书为业,是南宋著名刻书家,所刻史记集解索隐系最早之集解索隐二家注合刻本。杜工部草堂诗笔为会笔本,所采用注家,在杜工部草堂诗笔跋中有所交代,但注文中却并未提及原注者之名,甚至有据他人注

25、文为已有者,但据跋称,梦弼于此书“聚而阅之,三复参校”,保存宋注较完整。该书版本较多,有五十卷本、二十二卷本、四十卷(附补遗十卷)本三种,惜多不存。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元刻本,仅存三十九卷(一至十八卷、二十至四十卷),有李盛铎跋。黎庶昌于光绪十年(1 8 8 4 年)所刻古逸丛书收有此书四十卷(附补遗十卷)本,系影宋麻沙本补遗影高丽翻刻本,流传最广,续修四库全书本即据该本影印。此本系朝鲜覆刻宋本(7 册,每半叶1 2 行2 2 字,注双行,书高寸4 分,宽5 寸8 分,左右双边、上下单边,框高6 寸4 分,宽3 分5 厘)。版心镌“杜诗”“寺”“杜寺”“高木家藏”。有宋开禧纪元(1 2 0 5

26、年)八月既望俞成元跋,明宣德六年辛亥(1 4 3 1 年)仲冬有日尹祥敬跋。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未著录。杜诗详解军三卷(日本)津阪孝绰著津阪孝绰(1 7 5 7 一1 8 2 5 年),本姓营原,号东阳、庵、悬庵、痴叟等。伊势园三重郡平尾村(今日本三重县)人。江户时代汉学家,著有夜航诗话夜航余话等,又撰有杜诗详解三卷,以明邵傅杜工部七言律诗集解为底本,选注杜甫七律共一百三十三首,注解评论多引他人语,间杂已见,“是一部给初学律诗的入门之作”5 。此本系江户时代津阪东阳写本(3 册,每叶1 2 行格纸,注双行,书高8 寸,宽5 寸6 分,四周单边,框高6 寸4分,宽4 寸5 分)。书衣题签“杜律详

27、解”及册次。题识:“(笔)东阳翁亲笔原稿,大正甲寅(1 9 1 4 年)元旦获诸书辟共中堂悔庵主人拱。”有文化十三年(1 8 1 6 年)五月高根承序,文化十三年丙子(1 8 1 6 年)五月津阪达序,两篇序为同一笔迹。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未著录。刘随州文集集十一卷外集一卷(唐)刘长卿著刘长卿,字文房,宣州(今安徽宣城)人,天宝后期登第,曾任随州刺史,故称“刘随州”。约卒于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 9 0 年),生平见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笔。善诗,工五言律诗,有“五言长城”之誉。全唐诗存诗五卷,刘随州集十一卷,通行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此本系明中期刊本。金镶玉式线装(2 册,存文集第八至十一卷

28、及外集一卷。每半叶1 0 行1 8 字,书高27.9cm,宽1 6.1 cm,原寸2 4.9 cm,黑口,双鱼尾,四周双边,框高1 7.1 cm,宽1 1.8 cm)。版心镌“随州”及卷次、叶次。卷端首行题“刘随州文集卷x”“刘随州外集”,次行题“随州刺史刘长卿”。有“白口洞”(阴刻)藏书印。此本,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未著录。上海图书馆藏有明弘治十三年(1 5 0 0 年)李克嗣刻本(4 册,每半叶10行1 8 字,黑口,四周双边)或为同一版本。韦苏州集十卷拾遗一卷【唐)韦应物著【明)何湛之校韦应物,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唐诗人。天宝十载(公元7 5 1 年)以门荫入仕,曾任苏州刺史,故

29、称“韦苏州”,善诗,全唐诗收诗十卷。宋嘉佑元年(1 0 5 6 年)太原王钦臣校订韦苏州集,是现在所传韦集之祖本。明代刊本甚多,大都为翻宋本。较著名者有弘治丙辰(1 4 9 6 年)杨一清跋、陇州刘刻本,汲古阁本即从此出。另有嘉靖戊申(1 5 4 8 年)晋陵华云九江刻韦刺史诗集本,四部丛刊即据此本影印。陌宋楼藏书志著录有明覆宋乾道刊本韦苏州集十卷。明刊诸本,国内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南京博物院、湖北省图书馆等均藏有藏。此本为朝鲜李朝中期之覆明何湛之校刊本。按,何湛之(1 5 5 1 一1 6 1 2 年),字公露,号矩所,晚号疏园。95第2 期郝润华,司丽丽:日本天理图书馆藏

30、珍善本唐代诗文集叙录南京人,留守左卫籍。万历十七年(1 5 8 9 年)进士,先后任南京刑部主事、工部郎中。出为江西金事。历至四川参议。乞体归,居饮虹桥别业,筑疏园,后改为元津书院。生平工诗善书画,著有疏园集等,天启间校刻有陶韦合刻,包括陶靖节集二卷、韦苏州集十卷。此本线装,五针眼订法(合3 册。每半叶9 行1 8 字,小字双行同,书高2 6.9 cm,宽1 7.5 cm,白口,双花纹鱼尾或双鱼尾,四周单边,框高1 9.1 cm,宽1 3.7 cm)。版心镌“韦集卷x”及叶次。卷端首行题“韦苏州集卷第”“韦苏州集拾遗”“明浙江参议何湛之校勘”(卷二以下无“明”字)。书衣墨笔题签“韦苏州集天(地

31、/人)”。鱼尾间阴刻“申”“玉”“休”等刻工名。第三册衬纸有墨笔写“留别答呈崔生员”,书衣背面写“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火六十岁羊男六宫女六宫”“万历十三年乙酉水三十岁鸡男七宫女五宫”等。有“城汝”“崔宗显印”(阴刻)“完山世家”藏书印。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未著录。寒山诗(唐)寒山著寒山,唐中期诗僧。早年周游四方,三十岁后,长期隐居于台州始丰(今浙江天台)翠屏山。其地幽僻寒冷,因自号寒山子。与台州国清寺僧丰干、拾得相善,时有过从。喜作诗,凡有一篇一句,即题于树间石上。其生活时代,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十据仙传拾遗等,推定其为玄宗先天至代宗大历、德宗贞元间人。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有传。其诗多写佛教轮回因

32、果,讽刺世态人情,亦有书山林景致、隐逸情趣之作。自称作诗六百首。宪宗元和间,道士徐灵府(一说为僧道翘)自山林屋壁上录得寒山诗三百余首,编为三卷。唐末禅僧本寂为之作注,成对寒山诗七卷。惜二书皆不存。宋以后传本仅一卷,存诗三百余首,版本较多,四部丛刊影印复宋本及有正书局影宋本较通行。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续拾据宗镜录五灯会元收入逸诗两首。此本系明嘉靖八年(1 5 2 9 年)朝鲜全罗道万寿庵刻本,为唐释寒山寒山诗、唐释丰干丰干禅师录、唐释拾得拾得录拾得诗、宋释志南天台山国清禅寺三隐集记、宋释怀深慈受深和尚拟寒山诗之合刻本(1 册,每半叶1 0 行1 6 字,小字双行同,书高2 1.9 cm,宽1

33、4.9 cm,白口,双鱼尾或花纹鱼尾,四周单边,框高16.3cm,宽1 2.5 cm)。版心镌“三隐”(或“山隐”“寒山”“三”“深诗”)及叶次。卷端题“寒山诗”“丰干禅师录”“拾得录”“拾得诗”“天台山国清禅寺三隐集记”“慈受深和尚拟寒山诗慈受叟怀深述”。书衣墨笔题签“寒山诗”。有“嘉靖八年已丑四月日全罗道光阳地白云山万寿庵重刊置于成佛寺”牌记。寒山诗末移刻原题识:“杭州钱塘门里车桥南大街郭宅纸铺印行”。后衬叶有今西春秋所写识语:“本书最后一叶缺,四部丛刊本缺之,亦可以为贵,昭和卅二年秋十月春秋志。”有“今西龙”“今西龙图书”“今西春秋图书”等藏书印,系今西春秋家旧藏。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未

34、著录。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唐)韩愈著(宋魏仲举编韩愈(公元7 6 8 一8 2 4 年),字退之,中唐河阳(今河南孟州)人,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有韩昌黎集四十卷。魏仲举,生平不详。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载:“仲举名怀忠,殆麻沙坊肆之领袖也。”生活于南宋宁宗、理宗时期。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三“宋私宅家塾刻书”录有“建安魏仲举家塾”条,同卷又有“建安魏仲立宅,刻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仲立与仲举“或兄弟也”。仲举刻有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五百家注音辩柳先生文集樊川文集及永嘉先生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等书。仲举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汇集南宋及以前一百四十余家注释,于南宋庆元六年(1 2 0

35、 0 年)编刻成书,保存韩集诠解资料功莫大爲,南京图书馆现藏有宋版,正集四十卷,外集十卷,有“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本,中华书局2 0 1 9 年出版郝润华、王东峰整理本。此本为日本宽永时期(1 6 2 4 一1 6 4 3 年)古活字本,原有十五册,今第十五册阙(小字双行,每半叶9 行1 7字,书高2 9 cm,宽2 1 cm,四周双边,框高2 2.5 cm,宽1 6.5 cm)。版心镌书名、卷次、叶次。有“圆融藏”“盛胤之印 等藏书印。当为相马盛胤(1 5 2 9 一1 6 0 1 年)家旧藏。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未著录。新刊五百家注音辩唐柳先生文集四十五卷首一卷【唐】柳宗元著【宋)魏仲举编柳

36、宗元(公元7 7 3 一8 1 9 年),字子厚,中唐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诗人、古文家。有柳河东集四十962023年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五卷。此新刊五百家注音辩唐柳先生文集乃南宋福建建阳魏仲举汇集编刻。此本系日本五山刻版(1 4 册,每半叶1 0 行1 8 字,小字双行2 3 字,黑口,左右双边,框高2 0.5 cm,1 7 c m。书高2 9 cm,2 0.5 c m)。版心镌“柳文”、卷次、叶数及“阿波国文库”“不忍文库”。卷四十五末有刻书题识:“祖在唐山福州境界,福建行省兴化路莆田县仁德里台谏坊住人俞良甫,久住日本京城阜近。几年劳鹿,至今喜成矣。岁次丁卯仲秋印题。”卷末有

37、源弘贤识语三则,其一日:“右五百家注柳文册五卷,顷购得,纳不忍文库。跋所谓丁卯,后小松院嘉庆元年(1 7 9 6)年矣。何以知之?隅东先生日:尝于或家见俞良甫所刻柳文,其本边准之上层有古人之肉书,卷末题应永之号焉。据之推考,此刻先应永必矣。应永以前,岁次丁卯,乃嘉庆元年(1 7 9 6 年)也。俞良甫,盖元人之避乱而归化于我邦者乎?桂山先生日:劳鹿之“鹿通力,见医书。宽政八年(1 8 0 3 年)仲秋日源弘贤识。”其二日:“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云: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二十一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附录八卷,宋魏仲举编。所引训释柳文诸家,以书称者有集注、补注、音释、解义,以人称者有孙氏、童氏、

38、张氏、韩氏,而外片言数字,所引寒,盖论韩文者本多,论柳文者本少,其虚题五百家 者,姑以配韩文云尔。弘贤日:韩文乃有五百家注,同人所集也,余亦藏之。柳文卷数与余藏者多寡不同,将可疑。十一年弘贤又题。”其三日:“后数年见俞良甫所刻传法正宗记题跋云:“福建道兴化路莆田县仁德里住人俞良甫于日本嵯峨寓居,凭自已财物置板流行。岁次甲子孟夏四月日谨题。甲子,先柳文四年,乃至德改元之岁矣。据是,则柳文跋所谓京城阜近者为嵯峨,亦明矣。”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未著录。刘梦得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卷(唐)刘禹锡著刘禹锡(公元7 7 2 一8 4 3 年),字梦得,河南荥阳人。中唐诗人、散文家。有刘梦得集三十卷。刘禹锡于元和

39、十三年(8 1 8 年)自编其诗文为“四十通”,又删取四之一为“集略”。已。新唐书艺文志载刘禹锡集四十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正集三十卷,外集十卷。此本为南宋绍兴年间浙江刊本,四十卷(1 2 册,每半叶1 0 行1 8 字,书高2 9 cm,宽2 1.5 cm,左右双边,框高2 5.5 cm,1 8.5 c m)。版心镌“刘梦得”、卷数、叶次及刻工名。有南宋刻工姓名:王权、王荣、王民、王祥、王道、王堪、王信、王性王口、王吟、王元、平升、千止、张千、张安、口章、单隆、单逵、家宗、扬中、辰定、呈下、夏用、品奇、任显等。避讳缺笔:构、购、觀、沟、毅等字。书衣题签“刘梦得文集”(外集)及卷次。卷

40、三十有“天山”爵形朱文印,系幕府三代将军足利义满藏书印。此书原为京都东山建仁寺旧藏,相传为同寺开山荣西入宋之际将刊行不久的刘梦得文集刊本带回。明治时期曾归福井崇兰馆所有。此书被纳入“日本国宝”,属珍稀版本,1 9 1 3 年董康在日本以珂罗版影印,后被重印收入四部丛刊。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残宋本刘梦得文集四卷。白氏文集卷第十七至二十、第六十二至六十八(唐)白居易著白居易(公元7 7 2 一8 4 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中唐文学家。有白氏长庆集五十卷。白居易诗在九世纪初之日本即嵯峨、淳和之际十分流行,岛田翰古文旧书考载:“遣唐之使,留学之生,靡靡不绝,举世沈于唐

41、俗。其记籍则记以体与古文,不复用邦语雅言,唐习之化,留俗不,而文学之所被甚为殊甚。先是杨王卢骆之作,虽非不舶载,未至盛行。自白氏之集一留传,举世皆学之。自是以来,盛而不衰,流风遗习,至今不竭。故今所传集部之旧钞本,以白氏文集为多。6 2 6 4-2 6 5涩江全善经籍访古志载白集零本多种,其中最古的旧钞卷子本一种,仅第二十八、第三十三卷。十世纪后出现和刻本,以金泽文库本为最著。此本为日本元和四年(1 6 1 8 年)刊本,线装(3 册,每半叶9 行1 6 字,书高2 9.7 cm,2 0.2 c m,大黑口,双花鱼尾,四周双边,框高2 2.9 cm,宽1 6.6 cm)。版心上镌“白集”及卷次

42、,下镌页数。卷首题“白氏文集卷第”及卷次。书衣题签“白氏文集”及卷次,其中第二册剥落。卷十九第十七叶错简。卷十七、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八,卷末有同笔抄写之金泽本白氏文集卷末识语,但错误较多。个别地方有奇怪贴纸,有“东江图书馆”蓝97第2 期郝润华,司丽丽:日本天理图书馆藏珍善本唐代诗文集叙录色藏书印。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未著录。白氏文集七十一卷(唐)白居易著此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宋刻本(卷三十二至三十三配明影宋抄本)、明嘉靖十七年(1 5 3 8 年)伍忠光龙池草堂刻本。此本系朝鲜李朝后期刊本,线装,五针眼订法(1 4 册,半叶1 0 行1 9 字,小字双行同,书高3 5.5 cm,宽23.7

43、cm,白口,双花纹鱼尾或黑鱼尾,四周双边,框高2 6.2 cm,宽1 9 cm)。版心镌“白氏文集”及卷次、叶次。卷端题“白氏文集卷第”。书衣题签“香山集”及卷次。前有长庆四年(公元8 2 4 年)元序。有“崔宗显”(阴刻)藏书印。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未著录。白氏文集集七十一卷(唐)白居易著(日)那波道圆校据日本岛田翰古文旧书考,京都那波道圆所校白氏文集依据底本为分斋所藏覆宋本,此覆宋本国内已佚。此本前集五十卷保存元所编长庆集即白集前集五十卷原貌,分为诗二十卷,文三十卷;后集又分两编,卷五十一至卷六十一为一编,其中诗八卷,文三卷;另卷六十二至卷七十又为一编,其中诗八卷,文一卷;此外,另有律诗一

44、百首编为第七十一卷。据今人考证,此本比吴本更接近白居易自编原本。不仅如此,此本子比吴本多济源上枉舒员外两篇因酬六韵等四首诗及白氏长庆集后序文一篇,因此,此本校勘考证价值极高。但那波道园活字本文字误较多,且将极为有用之原注删去,殊为可惜。那波道园本现有四部丛刊影印本。此本即日本元和四年(1 6 1 8 年)那波道圆序刊古活字本,合十册(每半叶9 行1 6 字,书高2 8.8 cm,宽20.1cm。大黑口,双花纹鱼尾,四周双边,框高2 3 cm,宽1 6.7 cm)。版心镌“白集”及卷次、叶次。卷端题“白氏文集卷第x”。序首“白氏长庆集序”。有“九条”“宝玲文库”(黑印)“月明庄”藏书印,“月明庄

45、”系藏书家反町茂雄(1 9 0 1 一1 9 9 1 年)弘文庄之藏书阁,反町与天理教主中山正善(1 9 0 5 一1 9 6 7 年)为好友,故此书后归天理图书馆。此本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未著录。白氏文集卷第四【唐)白居易撰此本为日本正应二年(1 2 8 9 年)严祐传写本(1 轴,2 9 纸,1 纸1 9 行,书高3 1.1 cm,全长9 8 2.5 cm,一纸长约48.8cm。上下单边,高2 6.2 cm)。有“正应二年已丑七月十六日书写了,严祐传”题记。题签“南都油烟墨宝藤原重次作”。影印收入天理图书馆善本丛书(汉籍之部)第二卷,可参看。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未著录。白氏文集卷第三十三(

46、唐)白居易撰此书共七十五卷,此为第三十三卷,为日本镰仓初期宽喜三年(1 2 3 1 年)唯寂房寂有写本。卷子装(1 轴,23纸。1 纸2 1 或2 2 行,书高2 8.5 cm,全长6 5 6 cm,一纸长约4 9.5 cm。上下单边,高2 3.7 cm)。题签“南都油烟墨宝/藤原重次作”。有“宽喜三年四月十八日唯寂房书写之了”“贞永二年正月五日校合了,同十七日朱了(朱书),同二月廿八日委点了,右金吾校尉原奉重,嘉祯二年三月廿六日,比校唐本,建长四年正月廿五传下贵所之御本重移点了”“会昌四年五月二日夜,奉为日本国僧惠萼上人写此本,且缘念念夜间睡梦用笔,都不堪任,且充草本了”等题记。会昌四年(公

47、元8 4 4 年)日本留学僧惠萼所抄写,此年是白居易去世的前两年,故此卷应保留了白氏生前自选作品时的形态。此书经过三次校勘,即日本贞永二年(1 2 3 3 年)初次校核,嘉祯二年(1 2 3 6 年)以宋刊本再校,建长四年(1 2 5 2 年)以贵所之御本 即冷泉本又重校。全卷有镰仓时代之朱、墨训点,金泽文库旧藏。此卷自之前求古楼狩谷掖斋在经籍访古志中予以介绍后,很长一段时期不为人所知。卷中有“金泽文库(第一种)”藏书印,系金泽文库旧藏。影印收入天理图书馆善本丛书(汉籍之此本,南京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西北大学图书馆亦有藏。982023年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部)第二卷,可参看。此

48、藏本,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未著录。白氏文集卷第三(唐)白居易著日本永仁元年(1 2 9 3 年)金刚寿福寺僧人朝誉写本(1 轴。1 7 行1 4 字,小字双行,书高3 1.5 cm,1 1 5 2 c m,一纸4 8 cm,上下单边2 6.5 cm)。卷端题上“文集卷第三”,下题“太原白居易”。有批注“永仁元年癸已八月十七日于镰仓金刚寿福寺书了”。影印收入天理图书馆善本丛书(汉籍之部)第二卷,可参看。长恨歌琵琶行(唐)白居易著白居易之长恨歌琵琶行二诗,日本写本、刻本较多,此本系敕版刻本(1 册,每半叶8 行1 7 字,书高29.5cm,2 1 c m,四周双边,框高2 5 cm,1 6.5 c

49、 m)。版心镌“长恨歌(琵琶行)”及叶数。有“弘前医官涩江氏藏书记”“藕潢精舍”藏书印。当系涩江全善旧藏。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未著录。长恨歌并琵琶行抄【唐)白居易著此本为日本室町时期仲恩房写本(1 4 行,3 4 叶,书高8 寸7 分,宽7 寸1 分)。长恨歌传付长恨歌琵琶引野马台之起(唐)陈鸿撰(唐)白居易撰此本为日本室町末期写本(1 册,2 7 叶,8 行1 5 字,小字双行,书高2 1.8 cm,宽1 3.8 cm,四周单边,框高18.8cm,宽1 0.5 cm,上栏3.4 cm)。书衣题签“长恨歌并比巴引”,书套有森铣三题签“长恨歌琵琶行天文顷古写本”。卷首有“善神赞”一叶,卷末有“本主光惠也”识语。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未著录。文泉子集(唐)刘蜕撰刘蜕(公元8 2 1?一?年),字复愚,长沙(今属湖南)人。会昌、大中间游岭南、东川各地。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 5 0 年)登进士第。初授寿州从官,大中末任太学助教、集贤校理。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