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颍上县实验小学 唐海侠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现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效果,这是摆在每一个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良好科学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
2、细致的观察结果,如:牛顿就是从大家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傅科由简单的单摆现象得出了地球是自转的。所以,良好观察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观察品质主要包括: (一)观察的客观性:“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更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应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假造数据,真实反映自身观察到的现象。(二)观察的耐久性:有价值的科学发现绝不是“走马观花”的结果。如:著名科学家竺可桢通过24年的物候记录,发现了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植物花开花落等之间的物候关系。达尔文也是经历了几十年含辛茹苦的观察与实验,写出了著名的物种
3、起源。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要培养学生耐心耐久的观察品质,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三)观察的敏锐性:科学的胜利往往在于能否掌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和能从细微处捕获事物的实质,伽利略就是从教堂吊灯摆动现象,得出了单摆的等时性。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随时坚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这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关键之处。(四)观察的全面性: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对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感知,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中对古代受水型水钟的观察,要将漏斗,水筒,浮标,齿轮,刻度盘,刻度尺等
4、综合起来,进行全面地观察,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同时要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感官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如对一个苹果的观察,假如同时使用嗅觉,味觉,视觉,听觉,触觉去感觉,其观察效果显然更全面。(五)观察的选择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经常抓不住观察的重点,注意一些不该注意的东西,如:用酒精灯加热物品时,本该观察被加热物发生的现象,但有些同学只看见酒精灯的火焰在跳动。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带着明确具体的目的去感知,才能观察的准确,细致,全面。所以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方向,养成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习惯。二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
5、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实质与教育宗旨内在的统一。然而,不少同学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尽管他们从学会说话开始,就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很少有家长会有意识的引导小朋友自身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毫无保存的把答案告诉小朋友,唯恐小朋友听不明白。进入学校后,不少老师在教学中也是“绞尽脑汁”将知识通过语言,演示实验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或者学生只是机械地照着老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依葫芦画瓢,没有探究性思维活动参与,久而久之,小朋友习惯从老师或家长那里“省时省力”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
6、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协助和解答。当然老师并不是要游离同学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适时适度的发挥作用,才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使探究活动耐久有效的进行下去。三养成动手又动脑的习惯新课程中小学科学倡议“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
7、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开展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同学手,脑,眼,鼻,耳多种感官的并用,要时时捕获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事物变化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笼统出事物的实质。如: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同学提出他们对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诸如:电磁铁是由什么构成的?怎样制作电磁铁?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电磁铁有
8、没有南北极?若有极性与什么有关?电磁铁与磁铁有什么区别?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现提出预测,在根据多种实验资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做科学记录的习惯,要时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对活动的感受,要时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四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经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对此,老师既不要职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
9、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假如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试验,重新胜利,学生会收益很大。如:学生在进行电路连接时经常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是老师不要急于协助学生查找线路故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导致小灯泡不亮,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很多原因,诸如: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短路了;小灯泡的灯丝坏了;两节电池接反了;开关连接不对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线路进行检查,找出问题所在。这样对待失败,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强烈地自发反思过程,能激发学生强烈地求知欲望,实干的胆略,处事的机敏,思索的睿智。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对待“失败”,使之成为锻炼和发展的契机,通过总结反思,是学生在成败中皆受益。总之,担任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的后继科学学习,追求科学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