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适老化改造下健康类App新老年人的隐私披露意愿研究_王艺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1264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老化改造下健康类App新老年人的隐私披露意愿研究_王艺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适老化改造下健康类App新老年人的隐私披露意愿研究_王艺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适老化改造下健康类App新老年人的隐私披露意愿研究_王艺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情报资料工作 2023年3月第44卷第2期DOI:10.12154/j.qbzlgz.2023.02.005适老化改造下健康类App新老年人的隐私披露意愿研究*王艺璇李新月白佳朱庆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210023)摘要: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适老化改造背景下,新老年人使用健康类App隐私披露意愿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推动适老化改造并保障老年人权益提供建议。方法/过程结合隐私计算理论,文章运用PLS-SEM分析新老年人感知收益和感知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厘清其对隐私披露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个性化特征、程序公平、信息控制正向影响新老年人的感知收益,进而促进其隐私披露意愿;主观

2、规范、信息敏感性正向影响新老年人的感知风险,进而抑制其隐私披露意愿;此外,健康信息过载在感知风险对隐私披露的影响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关键词:隐私计算隐私披露意愿新老年人适老化改造Research on the Privacy Disclosure Willingness of New Elderly Users of Health Apps underthe Suitable Aging TransformationWang YixuanLi XinyueBai JiaZhu Qinghua(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3、Jiangsu,210023)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privacy disclosure intention of young elderl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ing-friendly retrofit,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promoting reform and protecting the rights of the young elderly.Meth

4、od/process Combined with privacy calculus theory,PLS-SEM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young elderlys perceived benefits and perceived risks,and to clarify its mechanism on privacy disclosure intention.Result/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personalization,procedural fairness and i

5、nformation control positively affect the perceived benefits of the young elderly,and then promote theirintention to disclose privacy.Subjective norms and information sensitivity positively affect the perceived risks of theyoung elderly,and then inhibit their intention to disclose privacy.In addition

6、,health information overload plays a negative regulatory role in the impact of perceived risk on privacy disclosure.Keywords:privacy calculusprivacy disclosure intentionyoung elderlyaging-friendly retrofit*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智慧养老视角下江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1SJZDA044);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调研课题“移动健康技术助力老年健康素养提

7、升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SKXKT 202204)和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社交媒体环境下失真健康信息的纠正干预研究”(项目编号:KYCX22_0073)的研究成果之一。专题研究42情报资料工作 2023年3月第44卷第2期1引言为推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工信部印发了 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目前,我国App适老化改造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首批工信部公布的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App名单就包括了寻医问诊类的“114健康”和“好大夫在线”、医药购买类的“叮当快药”和“京东到家”等健康类App,专项行动共推动了8大类115家网站、6大类43个App进行了适老化

8、改造1。形式上,大字体、大图标、精功能、简操作等适老化设计降低了老年人的使用门槛;内容上,业界人士开始关注如何“用技术关怀老年健康”,以顺应算法时代的技术潮流,打造智慧养老新模式,努力实现智能终端、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2021年,全国轻工适老创新产品及智能健康解决方案大赛便广泛征集适老化健康产品,涉及老年人生活起居、健康监测、功能康养等多个健康类平台场景,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推动智慧医疗新业务发展2。适老化改造除了需要不断地更新迭代技术给予动力,也要求细致地划分对象与情境以优化服务。其中新老年人是指55岁至70岁的老年人3,他们经济基础好、信息需求强烈、思想观念开放且非常关注隐

9、私安全4。此外,该群体基数庞大,数量远超大龄老年人5,他们也体现出对智能手机与信息产品更高的关注度6。但我国新老年人对于互联网健康信息的认知能力总体仅为中等水平7,信息素养与信息需求无法匹配,难以应对健康类App使用的隐私泄露问题。同时,适老化改造下的健康类App为满足新老年人的健康信息需求也引发了新的隐私忧虑。一方面,新老年人因生理机能下降、社会角色边缘等在智慧就医场景中本就处于弱势8;另一方面,健康类App对老年人个人身份特征、生活轨迹、生活行为习惯等信息的大量采集记录,带来了巨大的隐私泄露风险9。新老年人群体较大龄老年人有着更高的精神需求,重视安全隐私问题,却常被统一在全体老年人中受到忽

10、视。此外,健康类App适老化改造的新情境是否赋予个体隐私披露新的隐私因素与路径也有待进一步挖掘。因此,本文以新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隐私计算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适老化改造为研究背景,结合产品特性和个体特质分析新老年人隐私披露意愿的影响因素与机制,为健康类App进一步的适老化改造提供启示建议。2相关研究2.1适老化改造中的隐私问题当前,政府、互联网企业等社会各主体都在积极推动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供精准个性化服务的适老化改造,不仅要求互动形式上的改进,还应充分考虑新老年用户的现有及潜在需求,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好的智能服务。为此,移动健康服务商致力于强化互联网应用适老化的技术层面改造,

11、但这需要更广泛细致地收集用户信息痕迹,且医疗健康App隐私政策的科学性难以评估,进而引发了新老年人新的隐私忧虑。例如,实时监测老年人健康状态等涉及老年人的隐私,指纹、面部识别以及语音密码等信息将被记录;远程医疗需要患者上传自己的生理数据乃至隐私图片,部分在线医生随意展示治疗过程与结果10。在适老化改造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个体隐私数据遭到更全面的采集,隐私侵犯风险不断攀升。信息产品智能化下的隐私保护议题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首先,Cong等11学者根据个性化推荐和隐私保护的基本技术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并特别在隐私与准确性方面深入讨论比较其优缺点。伦理问题方面,周颖玉等12结合隐

12、私观念、科学技术、财富关联与法律机制对算法推荐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要求人们正视智能算法技术的两面性,建构和谐的人机生态。技术解决方面,公晓璐13总结提出考虑隐私问题的智能推荐一般结构与智能推荐方法,雷晓燕14构建了面向智能推荐类移动应用的隐私安全风险的管控手段。也有学者更侧重用户行为的分析与挖掘,如刘帅等15基于隐私关注理论和心理抗拒理论研究发现,在健康类App应用场景下个性化推荐系统正向影响用户的隐私关注和感知视野狭窄,进而显著影响用户的不持续使用意愿。2.2隐私披露意愿隐私披露是指互联网用户主动展示并与他人分享其个人隐私信息的行为16。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和信息专题研究43情报资料工作 20

13、23年3月第44卷第2期泄露风险之间的矛盾是影响用户使用或持续使用健康类App的关键问题,也是影响健康类App发展的重要问题。国内外研究表明用户隐私披露意愿受到多方复杂因素的影响,涉及隐私计算理论、隐私悖论、社会交换理论、期望理论等理论。Li等17运用沟通隐私管理理论对社会化媒体中用户隐私披露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Bansal等18运用理性行动理论研究了环境、性格及信任多方因素对隐私关注与隐私披露的影响。隐私计算作为隐私领域的经典理论,国内外学者已在多情境下对该模型进行验证与扩展。如Ginosar等19对消费者的隐私披露决策过程进行定量研究并建立了隐私计算模型,包括感知收益、平台信任以及用户

14、对隐私披露风险的认识。而李凯等20将个人创新性、信息敏感性、以往信息受侵犯的经历等个人因素和平台服务特性引入隐私计算模型,结合用户和平台两个大维度探究用户的隐私决策过程。总体而言,适老化改造、隐私忧虑与隐私披露等领域已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不足。在研究对象上,目前的研究较少关注老年人群体且对象划分也比较笼统。不同阶段的老年人信息行为差异较大,作为适老化改造后健康类App的重要使用群体,新老年人群体具有信息需求大但信息素养不足的特点,应予以特别关注。适老化改造后,新老年人享受着算法推荐带来的信息便利也面临着信息披露的风险,平台新政策、新功能与新交互将全新作用于用户的感知收益与感知风险,新

15、老年人对此的行为特征值得关注。此外,健康场景下海量数据带来的信息过载问题也尤为突出,其在新老年人隐私披露决策中发挥的作用尚不明朗。因此本文试图要解决的问题是:(1)适老化改造背景下,新老年人的隐私披露行为有哪些影响因素;(2)这些因素如何通过感知收益、感知风险作用于新老年人的隐私披露意愿;(3)适老化如何不断改进以促进新老年人的隐私披露意愿。3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3.1理论基础隐私计算理论是信息披露领域的经典理论,它能有效整合风险与收益并指导个体行为。该理论由Laufer和Wolfe21于1977年提出并发展至今,认为用户的隐私披露是进行风险与收益的比较计算,当收益大于风险时才会选择隐私披露。隐

16、私计算理论的相关研究已臻于成熟,目前广泛应用于社交媒体、医疗健康、电子商务等情境下的隐私披露问题。例如,郭海玲等22结合隐私计算理论和沟通隐私管理理论对社会化媒体情境下用户的隐私披露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王文韬等23在隐私计算视角下探析了在线健康社区情境下用户知识转移粘滞的影响因素;White24研究了电子商务营销活动中用户的隐私披露行为。在研究主体上,隐私计算理论多以青少年群体为对象,忽视了老年人的需求和认知能力等的差异。该理论充分考虑个体隐私披露行为的利弊权衡,能够较为系统全面地梳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由此,本研究以隐私计算理论为理论基础,从感知收益与风险的视角出发分析新老年人隐私披露的影响因素

17、及其作用路径。3.2研究假设3.2.1感知收益视角(1)个性化特征。在算法时代,电子商务领域中的个性化关注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从消费者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以更好地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为其提供更符合需求的产品和服务25。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建立在海量数据的分析基础上,服务精准度越高则消费者的收益越大。在健康类App适老化改造中,个性化服务是基于新老年用户群体特殊性,根据其需求与偏好为其提供对应的服务。新老年人的健康信息需求较强烈,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有助于新老年人拥有更好的使用体验,进而感受到更多收益。因此提出如下假设:H1:个性化特征正向影响新老年人的感知收益。(2)程序公平。程序

18、公平最早由Lind和Tyler26提出,指个人对其参与某一活动实施过程中公正性的感知。在信息披露领域,当服务商具有公正的程序来保护隐私信息,用户就更倾向于向其披露个人信息27。当下,算法将老年用户、开发者、医护人员等主体连接起来,精准评估推荐他们需要的健康信息,甚至预测其未来的身体状况。然而算法并不是完全客观中立的,由于对数字知识认知的不对称以及对数据掌控的差异,专题研究44情报资料工作 2023年3月第44卷第2期数字鸿沟、算法歧视问题也愈加严重。信息素养较低的新老年人群体在使用适老化健康类App时的感知收益也将会受到公平问题的影响,当他们感知到自己的信息受到公平的对待,平台对个人信息的操作

19、完全符合程序要求,就会倾向于感受到更多的收益。因此提出以下假设:H2:程序公平正向影响新老年人的感知收益。(3)信息控制。信息控制是用户在互联网环境中感知到的对个人信息的掌控程度。当个体拥有的进行信息披露行为相关资源或机会越多,则感知控制水平越高。增强用户对个人信息披露行为的控制能力,可以减轻用户的隐私关注28。当个体可以更好地管控个人隐私信息,他们倾向于扩大自身隐私边界29,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而在健康类App的适老化改造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智能推荐的准确度、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常常会收集、使用、分享大量老年人的个人信息,较少考虑到信息控制因素。新老年人群体在使用适老化改造App时,对于自身隐

20、私边界会比其他老年人群体更有意识。他们会意识到在智能算法推荐背景下一些不可控的信息披露,也会更有意识地控制部分信息公开以保护个人隐私。因此提出如下假设:H3:信息控制正向影响新老年人的感知收益。3.2.2感知风险视角(1)主观规范。主观规范指用户在对某项行为进行决策时感受到的社会压力,来源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对用户具有影响力的人员30。Xu等31研究表明主观规范影响用户对隐私的重视程度,从而影响用户对隐私披露风险的关注,处于隐私风险低的社会环境以及亲友倾向于披露隐私的用户更有可能具有较低感知风险32。当下,数字原住民早已习惯于享受算法推荐对其带来的信息便利,他们也在潜意识中影响着身边的新

21、老年人愈发理解个性化服务的优势。由此,新老年人对于隐私风险的感知也可能进一步降低。因此提出如下假设:H4:主观规范正向影响新老年人的感知风险。(2)信息敏感性。信息敏感性指在特定情境下用户对某一类信息感知到的隐私忧虑水平33,个人对信息敏感程度的判断对于信息披露意愿有着很大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用户对于隐私威胁的反应依赖于其信息敏感程度34以及信息种类35。在适老化改造的健康类App用中,用户被要求提供其健康状况、地理位置、个人偏好乃至身份信息来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这可能会造成新老年人群体对隐私威胁的较高关注。信息敏感性高的新老年用户可能认为在使用适老化健康类App时泄露个人生理信息是对个人

22、隐私的侵犯,进而增加感知风险。因此提出如下假设:H5:信息敏感性正面影响新老年人的感知风险。(3)隐私侵犯经历。隐私侵犯经历是指导个人隐私活动中行为的重要因素36。以往研究表明,负面经历会使得消费者对运营商产生负面感知,并将导致他对其他类似产品均抱有同样的负面感知37。当前市场中因算法不当造成消费者权益受损的现象层出不穷,网购平台滥用数据导致“大数据杀熟”、移动端App非正规采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侵犯隐私,新老年用户由于群体特殊性更是成为算法时代的危机人群,他们较大龄老年人群体乐于使用新兴技术,但是较年轻人群体又有信息素养不足的问题,成为隐私遭到侵犯的重灾区。算法驱动的适老化健康类App是一种典

23、型的网络个性化服务,新老年用户的过往隐私侵犯经历很可能对其感知风险产生影响。遭受过隐私侵犯的新老年用户会加剧隐私关注,更加担忧适老化健康类App可能带来的不良结果,进而增加感知风险。因此提出如下假设:H6:隐私侵犯经历正向影响新老年人的感知风险。3.2.3感知收益、感知风险与隐私披露意愿适老化改造后健康类App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使新老年人在决策是否披露隐私信息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智能算法推荐带来的利益与风险应当如何权衡。根据隐私计算理论,新老年用户在App个性化服务中公开个人隐私信息以获取精准智能推荐带来增值价值,将会提高其对于个性化服务的正面态度38,适老化健康App能够基于新老年用户的个人情

24、况、偏好活动、时间位置等信息向其提供合适的建议与信息以提高新老年人的感知收益39,进而降低他们保护自己隐私安全的意愿,提高他们向适老化健康类App披露隐私信息的意愿;而适老化健康类App在运营过程中的信息不专题研究45情报资料工作 2023年3月第44卷第2期对称、算法歧视等潜在问题将会引发新老年用户对其隐私信息的使用情况的焦虑与担忧,进而增加感知风险,抑制信息交换行为意愿40,降低他们的隐私披露意愿。因此提出如下假设:H7:感知收益正向影响新老年人的隐私披露意愿。H8:感知风险负向影响新老年人的隐私披露意愿。3.2.4健康信息过载信息过载是指在个人信息需求大于信息处理能力的状态,并阻碍人们进

25、行正常的信息接收、处理、转化以及决策41,健康信息环境下的信息过载现象格外严重。信息的缺乏或过量都会影响用户对于信息价值的判断,信息过量时用户会因不确定性感知到风险,并影响其决策。已有研究表明,健康信息过载会加剧用户的心理不适感,从而导致用户在信息决策中出现失误42,损害决策准确性。新老年用户在接触适老化健康类App时,容易被海量健康资讯淹没,进而影响到他们对感知风险的判断,对于最终的隐私披露决策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提出如下假设:H9:健康信息过载在新老年人感知风险与隐私披露意愿的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本文以隐私计算理论为理论基础,回顾适老化与隐私披露领域的相关研究,提炼出前人相关研究中的经典构

26、念。同时,系统调研当前健康类App适老化改造的实践现状,提炼算法时代下健康类App的产品特征,并结合新老年用户群体特殊性提出其健康类App使用时感知收益与风险的前置因素。具体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4研究方法4.1问卷设计本问卷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人口统计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具有适老化健康类App使用经历等;第二部分是关于新老年人用户适老化健康类App隐私披露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包括主观规范、信息敏感性、隐私披露意愿等10个潜变量。在量表设计方面,本文测量指标均沿用或改编自前人研究,并结合国内新老年人用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场景化改造,所有问项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表1)。4.2数据收集本文

27、以具有适老化改造后健康类App(114健康、好大夫在线、叮当快药、京东到家等)使用经验的新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筛选问题以保证对象的准确性。同时,选择线上线下共同发布问卷进行数据收集,以保证问卷完整性和有效性。其中,线上问卷通过在腾讯问卷老年小组进行发放,腾讯问卷老年小组是专门的老龄调研服务,目前已积累超50万老龄用户资源。鉴于常规线上平台难以收集到大量有效的新老年人数据,本文主要依托该老龄小组展开线上数据收集。线下问卷则于公园、老人活动中心等新老年人密集的场所发放。在几轮调研后,最终获得完整问卷共计544份,在剔除年龄段不符合、所有答案选项一致等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50份。5数据分析

28、与假设检验5.1描述性分析调查结果(表2)显示,受访新老年人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集中于55岁至70岁年龄段,其中以6065岁人数占比最大,且大多数都已退休。受访新老年人的教育程度以高中学历为主,其次为本科学历,受过研究生教育的新老年人甚少。图1新老年人隐私披露意愿概念模型专题研究46情报资料工作 2023年3月第44卷第2期5.2信效度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问卷整体及各因子的Cronbach 值均大于0.7,模型潜变量对应的各个题项因子的标准载荷均大于0.7,组合信度CR值也大于0.7,表明各题项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信度较好。各变量的平均提取方差均大于0.5,且各变量的AVE值的开方均大于该变

29、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本文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较好。此外,各变量的方差膨胀系数VIF均小于10,因此本模型的各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5.3共同方法偏差检验为了避免在横截面调查中收集到的自我报告式数据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本文采用Harman单因子方法检验52。当未旋转时,共抽取11个主成分,其中第一表1变量测量表变量主观规范(NORM)信息敏感性(IS)隐私侵犯经历(PVE)个性化特征(PC)程序公平(PF)信息控制(IC)感知收益(PB)感知风险(PR)健康信息过载(HIO)隐私披露意愿(PDI)测量问项NORM1.对于那些能影响我的行为的人而言,保留隐私信息非常重要NORM2.我的家

30、人朋友认为我应该关注我的隐私NORM3.对我很重要的人认为我应当慎重在健康类软件/小程序上披露我的隐私IS1.适老化健康类App要求我提供的信息类型让我感到很不安IS2.适老化健康类App支持的功能或服务并不需要收集敏感度这么高的信息IS3.我授权给适老化健康类App的信息对我来说非常敏感PVE1.我的个人信息是在没有我授权的情况下被智能软件使用的PVE2.我曾多次遭到隐私侵犯PVE3.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我听说适老化健康类App有滥用我个人信息的情况PC1.适老化健康类App能够提供基于我的健康状况的个性化服务PC2.适老化健康类App能够提供基于我的偏好的个性化服务PC3.基于我的健康状况

31、和偏好,适老化健康类App能够向我提供我可能会喜欢的信息或服务PF1.适老化健康类App清楚地介绍了个人信息是如何被收集和利用的PF2.适老化健康类App收集敏感信息时会事先征得用户同意PF3.适老化健康类App像承诺的一样向用户收集和利用个人信息PF4.适老化健康类App在使用用户信息时的行为可以预测并且与预测一致PF5.适老化健康类App在处理用户个人信息上值得信任IC1.我可以控制哪些人可以获取适老化健康类App上我的个人信息IC2.我可以控制适老化健康类App可以公开哪些我的个人信息IC3.我可以控制适老化健康类App如何使用我的个人信息IC4.我可以控制我提供给适老化健康类App哪些

32、个人信息PB1.适老化健康类App降低了我找到所需健康信息的搜索时间PB2.适老化健康类App方便了我获取所需健康信息PB3.整体上来说,我认为使用适老化健康类App是对我有帮助的PR1.我认将我的隐私信息提供给适老化健康类App会产生许多问题PR2.我认为将我的隐私信息提供给适老化健康类App会有风险PR3.我认为将我的隐私信息提供给适老化健康类App提供商会产生很多意外损失HIO1.我了解到的健康信息过多使我感到负担过重HIO2.我听到或读到的大多数健康信息似乎都很牵强HIO3.似乎每天都有新的健康建议,我很难知道应该遵循哪些PDI1.我未来使用适老化健康类App时愿意提供隐私信息PDI2

33、.在近期使用适老化健康类App时我可能提供隐私信息PDI3.在近期使用适老化健康类App时如果有需要我打算提供隐私信息来源284344-4546474849485051表2样本基本情况变量性别年龄工作状态受教育情况项目男女5560岁6065岁6570岁工作中已退休退休后参加其他工作小学及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硕士、博士)人次/频率14011089116455517025489349564有效百分比(%)564435.646.41822681019.237.219.622.41.6表3测量项的标准因子载荷、Cronbach s、CR 值和AVE值变量主观规范(NORM)信息敏感性(IS)隐私侵

34、犯经历(PVE)个性化特征(PC)程序公平(PF)信息控制(IC)感知收益(PB)感知风险(PR)健康信息过载(HIO)隐私披露意愿(PDI)调节效应题项NORM1NORM2NORM3IS1IS2IS3PVE1PVE2PVE3PC1PC2PC3PF1PF2PF3PF4PF5IC1IC2IC3IC4PB1PB2PB3PR1PR2PR3HIO1HIO2HIO3PDI1PDI2PDI3PR*HIO标准因子载荷0.7960.8210.7830.8260.7030.8590.8240.8680.8660.8760.9140.8750.7580.7240.8270.8280.8090.8780.9420.

35、9420.8770.8280.8870.8940.9010.9150.8710.8860.9040.7560.8980.9130.9081.267VIF1.5321.5591.2791.5311.2921.5021.6511.8581.9172.2352.7682.0821.7121.6142.2592.1631.7632.9725.2395.1532.6011.6342.3702.4552.6942.9182.0141.9842.1711.5422.4882.7962.6381.000Cronbach s0.7200.7190.8130.8660.8500.9310.8390.8770.81

36、20.8911.000CR0.8420.8400.8890.9180.8920.9510.9030.9240.8870.9321.000AVE0.6400.6380.7280.7890.6250.8290.7570.8020.7250.8211.000专题研究47情报资料工作 2023年3月第44卷第2期个公因子的方差解释百分比为39.926%(小于40%),表示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通过共同方法偏差检验。5.4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本文采用Smart PLS3.0对研究模型进行路径参数估计,利用BootstrApping重复抽样的方法检验路径系数的显著性,抽样次数为5000次。研究结果表明(表5、

37、图2),个性化特征、程序公平、信息控制对感知收益的正向影响成立,信息敏感性、隐私侵犯经历对感知风险的正向影响成立,感知收益、感知风险因素对隐私披露意愿影响的假设也分别成立,健康信息过载对感知风险和隐私披露意愿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0.146,P0.001),假设H9成立。然而,主观规范对感知风险的影响在本文中未得到数据支持,假设 H4 不成立。5.5调节效应验证为进一步探究健康信息过载在感知风险和隐私披露意愿之间的调节作用,本文采用SPSSPRO对中心化处理后的潜变量数据进行分析。感知风险与健康信息过载的交互项对隐私披露意愿的影响显著(T=4.568,P=0.000),且感知风险(T=-2

38、.274,P=0.024)和健康信息过载(T=5.033,P=0.000)对隐私披露意愿的影响分别显著,说明健康信息过载在感知风险对隐私披露意愿的影响中负向调节作用显著,即健康信息过载抑制了新老年人感知风险对隐私披露意愿的负向影响,具体结果见表6所示。6讨论6.1主要发现(1)个性化特征正向影响新老年人的感知收益。该结论与前人研究结论较为一致,Kim等53曾探究了3种物联网服务中个性化程度对隐私披露意愿的影响,认为需要收集生理信息的医疗健康行业对个性化具有特殊认知;朱光等54发现,移动医疗平台的个性化服务质量显著影响用户的感知有用性。适老化改造后的健康类App一方面设置诸如“专科专病”、一对一

39、私人问诊等服务专区,另一方面根据新老年人自身情况提供精准便捷的定制个性化服务,满足新老年人千差万别的健康信息需求。程序公平正向影响新老年人的感知收益,Xu等55在社交媒体情境下也验证了这一结论。表4区分效度检验结果变量ICIOISPBPCPDIPFPRPVEHIOIC0.9100.1780.2710.6020.5190.6020.6540.1100.1750.333IO0.8510.5150.1670.2170.2360.1910.6860.5310.317IS0.7990.1940.2970.1710.2870.5660.4890.414PB0.8700.6850.5900.6700.122

40、0.2080.378PC0.8880.6190.6710.1520.3440.366PDI0.9060.5820.0350.2870.344PF0.7900.1220.2550.433PR0.8960.5720.230PVE0.8530.232HIO0.800表5假设检验结果假设H1H2H3H4H5H6H7H8H9关系PCPBPFPBICPBNORMPRISPRPVEPRPBPDIPRPDI调节效应PDI路径系数0.3950.2520.232-0.0200.3840.3890.539-0.2110.146T值5.0332.9773.5460.3594.5275.3868.3432.5392.8

41、71P值0.000*0.003*0.000*0.7200.000*0.000*0.000*0.011*0.004*检验结果支持支持支持不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P0.001,*P0.05,*P0.01图2研究模型路径系数专题研究48情报资料工作 2023年3月第44卷第2期在健康类App中,新老年用户可选择线上问诊专家机构并限制分享范围,购买药物时也可选择隐私发货。适老化改造优化了信息政策阅读交互,新老年用户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信息收集目的并选择是否同意隐私政策,体会到自我信息被公平对待,进而感知到健康类App的程序公平性。信息控制正向影响感知收益,李纲等24验证了社交媒体情境下的信息控制对用户

42、感知收益的正向影响。适老化改造后的健康类App充分考虑了新老年人的使用特性,从交互方式上、后台算法上帮助他们理解隐私政策、更便利地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让新老年用户认为自己能够掌握健康类App上的信息,相信服务商遵纪守法并履行隐私条例,从而放宽隐私边界并获取更多收益。(2)信息敏感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即需要提供的信息越敏感,新老年用户在披露隐私信息时感知到的风险越大,Milne等56在前期的研究中验证了这一构念,而随着隐私披露研究的深入,Kehr等57发现信息敏感度在不同情境与情感状况下对用户的风险感知有着显著变化。对于新老年人而言,除了个人基本信息,适老化健康类App的线上挂号、问诊等功能还会涉

43、及他们的家庭状况、支付账号信息、隐疾治疗情况等信息,而新老年用户对于金钱诈骗、私联骚扰等不良后果非常敏感,这些联想将影响到新老年用户的紧张情绪,增强对风险的感知。隐私侵犯经历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已有研究表明在线位置服务中的隐私侵犯经历会触发用户的隐私风险感知58,在适老化健康类App场景中隐私侵犯经历会极大地提高新老年人的焦虑紧张情绪。回顾以往经历的个人损失会显著提升新老年用户对风险的关注水平,感知到更多潜在风险。(3)主观规范对新老年人感知风险的影响不显著。以往的隐私披露研究中,主观规范在不同情境、对象等不同情况中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张嵩等59在对在线位置服务用户的隐私关注与采纳意愿研究中

44、发现主观规范显著影响用户的隐私关注,进而显著影响其感知风险。然而,Xu等55则在研究SNS用户隐私披露意愿时发现主观规范对于用户的隐私关注影响不显著。前人的研究对象以广泛的用户群体为主,鲜有结合新老年人群体自身特点与医疗健康情境。本文猜想主观规范不显著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不同于大龄老年人,新老年人有更独立的精神需求,相较于家庭社会对其压力的施加,他们更关注自身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医疗健康情境下,新老年人在适老化健康类App的使用中倾向于减少家庭社会对自己的不必要关注,并且更加关注健康信息需求的满足,而降低了对身边人隐私关注、风险预警的关注,主观规范由此而不太重要。(4)感知收益

45、与感知风险共同作用于新老年人的隐私披露意愿。该结论与Krasnova等60-61诸多研究一致。作为隐私计算理论的核心构念,新老年人用户在使用适老化健康类App时也同样会平衡感知收益与风险,并进行隐私披露决策。医生专家的诊疗建议、病友患者的诊疗经验、医护人员的精神鼓励、智能算法的推荐服务,这些信息和情感的收益使得用户更加愿意在平台上披露自己的隐私信息。然而,适老化改造后的健康类App存在大数据杀熟、后台信息收集等风险,不仅威胁到新老年人个人尊严的维护,也带来了经济诈骗、人身安全等风险。(5)健康信息过载负向调节感知风险对隐私披露意愿的影响。考虑到算法时代新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困境、感知风险构念自身

46、在不同研究情境下表现出的差异,对该调节效应做出如下解释:一方面,信息过载会影响用户自我健康管理的积极性,忽视进一步的健康信息获取与决策62。新老年用户在面对海量的疾病表6调节效应分析结果预测变量constPRHIOPR*HIOR2调整R2F值R2FModel1B00.0350.001-0.003F(250,1)=0.304,P=0.5820.001F(1,250)=0.304,P=0.582标准误0.0630.063T00.551P10.582Model2B00.401-0.240.0860.079F(2,247)=11.674,P=0.000*0.086F(1,247)=23.018,P=0

47、.000*标准误0.0610.0840.084T04.798-2.875P100.004Model3B-0.148-0.1850.4050.2160.1580.148F(3,246)=15.365,P=0.000*0.158F(1,246)=33.483,P=0.000*标准误0.0670.0810.080.047T-2.215-2.2745.0334.568P0.0280.02400专题研究49情报资料工作 2023年3月第44卷第2期信息、隐私安全宣传时,反而产生了麻木厌烦心理,忽视一些对他们来说不甚明显的健康风险、隐私风险等问题,导致他们的信息披露决策不够准确。另一方面,健康类App适老

48、化改造后会让新老年用户能够更为频繁地接触健康信息。已有研究表明社交媒体的频繁访问会导致信息过载甚至消极使用63。因此,浏览网络健康信息推送更容易导致新老年人信息过载,选择性忽略部分感知风险而失去对隐私信息披露决策的准确判断。6.2研究启示在理论上,本文进一步验证了隐私计算理论并拓展了研究对象与研究情境,感知收益与感知风险共同作用于新老年人适老化健康类App的隐私披露意愿。同时,本研究进一步挖掘了算法时代下感知收益与感知风险的影响因素,完善了新老年人群体感知形成与作用的逻辑链条。此外,考虑到新老年人群体在适应数字社会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文引入健康信息过载构念调节感知风险与隐私披露意愿的关系,

49、扩展了隐私计算模型中收益与风险对隐私披露意愿的影响关系,针对健康类App适老化改造情境,对隐私计算理论在新老年人群体隐私披露意愿研究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解释。在实践上,本文可为算法时代下健康类App的适老化改造提供参考建议。第一,提高新老年人感知收益。以提供个性便捷的健康信息服务为目标,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算法等进行用户画像,实现精准的个性化推荐;提高程序公平水平,在适老化改造中采取更多措施提升新老年用户的信息控制能力,例如简化隐私设置操作、强化隐私信息提醒等,帮助新老年用户真正理解隐私条款与信息用途,增强用户感知信息控制。第二,控制新老年人的感知风险。注意敏感信息的收

50、集使用,赋予新老年用户更多处置个人信息的空间,例如,给予他们控制个人信息分享范围、存储时长、内容处理权限等。第三,适当减少智能算法推荐给新老年人的信息体量。由于新老年人处理健康信息能力有限,过量的健康信息推送反而会给他们造成困扰,适老化改造时应当充分考虑新老年人的接受能力,减少不必要或弱关联信息的推送。7结语本文以新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新老年用户的适老化健康类App隐私披露意愿模型并展开实证分析。然而,本文还存在一定的局限。首先,我国具有健康类App使用经验的新老年人群体可能普遍呈现学历偏高的趋势,隐私披露行为上趋同度较高。其次,大龄老年人群体与新老年人群体行为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