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全面抗战时期毛泽东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2534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抗战时期毛泽东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面抗战时期毛泽东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面抗战时期毛泽东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抗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尤为重要的一段历史。在全面抗战的背景下,毛泽东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夺取抗战的最终胜利为核心,在农村开展了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时期党在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逐渐走向成熟,通过对毛泽东在全面抗战时期三个重要阶段(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梳理,研究党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表现出的时代属性和当代价值。关键词:全面抗战时期;毛泽东;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图分类号:D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23)04-0021-071937 年 7 月 7 日

2、,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面对敌我力量悬殊的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并没有退缩,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反击,由此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期间,毛泽东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在全党、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在农村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基础,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统一了各根据地的军民思想,壮大了党的组织力量。这不仅丰富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而且使农村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抵御日本侵略者,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一、研究全面抗战时期党在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一)历史维度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从何始起,其思想进程就从何开始。思想

3、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全面抗战这一历史事件,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将通过对全面抗战时期历史背景的还原,探寻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探索的历史依据,分析探讨历史背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作用,以及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全面抗战的深刻影响。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开端。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团结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力量,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定了社会各阶层人民对抗战必胜的信念,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强大的思想保障。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

4、社会各阶级思潮涌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将在对全面抗战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背景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丰富的历史遗产,重温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充分发扬党在历史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良传统,完善近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理论与实践。(二)现实角度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时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理和研究,本文将由表及里地剖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情况,重点评析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教育内容

5、的实践过程,并深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认识教育要求与教育现状之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思想认识与行为习惯之间的复杂关系,探寻抗战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价值,挖掘抗战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并充实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以期为提升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保障。二、全面抗战时期毛泽东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背景分析(一)战略防御阶段全面抗战时期的战略防御阶段,指的是抗战初期(1937 年 7 月至 1938 年 10

6、月)。“七七事变”爆22红河学院学报2023.4/新时代理论与实践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大肆侵略中国。此时日本侵略者主张“速胜论”,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而国民党军队的抵抗政策并不明朗,中华民族的前途一片黑暗。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就不断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的血迹斑斑的国家。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和敌我力量悬殊的事实,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勾结日本帝国主义的汉奸和反动派的持续压迫,民众的反应是麻木的、迷茫的。尤其是那些深处农村农民,其所处环境更为闭塞,国际国内信息流通不畅,其反应就更为迟钝。这就导致抗战初期,党在农村地区群众基础不牢固,组织力

7、量不够壮大,工作开展进度缓慢,战争多局限于政府和军队层面,农村无法聚集起来形成强大的斗争力量。1937 年 10 月 19 日,毛泽东在延安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讲到:“目前的战局只是单纯政府与军队的抗战,没有广大的人民参加,这是绝对没有最后胜利的保障的。”143当时的中国人民对于抗战能否取得胜利的回答是不确定的,农民遭受的苦难是巨大的,工农阶级以外的其他力量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否形成是持摇摆不定的态度。而当局国民党政府继续奉行“九一八事变”后的错误政策后,人民群众对当局政府逐渐失去了信心,“投降主义”“速胜论”“亡国论”在民间流行。面对这样的社会大环境,如何唤醒人民群众觉醒、如何统一

8、思想、如何团结一切力量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二)战略相持阶段全面抗战时期的战略相持阶段,指的是 1938年 10 月至 1943 年 12 月。此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基本稳固,正面战场转入了日本侵略难度加重和中国决不妥协的相持阶段。在国际上,苏联同德国于 1939 年 8 月 23 日暂时签订了互不侵犯协定,而尚未与英法签订互助条约。这进一步遏制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步伐,稳定了正面战场的局势。在国内,日本侵略者在兵力不足、财力困乏的背景下,放慢了军事上的武装侵略,但是进一步加剧了对已占领地区的“扫荡”,妄图通过经济开发、建立伪政权等手段巩固自身的侵略战果。同时

9、,对未占领区域采取以政治手段为主、战争手段为辅的策略,即分解抗日统一战线、分裂国共两党的合作、引诱国民党政府投降。而国民党政府摇摆不定的抗战态度,更是加剧了国内“主和论”“投降论”盛行。此时由国民党政府分裂出的“汪伪政府”,于 1940年初在日军的扶持下成立,随后加紧了对共产党的压迫。自 1941 年开始,日本侵略者对我国的侵略指向对象从以国民党为主,逐渐变为以共产党为主,并将其主要兵力更加集中地放在对共产党革命根据地的“扫荡”上,甚至执行“三光政策”,妄图以残酷的战争手段破坏和打击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基础和有生力量。在当时的中国,广大农村农民阶级占总人口的约 80%。农民阶级不仅是当

10、时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更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主力军,他们的存在对于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时的中国共产党更加意识到,革命队伍要想积蓄力量、不断壮大自身队伍以取得抗战的胜利,就必须依靠农村,尤其是革命根据地地区的农民力量,并团结社会各界力量一致对外。而此时,农村落后的经济文化状况使得政治土壤匮乏,这也决定了党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艰苦性和长期性。(三)战略反攻阶段全面抗战时期的战略反攻阶段,指的是从1944 年 1 月解放区战场的局部反攻至 1945 年 8 月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时期。自 1943 年起,日本侵略者在太平地区的战场连连失利,同为法西斯阵营

11、的德国也在苏联的猛攻下节节败退。加之日本国内为支持其侵略行为所耗费的物资力量,早已让日本社会形成民不聊生的局面。反观国内,中国共产党在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扫荡”时积极调整政策,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密切联系农民,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有增无减,革命队伍不断壮大。此时国内抗日战场迎来了契机,抗战到了全面反攻阶段。此时,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主要是在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同时,准备从农村攻入城市,收复失地。而这些任务的执行,迫切需要农村尤其是革命根据地的支持。此时,农村经济状况主要以个体经济为主,劳动成果被日本侵略者分割的同时,农村生产生活也被不断开展的游击战争影响。在思想上,随着国际国内战场上决定性胜利的到来,全国性

12、民主运动日益高涨,农村地区团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得到了空前的高涨。面对国民党政府始终坚持反共反人民、预谋发动内战的思想,人们渴望和平建立新中国的呼声愈发强烈。与此同时,虽然解放区人民得到了新文化的滋养,但是封建迷信思想依然大行其道。“陕甘宁边区的人、畜死亡率都很高,许多人民还相信巫神。”2960因此,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来提高广大农村农民的思想觉悟,获取革命根据地农民群众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这更是为新中国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础。三、全面抗战时期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一)被教育者方面 1.以农民群众为基础,紧紧依靠农民“中国的人口百分之八十是农民,我们讲的人民主要就是农民。”

13、158农民群众作为当时中国占比人口最多的人群,对中国共产党抗战初期组织力量23高杨:全面抗战时期毛泽东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发展壮大和中国抗战胜利有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毛泽东认为革命的领导权并不是伸手向人民群众要来的,而是让人民群众自行在实际的利益选择当中,得出哪一个党的领导好的结论,而后他们自然而然就选择了跟哪个党走。因此,在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工作都是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1937年 8 月 25 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宣传部门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中提出对农民采取废除苛捐杂税、减租减息、调节粮食、救济灾荒等一系列措施,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抗战中期,为进一步维护农

14、民群众有地可种、有债可借的基本利益,毛泽东再次提出:“减租减息以争取基本农民群众,但不要减的太多,不要因减息而使农民借不到债。”1320抗战后期,针对以个体经济为主、被敌人瓜分经济成果且处于游击战争的农村环境,毛泽东号召党内应转变思想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得党的思想意识与农村的特殊环境相适应。在提高农民群众生产兴趣和效率方面,毛泽东提出了“减租减息”“劳动互助”两个方针,在生产和供给方面采取“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不仅如此,在对待贫苦农民的问题上,毛泽东在 1941 年 5 月 1 日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一文中提出,解决其耕牛、农具、肥料和种子等生产资料,并开荒 4 公顷,增加粮产 2

15、000 千克。目的就是使农民群众不但够吃够穿,还要使农民群众的生活有盈余。这一系列措施迎合了正值饥寒交迫时期,且处处受压迫的人民群众的需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生存利益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在对日本侵略者的态度上,不同于国民党妥协退让的模糊政策,中国共产党主张坚决抗战,反对妥协退让。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作了关于抗日政治动员的论述,首先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人民,即“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让人民知道为什么要和日本侵略者打仗,打胜仗与人民之间的切身关系是什么。同时,毛泽东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抗战建国纲领中说明了抗日的步骤和政策,号召全国人民动员武装起来,参加抗战,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正是这

16、样坚决抗日的态度让人民群众有了克服危机、团结一致抗战的坚定信念,掀起了抗日的热潮,使几万万人齐心一致,为共产党抗战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2.提升群众文化知识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受教育者有相应的文化基础。毛泽东在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边区一百五十万老百姓都要识字,我们要有文化,才能学习政治。”2154而抗战时期的农民群众大多数仍处于文盲状态。因此,共产党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扫除文盲。1944 年 3 月 22 日毛泽东在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中针对农村地区提升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采取一年三学期制,保证学生识字学文

17、化,也保证农忙时帮助家里耕作;二是组织识字组,提倡老百姓教老百姓;三是利用识字比不识字强的优越心理,评选识字模范,发放毛巾奖励,养成学识字的风气。这一系列措施在边区农民群众之中,掀起了自发的学识字扫文盲运动。3.树立榜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毛泽东在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中对模范工作者的具体作用进行了总结:一是带头作用。因为你们的努力,使你们自己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二是骨干作用。你们作为群众中的骨干和核心,正是因为你们,我们的工作才好推动了。三是桥梁作用。群众的意见经过你们传上来,上面的意见也才可以传达下去。毛泽东在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中指出:“应在报纸上发表关于减租的社论和关于减租

18、的模范经验的报道。”28821943 年 11 月 29 日,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将农民群众中、共产机关学校中的男女劳动英雄召集起来,召开劳动英雄表彰大会。通过对劳动模范的表彰,对劳动精神的赞扬,共产党借助榜样力量,发挥了榜样的引领作用,唤起了边区农民群众的劳动热情和革命热情。纪念白求恩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分别纪念白求恩同志和张思德同志而作的两篇文章。前文认为,白求恩同志虽然是一个外国人,但他却毫无利己动机,对人民极端热忱,对事情极端负责的共产主义精神,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后文当中,毛泽东提倡弘扬模范精神,他认为对待队伍中那些做过有益工作而牺牲的同志,我们应该为其开追悼会,以此使我们整个民族

19、团结起来。这种弘扬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迹,利用人们心理活动特点的榜样作用法,在人民群众中引起情感共鸣的同时,还能给农民群众以精神上、生活上的指引,激发大家团结一致,向榜样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二)教育者方面1.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注重调查研究第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引领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需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党、对整个中华民族进行思想和行动上的指引。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任何一个指导一场伟大革命的政党,如果要取得最终的胜利,那么就离不开革命理论知识的指导。这个革命理论知识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知识。因此,毛泽东

20、提出:“鼓励一切有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普遍而深入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的理论。”1499但是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仅仅有学习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24红河学院学报2023.4/新时代理论与实践毛泽东提出,要让这些学习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党员去宣传、去教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这些共产党员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党员、去教育那些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压迫下的农民,使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唤起人民群众内心深处对保卫国家、驱逐日本侵略者、获得民族和国家独立的渴望,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第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实际问题、能解决

21、实际问题的,才算实际的理论家。”1374毛泽东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既要学进心中,更要学会运用,要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而让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大脑中“起反应”。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中提出了以下几点方法:一是在中央的有关部门当中设置专门的调查研究机关;二是在中央分局、独立区域的区党委或省委、八路军和新四军及各根据地高级政府设置调查研究机关;三是在搜集材料的具体方法上,毛泽东认为,应当找有经验的人开调查会,三五人调查一个乡镇、一个区域中关于土地和劳动的典型和特殊问题。从典型着手,在农村中着重调查地主、富农、中农等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情况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加强

22、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注重党内教育在行动上,共产党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做到“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在思想认识上,毛泽东认为“共产党的唯一任务,就是团结全体人民,奋不顾身地向前斗争,推翻民族敌人,为民族和人民谋利益,绝无任何私利可言。”1394这是1942 年 3 月毛泽东在关于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员的关系中对当时共产党主要任务的解读。文中还指出,在抗日革命根据地内,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对党员进行党的教育,引领着党员成为各自岗位上的先锋模范,与此同时,积极团结党外人士。在对待农民群众的态度上,毛泽东要求党员认识到,在群众中开展土地减租运动是农民的斗争,党的指示只是为了领导和帮助这个属于群众自己的运动

23、,但切忌认为这是给人民群众的恩赐。党员虽然读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但是不能把“农民”二字忘了,不然读一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因为党员脱离了群众,忘记了农民,那么我们党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在组织上,毛泽东通过办党校,开展党风整顿运动,纠正党内学风、党风、文风等不正之风。毛泽东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认为,党校就是搞党务的,党校要通过讲解党的理论知识,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纠正党内的不正之风。毛泽东在 1942 年 2 月 1 日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党内存在学风不正,即主观主义的毛病;党风不争,即宗派主义的毛病;文风不正,即党八股问题。其中,关于文风不正的问题,他举例说,在延安

24、的城墙上,有标语“工人农民联合起来争取抗日胜利”,但是工人二字,不是“工”字第二笔多转了两个弯,就是“人”字右边一笔加了三撇。这种故意让老百姓看不明白的字体就是一种典型的党八股,因为他脱离群众,不看自己文章的宣传对象是谁,想当然地创造。关于组织内思想不统一的现象,毛泽东认为思想的不统一,直接导致行动的不统一。不同的党员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这个人这样看马克思列宁主义,那个人那样看马克思主义。因此必须整顿作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文件上的东西和自己的实际行动关联起来,在研究和检查中统一党员的思想,从而实现行动的统一。3.依靠干部、青年人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我们要造就大批的民

25、主革命干部,他们是有革命理论的、富有牺牲精神的,他们是革命的先锋队。只有依靠成千上万的好干部,革命的方针与办法才能执行,才能最后战胜敌人。”142毛泽东认为应当充分发挥干部的领导作用,通过干部去发动、组织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并将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变成有组织有力量的队伍。干部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将这样的政治方向传达给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不是每一位人民群众都有机会到学校学习,那么党员干部就如同满天繁星,要将党的光芒散播在革命大地之上。通过党员干部的思想传达,人民群众才知道我们共产党一定可以带领中国人民打败敌人,才能使这样的信念和政治方向成为全国人民的政治方向,使干部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成为全

26、国的工作作风,那么广大人民群众就可以毫不动摇地跟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同敌人斗争。毛泽东特别注重对青年学生的引导,他认为,在世界范围内,世界学联的学生是联络人民的桥梁,发挥学生的桥梁作用,不同阶级、不同国家的人民才会懂得反对日本侵略,帮助中国反抗的必要性。在国内,毛泽东号召学生在完成学业后,要到敌后方发动群众,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去影响群众,引领群众;号召广大革命知识分子深入到农民中去,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需要知识分子的援助。因此学生应该热情地投身到农村中去,脱下学生装,穿起布衣,不惜从任何小的事情一件一件做起,到农村了解人民群众的要求,唤醒人民群众的觉悟,将人民群众力量组织起来,为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中

27、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即农民民主革命而奋斗。(三)中介范畴1.疏通与引导并重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农村地区交通闭塞、信息渠道狭窄的问题,导致人民对科学、卫生知识的25高杨:全面抗战时期毛泽东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认知匮乏,使得封建迷信格外严重。对于边区农民群众封建迷信的现象,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在没有办法战胜疾病以及死亡带来威胁的时候,往往更容易也只能相信鬼神。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专业医药知识更是匮乏。毛泽东在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怀教育问题中说到,从长沙到上海有两种船木船和铁船,但是被称作木船的人往往更加操心敬拜龙王菩萨,因为木船容易翻。因此,毛泽东认为在扫除糟粕文化的同时,应当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

28、论知识,让人民群众了解疾病产生的原因;应当推广农村卫生工作,改善农村的卫生环境。我们要通过让人民群众了解基本的卫生医疗知识,消除边区农民群众对疾病的恐惧,加强医疗卫生救助,从而逐渐改变边区农民群众的封建迷信现象。2.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教育者在阶级和思想上与受教育者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正是这种先进性所带来的二者之间的不对等性,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不是仅依赖口头上宣传,而是要通过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方式。毛泽东在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中说到,严家岭妇委同志在下乡以前就学习了农村纺纱手艺,虽然短短两个星期内仅学到一点皮毛,但是她们到达乡下后却因有这样的纺纱手艺而受到了农村妇女的热烈欢迎

29、。正是这样一件小事的共通性,拉近了我们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通过与人民群众真正生活在一起,党的教育者才能够了解人民群众的真正诉求,将人民群众的这些诉求、需要与自身头脑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相碰撞,找到让人民群众更易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正所谓“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党的教育者通过大量的实践调查与研究,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不是主观地、死板地去套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而是用实际行动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统一起来,与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相结合。作为教育者,关键的不是高高在上站着用嘴去说要怎么做,而是化身为农民群众的一员,身体力行地去引导人民群众,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

30、作的方式方法,也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3.发挥党报党刊的思想宣传作用党报党刊作为抗战时期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阵地,在中国共产党进行党的思想、党的政策方针的宣传工作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把报纸拿在自己手里,作为组织一切工作的一个武器,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的一个武器。”2112报纸本身就具备着媒介传播的作用。毛泽东认为,报纸在组织工作、教育群众上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集中精力来创办报纸,提高报纸内容质量,充分发挥好报纸的积极作用。在边区,毛泽东还根据农村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办报条件差的特性,鼓励办墙报。他认为墙报是写在建筑物上的,不需要额外寻找纸张印刷,相对于报纸,墙报更加适

31、应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能够适时发挥报纸组织工作、教育群众、发动群众的作用。毛泽东认为,面向工人农民的报刊,在文字和语言上应该是通俗易懂,只有使用人民群众看得懂的文字,才能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1940 年 2 月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毛泽东提到,中国的革命仍然尚未成功,团结自己、团结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更是中国工人的任务之一。要报道工人阶级抗日斗争的事迹和战场的情况,将其总结为经验,使中国工人成为教育人的学校。但是,应当使用生动易懂的文字,不能使用老套、死板的语言,让人民群众几乎没有阅读的兴趣。1939 年 10 月 4 日,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认为,为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

32、、具有高度群众基础的,并且在思想和组织上完全统一的政党,创办这样一个刊物是尤为必要的。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在面临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危险分子肆虐、分裂危险和倒退危险日益凸显的动乱局面的同时,还要逐渐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大党。由此可见,在抗战时期,党报党刊不仅担负着教育群众、发动群众的作用,还肩负着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组织力量、实现抗战胜利的重要责任。四、党在抗战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性(一)具备充分的科学和创新属性马克思主义思想本身是一个十分完整而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但在将其运用到中国的实践难免会遇到困难和阻碍,我们就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

33、指导思想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一些基本原理,如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等原理,去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划分情况,并依据这些属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帮助中国取得了抗战胜利。这一历史事实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原理所具备的真理性的体现。而在这一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领导人的中国共产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了反复的总结与研究,实现了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等的充实,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保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些恰恰是这一时期思想政

34、治教育工作具备创新性和发展性的表现。26红河学院学报2023.4/新时代理论与实践(二)具有较强的环境特性“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3585抗战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当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对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人民群众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当时人民群众实际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寇侵略,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因此,抗战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基本上都是围绕以上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开展的,也决定了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战争关联性。同时,思想

35、政治教育工作是需要物质作为载体的一种活动形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物质载体,主要以召开会议、报刊宣传、党组织活动等形式为主,但农村革命根据地因受战场分割影响,形成了物质基础薄弱、教育客体较为分散且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传播工具极为有限等的客观条件,导致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大的阻力,尤其在农村需要反复开展同一项工作,但最终的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长却是有限的。因此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了开展成本高,但效果有限的特点。(三)教育内容的多样化与系统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针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计划的传导给教育对象的带有价

36、值引导性的思想政治信息。”4抗战时期毛泽东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虽然受战争环境影响,但依旧在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等教育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开展。抗战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通过对当时社会阶级的详细划分,明确各个阶级在思想政治意识上的不足和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对具体的教育对象作出具体的内容调整,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目的性、先进性和针对性,从而最大程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阶级性的同时,还确保教育内容的时代性,抗战先后经历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在不同时期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认识和水平也是不同的,从一开始的理论普及到中后期的理论政策宣传引导,这是一个循

37、序渐进的过程,经月累年积,量变到质变。正是作为教育者主体的中国共产党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科学的分析能力,保证了抗战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样化与系统化。五、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引领2015 年 12 月 11 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的事情是我们的看家本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根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发展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这一理论根基上盛开的思想之花。虽然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共鸣,但我们应该始终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

38、义基本原理依然是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思想理论依据的不朽源泉,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科学指引的原始动力。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用,首先,应当坚持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地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其次,这种运用应当是深入的、系统的、全面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因而我们应当充分发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行动上指导、思想上指引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实现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转化,而不是不问具体时间地点地去搬用、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中特定情况下的文字。(二)敢于进行思想理论创新1942 年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斗争历史及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

39、头上的马克思主义。”2804因此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同时,应当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书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需要跟随时代的进步、人民的需要,不断丰富其内涵。作为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它需要与时俱进,才能满足人民需要。而这个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而言就是在不断地“生长”,一个不断生长的物种就是活的,是有其灵魂的。如何能够保持马克思主义的不断生长,使它能够与时俱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之一,更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的职责之一。同时,马克思主义如果仅是不断进步、不断增长,依旧无法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好像种地用的工具,你只有一件,不进行迭代更新,那么总有一天它不再会

40、趁手,就会被替代。同样的,如果你摆了满满一屋子的工具,只买不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会被废弃。所谓的“用进废退”,大抵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对马克思主义完成“生长迭代”的第一步之后,第二步需要做的就是用。在用的过程中发现它需要进步的地方,在实践的过程中去总结经验,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部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就是:不断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实践,不断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从而保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新性。(三)注重环境属性,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无论对教育主体而言,还是对教育客体而言都是如此,环境的变化与人们思想变化是密切相关的。环境属性27高杨:全面

41、抗战时期毛泽东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主要包括时间、空间两个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当是以环境属性为前提而开展的。在时间因素上又区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维度;在空间因素则可以区分为自然空间和社会化的空间两个维度。抗战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正是以农民群众历史上倍受屈辱的历史特点、受日本侵略者侵犯的时代特点,以及抗战必将胜利的未来趋势为出发点,根据抗日根据地四分五裂的现实状况所作出的系统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署,保障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巩固,确保了抗战取得最终胜利这一主要任务的完成。同理,在面对我国农村地区脱贫攻坚战役阶段性结束、乡村振兴战略刚刚布局的时代特点,党在

42、农村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根据农村地区的环境属性,回望过去、专注当下、放眼未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带领农村农民实现思想上的自我觉醒和统一,为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国家和民族的富强提供思想保障。参考文献:1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2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85.4 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73.责任编辑龙倮贵On Mao Zedongs Ru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

43、on during the Full-scal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GAO Yang(Party School Library of CPC Yunnan Provincial Committee,Kunming 650111,Yunnan,China)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Mao Zedong,leader of the Communist Party,guided by Marxism-Leninism and centered on winning the final

44、victory of the War,carried out a ser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rural areas.During this period,the Part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rural areas gradually became mature,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ao Zedong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

45、ducation work methods in the three important stages of anti-Japanese War(defense stage,stalemate stage,and counterattack stage),this paper studies the era attributes and contemporary values exhibited by the Part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this special historical period.Key words:Full-scal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Mao Zedong;ru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