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线段教学片段及反思 “线段”一课,认识线段和学画线段并不困难,但学生在学习时会觉得很枯燥、乏味。为此 ,我们对本节课进行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线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案例】片段一:创设故事情境,提出问题。师:小朋友,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想不想听?生:想。 师:在一片绿绿的草地上,住着小兔子和小猴子。有一天小猴子过生日,请小兔子到他家做客。小兔子可高兴了,早早地就起来了,走出了家门。走到门口停住了脚步,小兔子摸了摸头,“从我家到小猴家有几条路可以走呢?”小朋
2、友们,你们知道吗?生:从小兔家到小猴家有两条路可以走。师:那么这两条路有有什么不同呢?生1:一条是红色的,另一条是蓝色的。生2:一条是直直的,另一条是弯弯的。师:你认为小兔会从哪条路走呢?生1:我认为小兔会从弯弯的路走,因为它是只调皮的小兔。生2:我认为小兔会从直直的路走,因为这条路近一些。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直的路,小兔住在路的这一头,小猴住在路的哪一头。两头之间是直的,这路的两头就是两端。你来指指这条直的路,好吗?生上台指。师:这条直的路就是一条线段,你想知道线段的哪些知识?生1:我想知道什么叫线段?生2:我想找找哪里有线段。生3:我想画线段。生4:我想用线段拼图形。片段二:引导学生探究,
3、解决问题。1.在操作中感知。师:接下来,请大家拿出毛线,告诉老师毛线有几个头?生:两个头。师:我们把两头也叫做两端。你有什么办法让这根毛线变直?生:用左手捏住线的一端,用右手捏住另一端,把它拉紧,就直了。板书:直的师:这时,两手之间的一段直的线就是线段,现在我们就研究有关线段的知识。板书:线段师: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表演把拉紧的这段线竖起来。(成I形)大家看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生1:是线段,是两手间的直的线。生2:是呀,因为还是两只手捏住了两端,而且中间还是直的。师:小朋友再看,这样呢。是不是线段?为什么?生:是线段。师:再看 ,现在叫不叫线段?为什么?生:不叫线段。师:咦,现在不还是用手
4、捏住线的两端吗?为什么不叫线段呢?生1:尽管用手捏住线的两端,但是线没有拉紧。生2:线段应该是直的,而这条线是弯的。2动手尝试。师:刚才大家看到的线段,都可以用图形表示。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呢?大家试一试好吗?生动手尝试。师:你画线段时发现了什么?生1:线段要画直生2:在线的两头各点上两点表示端点,也可以用两小竖表示。3.举例说明线段。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身边就有线段,小朋友,看看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可以看成是线段呢?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线段吗?学生下位找线段。生1:这把直尺的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生2:两块瓷砖中间的缝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生3:作业本上的一条线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师:线段真是无处
5、不在,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由线段组成的,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成是线段吗?生1:一条彩带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生2:一根面条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生3:一根头发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生4:一根避雷针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4.教学画线段。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已经找出了许许多多线段,那么想不想画线段呢?生:想。师:那现在就请大家试一试,画条线段,好吗?学生大胆动手尝试。师:哪位聪明的孩子来说说怎样画线段?生1:我先沿书的一条边画了一条线,再点上两个点。生2:我画线段时请尺子来帮忙。用左手按住尺子,使它不动,用笔紧贴着直尺画一条线段,再画两小竖,就画成了一条线段。师:同学们的线段画的真不错,你会
6、画线段了吗? 下面,我们来个小小的竞赛。谁在老师说开始到结束的这段时间内画的线段既对又多,样子还要各不相同?学生争先恐后地画线段,全班同学展示线段。5当回小小设计师。(1) 用线段设计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2) 把图形展示在大黑板上。【教学反思】一、激发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1首先本节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研究氛围,以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2探索问题让学生参与确定。学生参与探索问题的制定,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人的地位,主动地加入到学习中去。要求学生面对新知,先想一想自己想探索的问题,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很强的探究欲望。一、 展现过程,让学习成为探索新知的过程。1知识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线段的特点通过学生的活动、观察,自己发现。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学习新知,解决问题,而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问题的能力。2成功让学生自己体验。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用线段组成了有趣的图形,设计了有趣的图形,成功和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二、 跨越课堂,让探究延伸到课外。生活是无限大的课堂,日常生活中有大量能触发学生探究思维的问题。让学生找生活中的线段,让学生关注“身边事”、“身边物”。能激发学生去综合运用知识、主动学习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