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试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三种境界”_徐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1210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三种境界”_徐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三种境界”_徐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三种境界”_徐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30112作者简介:徐莉(1979),女,湖北安陆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试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三种境界”徐莉(武昌工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武汉430065)摘要:“境界说”是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融汇中西美学的一个创造性美学范畴,为后世成事业、做学问者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与启示。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来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立德修身创作精品力作,并化用古贤哲的“境界”为自我的“无我”大境界,寄托其心系民族未来、情牵百姓民生以及关怀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大情怀大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的“境界说”也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非常好的

2、示范与启示。我认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也应该具备此三种境界进行创作:“望尽天涯路”超越“小我”追求讲好人民故事;“为伊消得人憔悴”具备“大我”精神树好中国形象;“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抵达“无我”境界彰显东方智慧,贡献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关键词:“小我”;“大我”;“无我”;人民故事;中国形象;东方智慧中图分类号:I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3)01012804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论著 人间词话中提出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需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

3、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1(P76)“三种境界”构成了王国维“境界说”的核心,正好对应着“小我”、“大我”和“无我”的人格三境界。“境界说”是王国维先生融汇中西美学的一个创造性美学范畴,其强大的理论穿透力和普遍适用性为后世成事业者、做学问者提供了诸多启示。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时指出:“良好职业道德体现在执着坚守上,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最后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2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同意大利众议长菲科举行会谈时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4、。”3时隔不到两周,由文艺工作到治国理方到国际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境界”问题,多次用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来鼓励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立德修身创作精品力作,这恰恰凸显了总书记心系国家民族的大情怀、情牵百姓民生的大担当,更凸显了他关怀人类文明进步的大境界,这样一种境界,是一种超越了“小我”追求,具有“大我”精神,到达“无我”状态的至高境界。新时代的领航者、掌舵者,习近平总书记化用古贤哲的“境界”为自成一格的“无我”大境界,并用这种贯通古今的“大境界”为文化创繁荣、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立精神,也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提供了指引和方向,我认为身处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也应该具备此三种境界进行创作:

5、“望尽天涯路”超越“小我”状态讲好人民故事;“为伊消得人憔悴”具备“大我”精神树好中国形象;“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抵达“无我”境界彰显东方智慧,贡献人类文明共同进步。一、“望尽天涯路”超越“小我”追求讲好人民故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王国维形容做学问、成事业的第一个境界,说的是苦心孤诣树立目标的阶段。诗中描绘的苦苦寻觅“伊人”主体形象,是每个进入人生、事业、学问开始阶段的个体都会经历的执著寻觅、追求目标阶段,这是一2023年第01期理论观察No.01,2023(总第197期)Theoretic ObservationSerial No.197文化发展研究128-种“小我”

6、境界。而要想学问有成、事业成功,创作主体就必须经过并且勇敢超越“小我”状态。从古至今,无论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还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宋文章,时代精神,现实生活都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而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千万劳动人民,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更是时代精神的铸造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所说:“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4可见,任何时代,鲜明的时代精神,火热的现实社会,真实生活

7、在中国大地上的普通民众,都是文艺工作者永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只有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超越“小我”追求状态,跳脱出个人的狭小圈子,融入火热的人民生活,双脚实实在在踏在大地上,才能获取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脚踏中国大地,走进新时代,在拥有近十四亿人民的中国大地上,每天都上演着亿万个鲜活生动的“人民话剧”,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一样拥有如此大的“中国大家庭”,喷涌着如此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创作源泉。新时代,写人民理所当然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唯一目标。如何写好人民这一承继千年的主题?习近平主席说:“哲学社会科学包括文化文艺不接地气不行,要解释现实的社会问题,开什么

8、处方治什么病,首先要把是什么病搞清楚。”5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以文艺为“药方”为人民治病开方,就必须接地气,深入人民的生活现场,面对面的为人民“把脉问诊”,记录好人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书写好人民故事。“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坦言路似之。”6(P8)王国维先生认为大诗人、大作家需有忧生忧世的情怀,其实任何一个时代的作家、学问家,都必须有这样一种“忧生忧世”的情怀,不单忧一己之生,更有一种对世界人生的切肤关怀。他还在人间嗜好之研究中写到:“若夫真正之大诗人,则又以人类之感情为其一己之感情。彼其势力充实,不可以己,遂不以发表自己之感情为满足,更进而

9、欲发表人类全体之感情。彼之著作,实为人类全体之喉舌。”王国维先生在这里说的是大诗人、大作家,不仅要关怀个人的感情需求,还必须扩而广之关怀人类的共同感情需求,才能真正成其为“大诗人”,7(P9)说的也是创作主体必须跳脱出个人的局限和狭小圈子,注目广阔的人民乃至全人类。正如王国维形容的人生第一境界所言,要想真正创作出接地气、具有人民性的作品,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也必须在闹中觅静,自甘忍受“独上高楼”的寂寞寻觅之苦,更需一种“望尽天涯路”的“忧生忧世”情感,以“踏尽天涯路”的真诚与执著追求,跳脱出个人生活的狭小天地,以超越“小我”状态的赤诚追求,深入火热的人民生活第一现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创作

10、,为人民立言的方向,将自我融入海一样广阔的人民生活中去,满怀真诚地走进人民,贴近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与人民浑然一体中获得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和人生大智慧。新时代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什么?新时代的人民如何实现富起来强起来的目标?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双脚踏在中国的大地上,以脚步去记录、用眼睛去探寻、用心灵去感受,向人民要题材,向人民觅知识,向人民学精神,向人民悟真理,把作品创作在大地上,为伟大新时代的人民写作、为伟大新时代的人民画像,为伟大新时代的人民歌咏,讲好人民故事为人民。二、“为伊消得人憔悴”具备“大我”精神树好中国形象王国维形容做学问、成事业的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11、为伊消得人憔悴”,说的是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而不辞辛苦、无怨无悔努力奋斗的过程。为了做学问、成事业,持之以恒地努力付出、辛勤劳动,即使人日渐消瘦、日益憔悴也在所不惜。这样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执著、忘我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跳脱了“小我”状态,具备物我融汇状态的“大我”精神境界。“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古往今来,文艺创作都是一个必须付出艰苦劳动、经过千琢万磨才能成就为后人“明大德”之传世之作的过程。如王国维人生第二境界所言,做学问、成大作,不甘于坐几年“冷板凳”,不经历几番“寒彻骨”,不拼得“人憔悴”,不磨得“终不悔”,是成不了“灯火阑珊处”浑然天成之传世之作的。古往

12、今来,大师、大家、大作品的成就莫不如此。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大师、大家,不是说有大派头,而是说要有大作品。”“如果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精品上,只想走捷径、搞速成,是成不了大师、成不了大家的。”“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过眼烟云。”8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叮嘱文艺工作者,有大作品,才能成为大师、大家。而要想创造大作品,就必须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精品上,就必须有点精气神,有大境界,甘于坐“冷板凳”,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做学问、搞创作。“有境界自成高格。”大师,大家,大作品都绝非天129-赐,不是每一个创作者都能有大作品流传后世,更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成就的。只有具

13、备了大境界的人,才能创造高格调的大作品,才能成为大师,大家。这种大境界,是一种踏踏实实、老老实实搞创作的品质,是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执著、忘我的精神状态,更是一种物我融汇(创作主体和创作客体融汇)的“大我”精神状态,如此,有大境界,才能成就大作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形象。新时代的中国精神是什么?新时代的中国形象是怎样的?新时代,人民在中国大地上为美好生活日复一日奋斗、努力、尽力追求的每一个闪光瞬间;人民乐观自信、昂扬向上、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勇敢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状态;人民齐心协力,共同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精气神都是对新时代中国形象的最好诠释。正如习近平总书

14、记所说,新时代,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理应在“为时”、“为事”的言志传统继承下,用心描绘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拼搏努力的奋斗历程,树好中国形象,贡献美好新时代。“时 运 交 移,质 文 代 变。”处 于 新 时 代 的文 艺 工 作 者,担 负 着 立 心 铸 魂 的 重要使命,更加需要在正本清源上持续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不断实现新作为,紧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主题,按照新时代新进程新问题新主题,对传统文艺内涵和形式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不断推陈出新,增强其影响力和生命力

15、。新时代,人民怎样奋力追求梦想中的美好生活,建设美丽新家园,美丽新中国?一千个中国人有一千种的奋斗历程。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绝不能站在生活外面看生活,脱离中国现实讲中国故事,要踏踏实实扎根中国土壤,老老实实融进现实生活,建构中国形象。因此,更加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忘我与执着精神,也就是具备一种“大我”精神,敏锐把握国运之变换,勇立时代之潮头,善于把自己融进时代洪流,把自己融入社会生活,把自己写进、摆进作品,精心谋篇布局,用心推敲琢磨,倾情创作描画,以赤子之心描物象之真、抒情感之实、树形象之深,像传递接力棒一样,在不断继承与创新中一代代地接着把中国故事讲下去、把

16、中国形象立起来,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抵达“无我”境界彰显东方智慧“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王国维用来形容做学问、成事业的最高境界。诗中的创作主体已经达到了与创作对象(物)浑然一体的“无我境界”。这是一种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艺术至境,是一种物我融汇、和和共美的大和谐大圆满境界,是抵达了“无我”的圆满境界,是文艺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人追求和无限趋近的事业和人生最高境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天人合一,和合为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最能彰显东方精神与智慧。中华文明也因这种开阔博大的融合视野与胸怀,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兼容并

17、包、合和为贵的东方智慧,不断为纷繁复杂的世界注入正能量,融入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人类文明的交融并存、和谐进步展示东方智慧,彰显了中国力量。这种包容精神、和合之道与和和共美的大圆融大境界也集中代表了习近平主席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美好愿景。早在2014年,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讲话时就指出,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正是因为具有这些特征,文明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前提和动力。“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92019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摩纳哥时曾说:“对一个

18、国家的评价,不能只看面积,也要看文化的影响力和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力。”10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高度,阐述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发展观:交流互鉴,互鉴融合,共同发展,体现了一种海纳百川、和合共美的大胸怀大境界。对于这种大境界,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多次用言行实践进行了独到诠释,还独创性运用到自己的治国理政智慧中,凝聚成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无我”大境界。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同意大利众议长菲科举行会见时说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11简单的一句话,总书记将自我奉献给人民、国家,为人民、为国家履责担当、鞠躬尽瘁的深情担当

19、诠释得淋漓尽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殷殷叮嘱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工作要“明大德,立大德,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12一样。说的其实也是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具备“无我”的大境界来进行创作。习近平总书记海纳百川的文明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民观,家国一体的文艺观,不仅完美130-诠释了王国维先生所论的人生第三种境界:无我境界,更完美呈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给予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深刻的启发与指引。由此,在习近平总书记宏阔深邃的文艺观指引下,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也要具备海纳百川、融会贯通的大视野,立

20、足中国现实又面向世界文化,向世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东方文化的魅力,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东方智慧。文运牵国运,文脉连国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而中国文化对世界的贡献与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有责任有使命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立好中国形象,展示中国力量,展现东方智慧,为人类文明共同进步贡献中国文化思想支撑。因此,生活于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也必须以“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融合视野和胸怀来成就“灯火阑珊处”的大境界作品,向世界阐发中国优秀文化,彰显中国精神,展示东方智慧。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具备“无我”境界进行创作就必须首

21、先处理好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发展的关系,必须把个人的创作事业融入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事业中,把个人的情感升华到人类普遍的生命情感体验中,把个人的精神追求提升到对人类精神境界的最高追求。因此,新时代文艺工作必须走出自我的方寸天地,跳脱出“一个人的风花雪月”,让时代的八面来风为自我的创作不断注入新鲜的气息和生命,在“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视界大融合中,真诚真实地与时代同频共振,深入火热地人民生活第一现场,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真实存在,把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故事讲好,把新时代奋力追逐个人梦、民族复兴梦的中国形象建构好,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中国人的精彩生活表现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讲好

22、精彩的人民故事,树立经典的中国形象,创造“灯火阑珊处”炉火纯青、卓然天成的“中国文艺”,向世界彰显东方智慧,为人类文明共同进步提供东方文化精神支撑。今天,新时代的中国,正经历着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中华民族最接近伟大复兴的时代,也是谱写人类社会发展史新篇章的时代,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繁荣。处在新时代的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有使命有责任讲好人民故事,树好中国形象,展示东方智慧,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乘好风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今天,山河壮阔的中国大地和栖息于这片土地的亿万人民,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们提

23、供了无比广阔的创作空间和舞台。习近平总书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大情怀大担当大境界犹在耳畔,时时启迪着肩负为国家为民族“培根立魂”使命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既应该具有习近平总书记所殷殷期望的“境界”,不断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也应该用这“三种境界”来指导自身的创作,即要用“踏尽天涯路”的赤诚追寻,超越“小我”状态讲好人民故事;也要具备“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大我”精神树好中国形象;从而最终抵达“灯火阑珊处”的“无我”境界创作浑然天成的大境界作品,彰显东方智慧,致敬新时代,献礼伟大祖国和人民,贡献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参考文献1陈鸿祥.人间词话注释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245812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J.求是,2019(08).3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N.人民日报,2019-3-24(01).67王国维.静庵文集:第5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9习近平.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28.10习近平开始对摩纳哥进行国事访问N.人民日报,2019-03-25.责任编辑:杨赫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