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四层级目标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9230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四层级目标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四层级目标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四层级目标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 0 2 3年7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u l.2 0 2 3 第5 0卷 第4期 J o u r n a l o fH e n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P h i l o s o p h ya n d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V o l.5 0N o.4 D O I:1 0.1 6 3 6 6/j.c n k i.1 0 0 0-2 3 5 9.2 0 2 3.0 4.2 2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四层级目标论梁 平(华北电力大学 法政系/区域法治与司法治理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0 7 1 0 0 3)摘

2、要:通过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重点在于专业的课程思政要以明确的育人目标为引领。“知识价值能力行为”构成了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四个层级,其中知识层级是最基础层级,包括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旨在提高认知能力,价值层级则包括知识价值理性、个人道德情操以及价值立场等,属于超越知识的价值判断层面。只有将知识和价值内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才完成了对作为本体的“人”的培养,最终需要将能力转化为行为,达致“知行合一”,才真正完成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此为检验立德树人成效的最终依据。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应当结合专业知识以及四个层级的育人要求,找准课程思政点,挖掘和融入思政知识,并通过知识

3、传授、价值塑造、实习实践、社会服务等多元途径,将思政与专业有机融合,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立德树人目标。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知识;价值;能力;行为作者简介:梁平(1 9 6 8),女,河北秦皇岛人,华北电力大学法政系教授,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北电力大学区域法治与司法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法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研究。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 0 1 8 C J J G 4 1 5)中图分类号:D 6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2 3 5 9(2 0 2 3)0 4-0 1 5 1-0 6 收稿日

4、期:2 0 2 2-0 5-0 32 0 1 6年1 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作为“大思政课”的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学体系,意指每门课在讲授课程知识的同时需要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以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内涵可概括为“课程承载思政 与 思政寓于课程”。“课程思政”并非将“思政”与“课程”的叠加,而是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等每门课程本身要承载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就此而言,其他课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并无本质区别。从“人”的本身以及社会

5、意义而言,“立德树人”不仅要“以德为先”达到“树人”之目的,还要不断强化实现社会价值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自觉地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中,让“强国有我”转化为实际行动,这都需要通过每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主渠道”来完成。目前,学者对“课程思政”内涵、与“思政课程”的关系、“课程思政”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等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对通过“课程思政”如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仍存在一些模糊之处,其根源在于对于“课程思政”所要达到的“知识、价值、能力、行为”的四层级育人目标缺乏充分认识。因此,可从“立德树人”四层级逐级递进的结构中探索每门

6、课程在各个层级的“思政”元素,以实现课程与思政的匹配和融合。一、知识层级: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基础知识是人类智慧的根本性因素,传播科学知识是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的首要使命,是对包括思政课、通151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思想理论教育,2 0 1 7年第7期。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国高等教育,2 0 1 6年第2 4期。识课、专业课等所有课程的共同要求。某种意义上,由于人类认知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事实”与“价值”并非截然分离。课程思政既要传播专业知识也要传播思政知识,从专业知识中挖

7、掘思政知识,将思政知识融入专业知识之中,在知识传播中实现价值引领和育人功能。(一)知识是“立德树人”的根本元素科学认知建立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一般而言,一个人的认知水平高低与知识多寡存在着正相关。所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即暗含教师育人的前提是拥有知识优势,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更是表明“师”的标准不在于身份、年龄等“出身”因素,而在于知识优势。如果缺失了“知识”这一根本元素,任何教育都失去了其目的,所谓“立德树人”就无从谈起。因此,课程思政依托于“课程”,其基础是“课程知识”,不能脱离“知识传授”这一根本,此为立德树人的最基础层级。课程思政大体上可分为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

8、专业知识是指各个专业自身所具有的知识体系,具体体现在专业课程之中,是各个专业区分的界限,专业知识学习往往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性;而思政知识则是关于人的品德修养、思想意识、政治观念、法治精神、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知识,在于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往往具有共通性。就知识的专业性而言,思政知识也属于专业知识,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此为知识的科学性的体现。尽管思政课以传授思政知识为主,但思政知识并非完全分布在各门思政课之中,或者说在“知识层面”,思政课承载的是思政的一般知识,而其他专业课程分别蕴含着自身特有的思政知识。(二)课程思政是两类知识的有机统一按照上述大体分类,广义上的课程思政包括“

9、思政课程的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的课程思政”是以传授思政知识为使命,其“思政性”不言而喻,而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知识大体可分为四类:一是涉及思想认知的知识,也就是某些专业知识的“正确性”源于价值判断,不可能做到价值中立或价值无涉,人文社科类专业课程中此类思政知识的涵纳度较高;二是激发哲学思维的知识,无论是理工科还是人文社科类专业课程,其最高层次的建构思想皆源于哲学,体现的是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即便是诸如高等数学等以逻辑推理(形式逻辑)为基本方法的课程,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具有自身的“思政特点”;三是涉及人格塑造的知识,特指每门课程所在领域的

10、典型人物事迹、重要历史遗迹、重大历史事件等,将专业知识与具体人物、具体事件勾连在一起,引导和教育学生“做怎样的人”,此类知识具有塑造价值观、奋斗精神、民族自信、文化认同等育人功能;四是亟待深入探索的知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无止境的,知识不等于现成答案,知识传授也不等于讲解已经实践证明的知识,还在于激发学生对未知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此既是知识持续生产的动力,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任何课程都是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的有机统一。(三)警惕课程思政的几种错误倾向基于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的有机统一性,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在于挖掘思政知识,找准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目前,在建设国家级、省级、校级

11、等不同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体系的引领下,思政理念不断深入,课程思政建设掀起热潮,同时应警惕以下几种错误倾向:一是课程思政的说教式灌输。课程思政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这应当基于对专业课程中的思政知识的讲授,要求专业教师掌握基本思政知识,对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大政方针、重大热点事件等具有一定了解,并具有正确的判断力和分析力,唯此才能在讲授专业知识时做到融会贯通。如果脱离“思政知识”这一基础,所谓的“课程思政”将会变成教谕,只是教师自我体验的灌输,甚至是对学生“要怎么样”的空洞要求,显然很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与“立德树人”更是相差甚远。二是“课程+思政”的简单叠加。每门课程的价值涵纳度不同

12、,所蕴含的思政知识内容不同,需要从专业知识中找准“思政点”,进而将思政知识与专业知识顺理成章地融合,而不是费尽心思将思政知识嫁接于专业课程,甚至为了突出“思政”,专门安排或挤占专业知识讲授的学时,当然更“不是课堂上讲一会专业课再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否则,仍无法摆脱思政与课程“两张皮”困境 仅有课程思政之形式而背离其本质。三是专业课程的思政化改造。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要“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既要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又要厘清楚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边界,否则,“非思政课程的思政化改造主观认为或在实践251许硕,葛舒阳:“课程思政”与“课程思政”关系辨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 0 1 9年第6

13、期。中有意无意地秉承 课程思政 建设就是 将一切课程朝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方向改造 的想法”,从知识的科学性、专业性角度来看是行不通的,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应当“量力而行”,保持其自身的属性。二、价值层级: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灵魂如果教育仅停留于知识层级,可能会异化为技术传授,难以达到知识与“人”的有机结合,甚至使育人偏离方向。课程思政通过专业课程中思政知识的挖掘、融入和传授,在于解决专业知识和人才培育的价值问题,可归纳为“什么样的知识”的价值理性、“培养什么人”的道德质性和“为谁培养人”的立场定性,此为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第二层级。(一)“什么样的知识”的价值理性不仅仅是课程思政,包括专业知识

14、的讲授,都首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也即对“知识”本身进行价值判断。欧内斯特博耶认为,“充实的主科学习要对三个基本问题作出回答: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即便是理工科的专业知识,也很难达到绝对的价值无涉,除了受制于具体的经济社会现实条件外,还需要恪守科技伦理,此正是知识以及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层级。具体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知识本身与人的关系,决定着“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做”;二是知识生产过程中是否秉持科学精神,指向的是“如何去做”。如果说前者的标准在于“求善”,后者则在于“求真”,“真”与“善”本身就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价值命题。就知识与

15、人的关系而言,人是知识生产和运用的主体,一切知识都应当服务于人类而非相反,此为最基本的伦理准则和价值底线。(二)“培养什么人”的道德质性课程思政的直接目的在于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道德良知的人才,这是基于一般道德理论对人的行为善恶的评价。我国传统道德哲学概括为“仁、义、礼、智、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都从不同层面确定了“培养什么人”的道德规定性,是一个人的品质的体现。古今中外,对“人”的研究从未停息,“道德哲学的四大分野即理性主义、情感主义、功利论和道义论之间呈现出一种相互交织的层次结构”,而“马克思道德理论的主

16、题是社会制度,即以事实性分析为基础,评判社会制度是否具备道德上的合义性或者更详细地说,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是否正义、资本主义分配制度是否遵循平等原则、资本主义制度是否促进人类自由的实现、资本主义剥削是否正义等”,结合每个人所在的道德生活现实状态,其包括“日常生活层面的道德语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道德批判;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道德维度”等三重语境,其本质都是关于“人”本身,“正义”是道德性的核心标准,适用于对“人”的行为、社会制度以及技术的评判,目的在于促进人的个体以及人类社会的自由。课程思政从“德”的层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以关注“人”本身作为出发点,以正义、善良、公正等

17、人性塑造为目标,旨在教育学生正确地处理义与利、个体与集体等之间的关系。(三)“为谁培养人”的立场定性任何教育都具有目的性,最根本的是“为谁培养人”的价值立场。“阶级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明确 为谁说话 和 为谁培养人 的问题。”当今社会,各国普遍认识到,高校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首先要坚守“为谁培养人”的立场、把好“为谁培养人”的关口。由于“为谁培养人”具有根本性,是对教育目的论的深层拷问,在和平时代往往被忽略,集中体现为以下两种错误思想倾向:一是以“知识属于人类”,秉持超越国界、超越意识形态的教育立场性。诚然,教育的最低道德是服务于人类而非反人类,这种看似无比正确的

18、结论在现实世界中也被某些政客所操弄,由此造成人类惨剧,因而,如果教育不能坚持“为谁培养人”的根本立场,不仅不能实现育人“为我所用”,更可能走向人类的反面。二是学生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甚至被培养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此,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要以“五爱”为目标,以增强学生理想信念和民族自信为切入点,结合专业知识,讲深讲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351唐德海,李枭鹰,郭新伟:“课程思政”三问:本质、界域和实践,现代教育管理,2 0 2 0年第1 0期。孟旭琼:高校课程思政的关键点位思考和现实路径选择,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 0 2 1年第2期。陈晓平、罗伟玲:试论道德理论的层次

19、结构:兼论儒家伦理与西方伦理之比较,学术界,2 0 1 2年第1期。王志:马克思的道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云南社会科学,2 0 2 1年第4期。李梅敬:马克思道德思想的层次跃迁以及语境分析,伦理学,2 0 1 8年第1期。李辉、孙晓晖:精准思政:必要与可行,思想教育研究,2 0 2 0年第6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激发学生爱国情、责任感和自信心,牢固树立与祖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自觉意识,将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能力层级: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内化知识传授、价值塑造的功能在于使“人”更加完善,“才”与“德”构成了“人”的内在品

20、性,外在地体现为能力,而且只有转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才完成了对“人”本身的培育,即成为具有“资质”的人。否则,可能培育的是“德才兼备”的“无用之人”。因此,能力培养是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第三层级,是知识、价值与具体问题的结合,是实现从“高素质的人”向“高素质人才”跨越的必经阶段。(一)能力与知识不匹配之因能力与知识属于两个不同的问题,能力指的是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本领,体现的是面对具体情境的综合素质,是主客观的有机统一,而知识则是事物的属性以及内在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属于“认知”“识别”的范畴。二者出现不匹配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具体问题的情境性。能力体现在解决具体问题之中,是立足于

21、具体情境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即将与该情境直接相关的知识“抽出来”并进行“对应”,如同“对症下药”般的精准性;而课堂讲授的往往是脱离具体情境的抽象知识,具有建构性,而情境具有客观性,具体体现为具体知识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二是事物信息的混沌性。解决具体问题时的情境,可看作是一个立体化的、复杂的现实信息系统,各种信息混杂在一起,甚至对于人的认知而言,该事物处于混沌的真伪难辨状态,而课堂学习主要传授和训练的是进行信息整理、判断、分析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其具体应用还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对事物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让学生面对具体情境、具体事物时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求探知事物本真。三是能

22、力培养的实践性。能力是体现在具体实践情境中的综合素质,其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实践,需要在现实环境中对知识进行验证、应用和内化,同时也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对学生的认知、情感、精神等主观方面进行锤炼,以此实现知识、价值与能力的统一。由于学校教育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尽管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但总体上仍存在着课时不足、形式主义、效果不佳等问题,导致学生普遍缺乏通过现实体验来培养综合能力的机会,造成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脱节。(二)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的关系课程思政是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的有机统一,且思政知识源于或者至少与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课程建设“主战场”和课堂教学“主渠道”,有意

23、识地挖掘和融入思政知识,强化专业课程中对知识价值理性、人的道德性以及培养人的立场性等的价值引领,让学生面对具体情境时能够坚持正确价值准则、准确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亦即“课程思政的基础在于课程,根本在于对专业理论和其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的有效把握和运用”。知识和价值是能力培养的两个基本维度,课程思政应当是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最终需要内化为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课程思政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以知识与能力相匹配为目标,以知识传授和价值塑造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够精准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情境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价值判断分析能力两个方面的培养。(三

24、)通过课程思政实现能力内化情境建构与实践运用是能力内化的重要途径,“对 课程思政 而言,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原本属性,而是要充分提炼其蕴含的价值基因,通过隐形渗透、元素融合等方式,在专业教学中开展包含精神指引在内的综合素质教育”。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有针对性地将思政教育延伸到专业实习实践等环节,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亲身体验来验证和强化知识,增强运用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立足于课程建设“主战场”,在教材选用、教案编写、教学设计等各个环节牢固树立“思政”思维,在专业知识中自然而然地融入最贴切的思政内容,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案例,在

25、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引入、案例分析等方式,以此训练学生的应用思维和方法。二是充分利用专业实验课程等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创造现实的知识应用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亲身体验等理解专业知识所蕴含的原理以及价值理念,提升学生对现实情境中的信息分析、知识检索和应用操作等综合能力。三是树立专业实习实践的课程思政思维,不仅着眼于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而且将理论课教学中的思政知识作为451朱飞: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澄明与进路选择,思想理论教育,2 0 1 9年第8期。张弛,宋来:“课程思政”升级与深化的三维向度,思想教育研究,2 0 2 0年第2期。专业实习实践的首要任务,将职业伦理教育作为“第一课”并贯穿于实

26、习实践全过程,通过具体实践场景、导师现身说法、学生亲身体验等对学生进行立体化塑造,使知识和价值内化为可根据现实情境随机应变的能力。四、行为层级: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转化“高等教育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重要阶段,伴随着多元身份的实现,教育也要从理念内化、实践感知走向知行合一。”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最终层级是实现能力向行为的转化,此为从“人”本身到人的价值实现的阶段,是从本体的“德才兼备”“德法兼修”转化为在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价值塑造最终需要从价值知识、价值判断转化为价值实现,即引导和教育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

27、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一)从能力转化为行为的影响因素教育视角下的“行为”指的是受正确思想观念支配的有益行为,是以正确知识、正确价值观为基础,通过教育训练予以内化的能力素质的外在表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四个层级都需遵循科学原则和价值原则,所谓“知行合一”。然而,即便是完成了知识、价值、能力三个层级,达到了“完人”的绝美境界,也未必能实现“知行合一”。从能力转化为行为,主要受以下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人生态度。不同的人生态度决定着不同的行为选择和行为方式,古人对此已有广泛而深刻的讨论,可简略地概括为“出世”和“入世”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所谓 出世 主要指企图摆脱世俗生活,远

28、离现实中的种种不完美,以期进入一种完美的状态。所谓 入世 主要指努力深入现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完美的人生。”从行为的角度来讲,这两种人生观都能达致“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只是前者局限于自我层面。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目标不能停留于自我层面,而是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引导和教育学生“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这是实现从能力转化为行为应坚持的人生目标。二是价值方向。价值方向决定着行为的方向,不仅是能力转化为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决定着在大是大非面前的价值选择;不仅决定着是否达到“知行合一”,而且决定着“行”

29、的立场和性质。“德才兼备”“德法兼修”的时代新人首先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否具有政治敏锐性、政治判断力和政治定力,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是知识、价值、能力与行为“合而为一”的最低要求。(二)“知行不一”的两种典型表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可能存在能力差异,但基本上可以做到行为与能力的匹配。同时,需要重点警惕“知行不一”的两种典型表现,并作为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重要关注点:一是“知而不行”,即具备能力但不付诸行动,本质上是缺乏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

30、献智慧和力量”,要成为有用之才、栋梁之材,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奋斗;要实现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离不开积极奋发的精神斗志和人生态度。课程思政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育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塑造积极有为的思想意识,通过不懈努力积极成才,投身社会积极尽才,在奋斗中成就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二是“行而无德”,即行为与知识、能力不一致,本质上是“德”不胜“才”,对国家和社会有害而无益。当今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加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敌对势力操控舆论,一些西方势力仍未放弃“双标”乃至“多标”价值观,将其险恶用心包裹在“冠冕堂皇”的说辞和论证之中,将其所谓的“才能”发挥到极致,恶意歪曲

31、事实,造成了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此种现象一再表明,“能”需要转化为“行”,但“能”转化为“行”必须以“德”为根本、以“德”为前提。(三)通过课程思政增强行为转化自觉课程思政以理论知识传授、实践体验、典型事迹激励等方式,培育大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从更高层面、更深层次认识能力与德性、个人与社会等的关系,进而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551张兴海,李姗姗: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四论”,中国高等教育,2 0 2 0年第Z 2期。姚卫群:中西印哲学中的“出世”与“入世”观念比较,深圳社会科学,2 0 2 1年第3期。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

32、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人民日报,2 0 2 1年4月2 0日。任青:“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光明日报,2 0 1 4年5月5日。具体而言,针对能力层级向行为层级的转化,课程思政旨在筑牢行为转化的价值底线,增强学生的行为自觉性。一是培育学生探知真理的科学理性精神,将奋发拼搏斗志和理性判断能力转化为对具体问题的理性分析。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是以科学的思政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二是引导学生在真实体验中获得成就感、形成正向激励,将“不奋斗无青春”的坚毅品格转化为行为习惯。课程思政不能停留于“讲”和“

33、听”,而是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体验,通过一次次的“小成功”,不断激发学生“我能”“我行”的强烈自信,体验到积极作为的成就感、满足感和自我价值,进而达致内心有序的正向激励,通过情景建构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内化能力、锤炼能力并转化为积极行为的意志,培养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乐观向上、奋斗拼搏的一种内在品格和行为习惯。三是创造机会让学生更深刻地体察国情民情社情,通过感受中国巨变、领略中国奇迹,树立“劳动光荣”理念,将对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同转化为实际行动。五、结语“知识价值能力行为”构成了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四个层级,其中知识层级是最基础层级,旨在通过知识学

34、习提高认知能力;价值层级是对知识本身的理想以及道德情操、价值立场等的判断;能力则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本领和素质,具有情境性和实践性,是将知识和价值内化为能力素养的过程;培养“有能力的人”只是完成了“立德树人”的本体塑造,最终层级则是要转化为实际行动,要在行为层面达致“知行合一”,这为行为层级,至此才完成了教育的使命。每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应当结合专业知识以及四个层级的育人要求,找准课程思政点,挖掘和融入思政知识,并通过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实践教学、社会服务等多元途径,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对于法学专业而言,以培养“德法兼修”的新时代高素质法治人才为目标,开展课程思政就是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把习

35、近平法治思想融入专业课程中,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对中国法治和西方法治的对比中,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理论和法治体系的优越性和生命力,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伟大成就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通过“理论感知内化”的课程思政“三进阶”,源源不断地培养“德才兼备”“德法兼修”的人才,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人才保障。F o u rL e v e lG o a l so f“F o s t e r i n gV i r t u eT h r o u g hE d u c a t i

36、 o n”f r o m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o fP r o f e s s i o n a lC o u r s e sL i a n g P i n g(N o r t hC h i n aE l e c t r i cP o w e rU n i v e r s i t y,B a o d i n g0 7 1 0 0 3,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o i m p l e m e n t t h e f u n d a m e n t a l t a s k

37、o fm o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t h r o u g h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 c o u r s e s,t h ek e y l i e s i nt h e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 c o u r s e so fp r o f e s s i o n a lc o u r s e s,w h i c hs h o u l db eg u i d e db yc l e a re d u c a t i o n a lg o

38、 a l s.“T h ek n o w l-e d g e,v a l u e,a b i l i t y,b e h a v i o r”c o n s t i t u t e t h ec o u r s ee d u c a t i o n“F o s t e r i n gV i r t u eT h r o u g hE d u c a t i o n”f o u r l e v e l so fe d u c a t i o n a lt a r g e t,a n dt h ek n o w l e d g eh i e r a r c h y i s t h em o s t

39、b a s i c l e v e l,i n c l u d i n gp r o f e s s i o n a l k n o w l e d g ea n dt h ek n o w l e d g eo f e d u c a t i o n,a i m s t o i m p r o v et h ec o g n i t i v ea b i l i t y,v a l u eh i e r a r c h yi n c l u d e sk n o w l e d g ev a l u er a t i o n a l i t y,i n d i v i d u a lm o

40、r a ls e n t i m e n t,a n dv a l u e s,e t c.,b e l o n gt os u r p a s s t h e v a l u e j u d g m e n t l e v e l o f k n o w l e d g e,O n l yw h e nk n o w l e d g e a n dv a l u e a r e i n t e r n a l i z e d i n t o t h ea b i l i t yt os o l v e s p e c i f i cp r o b l e m s c a n t h e c

41、u l t i v a t i o no f“h u m a n”a s t h en o u m e n o nb e c o m p l e t e d.F i n a l l y,t h ea b i l i t yn e e d s t ob et r a n s f o r m e d i n t ob e h a v i o r t oa c h i e v e t h e“u n i t yo f k n o w l e d g e a n da c t i o n”,a n d t h e f u n d a m e n t a l t a s ko f c u l t i v

42、 a t i n gp e o p l eb yv i r-t u e i s t r u l ya c c o m p l i s h e d.T h i s i s t h e f i n a l b a s i s f o r t e s t i n gt h e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 c u l t i v a t i n gp e o p l eb yv i r t u e.P r o f e s s i o n a l c o u r s e“c o u r s ee d u c a t i o n”s h o u l db e c o m b i

43、 n e dw i t hp r o f e s s i o n a l k n o w l e d g e,a n d f o u r l e v e l so f e d u c a t i o nr e q u i r e m e n t s,f i n dc o u r s e e d-u c a t i o nr i g h t,m i n i n ga n d i n t e g r a t e d i n t o t h e i d e o l o g i c a l k n o w l e d g e,a n d t h r o u g hk n o w l e d g e,v

44、 a l u e s,i n t e r n s h i pp r a c t i c e,s o c i a ls e r v i c e s,s u c ha sm u l t i v a r i a t ew a y,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r o f e s s i o n a l o r g a n i c f u s i o n,a c h i e v e t h eu n i t yo f e d u c a t i o na n dt r a i n i n gk h a-l i de n t s.K e yw o r d s: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o fp r o f e s s i o n a l c o u r s e s;f o s t e r i n gv i r t u et h r o u g he d u c a t i o n;t h ec u l t i v a t i o no fm o r a l i t ya n d l a w;k n o w l e d g e;v a l u e;a b i l i t y;b e h a v i o r 责任编校 陈浩天651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