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女娲造人教材分析女娲造人是七年级上册第28课的一篇课文,它是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神话故事,文字通俗易懂。而且,文字的表达效果形象生动,是一篇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的好文章。此文详细描叙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远古人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文章清新、质朴,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而且文笔优美,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能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神话有一定了解,但对神话的学习却很少,而且他们水平差异较大,基础好的学生很快能把握文章要领,基础差的必须做好预
2、习。在学习中他们遇到最大的问题应该是神话中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因此教学中要多采取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难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3)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2、过程与方法 发挥自己的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教学重难点 1、体会想象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象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课前准备
3、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刘德华的歌曲中国人提问: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生答中国人问:那么你们可曾想过我们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朴素的问题从远古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探寻。对呀,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生可能想到进化论和神创论进而引入神话传说。问:大家还知道哪些神话传说?(课件出示相关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女娲造人。(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袁珂,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四川省新繁县人。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三、文学常识 1、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
4、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2、神话的特点想象和幻想、反应原始人的宇宙观四、字词解读课件出示重点字词注音解释五、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3、思考: (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2)女娲造人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齐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明确:女娲为何造人? 世间有些荒凉寂寞 女娲感到非常孤独 女娲想造出与自己一样的生物 女娲如何造人? 捏黄泥 挥洒泥浆男女婚配师问:女娲造人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若有,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词句) 明确:工作繁重,疲倦不堪(解决困难:挥洒泥浆造人) 人会死亡,如何延续(解决困哪:男人女人配合起来,世
5、代绵延)六、合作探究本文根据什么改编?丰富了哪些内容?用了什么手法?明确:风俗通(课件出示风俗通两则短文的原文和译文)丰富的内容:(1)女娲造人的动机 (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3)造人后的欢喜场面 (4)女娲的心理和情绪手法:想象通过改写、丰富补充之后的课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人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如:女娲“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等;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教师小结:这些喜悦之情都是因为人
6、的诞生而带来的,因为有了人,这世间 才充满了生机,也正因为有了人,这世间才有了最美好的情感爱。七、精读课文 感受形象咱们这篇文章中,女娲正是带来这些美好的根源,那我们来一起看看女娲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神呢?明确:神的能力+人的情感=神性和人性的统一1、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2、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小结女娲形象:女娲作为神,她神通广大 女娲作为人,她勤劳、聪明、有爱心、有创造力八、质疑释疑这个神话故事的内容违背了科学性,今天学习这个故事是否有意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和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
7、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九、拓展延伸课件补充夸父逐日和盘古开天十小结并布置作业1、 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未知的世界。2、 请你对女娲造人的原因和经过做另一种想象,写出你创编的女娲造人 ,注意细节描写。板书设计 原因:寂寞荒凉 神通广大 女娲造人 揉黄泥造人 勤劳、有爱 过程 挥洒泥浆造人 心、有创造 男女婚配造人 力课后反思:本文是篇神话传说,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能积极配合。设计的内容符合学生要求,突出了重难点,但学生较依赖手中的教辅资料,回答问题缺少自己的想法,希望下次能更多地引导他们问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