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海外阳明学研究综论--以2018年的研究为中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0716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外阳明学研究综论--以2018年的研究为中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海外阳明学研究综论--以2018年的研究为中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海外阳明学研究综论--以2018年的研究为中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海外阳明学研究综论海外阳明学研究综论*以2018 年的研究为中心张宏敏*摘要阳明学派作为明朝中晚期思想学术领域中的一个著名流派,在日本、韩国等东亚儒家文化圈中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阳明学、韩国阳明学。18 世纪以来,王阳明与阳明学就一直是欧洲和北美学术界的研究对象,当代的欧美汉学界、哲学界有不少专业学者从事阳明学文献的英译与阳明学著作理论的阐释研究。关键词日本阳明学 韩国阳明学 欧美阳明学 阳明学派作为明朝中晚期思想学术领域中的一个著名流派,后传播于日本、韩国等东亚儒家文化圈,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阳明学、韩国阳明学。现当代,日本、韩国均成立有阳明学会,并

2、有不少学者从事阳明学的传承与研究。自 18 世纪甚至更早以来,王阳明就一直是欧洲和北美学术界的研究对象,但这一早期的阳明学研究却被 20 世纪 60 70 年代发表的诸多英文著作所掩盖,从而变得模糊不清。追溯欧美学术界“发现王阳明”的这一早期历史,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加广阔的中西方思想交流史。当代,在欧美汉学界、哲学界有不少学者从事阳明学文献的英译与阳明学著作理论的阐释工作,且有一定数量的阳明学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以 2018 年汉语学界的阳明学研究成381*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阳明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5ZDB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张宏敏,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

3、领域为中国哲学史、浙江思想学术史。国际儒学论丛(第11辑)果为例,对海外阳明学传播与研究史进行综论。一日本阳明学研究(一)日本阳明学派研究日本阳明学派研究成果的中文书籍,据笔者目力所及,主要有:朱谦之的 日本的古学及阳明学、张君劢的 比较中日阳明学、戴瑞坤的 阳明学说对日本之影响、张崑将的 德川日本“忠”“孝”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以兵学与阳明学为中心 德川日本儒学思想的特质:神道、徂徕学与阳明学阳明学在东亚:诠释、交流与行动、崔在穆的 东亚阳明学的展开、野岛透的 日本阳明学的实践精神:山田方谷的生涯与改革路径、吴震的 当“中国儒学”遭遇日本、吉田和男的 塑造日本人心性的阳明学等。2016 年9

4、月4 日,为促进中日阳明学学术交流,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国际中江藤树思想学会在贵阳主办“中日阳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的中日韩三国学者就中日阳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江藤树思想研究与实践、阳明学资料整理与阳明后学研究、阳明文化与现代国家社会治理研究等主要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2018 年,不少日本阳明学研究的中文论著发表和出版,兹择要简述如下。日本忽滑谷快天的 王阳明与禅学(本书原名为 达摩与阳481朱谦之:日本的古学及阳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人民出版社,2000。张君劢:比较中日阳明学,台北商务印书馆,1970。戴瑞坤:阳明学说对日本之影响,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82。张

5、崑将:德川日本“忠”“孝”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以兵学与阳明学为中心,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4;德川日本儒学思想的特质:神道、徂徕学与阳明学,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7;阳明学在东亚:诠释、交流与行动,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2。崔在穆:东亚阳明学的展开,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1。日 野岛透:日本阳明学的实践精神:山田方谷的生涯与改革路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吴震:当“中国儒学”遭遇日本,华东师范大学,2015。日 吉田和男:塑造日本人心性的阳明学,东方出版社,2016。日 忽滑谷快天:王阳明与禅学,李庆保译,时代文艺出版社,2018。海外阳明学研究综论明)共分六章。第一章论及王阳明的学

6、问素养与禅之关系,检核王学之要素;第二章论及老庄哲学与禅学之关系,阐明老禅之宇宙观与人生观;第三章论及宋儒道学与禅之关系,追踪禅儒习合之经路;第四章论及王禅二学之万有一体观,以审道德之渊源;第五章论及王禅二学之良知说,以示人心之本来至善;第六章叙述王禅二学之人性论,解决千古未决之人性问题。氏著为阳明学与禅学的比较,不侧重二者的差异点,而以论述二者的契合点为主;以阐释切实的修为功夫为旨,不涉及烦琐的学术讨论。邓红的 “日本阳明学”的真实与虚构一文指出:“日本阳明学”是 19 世纪末一些日本人借用 400 年前中国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号“阳明”在日本发起的一场社会运动,这一社会运动的发生原因复杂,学

7、术虚构颇多;这个运动和被简称为“阳明学”的王阳明哲学思想研究在名称上有类似性,但前者是社会运动,后者是学术研究;战后日本的中国哲学史领域里的王阳明哲学思想研究成果丰盛,也简称“阳明学”,但是其和作为社会运动的“日本阳明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吴震的 再论“两种阳明学”:近代日本阳明学的问题省思一文指出:按沟口雄三的“两种阳明学”之说,日本阳明学与中国阳明学属于完全“异质”的不同形态的阳明学。据此,阳明学唯有特殊形态的阳明学,而阳明学的普遍性被抽离于历史之外。显然,沟口先生的问题意识源自近代日本。而近代日本至少有四种形态的“两种阳明学”:中国的与日本的、右翼的与左翼的、前近代的与近代的、国家主义的

8、与个人主义的。1896 年吉本襄创刊的 阳明学 以及 1906 年东敬治创刊的 王学杂志(后改名为 阳明学)属于右翼阳明学、国家主义阳明学的典型形态;1910 年石崎东国创立的“大阪阳明学会”以及机关杂志 阳明(1919 年改名为 阳明主义)则属于“民间阳明学”,有别于国家主义的“官方阳明学”。必须指出,阳明学在与异域文化的接触和交流过程中,其形态可以是多样的、特殊的,然而,阳明学的思想义理却有其自身的普遍性,如果我们只是强调阳明学历史形态的复数性、多样性,则不免导致偏激的历史相对主义。581邓红:“日本阳明学”的真实与虚构,解放日报 2018 年 2 月 24 日。吴震:再论“两种阳明学”:

9、近代日本阳明学的问题省思,社会科学战线 2018 年第7 期。国际儒学论丛(第11辑)王潇然的 阳明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一文指出,从了庵桂悟禅师开始,阳明心学被日本人所知,到中江藤树真正形成一个学派,后经熊泽蕃山、石田梅岩等人的发展与传播,阳明心学初具形态,又经三轮执斋、吉田松阴以及国粹主义者三宅雪岭、平民主义者德富苏峰等人的传播与发展,阳明心学与日化和社会背景相结合,形成了重实践、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和“吾心即天”的特质。杨丹的 日本江户时代阳明学派教育思想特质一文,以日本江户时代阳明学者的私塾教育为重点考察对象,在此基础上对同一时期阳明学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质进行概述与阐释。他指出,中江藤

10、树以“全孝心法”为核心,重视“明德”的平等教育;熊泽蕃山强调学问和政治相结合,大盐平八郎躬身实践知行合一;吉田松阴开拓了育人育己新的教育理念;阳明学教育思想代表日本教育思想发展脉络的一部分,与日本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为确立日本近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做出了重要贡献,甚至影响日本的近代化进程,已积淀成为日本国民道德规范和民族心理的一部分。野村英登的 日本阳明学近代化过程中修身实践工夫的走向:以井上哲次郎对中江藤树的理解为中心一文指出,关于日本阳明学近代化过程中修身实践工夫,可以通过井上哲次郎对中江藤树的理解,对其具体内容和发展脉络进行分析与解读;井上哲次郎肯定了以中江藤树为代表的江户儒学在阳明学思

11、想的浸润下所引发的日本国民认识的转换,并认为应该采取审慎的态度以避免中江藤树所理解的阳明学滑向传统迷信或西方哲学一隅之见。邓红的 井上哲次郎与 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一文,认为井上哲次郎是日本著名哲学史家、日本阳明学的学术奠基人,他的“江户汉学三部作”对江户汉学进行了学派分类。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对日本阳明学派的人物和思想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叙述,然而井上的方法681王潇然:阳明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 年第 10 期。杨丹:日本江户时代阳明学派教育思想特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8 年第4 期。日 野村英登:日本阳明学近代化过程中修身实践工夫的走向:以井上哲次郎对中江藤

12、树的理解为中心,贵州文史丛刊 2018 年第 1 期。邓红:井上哲次郎与 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 5 期。海外阳明学研究综论和理论也有一定的缺陷需要克服。钱明的 早期日本人来浙考察王阳明遗迹考述一文,指出从 19世纪末到 20 世纪 20 年代是近代中日关系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所呈现的是中国向近代日本的学习热情与日本对古代中国的爱慕情结相互交错之景象;在这一时期,不仅有一批又一批的中国有识之士负笈东渡,出现了强劲的赴日“留学热”,而且也有不少日本的文人学者来中国游历,出现了一阵来华“考察热”;而在诸多来华游历考察的日本人中,有那么几位可以说是带着明治大正时期

13、阳明学运动之余热而冲着王阳明来的;其中高濑武次郎可以说是最早来浙考察阳明遗迹的日本学者,诸桥辙次则是最早考察并记录和拍摄阳明墓的日本学者,而井出季和太乃是最早把王阳明引入时已为日本所统治的台湾的日本人。高伟高的 山田方谷“诚意本位”思想研究一文,为了探究日本幕末阳明学者山田方谷“诚意本位”思想的渊源、意涵、特质及其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从思想史的角度,运用哲学、历史学和社会文化学的理论和诠释学的方法,对构成其思想的主要论说 诚意说、诚意致良知论、诚意格物论和诚意治平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他指出,以“气一元论”为根基的“诚意说”是方谷“诚意本位”思想的理论基础,使意识能够自然感应即为诚意;其

14、“诚意致良知论”吸纳和扬弃了王阳明的“诚意说”和“致良知说”,主张作为手段的致良知要服务于作为核心的诚意且要与格物相配合,旨在克服后世学者在学习王学时重视“致良知”而不重格物的弊端;其“诚意格物论”吸收了朱王的“格物论”,主张格物是诚意之功夫,诚意是格物的“统帅”,旨在使“学者”学习对实践有用的学问;其“诚意治平论”吸收了孔孟的义利观,是“诚意本位”思想的最终指向,主张出于“至诚”之心为天下创造、分配、使用财富及选拔优秀人才,旨在解决幕藩财政贫困及武士阶级贪污腐败等社会问题;方谷的“诚意本位”思想是基于其社会实践需要以及日本的文化传统,通过对孔孟朱王思想进行吸纳和扬弃而建构的,集中体现了日本阳

15、明学重视“诚意”和“实践”的特征。781钱明:早期日本人来浙考察王阳明遗迹考述,孔子研究 2018 年第 5 期。高伟高:山田方谷“诚意本位”思想研究,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国际儒学论丛(第11辑)李婧的 大盐中斋的万物一体观:以与王阳明的比较为中心一文,认为大盐中斋作为日本阳明学者,在继承王阳明的思想之外,通过汲取前人的思想和反思自己的实践经历,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思想理论;文章通过比较大盐中斋和王阳明在万物一体观上的理解,来说明阳明学在日本的变化;指出在时代背景改变的同时,日本的学者们对外来思想的选择与吸收也发生变化,阳明学在日本焕发了新的生机;而大盐中斋作为德川末期具有代表性的

16、阳明学者,为阳明学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现当代日本学者的阳明学研究日本二松学舍大学于 1978 年设立了阳明学研究所,2008 年 4 月更名为阳明学研究室,2018 年 4 月更名为阳明学研究中心,它推进了以东亚地区为中心展开的阳明学以及与其相关的思想文化研究。自 1989年,二松学舍大学出版 阳明学 辑刊,一年一辑,截至2018 年12 月已经连续刊印 28 辑,以刊发阳明学研究论文为主。现当代日本学界的阳明学研究专家主要有井上哲次郎、安冈正笃、冈田武彦、荒木见悟、岛田虔次、沟口雄三等。井上哲次郎(1855 1944)作为日本学院哲学的奠基人,试图用西洋哲学的方法论解释

17、以儒学为中心的东洋哲学,其阳明学著作有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 日本阳明学 阳明主义的修养 日本古学派之哲学 等。安冈正笃(1898 1983)作为日本著名汉学家,也是王阳明研究资深学者,著有 王阳明研究 阳明学十讲 等,并与宇野哲人合作监修 阳明学大系(13 册,明德出版社)。冈田武彦(1908 2004)作为日本著名的阳明学家,著有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 江户时期的儒学中国思想的理想与现实宋明哲学的本质 贝原益轩 山崎暗斋,此外还有 东洋之道 坐禅与静坐 楠本端山 日本的儒家 等十余种著作。他编译了日文版王阳明文集 刘念台文集,与荒木见悟、山下龙二、山井涌合作主881李婧:大盐中斋的万物一体观:以与

18、王阳明的比较为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海外阳明学研究综论编了 阳明学大系 近代汉籍丛刊 等丛书和多卷集。近年来,冈田武彦的阳明学著作被译成中文,如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王阳明大传、孙子兵法 新解:王阳明兵学智慧的源头等,在中国的阳明学界有广泛的社会影响。荒木见悟(1917 2017)作为日本的中国思想史学者,对阳明学亦有深度研究,著有 明末宗教思想研究 阳明学的位相 佛教与儒教 明代思想研究 明清思想论考 等。其中,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年出版了 佛教与儒教 的中译本。岛田虔次(1917 2000)对阳明学也有研究,与阳明学有关联的著作中译本有 朱子学

19、和阳明学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中国思想史研究等。沟口雄三(1932 2010)作为著名汉学家、中国思想史学家,对中国阳明学与日本阳明学有深度的观察与思考,著有 李卓吾:一个正统的异端(日本集英社,1985)、两种阳明学(载日本期刊 理想 第 512 号,1981 年 1 月)。这两部著作在中日两国各自的历史背景之下,试图揭示中日各自阳明学的特性:日本的阳明学源于中国的阳明学,其后走上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同时,与日本阳明学的独特性相对,反过来又显示了中国阳明学的相对独特性;通过讨论敬慕中国明末思想家李卓吾的日本江户幕府末期革命家吉田松阴的事迹,对于东亚阳明学的相似性与相异点进行了揭示。此外,东洋大学

20、吉田公平教授著有 陆象山与王阳明,对阳明后学也有深度研究。早稻田大学永富青地教授在专注于阳明学文献辑佚工作的同时,撰著 王守仁著作的文献学研究,还发表了 日本的王守仁文献研究概观 关于上海图书馆藏 新刊阳明先生文录续编 王981日 冈田武彦:王阳明与明末儒学,吴光、钱明、屠承先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重庆出版社,2016。日 冈田武彦: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王阳明大传,杨田译,重庆出版社,2015。日 冈田武彦:孙子兵法 新解:王阳明兵学智慧的源头,钱明、徐修竹译,重庆出版社,2017。日 岛田虔次:朱子学和阳明学,蒋国保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日 岛田虔次: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

21、,甘万萍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日 岛田虔次:中国思想史研究,邓红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日 沟口雄三:沟口雄三著作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国际儒学论丛(第11辑)文成公年谱 订补 等一系列阳明学研究论文,均有一定的学术水准。东京大学小岛毅教授注重儒教史研究的同时,还关注阳明学,撰著了朱子学与阳明学 近代日本的阳明学 等。近年来,东北大学三浦秀一教授对阳明学也有关注,在中国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定数量的阳明学研究论文,诸如 王门朱得之的生平与思想、明朝提学官与各省乡试等。他和祝钊、李洁合写的 良知心学与晚明思潮:荒木见悟 阳明学的位相 浅析一文指出:荒木见悟在 阳明学的位相

22、 中所阐发的良知心学构想,具有丰富而重要的理论性;通过对此书的解读,以及与荒木先生旧著 佛教与儒教的比较,可以发现荒木先生对心学独特的理解,特别是他所提出的“缺陷世界”这一概念,对于我们思考良知说及其与晚明思潮的关联极有启发意义;而根据荒木先生对晚明万历时期的士人文章的具体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当时士人有关“性”与“习”、“自然”与“当然”等问题的思考以及其中的思想特质,这对于整体把握晚明思潮的走向具有重要意义。获京都大学文学博士的吴震教授与吾妻重二合编了 思想与文献:日本学者宋明儒学研究,其中收录了山下龙二的 王文成公全书的成立:兼述 传习录 的形成、吉田公平的 传习录 在日本:日本阳明学的素

23、描、永富青地的 闾东本 阳明先生文录 的价值、鹤成久章的 明代余姚的 礼记 学与王守仁:关于阳明学成立的一个背景、荒木龙太的 良知现成论者的考察:从浑一与一贯的视点出发、佐藤炼太郎的 李贽的经世论:藏书 的精神 等文章。获九州大学文学博士的钱明研究员编译了 日本人与阳明学,收录了冈田武彦的 日本人与阳明学我与阳明学、吉田公平的日本近代心学的再出发、福田殖的 活跃于变革期(幕末维新)的091日 三浦秀一:王门朱得之的生平与思想,王学研究 辑刊 2015 年卷。日 三浦秀一:明朝提学官与各省乡试,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 2 期。日 三浦秀一,中 祝钊、李洁:良知心学与晚明思潮:

24、荒木见悟 阳明学的位相浅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 1 期。吴震、日 吾妻重二编 思想与文献:日本学者宋明儒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钱明编译 日本人与阳明学,台海出版社,2017。海外阳明学研究综论日本儒者、疋田启佑的 刘宗周对幕府末期思想家们的影响佐藤一斋与阳明学、荒木龙太郎的 幕末维新期的日本阳明学说、难波征男的 从山田方谷的养气学看黄宗羲思想的影响 日本阳明学与道德共同体建设、牧野忠昌的 河井继之助与阳明学、海老田辉已的贝原益轩对日本近现代的影响 阳明学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影响 涩泽荣一与阳明学、松川健二的 三岛中洲的阳明学观 等日本阳明学者的论文,第一次

25、深入分析了日本人如何采用王阳明“知行合一”这个原则,融合西方、东方文化,进行明治维新,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日本九州大学邓红教授的“日本阳明学研究”值得关注,在主编日本阳明学研究名著译丛(收录高濑武次郎的 日本之阳明学、井上哲次郎的 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安田二郎的 中国近世思想研究、岛田虔次的 朱子学与阳明学、山井涌的 明清思想史研究、楠本正继的 宋明时代儒学思想研究、冈田武彦的 明代哲学的本质、荒木见悟的 明代思想研究)的同时,结集出版了个人论文集日本的阳明学与中国研究。该书前六篇文章阐述日本阳明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着重论述日本阳明学和中国的关系,这一部分文章告诉人们“日本阳明学”的真相,阐释

26、中日阳明学关系的虚构;关于岛田虔次阳明学研究的三篇文章,介绍了日本的阳明学研究先驱岛田虔次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日本阳明学研究兴起的过程和意义。二朝鲜阳明学研究(一)朝鲜的研究关于朝鲜阳明学的中文版研究成果,据笔者目力所及,主要有郑德熙的 阳明学对韩国的影响,戴瑞坤的 中日韩朱子学阳明学之研究,郑仁在、黄俊杰编的 韩国江华阳明学研究论集,杨祖汉的191邓红:日本的阳明学与中国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郑德熙:阳明学对韩国的影响,文史哲出版社,1987。戴瑞坤:中日韩朱子学阳明学之研究,文史哲出版社,2002。郑仁在、黄俊杰编 韩国江华阳明学研究论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国际儒学

27、论丛(第11辑)从当代儒学观点看韩国儒学的重要论争,李甦平的 韩国儒学史,崔在穆的 东亚阳明学,金吉洛的 韩国象山学与阳明学。此外,邢丽菊的 韩国阳明学的发展、余怀彦的 现代韩国阳明学的复兴,对韩国阳明学派的形成发展进行了简要概述。2018 年中文期刊刊发的朝鲜阳明学研究论文有近 10 篇。刘思文 论朝鲜朝燕行使臣于阳明学的论争一文指出,阳明学东传朝鲜半岛后,“亲民”“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学说在朝鲜朝统一的特定历史时期中遭到广泛攻击和辩斥,受廷臣排斥阳明学的影响,以燕行使臣为代表的朝鲜朝学者多次就阳明学与中国学者展开辩论;他们虽不认同阳明学,却肯定了王阳明于心学以外的其他学术成就,

28、呈现出一种纠缠、交错的思想状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阳明学在朝鲜半岛的发展过程。邢丽菊 韩国阳明学的发展与霞谷郑齐斗一文指出,阳明学在韩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自传入初期就受到以退溪为首的朝鲜大儒的批判。虽然也有学者对此持开放态度,但还是被官方定义为“异端邪说”,这就导致其不能作为正统学说而立足。霞谷郑齐斗是朝鲜阳明学的集大成者,他选择阳明学并试图从中找到新的学风。霞谷阳明学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格物致知论、良知体用论以及生理说中。生理说是其理气论的主要内容,“生”字反映了霞谷学的理论特色,凸显了其对宇宙生命的终极关怀。后来以霞谷为中心形成的江华学派对朝鲜后期文学界、史学界、思想界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林月

29、惠 殊途同归:王阳明与郑霞谷的良知体用观一文指出,王阳明与郑霞谷在中国和韩国都是各自阳明学的创始者,但在中文学291杨祖汉:从当代儒学观点看韩国儒学的重要论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李甦平:韩国儒学史,人民出版社,2009。崔在穆:东亚阳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韩 金吉洛:韩国象山学与阳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邢丽菊:韩国阳明学的发展,光明日报 2016 年 10 月 31 日。余怀彦:现代韩国阳明学的复兴,载 良知之道:王阳明的五百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刘思文:论朝鲜朝燕行使臣于阳明学的论争,中华文化论坛 2018 年第 10 期。邢丽菊:韩国阳明学

30、的发展与霞谷郑齐斗,黄海学术论坛 2018 年卷。林月惠:殊途同归:王阳明与郑霞谷的良知体用观,王学研究 2018 年卷。海外阳明学研究综论界,两者的比较研究却较少。自从朱熹将“体用一源”的体用思维型范固化在儒家义理内部之后,王阳明与郑霞谷皆紧扣良知而言体用观,都可视为针对朱子体用观的反思与回应,颇能彰显中、韩阳明学的思想特色。朱子的体用观以“体用是两物而不相离”为基调呈现为分解性;阳明将体用关系直接收摄于良知本体来解释,呈现出在良知本体本身、本体与工夫、良知与见闻之知、良知与七情等四个面向上的“合而为一”的一元性思维;郑霞谷在同心的三个圈(性、情、万物)中展开其心学体用观。阳明的良知“即体即

31、用”,而郑霞谷在确立了性圈的统摄地位的前提下又保持了性、情、万物的分界,对于“任情纵欲”有所防范,提供了有别于中国阳明学的另一处方。李红军 王阳明与郑霞谷“良知”思想同异考一文指出,阳明学传播到朝鲜朝被郑齐斗等学者继承和发展,在对“良知”的认识上王阳明和郑齐斗基本相同,二者都把“良知”理解为“心之本体”“行为之纲领”“致明的对象”,但是二者所处的时代和政治环境不同,对“良知”的解释上存在一些差异。郑齐斗对“良知”的认识从王阳明的“良知与宇宙”的高度,转为“良知与人”的层面,更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主体意识活动。郑齐斗在解释“良知”时比王阳明更加注重道德理性、人性本善的方面,而且以“生气”“生理”“

32、生道”等范畴解释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命题,这是霞谷相对于王阳明及中国阳明学的不同特点,也是霞谷重视和强调“活理”的生态哲学特征。郑和顺 霞谷郑齐斗的生理:以浩然之气为中心一文指出,霞谷郑齐斗被认为是韩国阳明学者中最为突出的一位。形式上,他援用朱子学用语来构建自己的学问体系,这不仅是与中国阳明学的不同之处,也是霞谷学最大的特点;朱子学是通过格物穷理来发现天理、实现道德理想,而郑齐斗提出的“生理学”认为“生理”乃是实现仁义礼智的根由,并且“生理”与孟子的“养气说”有着承续关系,霞谷学对于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观的树立具有积极意义。(二)现当代韩国学者的阳明学研究为推进韩国阳明学研究,韩国阳明学研究者在 19

33、95 年成立了韩国391李红军:王阳明与郑霞谷“良知”思想同异考,王学研究 2018 年卷。韩 郑和顺:霞谷郑齐斗的生理:以浩然之气为中心,王学研究 2018 年卷。国际儒学论丛(第11辑)阳明学会,创办了 阳明学 辑刊,每年还举办一次韩国阳明学会年会。当代韩国阳明学研究专家主要有梁承武、金吉洛、李庆龙、崔在穆、金世贞等,他们与中国、日本的阳明学界交往密切。关于韩国阳明学的研究现状,可以参阅梁承武 当代韩国阳明学的研究活动及未来课题、金世贞 韩国阳明学的过去、现在、未来。2018 年,以金世贞为代表的韩国阳明学研究专家在中文期刊刊发论文数篇。金世贞的 从实心与时代精神看韩国阳明学一文指出,韩国

34、阳明学的主要特点是“实心”与“时代精神”,从张维、崔鸣吉、郑齐斗、江华学派到郑寅普,韩国的阳明学者们在表达上都非常重视实心、实行、实功、实效,所以不管是“实心”这一术语的使用,还是对“实心”的重视,都是韩国阳明学的主要特点。金世贞 阳明学在韩国的展开:实心与感通的韩国阳明学一文称韩国阳明学为“实心与感通的阳明学”,它对郑齐斗和江华学派以及郑寅普的思想特征进行了考察,认为朝鲜阳明学所具有的“开放性”“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精神”“爱民意识”正是“实心与感通的韩国阳明学”的特征。三欧洲学者的阳明学研究近年来欧洲学者的阳明学研究成果,以瑞士学者耿宁最为突出。1979 1984 年,耿宁辞去德国海

35、德堡大学教授一职,先后在台湾大学(师从牟宗三先生),南京大学(师从孙叔平、李书有教授),北京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潜心学习中国哲学尤其是宋明理学。1980 年和 1981年,耿宁先后两次参加在杭州举办的“宋明理学讨论会”,此时其对阳明学的研究已经悄然起步,对港台及内地的阳明学研究动态了然于胸。耿宁教授以现象学理论解读阳明学著作 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491韩 梁承武:当代韩国阳明学的研究活动及未来课题,人文论丛 2007 年卷。韩 金世贞:韩国阳明学的过去、现在、未来,载 阳明学与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未刊稿)。韩 金世贞:从实心与时代精神看韩国阳明学,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年

36、第 6 期。韩 金世贞:阳明学在韩国的展开:实心与感通的韩国阳明学,王学研究 2018年卷。海外阳明学研究综论后学论“致良知”,该著作能够成为近年来“阳明学”研究的一大亮点,与其 40 多年来对“阳明学”持之以恒的研究工作有关。2018 年中文期刊刊出的与欧洲阳明学有关的论文主要有如下几篇。曹雷雨 西方王阳明思想译介与研究综述一文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对王阳明思想传播和影响的研究重东亚而轻西方,这显然不利于当前文化发展的迫切要求;目前学术界对“王阳明思想的西方之旅”这一课题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总的来看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值得格外关注。王宇 亨克 王阳明哲学 及其中文底本 阳明先生集要 考述一文

37、,认为美国学者亨克的 王阳明哲学 是英语世界最早的王阳明作品选集,长期以来影响巨大,但是亨克并未交代自己所翻译的中文底本为何书,直到 1964 年,倪德卫才考证出亨克翻译的是明末余姚人施邦曜辑评的 阳明先生集要,但此书在清末民国初年版本很多;氏著对比了 阳明先生集要 的各种版本,最后考证出亨克所翻译的版本是上海明明学社铅印版 学部校正阳明先生集要;通过与中文底本的比较,可以发现亨克 王阳明哲学 的优点和不足。刘孔喜、许明武 传习录 英译史与阳明学西传一文,指出王阳明心学代表作 传习录 自 1916 年首次英译至今,虽经百年却仅有亨克译本与陈荣捷译本,然而对英语世界阳明学研究也起到了开创助推之功

38、;梳理 传习录 英译史,重在论述两译本出现前后西方学者对阳明心学关注与研究情况变化,突出呈现他们以译本评论为形式的阳明学研究实质,彰显 传习录 英译对推进阳明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发展所做的贡献。杨春蕾 王阳明思想学说在俄罗斯的传播与影响 和 简述阳明学在俄罗斯的传播历史、现状及特点,指出儒学研究在俄罗斯备受重视,作为儒家学说延伸和发展的阳明学自从 20 世纪 30 年代传入苏联591曹雷雨:西方王阳明思想译介与研究综述,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 1 期。王宇:亨克 王阳明哲学 及其中文底本 阳明先生集要 考述,浙江社会科学2018 年第 10 期。刘孔喜、许明武:传习录 英译

39、史与阳明学西传,中国翻译 2018 年第 4 期。杨春蕾:王阳明思想学说在俄罗斯的传播与影响,湖北社会科学 2018 年第 7 期;杨春蕾:简述阳明学在俄罗斯的传播历史、现状及特点,汉字文化 2018 年第17 期。国际儒学论丛(第11辑)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饱受争议,阳明学在同一时期的传播和研究也是步履维艰,至 70 年代末随着中苏关系解冻,阳明学研究在俄罗斯也迎来了“春天”;通过介绍王阳明思想学说在俄罗斯的传播和影响,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儒家文化 阳明学在俄罗斯的传播和影响状况。四北美学者的阳明学研究20 世纪部分华裔学者依靠中文优势在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地区开展阳明学文献的英译,并进行相

40、关的学术研究,以陈荣捷(1901 1994)、秦家懿(1934 2001)、成中英(1935 )、杜维明(1940 )等人的阳明学研究最具代表性。陈荣捷编有 王阳明 传习录 详注集评,著有 王阳明与禅,还对 传习录大学问 等阳明学文献进行了英文翻译。秦家懿著有 求智:王阳明之“道”(1976),并英译 王阳明论学书信(1972),而后著 王阳明一书。杜维明获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博士学位的论文为 青年王阳明(1472 1509):行动中的儒家思想。成中英就阳明学发表有一系列的学术论文,比如 论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 与 大学问 所涵摄的知识问题(1983)、论阳明心学与意志之善:良知的四层含义及

41、其当前意义、从 大学 诠释看阳明与朱子两人思想的关系。1960 年以后,阳明学术研究在美国比较活跃。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学者(含在美华人)发表的阳明学研究论文超过百篇。1965 年,哥伦比亚大学狄百瑞教授设立明代思想研究组,邀请日本冈田武彦、美籍华人陈荣捷等为访问教授,协助指导研究生研究王阳明。691美 陈荣捷编 王阳明 传习录 详注集评,台湾学生书局,1983;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重庆出版社,2017。美 陈荣捷:王阳明与禅,台湾学生书局,1984。美 秦家懿:王阳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87;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美 成中英:论阳明心学与意志之善:良知的四层含义及其当前

42、意义,载 儒学、新儒学、新新儒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美 成中英:从 大学 诠释看阳明与朱子两人思想的关系,王学研究 2018年卷。海外阳明学研究综论近年来,美国中乔治亚州立大学历史系伊来瑞教授(Larry GeorgeIsrael)关注王阳明、湛若水等人的心学研究,代表性著作有:为善去恶在明朝:王阳明的政治生涯(Doing Good and Ridding Evil in MingChina:The Political Career of Wang Yangming)等。伊来瑞也注重与中国阳明学界的交往互动,近年来多次前来中国参加阳明学会议,介绍欧美世界的阳明学研究现状。美国盖茨堡

43、学院宗教研究所司马黛兰教授(Deborah Sommer),参加了2018 年11 月在中山大学举办的“阳明学与近世东亚学术研讨会”,作题为 Studies of Wang Yangming in the West(王阳明研究在西方)的学术报告,对非汉语世界的阳明学研究作了全面的梳理和介绍,对百余篇论著和论文进行汇总并逐篇做了内容提要。司马黛兰教授从早期人物传记研究、阳明著作的翻译、“良知”“知行合一”等议题的讨论、一些关于阳明的具体主张之研究、比较研究和生态研究、地方史和社会史、王门后学和阳明思想在日本等诸多方面,全面介绍了非汉语世界阳明学研究取得的成果。五越南学者的阳明学研究黄文草 20 世纪初的越南学者对王阳明思想的研究一文指出,在越南,由于很多客观与主观原因,王阳明的思想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20 世纪初越南学者才开始关注与研究他的思想,如陈仲金、潘佩珠等;文章还介绍了 20 世纪初的越南学者对阳明思想研究的内容与特点。(责任编辑:涂可国)791美 司马黛兰:王阳明研究在西方,倪超译,袁瑾校,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 4 期。越 黄文草:20 世纪初的越南学者对王阳明思想的研究,王学研究 2018 年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