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梯形的面积说课稿永丰小学 谢忠芳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梯形的面积。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和反思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梯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最后一节。梯形与学生学过的其他四边形有较大的差异,可以说比较不规则,因此学生接受有一定的困难,为了降低这个难度,教材在这个单元安排了比较图形的面积、认识底和高,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并借助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示例题。通过引导,演示和操作帮助学生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为进一步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打下必要的基础。2.学情分析
2、接着分析学情,学生由于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初步理解了平移旋转的思想,具备了初步的归纳、对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有很大的启发。学生受定式思维的影响,很容易就会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而用一个梯形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会有一定的困难。3.教学目标:根据上述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的三方面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景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能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知识迁移
3、能力,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梯形面积公式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感受探索数学的快乐,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 4.教学重难点;目标虽然制定好了,可要想具体实践,却难关重重,这个难关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5. 教具和学具 难关就在前面,如何克服呢?我首先在教具和学具上做了充分准备。 教师准备:预学案,教学情景实物,相等的梯形纸片 学生准备:预学案,相等的梯形纸片二、 教法和学法 1.教法:知识迁移法、实验操作法和整理构建法。
4、当然在教具和学具上充分准备是远远不够的,教法和学法也要下一番功夫,在教学中,我把知识迁移法、实验操作法和整理构建法相结合。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实验操作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得到直观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采用的“知识迁移法”使学生学会以旧引新,学法迁移进行学习。 2.学法:知识迁移法、实验操作法和整理构建法。 学法,它渗透在学习活动中,而学习活动也是学生掌握学法的唯一途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制做手提包”导入新课,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动手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这三种学习方法,知识迁移法、实验操作
5、法和整理构建法。积极响应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会学、乐学、善学。 三、教学过程如何把教法和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和谐统一的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服务呢?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步骤,它们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为实现新课标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提供了发展的空间。1.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首先,我利用问题导入,核心就是:老师要做这样一个纸袋,你能算出制作手提袋需要的纸的面积吗?引导学生明白:计算纸袋需要纸的面积主要是要会计算梯形的面积,由此很自然的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的问题容易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2. 预习收获展示及交流 怎么探究,有赖于预习收获展示及交流,课
6、堂上展示展示预习案。师生交流第三题。教师提问1:课本中把梯形变成了什么图形?生1: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生2:一个梯形从两腰的中点剪开,变成两个小梯形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引导,拼成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它与梯形面积、底、高有什么关系?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3. 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归纳梯形面积公式 (1)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标强调“数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归纳梯形面积公式。 (2)全班交流梯形面积公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不难汇报出梯形面积公式:梯形面积=(
7、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 S=(+b)h2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得来的知识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4.感悟收获,提高认识最后,我引导学生讨论:今天你收获了什么?你是怎么得到梯形面积公式的?通过问题式的小结,强化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与记忆,回顾推导梯形面积公式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5.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对此,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有了初步的表象,为了深化这一表象,有赖于教学过程第五环节: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首先,算一算。你能算出制作手提袋需要的纸的面积吗?检查学生直接应用公式的能力。 (2)其次,量一量,算一算。先测量再计算下列图形的面
8、积。让学生理解计算梯形面积需要找准三个量。8米 (2) (2) (4) (3)说一说,算一算。说一说如何求梯形的面积,测量相关数据,算出食堂门前梯形水泥地的面积。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切实体验计算梯形面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最后,想一想,如图,一边利用房屋墙壁,另外各边用篱笆围成一块养鸡场地。已知篱笆的全长是35米,求这块养鸡场地的面积。(提示:先设法求出上底、下底之和。)让学生想一想,知道梯形上底、下底之和和高两个量,能不能算出它的面积,怎么算?这些问题的引入,引领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进步。 四、板书 为了形象反映出本课核心知识及知识形成过程,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它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梯形的面积 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高2 S = (+b)h2 五、教学反思最后,我说说教学反思。首先,本课教学设计我采取化整为零的思想,教学中我把“推导及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这个大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预习、提出问题、动手操作、归纳公式、应用。这样设计一方面化解了难点,另一方面使师生学习思路清晰。其次,提高课堂效率做的一些策略:精心设计预习案,提高自学效率;利用学生熟悉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具细节,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效率。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