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哈尼梯田稻作传统品种多样性及其变迁.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0602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尼梯田稻作传统品种多样性及其变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哈尼梯田稻作传统品种多样性及其变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哈尼梯田稻作传统品种多样性及其变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农业考吉2023年第4 期哈尼梯田稻作传统品种多样性及其变迁黄绍文摘要:哈尼梯田稻作传统品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哈尼族在长期的梯田稻作品种改良活动中培育了数百个传统品种,形成资源。但是,自2 0 世纪末期以来,在杂交稻新品种的冲击以及经营梯田产出效益与投入劳动力价值倒挂的影响下,具有生物多样性意义的稻作传统品种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哈尼梯田景观遗产地元阳县在2 0 世纪8 0 年代还有2 0 0 多个传统品种,但目前该县域内仍在种植的传统品种数量不足3 0 个。哈尼梯田稻作传统品种种质资源丧失,导致了品种单一化、抑制病虫害功能下降及生物多样性系统被削弱的态势。这函待采取措施在哈尼梯田遗产

2、区以农户为基础建立种子资源库,抢救性收集珍稀古老的传统稻作品种,保护好生物多样性,传承好千年梯田农耕生态环境。关键词:哈尼梯田;稻作品种资源;生物多样性;丧失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 0 6-2 3 3 5(2 0 2 3)0 4-0 0 5 0-0 9Diversity and Changes of Traditional Rice Varieties in World Heritage HaniTerraced FieldsHuang ShaowenAbstract:The diversity of traditional rice varieties in Han

3、i Terrace is a manifestation of biodiversity.Hani people havecultivated hundreds of traditional rice varieties in the long-term rice improvement activities in terraced fields.However,since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under the impact of new hybrid rice and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output benefits an

4、d input laborin the terrace management,traditional rice varieties with biodiversity significance have been disappearing at an alarming rate.InYuanyang County,the landscape heritage site of Hani terraced fields,there were more than 200 traditional varieties in the1980s,but there are less than 30 trad

5、itional rice varieties in cultivation.The loss of traditional rice varieties in Hani terrace re-sulted in the situation of variety singleness,the decline in the function of controlling diseases and pests,and the weakening ofbiodiversity system.Urgen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establish a seed reso

6、urce bank based o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Hani terrace heritage area to salvage the collection of rare and ancient traditional rice,and protect the millennium terrace farm-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Key words:Hani terraces;rice variety;biodiversity;loss唐代历史文献蛮书中即有“蛮治山田,殊为精好”1(PI12)的关于哈尼梯田的记载,至今已

7、有1300多年的历史。哈尼梯田先后荣获国家湿地公园(2 0 0 7 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黄绍文,男,红河学院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遗产与民族生态文化。*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研究”(项目编号:18 BMZ068)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媒介记忆视角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研究一一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为例(项目编号:19 YJC860022)。50(2 0 10 年6 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0 13 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景观遗产(2 0 13年6 月)、国家

8、4 A级旅游景区(2 0 14 年7 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2 0 18 年12月)等诸多殊荣。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维持千哈尼梯田稻作传统品种多样性及其变迁余年的历史,无论遭受大自然的灾害或外来文化的压力,都没有使其变为荒芜,是哈尼人民千百年来以传统的农耕机制精心呵护经营的结果。然而,从2 0 0 0 年的申遗之初至今2 3 年的时间里,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梯田景观组合及其生态系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具有生物多样性意义的梯田稻作数百个传统品,在现代品种的冲击,经营模式、劳务输出与农耕传承减弱的影响下不断消失,承载传统生态保护机制功能不断被削弱,梯田文化遗产的可

9、持续性发展面临多重挑战。一、哈尼梯田稻作传统品种多样性生存的背景 2 (P108-11)哈尼族喜欢居住在海拔14 0 0 18 0 0 米等高线的半山地带,这一地区平缓山梁的向阳坡面是他们理想的居住地。因为这一地带在哀牢山区气候适中,年平均温度15 一18,全年日照时数在15001800小时之间,年均降雨量约15 0 0 17 0 0毫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哈尼族创建新村落时,村址的选择必须考虑具备有森林、水源、平缓山梁或山坡等垦殖梯田必不可缺的自然条件。将村落下方的缓坡、山梁开垦为梯田,梯田与村落呈均衡构建的态势,多数村寨踏出寨门就是梯田,梯田从寨子周边沿着山势盘绕到山脚河谷地带。哈尼族迁

10、徙到哀牢山区定居时采用半耕半采集狩猎的谋生手段。他们选择向阳平缓的山梁或山坡上居住之后,在其居住周边的坡地上种植旱地作物,如旱稻、荞子、芋类等,为了保持肥力,逐步将坡地改为梯地。从实际调查可知,哈尼族开垦梯田是讲究程序的,开始在坡地上刀耕火种旱地作物,将生土变熟土,然后将熟地坡改成梯地,继续种植数年旱地作物,让梯地自然沉降稳固。在梯地上继续种植旱地作物期间,开挖水沟是开垦梯田的主要配套工程,在工具简陋的条件下修筑大沟要联合数寨开挖数年,甚至数十年。对某一片坡地进行开挖梯地时要从最底层的一级开始施工,他们不借助任何仪器和机械,凭借一把短柄板锄,根据坡度大小,设计梯田的宽窄和长度,把高处土方往低处

11、搬运,以脚踩、锄头背敲打的办法夯实梯地,无论台级的大小,不作人为的拉直田,而是顺地势弯曲延伸,使得梯地的压力均匀而不易塌。在挖通水沟之前,梯地仍种植旱地作物,通过施肥、挖翻等反复耕作,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含水率,使得梯地的生土熟化。经过日晒雨淋,自然沉降,形成稳固的基础后可把沟水引人梯地,和泥垒筑田,然后灌满水即成水田,如此一丘接一丘从底层向上逐级延伸,形成长短不一、宽窄不等的梯田,层层叠叠,由山脚河谷一带逐级延伸到山腰,形成波澜壮阔的田山。哈尼梯田主要分布在滇南哀牢山区的元江(红河)流域、藤条江流域、把边江(李仙江)流域。据不完全统计,总面积达14 0 万亩。其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有10 0

12、 多万亩,主要分布在元阳、红河、绿春、金平4 县的各乡镇。从地理空间分布看,梯田分布在海拔6 0 0 一2 0 0 0 米之间,以海拔和气候带作为参照系,哈尼族梯田大致可分为3 大类:一是海拔10 0 0 米以下为热带河谷梯田;二是海拔10 0 0 一16 0 0 米之间为中低山亚热带梯田;三是海拔16 0 0 一2 0 0 0 米之间为高山暖温带梯田。其中热带河谷梯田和高山暖温带梯田的比例小,而中低山亚热带梯田是哈尼梯田的主体。水稻种植是哈尼梯田“活态”遗产的重要标志,稻作传统品种的多样性是哈尼梯田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哈尼族在长期的梯田农耕活动中,根据不同海拔地带的适应性,培育出上千个传统水稻

13、品种。2 0 世纪8 0 年代初期,哈尼梯田较为集中的红河南岸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等县域内有数百个传统品种,其中,19 5 6 一19 8 2 年,哈尼梯田文化遗产地元阳县曾先后进行4 次子种普查,其县域内有2 4 3 个稻作传统品种,其中稻有17 1种,梗稻2 5 种,陆稻4 7 种 3 (P19。次页表1辑录了元阳县内种植的部分传统品种。哈尼梯田为一年一熟制,即种植一季水稻,秋收后到翌年栽插前让梯田闲置。栽秧全用人工手插,每丛苗插秧1一2 株,株距无规则。传统品种于农历二月“昂玛突”节前后撒秧苗,四月上旬开始移栽,九月上旬至十月上旬收割。因秧苗的分受土壤、肥力、温度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上

14、半山、中山和河谷3 个不同海拔地带的种植密度并不一致,但稀植是哈尼梯田栽插的共同特征。海拔8 0 0 米以51表1元阳县哈尼梯田稻谷传统品种名录表 4(3-4 0 0农业考古2 0 2 3 4项目产地元阳元阳元阳元阳元阳长尾大老梗元阳小老梗元阳早熟黄谷元阳小黄谷元阳大黄谷元阳雷响谷元阳小麻线谷元阳麻车车然元阳乌嘴车呢元阳大黑谷元阳黑壳大老梗元阳绿叶谷元阳皮条谷元阳老少谷元阳乌嘴香糯元阳高山糯谷元阳黄壳糯元阳白糯元阳丫多糯元阳红壳冷水糯元阳长毛糯元阳皮条糯元阳小黄糯谷元阳红糯谷品种名称汉语哈尼语冷水谷holdoldolhavceil蚂蚱谷miavbolceil 麻线谷ceilkavq早谷ceil

15、covqlaoqgeqceilmalaoqgeqceilssaqceilcovqceilsilceilsilsilssaqceilsilsilmaceilmiavceilkavqkavqssaqmalceilceilssaqceilnavceilnilceilnavceilnavlaoqgeqpavniulceilssoqdoqceilceilsovceilnavhoqniaoqholdolhoqniaoqceilsilhoqniaoqwupiulhoqniaoqnialdolhoqniaoqholdolniaoqnilmeiqcevhoqniaoqssoqdoqhoqniaoqhoqniao

16、qniaoqsilhoqniaoqniaoqnil类型粘糯粘1400-1800粘粘1200-1500粘1000-1500粘470-1925粘1000-1400粘900-1500粘1500-1800粘1500-1800粘1000-1400粘1200-1600粘1000-1400粘1500-1800粘1000-1500粘1500-1600粘1200-1600粘1550-1700粘1400-1800粘700-1400糯800-1200糯1500糯1000-1300糯1500以下糯1000-1400糯1700糯750-2000糯1600-1800糯1220-1700鞭糯1100-1700海拔分布(m)

17、抗病、抗倒、耐肥、早熟。感颈瘟、不抗倒。适应性强、抗病、抗倒。早熟、抗寒、适应性强。耐瘦、倒伏、易脱粒。适应性强、产量稳定。感光强、耐迟栽。抗倒、感节瘟病。抗寒、易脱粒、适应性强。抗病、耐肥、易倒伏。抗倒、耐寒。适应性强、抗病。重感节瘟、耐寒。抗寒、抗病、难脱粒、米好。抗性中等、易倒伏。感光、耐肥、易脱粒。耐寒、耐肥、抗倒、分菜少。迟熟、易脱粒、适应性强。分菜强、耐肥。抗病、抗倒、感光、易脱粒。抗倒、较耐寒、易脱粒。耐肥、耐寒、适应性强。抗寒、抗病。耐阳、抗病、分菜弱、易倒。耐肥、耐寒、抗倒。生育期主要特征(日)抗寒。179适应性强、抗性好。170茎秆细、易倒伏。182130-177300-3

18、50180460190400-450178375179-180200-300185350-400177400176450179350179400185375183400184400174-180250-350196375182300-375180300-375180-200350-400190300-350195400182250-350180205200-250179-188300186-200250-300180亩产(千克)350300-350400200-350下的河谷地区土质肥沃,株距约3 0 厘米,每株可分8090棵;海拔8 0 0 15 0 0 米的中半山地区株距约2 5 厘米,每

19、株可分2 0 一6 0 棵不等;海拔15 0 0 米以上的高山区株距15 一2 0 厘米,土质相对肥沃的田每株分4 0 一6 0 棵,土质一般的田每株分2030棵。水稻的发育期平均为12 0 日 5 (2 4 7)。传统品种的另一特征是适宜于当地垂直的海拔气候带,不同的海拔地带种植不同的品种,但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高稞,稻稞高1.5 一2 米。高稞决定了传统品种容易倒伏因而影响产量。52哈尼梯田稻作传统品种多样性及其变迁二、哈尼梯田稻作传统品种的逐渐消失30个村寨7 5 0 户中,共种植10 0 个传统品种。其中,哈尼梯田千余年来维持着当地人的繁衍生最多的上新城乡下新城村达19 个,最少的村

20、寨至存,是当地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根本少也种植2 个 7(3 4 6)。但是该文中3 0 个村寨的调查保证。梯田稻作传统品种资源作为我国稻种资源结果只列举了每一个村目前种植的品种数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和改良水稻品种不可缺(2006年的数据),而没有列举出具体品种的名称、少的基因物种,有利于千年梯田农耕文化的传承种植信息及相关传统知识分析研究,故文中所提发展和我国水稻基因多样性的长期延续。据笔者到的元阳梯田还有10 0 个传统品种的信息有待于跟踪调查发现,从2 0 0 0 年的申遗之初至今,2 3 年的进一步调查落实,况且同一品种的名称在不同村时间里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梯田景观组合及

21、其寨有不同叫法,许多品种名称又来源于哈尼语及生态系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具有生物多变音,故有的品种命名存在同种异名的现象。因此样性意义的梯田稻作数百个传统品种,在杂交稻当下在以杂交稻为主导的现代品种的冲击下,元等新品种的冲击挤压下以惊人的速度消失,至今阳哈尼梯田稻作传统品种到底还有多少在种植?在哈尼梯田遗产区元阳县域内尚存的传统品种不笔者带着这些问题,于2 0 10 年9 月至2 0 13 年10 月先足3 0 个,多样性品种能抑制病虫害的传统生态保后3 0 多次进入到元阳哈尼梯田种植传统品种相对护功能不断被削弱,是呕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多的上新城乡、小新街乡和新街镇、攀枝花等乡镇20世

22、纪9 0 代初期,哈尼梯田开始引进外地品的3 0 多个村寨田间进行了为期3 年的实地采集品种,其中杂交稻以产量高的优势,得到大面积推广,种调查,结果实际采集到的传统品种共计9 3 个,其经过实践,海拔在13 0 0 米以下的梯田都适宜杂交中13 个品种是重复的。因此,至2 0 13 年元阳县内尚稻种植。据笔者调查,到2 0 13 年元阳县杂交稻推广有水稻传统品种不超过8 0 个,而所调查的村寨中面达13.5 万亩,占全县梯田总面积19 万亩的7 1%,品种最多的上新城乡下新城村共有13 个传统品由此,栽种传统品种的面积不足3 0%,这部分梯田种。遗憾的是,当2 0 2 0 年9 月笔者再次深人

23、该村调分布在高海拔杂交稻不能适应的高寒山区6(P13)。查时,13 个传统品种都没有了!该村的大部分梯田2006一2 0 0 7 年,徐福荣、汤翠凤等在元阳哈尼转包给他人种植姜、葡萄等经济作物。表2 和表3、作梯田稻作品种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表4 均为笔者实地调查采集到的部分品种名称及表2 元阳县上新城乡下新城村哈尼族种植传统水稻品种名录表 2 1(16-13 7 水稻品种名称海拔分布(米)汉语哈尼语杂交糯稻cavqjaolhoqniaoq黄壳稻ceilgevq香糯稻xaguqhoqniaoqceilkavq麻线谷黄壳谷老梗小白谷生育期种子来源亩产/千克1400自留/交换1394自留

24、/交换1413自留/交换1475自留/交换ceilkeevq1475laoqgeq1475wupyul1475pyupssaq主要特征和文化意义(日株高5 0 厘米左右,杂交稻与当地糯稻混种350-450100300-350160200-300180300-350160自留/交换300-350自留/交换300-350自留/交换300-350而成的新型糯稻,用于嫁娶婚丧、节日庆典作祭品和副食。株高8 7 厘米,种植历史悠久,主要用于家庭主食,米质口感好,但产量低,种植户少。株高16 0 厘米,种植历史悠久,米质香而口感好,制饵块的最好原料;但产量低,易倒伏,种植户少;用于嫁娶婚丧、节日庆典作祭品

25、和副食。由于种植户家的4 个传统品种都长势不好,该户主为了保留品种,2 0 12 年将仅有的种籽混种在一丘田里,结果长势不错,成熟时间的先后170顺序是麻线谷-老梗-黄壳-小白谷,农户根据成熟先后采集籽种。这些传统品种的共同特征是165株高1-1.5 米,耐迟栽,秧苗养老移栽也不影响收成,米质口感普遍好,但产量都一般,易倒伏。该户又为了留种,将香谷糯与新品种8 3 8 混180种。53株高12 3 厘米,种植历史悠久,米红色,米农业考古2 0 2 3 4续表2大老梗稻黄壳糯稻紫糯稻品种名称汉语哈尼语eelpuv箐口谷ceilholdoldol冷水谷havceil薄竹谷alpeilceilcei

26、lcovq早谷laoqgeq红脚老hhunillaoqgeq白脚老梗hupyuiceillaol观音谷/高山谷ceilgaoqceilpuvq花谷hhavqzeiv-瓦蔗谷ceil麻车或漫车malceilmiavbolceil蚂蚱谷nialdol 丫多糯hoqniaoqceilnil红壳冷水糯hoqniaoqholdol高山糯谷hoqniaoq54laoqgeqgeqmaceilgevqhoqniaoqhoqniaoqniaoqnav126512651258表3元阳县新街镇箐口村梯田种植传统稻谷品种名录表 2 1P13-134)海拔分布种子(米)来源1500-1800自留/交换1400-180

27、0自留/交换1200-1500自留/交换470-1925自留/交换1400-1600自留/交换900-1500自留/交换1500-1800自留/交换1800-2000自留/交换1500-1800自留/交换1500-1800自留/交换12001500自留/交换1000-1400自留/交换1700自留/交换1500自留/交换自留/交换自留/交换自留/交换350-400300-350200-250生育期(日)179-180179170120-177180190178179-180179179170195182180179-180饭油质性强,口感好,日常最好的主食;但易倒伏,产量低,种植户极少,处于频

28、危品种。株高14 0 厘米,种植历史悠久,米质香而糯性强,口感好,制糯米粑粑的最好原料;但产量180低,种植户少;用于嫁娶婚丧、节日庆典作祭品和副食。株高118-13 1厘米,种植历史悠久,米质紫黑,营养价值高,民间认为食用紫米对骨折170愈合具有很好的疗效。但产量很低,种植户少;也用于嫁娶婚丧、节日庆典作祭品和副食。亩产主要特征与文化意义(千克)高山谷与泡竹谷人工辅助杂交而成,耐200-300瘦、倒伏、耐迟栽,由于该村培育而得名,适应于高海拔。抗寒、耐迟栽,分布在高海拔地区而得名。350用于家庭日常主食。适应性强、抗性好,米质口感好,用于家庭300-350嫁娶婚丧、节日庆典的祭品和主食。抗病

29、、抗倒、耐肥、早熟。成熟早,用于家庭300-350新米节作祭品和主食。感颈瘟、不抗倒,产量稳定。用作家庭日常460主食。适应性强、抗病、抗倒。用作家庭日常主400-450食。倒伏、抗寒、适应性强。从观音山脚野生移300-350植而得名。用作家庭主食。耐瘦、耐寒、倒伏、易脱粒。由于谷壳有花200-300维而得名。用作家庭主食。抗寒、易脱粒、适应性强。由大瓦蔗村培育300-350而得名,用作家庭主食。抗寒、易脱粒、适应性强。麻车 哈尼语,意300-350为饱满的谷子,现有普种植,产量稳定,有的村又名月亮谷。适应性强、抗性好。由于该品种易聚集昆300-350虫蚂蚱而得名,米质口感好,用于嫁娶婚丧、节

30、日庆典作主食。抗病、抗倒、感光、易脱粒。该品种由丫多350-400村培育而得名,用于嫁娶婚丧、节日庆典作祭品和副食。抗倒、较耐寒、易脱粒。适应于高寒山区而250-350得名,用于嫁娶婚丧、节日庆典作祭品和副食。耐寒、耐肥、抗倒、分菜少。适应于高海拔300-375地区而得名。用作家庭日常主食。哈尼梯田稻作传统品种多样性及其变迁续表3hoqniaoq紫糯niaoqnavhoqniaoq红糯谷niaoqnilhoqniaoq长毛糯miqzuv品种名称汉语哈尼语刺竹谷alcuqceil蚂蚱谷miavbolceilceilcovq早谷laoqgeq红脚大老梗hhunilnilmalaoqgeq红脚小老梗

31、hhunilssaqhhavqzeiv瓦蔗谷ceilceilgaoq高山谷/观音谷锣锅谷laoqgoceil黄草岭谷deiqsilceilholdol高山糯/冷水糯hoqniaoqhoqniaog黄壳糯niaoqsil白糯wupiulhoqniaoq其特征。2020年8 月一2 0 2 1年8 月笔者受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进行了为期1年的哈尼梯田本底资源调查,结果在哈尼梯田遗产保护区内的18 个村委会8 7 个自然村中,只有3 0%的村寨农户尚种植部分传统品种,上述表中提及的大部分传统品种已经消失,而且消失的速度还在加快,目前保留有2 7 个:早谷(ceilcovq)、紫米(hoqniao

32、qniaoq-分菜强、耐肥,产量低。用于嫁娶婚丧、节1500以下自留/交换11001700自留/交换7502000自留/交换表4 元阳县新街镇全福庄梯田种植传统稻谷品种名录表 2 1P13海拔分布种子来源(米)1600-18001200-1500470-19251000-1400900-15001500-18001600-16001600-19001600-19001500100013001500以下190180180205生育期(日)自留/交换179自留/交换170自留/交换120-177自留/交换180自留/交换190自留/交换179自留/交换177自留/交换185自留/交换183自留/交

33、换180自留/交换180-200自留/交换190nav)、白糯(hoqniaoqniaoqpiul)、建水谷(jeifsyu-ceil)、刺竹谷(alcuqceil)、红糯谷(hoqniaoqniao-qnil)、花谷(ceilpuvq)、杂交糯(zaqjolhoqniaoq)、黄糯或冷水糯(hoqniaoqniaoqsil)、高稞谷(ceilgoaq)、月亮谷或麻车(malceil)、老梗(laoqgeeq)、溥竹谷(alpeilceil)、箐口谷(eelpuv)、绿谷(ceilniul)、瓦遮谷(hhaqzeivceil)、漫车糯(malceilhoqniaoq)、花糯谷(ceilpuvq

34、hoqniao)、珍珠糯(hoqniaoqniaoqjyul)、红300-350日庆典作祭品和副食。耐肥、耐寒、抗倒。口感好,用于嫁娶婚丧、200-350节日庆典作祭品和副食。耐肥、耐寒、适应性强。由于谷穗长毛而得200-250名。口感好,用于嫁娶婚丧、节日庆典作祭品和副食。亩产主要特征与文化意义(千克)350抗寒,产量稳定。用于家庭主食。适应性强、抗性好,由于该品种稻穗上易300-350聚集昆虫蚂蚱而得名,米质口感好,用于嫁娶婚丧、节日庆典作主食。抗病、抗倒、耐肥、早熟。成熟早,用于家庭300-350新米节作祭品和主食。感颈瘟、不抗倒。用于嫁娶婚丧、节日庆典460作祭品和副食。400-450

35、适应性强、抗病、抗倒。用作日常主食。抗寒、易脱粒、适应性强。由大瓦蔗村培育350而得名,用作家庭主食。感光强、耐迟栽。适应于高海拔地区用作家300庭日常主食。300抗倒、耐寒。用作家庭日常主食。适应性强、抗病。黄草岭村培育而得名,300产量稳定,故有的村又叫“漫车/麻车”普遍种植,用作家庭日常主食。耐寒、耐肥、抗倒、分菜少。用于嫁娶婚丧、300-375节日庆典作祭品和副食。迟熟、易脱粒、适应性强。用于嫁娶婚丧、节350-400日庆典用作祭品和副食。分葉强、耐肥。用于嫁娶婚丧、节日庆典用300-350作祭品和副食。55农业考古2 0 2 3 4阳三号(ceilteivceilnil)、香糯(xa

36、guqhoqniaoq)、滑竹谷(alxulceil)、老梗糯(laoqgeeqhoqniaoq)、小谷(ceilssaq)、冷水谷(eelceivqceil)、黑壳谷(ceil-nav)、红嘴糯(ceilzuvhoqniaoq)。以下插图为笔者图5 2 0 12 年9 月2 3 日在元阳县小新街乡者台村采集到的高稞老梗糯谷,该品种目前仅有少数农户种植。2002/0042117-05图12 0 12 年9 月2 1日在元阳县上新城乡下新城村采集到的高稞香谷糯,该品种目前已失传。图6 2 0 2 1年9 月4 日在元阳县新街镇全福庄村采集到的早谷,该品种目前在中高海拔地区有部分农户种植。图2 2

37、 0 12 年9 月2 1日在元阳县上新城乡下新城村采集到的高稞黄壳糯谷,该品种目前已失传。图7 2 0 12 年10 月4 日在元阳县新街镇全福庄村采集到麻车谷(月亮谷),该品种目前在遗产区高海拔地区农户普遍种植,产量稳定,适应性强。图3 2 0 12 年9 月2 2 日在元阳县上新城乡下新城村采集到的惟一一株高稞晚稻,该品种目前已失传。图8 2 0 13 年10 月2 日在元阳县新街镇牛课村采集到图4 2 0 12 年9 月2 3 日在元阳县小新街乡者台村采集到黑壳谷,该品种适应于高海拔2 0 0 0 米地区,目前遗产的高稞长穗香糯谷,稞高1.8-2 米,穗长3 0-5 0 厘米,该品区内

38、有少量农户种植,产量稳定。种目前已失传。56哈尼梯田稻作传统品种多样性及其变迁为至今的2 7 个,而且仍有继续消减的趋势。(二)劳动力缺乏,农耕传承出现断代危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哈尼梯田遗产地的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原本种植古老地方品种的水田逐渐被放荒,或被劳动强度更低的蔬菜作物、经济作物、经济林等所替代。如,上述上新城乡下新城村在2 0 12 年尚有13 个水稻传统品种,是笔者调查中村落层面传统品种数量最多的村寨。但是2 0 2 0 年9 月笔者再次深人该村调研时发现,梯田图9 2 0 13 年10 月2 日在元阳县新街镇牛课村采集到的都转包给他人种植姜、葡萄等经济作物,13 个传

39、统黄糯谷(冷水糯),该品种适应于高海拔2 0 0 0 米地区,目前遗产区内有一定数量农户种植,产量稳定,米质口感好。图10 2 0 12 年10 月4 日在元阳县新街镇爱春村采集到的团稞糯(珍株糯),该品种适应于高海拔2 0 0 0 米地区,目前遗产区内有少数农户种植。在实地调查时收集到的部分传统品种,三、哈尼梯田稻作传统品种逐渐消失的原因分析(一)因新品种的推广,传统品种种植面积萎缩21世纪以来,哈尼梯田普遍种植杂交稻等外来品种,杂交稻以其产量高的优势在低海拔地区大面积推广,栽种传统品种的面积萎缩在高海拔地区。香蕉市场价格回升,由此热带区部分梯田也成为开发香蕉基地的对象。同期,不适应杂交稻生

40、存的高山梯田也在推广楚梗系列12、17 号,合系4 1号,红阳系列1-3 号等新品种,加之受2 0 10 年西南大旱灾影响,高海拔地区的部分梯田不得不改种玉米、黄豆等旱地作物,而且梯田水改旱的面积目前还在增加。由此日益挤压了水稻传统品种的生存环境空间。据笔者跟踪调查发现,过去10 余年间,哈尼梯田稻作传统品种一直在锐减,其中,梯田遗产保护区内的传统品种从2 0 12 年的8 0 个减少品种就在短短的8 年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另一方面,梯田耕作劳动力投人大,农耕技术传承出现危机。由于传统品种种植需要“三犁三粑”等一系列农耕程序才能稳产,年轻一代中许多人由于外出打工而没有学会梯田耕作技术,由此面临梯

41、田农耕人员断代的问题。哈尼村寨的适龄少年受义务教育后,仅有少数人升人高一级学校接受再教育,大部分人在市场经济主导下不愿学习上一辈的梯田耕作技术,外出打工又无法在城市里生根,面临城市与乡村生存均不如意的两难处境。目前在梯田劳作的大多数是5 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这部分具有农耕技术的人员逐渐变老、离世,梯田耕作文化传承将面临断代的危机。如2 0 2 1年笔者在梯田本底资源调查中发现,遗产区18 个村委会劳动力结构中,18 2 9 岁年龄段占劳动力总数的5 0%,也是10 0%全年性在外打工的人群,他们没有学会梯田耕作技术。而3 0 一5 0 岁的人群,属于季节性打工,即农忙时节回家劳作,也是梯

42、田耕作的主力,农闲时间又外出打工,约占总劳动力总数的5 0%,而这部分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耕作梯田的人员会越来越少,而18 一2 9 岁的人群由于长期在外打工,失去梯田耕作技能的学习机会,因此,梯田耕作文化传承将面临断代的危机。(三)传统品种市场销路不畅,保护意识淡薄哈尼梯田的水稻传统品种中也有许多优良品种,我们做了部分传统品种的米质元素分析,结果是:一是梯田红米营养价值丰富,富含16 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高于普通大米,而且结构较合理,比较接近人体模式,并且8 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和膳食纤维;二是梯田红57农业考古2 0 2 3 4米中铁、锰、铜、锌、硒、钙、镁、钾、磷等

43、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也比较丰富,铁、锌、钙、磷、钾含量较高,优于普通大米,硒含量也高于普通大米;三是所测红米中六六六、滴滴涕、甲基毒死蜱、溴氰菊酯四种常用农药均未检出残留,重金属铅、镉、铬、汞含量均小于0.0 1mg/kg,完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要求。但是,在梯田红米产业开发中,由于宣传推介不到位,营销方式滞后,导致市场占有量不足,农户难以获得种植水稻传统品种的收益从保护意识上讲,由于水稻新品种产量高而使温饱得到了解决,农民从推广之初的不接受到自愿接受,但一旦温饱解决之后又追求经济价值高的作物,更没认识到水稻传统品种具有多种微生素、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另一方面,当地有关部门

44、一味引进新品种,似乎只有推行新品种才是科学种田,对传统品种的价值不屑一顾,更不会鼓励农民种植传统品种。笔者在2 0 2 0 年8月到当地有关部门调查传统品种的数量时,答复是传统品种不在他们推广和统计的范畴之内!四、保护传统品种的对策从农业发展安全和种质资源保护的角度看,传统种源丧失、品种单一化,将导致品种生物多样性系统削弱、遗传基因狭窄,对国家稻种资源多元化和水稻基因多样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呕需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传统地方品种的保护。一是建设哈尼梯田国家公园,山水林田全面保护。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是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融于一体的景观组合,而梯田稻作多样性传统品种是植根于千年梯田农耕生态环境

45、和民族文化习俗背景下形成的,应在哈尼梯田遗产区建立国家公园,全面保护山水林田的生物多样性。二是以开展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契机,对哈尼梯田稻作品种进行深入摸底调查,抢救性收集珍稀古老的传统稻作品种,传承好千年梯田农耕生态环境。同时,探索建立科学完备的地方种质资源库,逐步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种子管理机制,加强社区种子交流、种子登记等,对农户进行鼓励性种植。三是保护与利用互动发展。探索“政府+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发展稻一鱼一鸭综合种养业,加快推进乡村示范区(田园综合体)建设,动员当地农户对梯田传统品种多样性就地保护与利用。建立保护区品种资源数字化展示平台,通过

46、项目活动和相关政策引导,让参与者和参观者提高保护意识、提升保护能力。四是发展高品质梯田绿色产业。将传统品种种植纳人乡村振兴规划,作为乡村振兴产业进行政策扶持。突出古老地方品种的特色,打造高原产区、稀有品种等品牌效应,培育具有高原特色的绿色稻米产业链,申报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市场营销渠道及现代化市场网络,提升“梯田红米”等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哈尼梯田绿色稻米产业化发展。五是鼓励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传统品种保护。设立科技专项,支持科研机构对哈尼梯田传统稻作品种进行系统性收集、评价,更加重视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充分挖掘利用其多样性基因优势,研发更加轻简化的生产管护技术,提高应

47、对气候变化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为哈尼梯田稻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注释:括号内为以哈尼文记录的哈尼语品种名称。参考文献1哈尼族简史编写组.哈尼族简史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 8 4.2黄绍文,廖国强,等.云南哈尼族传统生态文化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13.3元阳县志编纂委员会.元阳县志 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 9 0.4红河州农牧业志编纂委员会.红河州农牧业志Z.个旧:红河州农牧业志编纂委员会(内部资料),19 8 8.5“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云南省编辑委员会.哈尼族社会历史调查 M.北京:民族出版社,2 0 0 9.6黄绍文,黄涵琪.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面临的困境及治理路径 J.学术探索,2 0 16(10).7徐福荣,汤翠凤,等.中国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种植的稻作品种多样性 J.生态学报2 0 10.3 0(12).责任编辑:郭玉芳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