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数字经济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0737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经济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字经济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字经济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0 2 3年3月第2 2卷第1期滁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J o u r n a l o fC h u z h o uP o l y t e c h n i cM a r.2 0 2 3V o l.2 2N o.1收稿日期:2 0 2 2-1 0-2 0基金项目:安 徽 高 校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重 大 项 目“数 字 经 济 时 代 安 徽 省 产 业 结 构 与 消 费 结 构 循 环 升 级 机 制”(S K 2 0 2 1 Z D 0 1 0 7);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安徽省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S K Z-2 0 2 2-

2、0 4)作者简介:王云青(1 9 9 3-),女,安徽天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数字经济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王云青(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2 3 9 0 0 0)摘 要:通过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计算3 1个省市的数字经济评分,基于2 0 1 32 0 2 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消费升级的影响。面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数字经济对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通过分位数回归分析可以发现,互联化发展影响强度最高,数字交易发展次之,信息交易发展影响强度最弱。不同消费水平的城镇居民受到数字经济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其中,中等消费支出的城镇居民

3、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烈,消费水平受数字经济影响程度最高。后续应根据不同人群特性,制定合理措施,实现数字经济对居民生产和生活的有效渗透,促进消费升级。关键词:面板数据;城镇居民;数字经济;消费升级中图分类号:G 7 1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1-5 9 9 3(2 0 2 3)0 1-0 0 4 0-0 7R e s e a r c ho nt h e I m p a c t o fD i g i t a lE c o n o m yo nt h eC o n s u m p t i o nU p g r a d i n go fU r b a nR e s i d e n t s

4、WANGY u n q i n g(C h u z h o uP o l y t e c h n i c,C h u z h o u2 3 9 0 0 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i sp a p e rc o n s t r u c t sad i g i t a le c o n o m ye v a l u a t i o ni n d e xs y s t e ma n dc a l c u l a t e st h ed i g i t a le c o n o m ys c o r e so f 3 1p r o v i n c e sa n d

5、c i t i e s.B a s e do nt h ep r o v i n c i a lp a n e l d a t af r o m2 0 1 3t o2 0 2 0,i te x a m i n e st h e i m p a c to fd i g i t a l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m e n to nc o n s u m p t i o nu p g r a d e si nv a r i o u sr e g i o n s.T h ep a n e lm o d e l 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s h

6、o wt h a t,o nt h ew h o l e,t h ed i g i t a l e c o n o m yh a sas i g n i f i c a n tp o s i t i v ee f f e c to nt h ec o n s u m p t i o nu p g r a d eo fC h i n e s eu r b a nr e s i d e n t s.T h r o u g hq u a n t i l e r e g r e s s i o na n a l y s i s,i t c a nb ef o u n d t h a tt h e d

7、e v e l o p m e n t o fi n t e r c o n n e c t i o n h a s t h e h i g h e s ti m p a c t,f o l l o w e d b y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d i g i t a lt r a n s a c t i o n s,w h i l e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i n f o r m a t i o nt r a n s a c t i o n s h a st h ew e a k e s ti m p a c t.U r b

8、a nr e s i d e n t s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c o n s u m p t i o nl e v e l sa r ea f f e c t e d b yt h ed i g i t a le c o n o m y t od i f f e r e n t d e g r e e s.Am o n g t h e m,u r b a nr e s i d e n t sw i t hm o d e r a t e c o n s u m p t i o ne x p e n d i t u r eh a v eas t r o n gy e

9、a r n i n gf o rab e t t e r l i f e,a n dt h e i rc o n s u m p t i o nl e v e l sa r em o s t a f f e c t e db yt h ed i g i t a le c o n o m y.I n t h e f o l l o w-u p,r e a s o n a b l em e a s u r e s s h o u l db e f o r m u l a t e d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10、fd i f f e r e n tg r o u p so fp e o p l et or e a l i z et h ee f f e c t i v ep e n e t r a t i o no ft h ed i g i t a le c o n o m yi n t ot h ep r o d u c t i o na n d l i f eo f r e s i d e n t sa n dp r o m o t ec o n s u m p t i o nu p g r a d i n g.K e yw o r d s:p a n e l d a t a;u r b a n

11、r e s i d e n t s;d i g i t a l e c o n o m y;c o n s u m p t i o nu p g r a d e04 一、引言当前,中国5 G技术的大规模推广,通信领域专利的大量申请,原创型A P P的应用,移动支付的广泛使用等让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耀眼的成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数字经济已成为重塑经济结构的重要利器,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根据 全球经济发展白皮书 及中国信通院数据测算,2 0 2 0年美国数字经济达到1 3.6万亿美元,占美国G D P比重达到6 5.0%。2 0 2 1

12、年,我国数字经济达到5.4万亿美元,占我国G D P比重达到3 8.6%。虽然当前美国数字经济规模仍远超我国,但在部分领域,例如数字平台经济领域,中国已经开始扮演“引领者”的角色,发展潜力巨大。2 0 2 2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内需持续扩大,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也成为了驱动消费升级的关键变量和重要着力。为了更好理解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梳理数字经济和居民消费升级的相关文献,学者的研究集中在流通数字化、数字金融、消费数字化,互联网背景下的相关消费行为分析,真正讨

13、论数字经济对消费升级影响的较少,且当前讨论数字经济对消费的影响大多还集中在理论,量化数字经济对消费影响的文章不多。此外,目前对于数字经济指数衡量不统一,很多学者沿用衡量互联网建设情况的指标,对各地区数字经济的测算不够准确。基于此,构建有效的数字经济指标测量体系,并结合2 0 1 32 0 2 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计量经济研究模型,量化数字经济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程度。二、数字经济对消费升级的影响分析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尹世杰指出任何消费活动必须包括三个要素,即消费者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1。如果我们把消费定义为一个系统,包含输入、转化和输出的过程,如图1所示。在输入部分,数字经济所包含的

14、硬件基础和技术支撑,让其嵌入消费客体的生产,流通、分配等环节,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创新新产品和新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产品展示和销售,突破消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改变消费场景和消费环境,创新消费新模式、新业态。随着消费主体的年轻化,数字平台的使用更加频繁,有效打通了买卖双方的信息屏障,消费者的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能够被满足。通过社会发展、空间溢出效应、技术创新效应、示范效应、棘轮效应的转化,影响消费行为。在输出部分实现消费升级,具体表现在消费方式,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在消费方式上,从线上消费转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消费;消费水平从低端消费升级为高端消费,消费体量上升;消费结构升级反映在居民

15、的生存型消费占比降低,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占比提高。图1 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机理三、数字经济的测度方法(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当前,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发布了数字经济的测度方法,包括上海社科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竞争力指数,腾讯平台测算的互联网+指数。但是研究时间短,不能对数字经济在时间维度有全面的认知。部分学者采用投入产出表、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等方法对数字经济指数进行测度,但他们选择的重点指标各不相同,且很多数据较难获得。因此,本着科学性、可操作性、典型性的原则,参考刘军选取的数字经济衡量指标,如表1所示,构建了包含信息化发展,互联网发展和数字交易发展3个维度、1 4个二级指标的数字经济

16、发展指标体系2。(二)数字经济水平的测度方法构建综合指数评价模型测算综合评价指数,步骤如下:1.数据标准化利用极值法对综合评价体系中正向指标与负向指标分别进行 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如下:14王云青:数字经济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表1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结果一级纬度二级纬度具体指标信息化发展信息化基础光缆密度移动电话基站密度信息化从业人员占比信息化影响电信业务总量软件业务收入互联网发展固定端互联网基础互联网接入端口密度移动端互联网基础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固定端互联网影响宽带互联网用户人数占比移动端互联网影响移动互联网用户人数占比数字交易发展数字交易基础每百家企业拥有网站数企业使

17、用计算机情况电子商务企业占比数字交易影响电子商务销售额网上零售额 正向指标:Yi j=Xi j-Xi,m i nXi,m a x-Xi,m i n(1)负向指标:Yi j=Xi,m a x-Xi jXi,m a x-Xi,m i n(2)2.权重确定熵值法计算第i个地区第j项指标的比重,m为地区数量:Pi j=Yi jmi=1Yi j(3)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1/l n(m)mi=1Pi jl n(Pi j)(4)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Hj=1-Ej(5)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Wj=Hjmj=1Hj(6)3.综合指数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第i个地区第s个准则层的指标得分,q为该

18、指标层所含指标总数:Zi s=qi=1WjYi j (7)计算第i个地区的综合评价指数,n为指标层数目:Fi=ns=1Zi s(8)4.得到各地区综合指数与各准则层指数根据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本章选取2 0 1 32 0 2 0年历年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及国家统计局网站相关数据,以我国3 1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进行综合评价。然 后,根 据 公 式(1)(8)所 示 方 法,对2 0 1 32 0 2 0年各省(市,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四、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一)模型设定为考察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将数字经济指数加入到消费

19、函数中,作为解释变量。另外,为提高模型的准确性,我们加入了一些影响居民消费水 平的控制变 量,由此得到 动态面板模型:C o ni t=0+1d i gi t+2Xi t+其中i、t分别表示地区和时间,C o ni t表示居民消费升级指标d i gi t表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Xi t代表一组控制变量,表示随机扰动项。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保障等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方面选取控制变量。1.被解释变量居民消费升级。这里参考焦帅涛和杨伟明利用扩展线性指出模型,基于消费需求和价格两个视角。选取居住、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和其他的消费支出作为高档商品,用这四种商品的消费支出占比来衡量消

20、费升级情况34。2.解释变量采用上文计算出的数字经济指数d i g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水平进行衡量。3.控制变量为了确保回归的准确性,引入其他可能影响消费结构升级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 d p,老年抚养比o d r,城镇化率u r b,城乡收入差距r g a p,社会保障水平s e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采用各省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反映。城乡收入差距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也有重要影响,采用6 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来表示;考24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0 2 3年第1期虑到城市消费示范效应会有效带动农村居民的消费,采用城镇化率和城乡收入差距作为衡量指标。考虑到健全的社会保障会提

21、高居民的消费自信心,选取社会保障水平作为控制变量,用财政民生支出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中的占比来衡量。(二)数据来源与说明文章选取中国3 1个省区市2 0 1 32 0 2 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观测,所使用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 中国统计年鉴 数据。表3是主要变量的统计特征结果,从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和标准差、中位数来看,说明不同省区市的各变量指标有明显的差异。表2 2 0 1 32 0 2 0年各省(市、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测算值省份2 0 1 3年2 0 1 4年2 0 1 5年2 0 1 6年2 0 1 7年2 0 1 8年2 0 1 9年2 0 2 0年北京0.2 6 40.3 1

22、 10.3 6 70.4 1 70.4 90.5 3 70.6 1 70.6 9 6天津0.0 9 20.1 1 50.1 4 70.1 7 40.1 9 10.2 2 20.2 5 30.2 7 5河北0.0 90.1 0 70.1 3 70.1 6 30.1 8 40.2 1 30.2 3 60.2 6山西0.0 8 20.2 5 40.1 2 90.1 5 30.1 7 10.20.2 2 60.2 5 4内蒙古0.0 8 60.3 2 70.1 3 20.1 5 80.1 7 30.2 0 30.2 30.2 5 9辽宁0.1 0 80.1 3 60.1 7 80.2 0 40.2 2

23、0.2 5 20.2 8 50.3 1吉林0.0 7 90.1 6 10.1 2 40.1 4 70.1 6 60.1 9 20.2 1 70.2 3 9黑龙江0.0 7 60.1 2 80.1 1 50.1 4 10.1 5 90.1 8 40.2 10.2 3上海0.2 20.2 5 40.3 1 30.3 4 80.3 90.4 4 70.5 0 10.5 5 4江苏0.2 1 50.2 5 40.3 0 40.3 3 90.3 7 60.4 2 20.4 8 80.5 4 3浙江0.2 2 20.2 7 80.3 3 10.3 70.4 20.4 7 70.5 4 70.5 8 7安徽

24、0.0 9 20.1 0 90.1 4 20.1 6 70.1 8 70.2 1 90.2 4 50.2 7 1福建0.1 3 50.1 6 10.1 9 90.2 3 30.2 6 40.3 0 50.3 3 40.3 7 3江西0.0 7 40.1 2 60.1 1 50.1 40.1 5 60.1 8 40.2 10.2 2 8山东0.1 50.1 7 50.2 1 10.2 4 70.2 8 80.3 50.3 7 40.4 0 1河南0.0 8 60.3 1 10.1 30.1 5 30.1 7 20.2 0 10.2 2 90.2 5 8湖北0.0 9 70.1 1 80.1 50

25、.1 7 80.1 9 70.2 2 80.2 6 30.2 8 7湖南0.0 80.1 7 50.1 2 70.1 4 80.1 6 80.1 9 60.2 2 40.2 5 2广东0.2 8 70.3 2 70.3 8 20.4 2 30.5 0 80.6 10.7 0 10.7 0 1广西0.0 7 30.1 2 50.1 1 50.1 3 80.1 4 90.1 8 20.2 0 40.2 2海南0.1 0 50.1 2 60.1 5 90.1 9 40.2 1 10.2 3 90.2 7 40.2 9 8重庆0.0 9 90.1 2 50.1 5 80.1 90.2 0 40.2 3

26、 30.2 7 10.2 9 2四川0.1 3 40.1 5 90.1 9 30.2 10.2 4 30.2 8 60.3 3 20.3 4 8贵州0.0 7 90.1 5 90.1 2 10.1 4 30.1 6 50.1 9 20.2 1 60.2 3 3云南0.0 8 20.2 5 40.1 2 70.1 50.1 7 10.1 9 80.2 2 50.2 5 4西藏0.0 9 90.1 2 50.1 5 10.1 8 10.2 0 10.2 30.2 6 80.2 8 8陕西0.1 0 50.1 2 80.1 6 40.1 9 50.2 1 60.2 4 10.2 7 80.3 0 4

27、甘肃0.0 7 80.1 3 60.1 1 60.1 4 20.1 6 10.1 8 50.2 1 10.2 3青海0.0 9 10.1 0 80.1 40.1 6 70.1 8 50.2 1 30.2 4 30.2 6 2宁夏0.0 8 50.2 7 80.1 30.1 5 30.1 7 10.2 0 10.2 2 90.2 5 7新疆0.0 8 80.1 0 70.1 3 30.1 6 10.1 80.2 1 10.2 3 50.2 5 934王云青:数字经济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变量变量含义单位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c o n居民消费升级指数-0.3

28、00.6 10.4 80.0 50.4 8d i g数字经济指数-0.0 70.7 70.2 20.1 20.1 9i n f信息化发展-0.0 20.3 00.0 80.0 50.0 7i n t互联网发展指数-0.0 30.1 40.0 80.0 30.0 8t r a n s数字交易指数-0.0 10.3 60.0 70.0 60.0 5o d r老年人口抚养比%7.0 12 5.4 81 4.9 73.8 11 4.4 6u r b城镇化率%2 2.8 18 9.6 05 9.1 91 2.7 25 8.2l n p g d p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3.1 34.5 04.0 60.2

29、24.0 6s e c社会保障水平%0.0 50.2 80.1 30.0 40.1 3r g a p城乡收入差距%1.8 53.5 62.5 70.3 62.5 1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2 0 1 32 0 2 0)和各省(市、区)的统计年鉴整理得出。(三)数字经济与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整体效应分析对于面板数据模型包含了个体、指标与时间三方面的信息,通常面板数据模型分为混合回归模型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在进行面板数估计的时候,首先要确定究竟选择哪一种模型更合适,一般情况下使用F统计值来检验。以c o n s u m e(居民消费升级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面板模型构建。面板模型涉及3

30、个模型分别是混合P OO L模型、固定效应F E模型和随机效应R E模型。表4 面板模型结果汇总项P OO L模型F E模型R E模型截距0.3 9 9*(1 7.7 5 4)0.5 4 3*(6.4 0 4)0.4 2 8*(1 0.3 9 5)d i g0.1 7 6*(6.0 1 4)0.1 8 2*(3.8 5 0)0.2 1 1*(6.3 0 7)o d r0.0 0 0(0.1 3 8)0.0 0 0(0.2 0 7)0.0 0 0(0.1 6 7)u r b0.0 0 0(0.8 8 6)0.0 0 0(1.3 5 4)0.0 0 0(1.3 4 4)p g d p0.0 0 0

31、*(3.9 8 7)0.0 0 0(1.5 8 3)0.0 0 0*(2.0 0 2)s e c0.0 0 2(0.6 2 0)0.0 0 2(0.9 0 3)0.0 0 2(0.8 8 1)r g a p0.0 0 3(0.3 5 9)-0.0 5 2(-1.6 7 0)-0.0 0 9(-0.6 1 9)R20.4 8 40.3 3 90.4 7 6R2(w i t h i n)0.4 1 50.4 30.4 2 5样本量2 4 82 4 82 4 8检验F(6,2 4 1)=3 7.7 4 8,p=0.0 0 0F(6,2 1 1)=2 6.5 5 5,p=0.0 0 0 x2(6)=1

32、 8 6.3 0 7,p=0.0 0 0 注:*、*和*分別表示在1%、5%和1 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首先进行模型检验,从上表可知:F检验呈现出5%水平的显著性F(3 0,2 1 1)=7.7 3 5,p=0.0 0 00.0 5,意味着相对P OO L模型而言,F E模型更优。B P检验呈现出5%水平的显著性c h i(1)=1 6 8.9 7 9,p=0.0 0 00.0 5,意味着相对F E模型而言,R E模型更优。综合上述分析,选择R E模型作为最终结果。本研究以R E模型作为最终结果,从上表可知:针对数字经济指数而言,其呈现出0.0 1水平的显著性(t=6.3 0 7,p=0

33、.0 0 00,说 明 数 字 经 济 指 数 对c o n s u m e(居民消费升级指数)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四)数字经济二级维度指标与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分位数回归我们进一步分析数字经济二级维度的指标,44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0 2 3年第1期包括信息化发展,互联网发展指数,数字交易指数,分别定义为d i g1,d i g2和d i g3。利用分位数回归,将消费升级水平拆分成1 0个分位数点,研究不同分位点情况下时的回归影响关系情况。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表5 R E模型中间过程值项C o e fS t d.E r rtp9 5%C I截距0.4 2 80.0 4

34、11 0.3 9 50.0 0 0*0.3 4 70.5 0 9d i g0.2 1 10.0 3 36.3 0 70.0 0 0*0.1 4 50.2 7 6o d r000.1 6 70.8 6 7-0.0 0 00.0 0 0u r b001.3 4 40.1 8-0.0 0 00.0 0 0p g d p002.0 0 20.0 4 6*0.0 0 00.0 0 0s e c0.0 0 20.0 0 20.8 8 10.3 7 9-0.0 0 20.0 0 6r g a p-0.0 0 90.0 1 4-0.6 1 90.5 3 7-0.0 3 60.0 1 92(6)=1 8 6.3

35、 0 7,p=0.0 0 0R2=0.4 7 6,R2(w i t h i n)=0.4 2 5 注:*、*和*分別表示在1%、5%和1 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表6 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分位数0.0 5分位数0.1 5分位数0.2 5分位数0.3 5分位数0.4 5分位数0.5 5分位数0.6 5分位数0.7 5分位数0.8 5分位数0.9 5常数0.1 4 2(0.7 3 6)0.0 8 4(0.4 9 7)0.1 3 6(0.8 9 3)0.1 7 7(1.3 1 0)0.1 5 2(1.0 8 1)0.1 2 7(0.9 7 7)0.2 9 8*(2.5 4 0)0.2 1 0(1.

36、8 6 1)0.1 6 4(1.6 4 1)0.1 9 9(1.9 3 7)o d r0.0 0 0*(3.8 2 4)0.0 0 0(0.3 7 6)0.0 0 0(0.4 0 7)0.0 0 0(0.3 0 0)0.0 0 0(0.1 3 5)-0.0 0 0(-0.1 0 4)-0.0 0 0(-0.3 2 3)-0.0 0 0(-0.4 2 3)-0.0 0 0(-0.4 4 4)-0.0 0 0(-0.3 5 8)u r b0.0 0 0(0.7 9 4)0.0 0 0(1.1 8 7)0.0 0 0(1.3 5 1)0.0 0 0(1.2 2 4)0.0 0 0(1.5 3 9)0

37、.0 0 0(1.2 5 4)0.0 0 0(0.9 9 8)0.0 0 0(0.5 5 5)0.0 0 0(0.2 2 9)0.0 0 0(0.0 0 5)l n p g d p0.0 1 7(1.0 6 7)0.0 2 0(1.3 2 1)0.0 1 8(1.3 1 5)0.0 1 5(1.2 7 9)0.0 1 9(1.5 2 6)0.0 2 2*(1.9 8 7)0.0 0 8(0.7 5 4)0.0 1 7(1.7 8 7)0.0 2 3*(2.6 8 3)0.0 2 2*(2.3 9 9)s e c0.0 0 7*(6.2 7 2)0.0 0 5(0.4 9 8)0.0 0 4(1

38、.8 7 0)0.0 0 3(1.1 2 9)0.0 0 2(0.5 5 5)0.0 0 1(0.2 7 3)0.0 0 0(0.0 1 4)-0.0 0 1(-0.1 9 1)-0.0 0 2(-0.2 6 6)-0.0 0 3(-0.2 5 0)r g a p-0.0 0 0(-0.0 1 8)0.0 1 7(1.7 5 8)0.0 1 3(1.3 4 6)0.0 1 4(1.5 5 2)0.0 1 7(1.7 6 3)0.0 1 7(1.8 8 5)0.0 1 6(1.9 3 3)0.0 1 9*(2.3 7 3)0.0 1 9*(2.6 9 2)0.0 1 8*(2.6 7 4)d i

39、 g10.5 6 3(1.7 5 1)0.5 5 9*(2.4 3 4)0.5 2 6*(2.7 3 3)0.5 5 2*(3.7 4 4)0.5 0 9*(4.0 5 5)0.4 7 1*(4.4 9 6)0.4 6 5*(4.6 4 6)0.3 3 8*(3.5 5 5)0.1 3 7(1.6 1 4)-0.0 1 7(-0.1 9 2)d i g21.2 0 5*(3.6 5 5)1.3 7 4*(5.4 0 1)1.3 7 1*(6.7 3 7)1.2 7 1*(6.8 0 6)1.0 5 1*(5.4 3 7)0.8 9 6*(5.0 2 7)0.8 0 0*(5.0 6 1)0.5

40、 9 1*(3.8 2 6)0.4 6 3*(3.5 3 2)0.3 7 9*(2.9 8 2)d i g30.6 1 9*(4.3 6 5)0.4 9 3*(3.8 5 0)0.4 5 4*(4.0 3 9)0.4 9 3*(5.0 1 1)0.4 9 6*(4.9 8 9)0.6 3 0*(6.6 5 8)0.7 1 0*(8.2 1 1)0.6 7 6*(8.0 5 5)0.6 0 5*(7.7 6 6)0.6 1 4*(6.8 9 9)R20.3 8 70.3 4 50.3 1 20.2 9 50.2 9 30.2 9 90.3 2 50.3 8 10.4 6 70.5 7 5 注:*

41、、*和*分別表示在1%、5%和1 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如图2(A)所示,可以看出信息化发展水平对消费升级有正向影响,但对于消费升级水平较低的(低于5%分位数)的群体,信息化发展与消费升级没有显著关系,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区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不高,消费意愿不强,信息化发展无法刺激其产生消费行为。对于消费升级较高的(高于8 5%分位数)的群体,信息化发展对消费升级的影响也会消失。这可能是因为该区域信息化发展未能促生新产业,产品无法达到消费者预期,无法催生购买力,信息化发展对处于中间消费升54王云青:数字经济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级水平的群体的正向影响较平稳。图2 三个维度指标对消费升级

42、影响的分位数回归系数图 如图2(B)所示,可以看出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升级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可以看出,随着消费升级水平的提高,互联网发展指数对高消费群体的影响逐渐降低。主要原因在于,消费升级较高的居民所在的城市,一般已经具备较高的互联网发展水平,移动互联网、宽带互联网的普及率已较高,互联网发展对居民的消费力影响有限。而对于中下等消费升级(05 5%分位数)的城镇居民,互联网发展水平不高,此时提升互联网发展,推进实体经济的“触电”,完成数字化转型,丰富消费渠道和购物形式,有利于刺激居民消费,这也反映出中等消费支出的城镇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较为强烈。如图2(C)所示,可以看出数字交易水平对消

43、费升级有正向影响,数字交易对消费升级的影响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对于中等偏上(5 5%7 5%分位数)的群体,他们受数字交易的影响最大,这部分具居民具有一定消费力,可以通过数字交易获得更加心仪的产品,会因为价格降低而增加购买量。而消费水平过高或过低的居民往往因为在数字交易中往往无法挑选到心仪的产品,而放弃购买。五、结束语利用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计算3 1个省市的数字经济评分,对数字经济总指数及其二级维度的指标与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从总体回归来看,数字经济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分位数回归分析,就数字经济的二级指标营销效果来看,互联网发展

44、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最大,其次是数字交易发展和信息化发展。我们发现,数字交易水平对消费水平较高的居民具有重要影响,互联网发展指数对消费水平较低的城镇居民具有重要影响。信息化发展对大部分居民的影响力基本相同,但对于消费水平较低和较高的城镇居民没有影响。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应完善地区互联网建设,尤其针对目前消费水平较低的城市,要继续扩大宽带互联网用户和移动互联网用户人数,提高互联网普及率。优化用户消费体验,要着重提高网络数据的传输速度和质量,做好无线宽带的建设工作。保证互联网的发展环境,促进互联网的成长。二是加大数字交易占比,尤其针对目前消费水平较高的城市,鼓励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建

45、设以互联网、大数据、5 G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消费服务平台,鼓励居民线上消费。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创新消费热点,激发居民消费情绪,释放内需潜力,优化消费结构。同时,重视网络安全建设,加强数字经济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警惕数据滥用与泄露风险。三是促进地区信息化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为信息基础建设投入财力支持,完善4 G/5 G网络建设,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让欠发达地区可以享受数字经济带来的普惠性。参考文献:1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7.2刘军,杨渊鋆,张三峰.中国数字经济测度与驱动因素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 0 2 0(6):8 1-9 6.3焦帅涛,孙秋碧.数字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联动的机理及其 实 证 研 究 J.工 业 技 术 经 济,2 0 2 1(1 2):8 4-9 3.4杨伟明,粟麟,孙瑞立等.数字金融是否促进了消费升级基于面板数据的证据J.国际金融研究,2 0 2 1,(4):1 3-2 2.64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0 2 3年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