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案例 枣阳一中 吕妮娜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3.情感目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的特点、过程和意义三、教学方法策略本节教学宜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展示现象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并适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向教室里喷洒
2、几次桂花空气清新剂提问:1、闻到什么气味吗?2、这在物理学上称为什么现象?学生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自由扩散多媒体展示氧气、甘油、乙醇等物质自由扩散的动画并提出问题: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中水分子进出细胞是不是与上述扩散相似?2、除了水之外,还有那些物质依靠“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3、自由扩散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观察动画,思考并回答问题。 总结“自由扩散”的概念、特点。通过观察自由扩散的动画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协助扩散O2、CO2、甘油等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葡萄糖、氨基酸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它们一样吗?引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动画,引
3、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画(教师播放),同时提出:葡萄糖跨红细胞膜运输的过程有什么特征?通过特征总结出概念:除了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通过协助扩散,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学生观察动画,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观察协助扩散的动画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被动运输教师提问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有什么异同?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动运输? 小组讨论总结得出被动运输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的,不需要消耗能量;那么细胞能否主动的跨膜运输一些物质供生命活动的需要呢?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图表P71;P73;P63背景资料:轮藻细胞中的K+浓度比它所生存的环境中K+
4、 多63倍,海带细胞中的I- 比海水高出40倍,人的红细胞中的K+比血浆高30倍,而红细胞中的Na+ 浓度却是血浆中Na+ 的浓度的16。联系第一节内容并设问:这些离子为什么能逆浓度梯度运输呢?多媒体展示主动运输示意图并提出问题:K+、Na+跨膜运输有什么特征?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回答主动运输的意义。引导学生完成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表。?学生分析资料,交流讨论回答问题总结主动运输的概念和意义。学生回答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合作学习的精神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动画上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主动运输的过程,从而理解主动运输的特点和意义。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比较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归纳总结引导学生以概念图的形式小结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完成练习了解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