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是8、9的加法,被减数是8、9的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5。【教学目标】1、通过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2、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3、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探索意识。【教学重点】掌握8、9的加减法计算,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一图四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拍手对口令,复习8、9的组成。师:小朋友,我问你,8能分成1和几?师:小朋友(或学生的名字),我问你,8能分成
2、2和几? 【设计意图:通过对口令游戏,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复习过程中来,体现了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机会的教育理念。】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1)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继续游玩花果山。让我们去孙悟空的住处水帘洞看看!(点击课件,出现第一幅图)(2)师:请你仔细观察画面,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随之点击课件,点击小猴、小鸡即会出现相应的内容)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出:一共有几只小猴?一共有几朵小花?(教师板书。)【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情境资源,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对情境图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信息整理信
3、息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二、你说我讲,探索新知活动一、探究解决8的加法问题,体会一图二式。(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提出的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下面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猴?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几只小猴,需要用到哪些信息呢?(教师指课件上画面下方出现的信息。)师:你能连着信息和问题把话说完整吗?你表达得又清楚又完整,真棒!怎样列式?(生说教师板书。5+3)为什么要用加法算?师小结:对,求把两个数合起来是多少就要用加法来计算。结合图意说说看,这个算式中的“5”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还能列出不同的式子吗?(生说教师板书。3+5)“3”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师:为什么
4、一个问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呢?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师小结:哦,我明白了。把这幅图从左向右观察是“5+3”,从右向左观察是“3+5”。我们观察的顺序不同,列出的算式就不一样。(3)师:( 指黑板上的2个加法算式)请小朋友齐读一下算式。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算出来之后和同桌相互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看谁说得清楚、明白。(学生同桌交流)(4)集体交流。师:现在谁来说说你怎么算的?(如果有的学生还借助学具,教师也要给以肯定)。(教师指着黑板上的两个算式):5+3=8(只) 3+5=8(只)比较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学生交流。师(点击课件),小结:因为观察的顺序不同,我们可以列出两
5、个算式。但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都正确。【设计意图:一年级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启蒙阶段。在上个环节中利用已有的信息,教师充满激情地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整理信息、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体会一图二式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活动二、自主解决9的加法问题。1、(点击课件)师:你能用我们刚才的方法认真思考,列出两个算式,解决“一共有几朵小花”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随机巩固:自主练习1。【设计意图:这是一种自主尝试,在学生获得了8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解决9的加法问题,并锻炼自己组织语言对算式进行表述
6、。既能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又能使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主动参与,从而获得成功的乐趣。】活动三、探究解决8的减法问题。(1)(点击课件)师:请小朋友再看画面。仔细观察,看大石头上的8只小猴子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有5只小猴子跳进洞里。)你能说说图的意思吗?学生交流。师:5只小猴跳进水帘洞玩了,根据这个信息谁能提个减法的数学问题?(生说师板书:还剩几只小猴?)(2)怎样列式?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8和5各表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要求还剩几只小猴,就是从8只里面减去已经跳进水帘洞的5只。8-5等于多少呢?认真思考,独立计算,算出结果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算法。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3)全
7、班汇报。(点击课件)学生可能出现“根据8能分成5和3”的方法,也可能会把加法计算的方法迁移到减法,想5+3=8,就可以知道8-5=3;还有可能根据画面直接数出。只要合理都给学生以肯定。(4)自主迁移,独立计算师:刚才8只小猴子有5只跳进水帘洞,我们计算出石头上还剩下3只小猴。那我换一种问法,(点击课件)石头上的8只小猴子还剩下3只在玩耍,跳进水帘洞的有几只呢?你会列式吗?学生计算,交流。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8-3=5(只)(5)观察提升,沟通联系。(指着黑板上或课件上的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师小结:这一幅图表示5只小猴子和3只小猴子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到2道加法算式;也可以从8只
8、小猴子里去掉5只或3只,也得到2道不同的减法算式。这样看一幅图可以得到4道算式。小组讨论:观察这四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师:同学们,我们发现它们同用一个组成算得数,这四个算式实际上是有联系的。(6)师小结: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既有加法也有减法,真是了不起。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8、9的加减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创设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脑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其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三、自主练习,学以致用1、基本练习(1)自主练习1师:认真观察,你能说说图的意思吗
9、?(集体交流)试试自己列算式并计算出结果!交流,总结:求两部分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2)自主练习2师:这儿还有可爱的树袋熊和小老虎呢,这幅图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怎样列式?(3)自主练习3师:你能根据小蘑菇写出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吗?(4)自主练习4师: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小青蛙也蹦蹦跳跳来啦!(点击课件,动态展示)2、综合练习(1)师:刚才的看图列算式都难不倒大家,敢接受高难度的挑战吗?自主练习5。动动你的小脑筋,自己来圈一圈,填一填吧!集体交流多种答案,引导学生结合圈一圈说清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2)自主练习6师:没有图,只有算式,你还会计算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
10、自主练习7师:告别算式,我们去田野里轻松一下。(点击课件)这里有高大的树木,碧绿的草地,漂亮吗?树上还剩几只小鸟?草地上调皮的小鸡在和大家捉迷藏呢,等你把小草上的算式算对,它们就出来了。看谁能找到小鸡?(课件:小草上有算式,点击算式出现得数。当学生说对得数,教师点击小草,小鸡就露出来。)一共有几只小鸡?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3、提升练习小鸡、小青蛙、小鸟和小猴子在一起做游戏,他们各代表一个数字,小鸡=6 小青蛙=3 小鸟=9 小猴子=8,他们组成了小鸡+小青蛙=( ) 小鸟-小鸡=( )小猴子-小青蛙=( ) 小猴子-小鸡=( )【设计意图:将练习和教材情境生动串连,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同时练习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步步提升,充分体现开放性、综合性,真正体现了练习的功能,有助于学生计算素养的提升。】四、回顾总结,交流评价师: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收获最大的是什么?感到高兴的是什么?教师点击课件利用丰收园对学生进行评价。师:8、9的加减法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课下请同学们用你明亮的眼睛去找一找,算一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回味一节课的内容,进一步理清自己的学习思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