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活动研磨单单位名称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张弓学校学科语文姓名朱新中课题大禹治水教学目标表述一、知识与能力 (1) 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自主积累词语。(2)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习。(2)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3)说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目标设计依据分析1. 课标依据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2.教材要求大禹治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5课,文章主要写了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大禹治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品质。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炼,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
3、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2.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初步具备了主动识字的能力。他们喜欢阅读,初步具备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重要词句意思的能力。同时,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虽年代久远,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通过动画片、课外书籍等,已经对故事有所了解。学习效果分析1.学生学习达标情况分析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认识了15个生字,会写了8个生字,自主积累了本课重点词语。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学生懂得了大禹成为人们
4、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的原因。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了大禹的无私奉献,学习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进一步认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2.课标点落实情况分析 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教学中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让学生感受了大禹的无私奉献。首先通过看图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通过训练孩子的说话,使他们对“千辛万苦”有了形象的认识。其次,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从而加深理解。最后,为了让学
5、生近距离地了解大禹,认真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动人的故事,既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更深一步理解大禹的英雄形象。这一环节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同时,也就统揽了全文,理解了大禹这一英雄形象。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教材点落实情况分析 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也有上千年,孩子们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会有些困难,在教学中通过老师的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从而落实到位。另外,本班孩子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能力较强,教学时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特好。研磨后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施有什么改进点?通过研磨,对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了更加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一步进行了教学目标设计,使这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