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层治理创新视角下的反拐工作机制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1168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治理创新视角下的反拐工作机制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层治理创新视角下的反拐工作机制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层治理创新视角下的反拐工作机制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6 月第2 3卷第2 期【治安研究】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ublic Security PoliceJun.2023Vol.23 No.2基层治理创新视角下的反拐工作机制研究孙广义刘征(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 50 0 9 1)摘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反拐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回应社会关切,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文将“新时代”社会治理理念和重大社会现实需要有机结合,在客观分析反拐工

2、作的重要社会意义、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以基层治理新视角为切入点,多措并举,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细化行动举措,着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预防、打击、救助、安置、康复”抓实抓好,筑牢平安中国稳定基石,确保取得让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成效。关键词:反拐;机制;基层治理;创新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7 2-6 40 5(2 0 2 3)0 2-0 0 31-0 32022年初“丰县铁链女”事件引起全国关注,当时正值全国两会前夕,如何杜绝拐卖妇女儿童案件、更好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成为与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议题。而在2 0 2 1年上半年,国务

3、院就出台了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 0 2 1一2 0 30 年),对预防、依法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积极救助、妥善安置被拐卖受害人,促进被拐卖受害人身心康复和回归家庭、社会,切实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划。虽然反拐工作做的不少,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问题、短板依旧存在。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精神,聚焦基层治理,建立健全反拐工作机制,推动基层法治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一、反拐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反拐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

4、重要指示,强调要更加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依法打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作者简介:孙广义,(19 6 8-),男,河北唐山人,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警务科研处处长,教授。刘征(19 7 9-),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治安系教师,副教授。收稿日期:2 0 2 3-0 2-2 4基金项目:2 0 2 2 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基层治理创新视角下的反拐工作机制研究”(编号:2 0 2 2 0 2 0 2 133)最终成果。(一)反拐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证、保障人民当

5、家作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社会发展中,拐卖人口特别是拐卖儿童或者是拐卖妇女,都会给家庭带来很严重的后果,甚至会让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失去亲人的家庭痛不欲生,承受着身体、心理多重压力;而被拐卖的受害者人身权利遭到严重侵犯,被虐待被侮辱被强迫,侵犯过程和结果让人触目惊心和惨不忍睹。这些犯罪行为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坚决严厉打击,树立我国对买卖人口犯罪的严打态势,保护人民群众基本人权,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环境。(二)反拐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6、家庭的安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睦那么社会和谐,家庭幸福那么社会祥和,家庭文明那么社会文明。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社会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拐卖和买受被拐卖的人口特别是妇女、儿童行为,是对人的奴役,也是对人基本价值的公然31践踏。国家积极实施打拐行动,现今拐卖案件的数量虽已逐年降低,但拐卖行为依然没有完全消失,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前滋生拐卖犯罪的土壤尚未完全铲除,还有一批积案没有侦破,仍有妇女、儿童的权益被践踏侵犯,还有家庭处于痛苦和崩溃的边缘,这类犯罪直接诱发了一系列杀人、绑架、抢劫、强奸等重大恶性案件的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并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大局。随着反拐工作

7、的逐步深入,要消除由此带来的社会风险隐患,努力实现“天下无拐”,使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有序安定。(三)反拐工作事关党和政府公信力拐卖人口犯罪是一种极其残忍、野蛮的社会丑恶现象,为人类社会文明所不容。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对拐卖人口犯罪活动予以严厉打击,使这类犯罪活动在五六十年代基本绝迹。但是在上个世纪7 0 年代末,这类犯罪死灰复燃,历经两次犯罪高峰,屡打不绝,屡禁不止。我国对于拐卖人口犯罪一直采取高压严打态势,并连续多年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全面落实一体化机制,构建齐抓共管格局。然而,我国拐卖人口犯罪的整体形势依旧不太乐观,尤其是关于拐卖妇女儿童、妇女儿童失踪的新闻时

8、有报道,2 0 2 2 年初的丰县事件更是掀起轩然大波,出现了很多质疑之声。这对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了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只有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实现对人民群众的反拐承诺,才能提升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公信力。二、反拐工作的发展现状与现存问题(一)拐卖人口犯罪关于人口拐卖,就是采取暴力手段进行威胁,对人口实行利诱、欺骗,将其卖给他人,换取相关利益。在我国,人口拐卖属于严重的犯罪行为。它以人口作为商品进行买卖,其实质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严重侵害,是一种将人类物品化的奴役行为,对被害人及其家庭都会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对公共安全以及社会秩序造成严

9、重影响。拐卖人口犯罪也被联合国列为全球第三大犯罪,是当今世界增长最快的犯罪。实践中,“贩卖人口”的对象主要是妇女和儿童,也包含了年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男性和成年男性。(二)我国反拐工作发展现状拐卖人口情况自古有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拐卖人口犯罪一直采取严打高压态势,连续出台政策法规严厉打击拐卖人口的犯罪行为。从2 0 世纪7 0 年代末,拐卖人口情况开始抬头,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设立拐卖人口罪,予以严厉打击。19 8 3年、19 9 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涉拐规定以及19 9 7 年刑法出台,进一步加大了惩32处力度和范围。进人2 1世纪以来我国拐卖人口犯罪经历了两次高峰期,针对日益猬癫

10、的犯罪,我国政府先后于2008年、2 0 13年以及2 0 2 1年发布了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 0 0 8 2 0 12 年)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 0 132 0 2 0)以及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 0 2 12 0 30 年),再加上在一定时期内开展的专项反拐行动,我国对于拐卖人口犯罪的严厉打击措施取得卓越效果,拐卖人口犯罪案件数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多部门多维度反拐工作成效显现。但是,我国拐卖人口犯罪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关于当街抱走孩子、铁链限制自由等新闻还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也足以证明反拐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三)反拐工作现存问题我们一直采取高压态势,政策法律日

11、趋完善,各部门协同机制已经建立,那怎么还会有买卖的存在?除去拐卖人口犯罪自身的特点、原因之外,反拐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1.基层党委、政府重视不够。反拐工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问题在有的地方基层党委、政府中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主要表现:一是没有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项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正确认识反拐工作对于国家、社会、家庭的重要意义;二是缺乏科学的政绩观,主要是认为此项工作是可有可无的,或者是费力大,见效慢,不易出成绩,开个会安排下去就行了,缺乏足够深远的大局意识;三是不善于科学安排,刚刚部署工作时,几天热度,一遇后续的其他专项行动或中心工作,就会把它放在一边。2.协作机制衔接上存在短板。国家顶层设

12、计,需要基层一步步去落实。在基层反拐协作中,还存在你干你的、我干我的问题,单打独斗的多,协作共治的少,白白浪费了公共资源,难以形成合力。更甚于有的地方认为反拐是公安机关的事,和其他单位没有关系,遇事推不前,也大大影响了协作效果。3.反拐工作能力不足。反拐联席会议涉及到30 多个行政单位业务部门,在具体开展工作中,有的部门的工作能力、部门之间能力差距的问题凸显出来。例如宣传能力,有的部门不会搞宣传、甚至是不搞宣传,怎么去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思想道德水平、自我防护能力?怎么去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反拐工作格局?4.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反拐工作仅靠党委、政府,脱离了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最广泛

13、的支持,社会广泛的参与,是完成不好的,也是完成不了的。社会力量在反拐工作中是重要的参与力量,能在被拐卖受害人救助、安置和康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有的地方恰恰就忽视了人民的力量,没有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导致社会力量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下降。三、基层治理视角下反拐工作机制的建设途径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2 0 2 1年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要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

14、、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环节。有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需要密切联系国情社情民情,将国家的顶层设计转化为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和可操作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针对性、实效性。新形势下,国家反拐工作稳步推进中,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完善预防、打击、救助、安置、康复一体化反拐机制。(一)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强化基层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领导机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总体要求。在推进反拐工作的过程中,党建引领是“压舱石”,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领导作用、基层政府必须发挥

15、主导作用,这是应该承担的主体责任。基层各级党组织必须要深刻地认识到反拐工作是关乎国家大局稳定的重大任务,是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须切实担负起应该有的责任。只有党组织的引领,才能凝聚起强大的组织力战斗力,才能构建起“全民反拐”的全新局面,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提升部门联动、业务能力水平在各级反拐联席会议中30 多个部门协同作战,涵盖反拐工作全链条,预防、打击、救助、安置、康复一体化推进。笔者认为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基层反拐队伍,需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针对自已所负责的工作,定岗定人,明确职责,专人负责协调解决;二要进行必要培训,经过专题培训、调度演练等,在协调配

16、合、信息共享、法治宣传等方面,提升反拐能力水平;三要推行网格化治理,本着“以人为本、综合治理、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反拐总方针,结合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行村社网格化治理服务,把预防工作做到前,加快健全以村社为基础的群防群治工作体系和预防拐卖人口犯罪网络。(三)扩大社会协同、群众参与范围反拐工作只靠政府是不够的,这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场“人民战争”。社会力量作为政府反拐力量的重要补充,在全链条一体化反拐工作中,有其自身优势。我们要注重整合基层各方面资源,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保障社会力量的权利,如公益组织找寻受害人,在救助、安置、康复过程中购买社会服务等等,积极帮助其回归家庭、融人

17、社会。加强法治宣传,普及民众法治意识,多渠道、多形式、全覆盖开展反拐宣传教育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着力打造全民反拐的浓厚氛围,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逐步增强群众反拐能力。(四)加强保障机制建设反拐保障机制是推动反拐工作扎实进行的基础,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组织保障。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反拐工作的领导,完善联席会议协调制度,定期研究本地区反拐工作,定期督导检查,及时帮助基层解决遇到的困难核问题。二是加强经费保障。各级政府统筹安排行动计划实施经费,将反拐工作所需专项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鼓励社会组织、慈善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助

18、,拓宽反拐资金筹措渠道。三是加强监督保障。将反拐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范畴以及相关部门、机构的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充分运用考核评价,作为对相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先进予以表彰、奖励,对履职不力的部门通报批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拐卖人口犯罪本质上是对人身权利、人格尊严的严格侵犯,对社会稳定也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由于拐卖妇女犯罪的背后存在着十分复杂的社会结构性原因,我们能预见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拐卖人口犯罪不会消失,仍然将持续存在,反拐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反拐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各有关部门能采取有效措

19、施,扛起责任担当,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健全组织推进体系,统筹协调资源,细化工作方案,狠抓责任落实,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专项行动,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反拐工作新格局。参考文献:1戴娟,周尤“全民反拐”让“天下无拐”N.重庆日报,2 0 2 2-0 3-0 4.2魏聪.社会组织在救助被拐卖妇女儿童中的作用研究一以北京市社会组织为例 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 0 16.3公安部打拐办解读反拐行动.中国防伪报道,2 0 13(05).4杨美珍.浅析如何健全反拐长效机制.法制与经济(下旬),2 0 11(0 3).5梁文杰.S省管控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研究 D.太原:山西大学,2 0 2 0.编辑:李永新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