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783093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13课 折纸动物分析折纸动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折纸动物是一节集折、剪、撕、贴、画为一体的综合制作课。折纸动物用两条纸条分别折压后粘拼出动物的形态,并通过剪、贴和添画进一步突出动物的形象特点。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13课 折纸动物学生曾经学习过折纸,认识基本的折纸图示,折纸动物所以一般都能通过自己识图来制作。学生通过对一些动物身体比例的了解、把握,折出不同的动物形象,教材上的范图也能给学生一定的启示。折纸动物如将马儿的脖子加长,身子缩短就变成长颈鹿的基形等等。所以启发帮助学生抓住动物形体比例的特点折出动物,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折叠粘拼出动物的大形后,动物的嘴、耳可用剪的

2、方法,动物身上的花纹、皮毛既可画又可以撕贴,可以不受动物本身的花纹、色彩的束缚,自由地选择色彩、添画花纹。也可以巧妙地利用挂历纸、包装纸上的色彩和花纹来完成作业。 本课制作方法简单,难度不大,但留给学生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却很大。 二、教学目标 掌握折纸动物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 学会把握动物的比例及外形特点。 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 三、教学设计 本课折纸动物教学设计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从学生自己识图制作,到发现探究问题的讨论,再到寻求解决的方法,创造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不断地交

3、流、寻找规律,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为了便于学生讨论和活动的开展,可将课桌摆成四个圆圈,学生分四组围坐在周围。课前应制作CAI课件,它既能将各种动物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又能直观地分析动物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学生创作成功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激趣导入自学方法观察分析指导实践创新探索交流评论游戏活动 激趣导入这一过程中,教师快速折出不同的动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看书上的折叠示范图,自学折叠方法,试折出马儿。接着再寻找规律:折动物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头、脖子、身子、四足的长度、宽度的大致比例关系。 在观察分析这_阶段,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的动物

4、形象,师生共同分析它们身体的比例特征。随着学生的总结,课件将动物图片用阴影的形式把各部分大的形体比例概括出来。接着欣赏教材中通过剪、撕、贴、画几种方法装饰出来的动物,了解多种装饰方法,来指导学生实践。 接着学生巧妙地利用各种纸张的花纹、色彩,将喜欢的动物折出来,并把问题提出来,小组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评价环节中各组学生把做好的动物摆在桌上,大家自由地走动交流、评价。 游戏活动时,每组把前一节课做的小树摆出来,还可以做些小草、石头等,再把动物放进去,玩一玩“森林王国”的游戏。教学中还应注意渗透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作业要求: 每位学生先折出一匹马,再运用这种折叠方法自己折出一个动物形象,并

5、且完成其中一个的添画装饰。 四、教学建议 本课也可用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学习折叠方法并创造性地运用,折出不同的动物为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以添画装饰和游戏为主要内容。 注意不要选过于软的纸,以免折出的动物立不起来。 14课 瓜果飘香分析瓜果飘香 一、教材分析 本课瓜果飘香选用儿童熟悉喜好的水果为内容题材,并视之为绘画学习的切入点。 通过瓜果飘香观察辨识了解水果的形状和特点,品尝其色香滋味,使学生从感官的满足引发表现的欲望,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14课 瓜果飘香促进主动地投入学习。本课瓜果飘香教学内容偏重于对各种水果的形状和色彩运用的认识和表现,通过对瓜果飘香的观察了解,画学生喜爱的水果,帮助他们建立

6、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 由于学习内容瓜果飘香接近学生生活,在直接体验的基础上,学生一般能够掌握瓜果造型的特点,并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 认识瓜果的基本形状和了解色彩运用的规则。 初步了解观察性绘画的基本方法。 增强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须强调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性认识的建立,通过活动培植对美术学习的感情。将认识基本形和了艄熟悉色彩运用的基本知识与方法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并副入到特有的学习情境中去,旨在柔化单调枯燥的学习行动使之有利于知识增长和能力发展。 教学过程的安排应做到前后贯通,完整流畅。在诸多教学环节的设置处理方面,应注意相互间的衔接过渡: 欣

7、赏感受品味体验观察分析自主表现交流评析 在欣赏感受中可借助多种媒材,强化视觉印象;品味体验时应促发感官的注意,激活感觉联通,促进知觉场的形成;在观察分析时,可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认识形式美基本法则,了解物象反映的自然美的特征。 学习活动的开展,可考虑采用自主表现的方式,做到将观察分析和想象夸张结合,避免陷入机械摹写中,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到积极的结果,这对于其本身增强对美术学习的信心很有意义。 评价可以自评方式,交流在学习活动中观察体验所获的感受;以互评方式比一比谁画的水果更漂亮。 作业要求:将观察分析与想象迁移相联系,经组合画一幅自己喜爱的瓜果。 四、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可根据学情和条

8、件,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要求可适当放宽。 注意教学组织,保证课堂教学的完整顺畅。 作业形式既可以观察性绘画训练为主,也可以表现性绘画为主,或者作为记忆画安排,需要灵活处理。15课 由小变大的画分析由小变大的画 一、教材分析 根据小朋友爱在小纸片上画画写写的心理,由小变大的画画变大的画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画变大的画是指由不同的可以拼合的小纸片画面来共同构成一个较大的画的过程。此过程需要随机应变的思考,由小变大的画依据已画的内容或是情节的需要适当拓展,既有趣又要动脑筋。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15课 由小变大的画为了呈现变大后的效果,教材编排有三种样式: 1几张小纸片的拼合变大。2将大些的画纸折

9、小后从一小块开始画变大。3从拆开的小纸盒反面的某一块开始变大。变大只是一种形式,而目的在于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不断关连,扩大合理想象的空间。火车跑中的火车画到了头,而前面又需要再画些东西,这需要画面空间补充。画一位摩托车手难于构成你追我赶的气氛,于是就有了后面的扩大和添加。郊外的汽车一画中,桥下水中的故事既丰富了画的内容,又是合理的延续。所有这些想象都是从一小块画面开始的,小朋友很乐意这样去画。也许画得不美,这不要紧,在不知不觉中大脑进行了想象与表现,主动投入才是最重要的。 教材中的儿歌,是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编写的,可以学习背诵。儿歌包含了一种快乐,也包含了一种环境保护意识的养成教育。

10、 二、教学目标 告诉儿童并使之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 画一幅较有趣味的变大的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让儿童在充满情意的学习中,受到一次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三、教学设计学儿歌导入。激励儿童在较短的时间内背诵。由环境保护废纸片不乱扔可以画画过渡到教学的中心环节。 出示变大的画,师生问答评析范例。设问“这样的画是怎样变大的呢?”再过渡到教学的重点,即怎样变,变多大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不断变大的过程。每一过程之前让学生猜想多种可能性,使学生互动,但要适可而止。联想得好的,教师应予以肯定表彰,促使举一反三。三种样式的简介。重点介绍较大纸的折小:把小于16开、大干32开的图画纸折成大

11、小不等的多块,作业时露出其中的一小块,其余的先折叠好,作业过程中视其需要逐步展开,慢慢变大。多张小纸片拼合画大和拆开的小纸盒的变大画的样式是不难理解的。 布置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每位同学自选一种样式进行创作,内容不限。也可采取分组集体作业的形式。为避免学生作业中的麻烦,教师要强调动笔之前应有所构思。要从最适当的一块开始,分散的小纸片可以编号标记等等。 作业要求: 学生自选一样式(多张小纸片的、拆开的小纸盒或大纸折小的)进行独立作业。内容自定,基本符合逐步变大的过程,具有一定创意和想象,未涂抹色彩也是可行的。允许画面留有一两块空白。 四、教学建议 本课作业也可以采用分组集体作业的形式。 由老

12、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作业纸样式,然后分组接力续画。 同学之间的作业交换续画。这样可以使教学更生动活泼。 16课 蚂蚁搬家分析蚂蚁搬家 一、教材分析 本课蚂蚁搬家以蚂蚁搬家的故事为题材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蚂蚁搬家是一节通过创设情境渗透德育意识、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的典型课目。 以故事蚂蚁搬家为前提引导学生思考,主动投入地学习。通过蚂蚁搬家对昆虫外形特征的描绘,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喜爱和探究兴趣。本课主要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集体绘画创作,在学习讨论中,使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意义。 本课蚂蚁搬家有如述说一个寓意深刻而又生动有趣的童话,天真的孩子会凭着自己的观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进行无拘无束的表达。 小

13、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16课 蚂蚁搬家二、教学目标 认识、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 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 本课是一节表现性绘画课,应鼓励学表现。教学设计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生在交流活动中学习昆虫的造型表现方法节设置、作业方式都考虑到德育的暗示作知识,又陶冶性情,进一步发展完善人格。 教学过程的设置考虑如下: 创设情境学习讨论提供指导小结内化 可以利用多种媒材呈现故事起因,设根据蚂蚁的表情、动态及周围环境看图说话,理解题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语言描绘或用行为模拟蚂蚁搬家的情景,师生互动,展开学习讨论;根据学情分析提供

14、指导:可运用尝试教学法,对尝试作业进行具体点评,也可运用直观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蚂蚁的外形、结构特征,提供画蚂蚁的方法。 学习活动的开展,可考虑集体合作表现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现,在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采用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作业评价,以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课后延伸,提高学生认识,内化情感。 讨论题:你从蚂蚁搬家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作业要求:相互协作进行集体绘画创作,能抓住蚂蚁基本特征刻画动态,能大胆想象描绘出蚂蚁采用什么方式搬东西及所搬的各种物品。 四、教学建议 教师可设计CAI课件辅助教学,也可自制教具“活动的蚂蚁纸模型”,启发学生了

15、解蚂蚁的结构和动态,为学生画蚂蚁提供更多的参考。 在集体作业时,教师可将大白纸放置在拼摆好的桌子上,也可将纸粘贴在墙上作业。注意教学组织,发现有的学生挤到一堆而有的地方留空很多时,应马上进行调整,作业时应相互鼓励、相互包容。 可带学生到室外进行观察、实验,在地上扔些剩饭粒或饼干屑,引来一群蚂蚁,对它们进行观察,激发学生对昆虫世界的探究兴趣。 (杨群芳)教案长沙市育才小学皮浩老师的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蚂蚁搬家 一、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强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营造宽松自由,热烈紧凑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引导学生在掌握蚂蚁的造型表现方法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大

16、胆想象,夸张地表现蚂蚁搬家的情景。本课从课题到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学习活动的方式等都考虑德育的暗示作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友爱、协作的精神。 全课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指导游戏表现赏评启示四大教学环节实施教学。 教学的第一环节,首先用亲切、简短的师生交谈,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探究兴趣。接着看蚂蚁的录像,使学生对蚂蚁的形体特征有所了解,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然后画一画,描述、记录蚂蚁的长相。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积累了对蚂蚁的一点感性认识,进而利用形象直观的CAI课件,与自己感受的“活蚂蚁”进行对比,理性、科学地认识蚂蚁的外形与结构,纠正一些错误的认识。 以小组的形式展

17、开学习讨论,增强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通过师生有声有色的范画,指导学生学习蚂蚁动态的表现。 组织孩子们开展集体游戏和表演活动,行为模拟蚂蚁搬家的情景,同时引导他们大胆地想象与表现蚂蚁搬家的情景,让学生的体验有情趣,美术课堂生机勃勃。用集体合作的方式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感受相互合作的愉悦。 赏评启示环节由教师引导学生主要从合作是否融洽,想象、表现是否大胆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并通过集体欣赏的方式自由交流,引发思考,从蚂蚁搬家的故事里得到启示与教育。 二、说课稿 一、教材研究 (一)课题传递的信息 1、蚂蚁搬家是孩子们喜欢的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因此我认为,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是师

18、生一起愉快地、娓娓地述说她的过程。 2、这个故事体现了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寓意深刻。因此教学环节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德育的暗示作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活动的方式采用小组或集体合作为宜。 (二)教材引发的思考 1、本课是一节表现性绘画课,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夸张地表现。 2、学习蚂蚁的造型表现方法是本课的一个知识点,其中包括蚂蚁的外形、结构特征及动态的表现。 3、创设好情境,能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生动、有趣的蚂蚁搬家的情景。 4、教学评价侧重于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如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认知水平、交流表达能力等。 (三)教材的把握与处理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了解蚂

19、蚁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 情意目标: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相互友爱、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开展“蚂蚁搬家”的集体美术创作活动。教学通过组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有关蚂蚁搬家的活动来突出重点。 3、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启发学生把想象的“蚂蚁搬家”情景用绘画语言大胆地表现出来。教学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游戏表演进行蚂蚁搬家的行为模拟,同时展开学习讨论来实现难点的突破。 4、教学环节 (1)观察比较:了解蚂蚁的外形与结构。 (2)讨论指导:学习蚂蚁动态的表现。 (3)游戏表现:展开蚂蚁搬家情节的大胆想象与表现。 (4)赏评启示:注重对

20、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二、教法与学法 (一)本课较多地通过教师的演示(比如录像、动画、音乐等),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比较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二)谈话与讨论法结合。教师提出富于思考的问题,由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三)通过一些实践、表演活动,如扮角色活动,让学生以体验、表现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交流。 三、主要的教学理念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录像、电影、动画、游戏、表演、音乐等方式, 引导学生增强对蚂蚁形象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在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 通过动画、音乐、表演等设置蚂蚁搬家的情境,整个教学就象

21、在讲述一个 动听的童话故事,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第17课 鼓儿响咚咚教学目标:1、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学习活动的热情,体验制作与表演的乐趣。美术教案鼓儿响咚咚2、学习鼓的装饰方法。美术教案鼓儿响咚咚3、通过学习活动、初步感受不同艺术间相互交融与衬托所带来的美感。重点:体验制作与表演的乐趣。难点:鼓的装饰方法。教具:废旧材料罐、纸、木棒、胶水、剪刀、绳。美术教案鼓儿响咚咚教学过程:一、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鼓儿响咚咚好不好?(屏幕显示课题和打鼓的画面及鼓声)2、我为大家朗诵一首儿歌,我的小鼓响咚咚,我说话儿他都懂。我说小鼓响三声,我的小鼓咚咚。(教师背着小鼓表演儿

22、歌) 指着小鼓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同学:(略)你们能说说在那些地方见到过鼓吗?美术教案鼓儿响咚咚鼓励同学大胆回答问题:(略)3、现在请大家看一段鼓娃娃的舞蹈。 (屏幕显示)二、1、那么好看的小鼓,那么好听的鼓声,它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屏幕显示课本学生作品供学生欣赏)教师引导:这些漂亮的小鼓是用废旧瓶、罐等材料制作出来的,你们同样可以废物利用,做个漂亮的小鼓。2、屏幕显示课本小鼓制造步骤。3、教师示范小鼓制作步骤:(1)扎线美术教案鼓儿响咚咚 (2)装饰小鼓 (3)贴上你喜欢的小饰物4、学生制作小鼓。三、欣赏评析自主表演1、你喜欢哪个同学的小鼓,为什么?2、根据曲目来表演小鼓(教师示范)xx xx

23、 |x o|xx xx |x o|xx x|xx x|xx xx|x o|3、请同学上台用小鼓表演节目。4、放鼓娃娃舞蹈。请同学欣赏模仿表演四、小结:(鼓励课后废旧材料的利用、创新。)17课 鼓儿响咚咚分析鼓儿响咚咚 一、教材分析 鼓儿响咚咚鼓儿响咚咚,民族打击乐器,造型简洁,其中有些鼓在鼓体、鼓面装饰上有各种色彩和图案,传达着欢乐与喜庆。本课鼓儿响咚咚即以鼓为内容题材,开展综合性的探索学习。 通过鼓儿响咚咚设置音乐情景,模拟敲鼓动作,进而引发学生“做鼓”、“敲鼓”的激情,鼓儿响咚咚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本课教学内容偏重于对鼓体、鼓面及鼓边的装饰与表现,通过对民间舞蹈中各种鼓的欣赏与

24、了解,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纸杯、纸筒、铁筒等材料,制作出具有不同创意的鼓,并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展“敲鼓”的活动,感受艺术带来的愉悦。 由于鼓儿响咚咚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使用材料的伸缩性也较大,学生可直接利用材料本身的图案和色彩,略加美化,便能成为一面小鼓,也可以自己重新装饰,充分地表现自己的创造才能。 二、教学目标 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学习活动的热情,体验制作与表演的乐趣。 学习鼓的装饰方法。 通过学习活动,初步感受不同艺术间相互交融与衬托所带来的美感。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须强调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热情,营造宽松、热烈的教学氛围,将学习装饰鼓的基本方法和灵活运用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25、并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获得新的审美体验,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全课围绕“敲鼓”、做鼓、敲鼓的三组活动展开教学,并通过情境设置、模拟表演欣赏感受、探究方法创造表现、自主表演欣赏评析、教学延伸等教学环节来有效地实施活动,使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情境设置、模拟表演环节可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强化情绪的渲染,充分激发学习热情。欣赏感受、探究方法的过程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对民间舞蹈中的鼓的欣赏与教材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观察,采用设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制作鼓的基本步骤及鼓的装饰方法等。创造表现、自主表演是体现教学效果的关键部分,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做出自

26、己满意的鼓。自主表演可采用单独或分组合作的形式。 评价可以分组交流自己在活动中体验到的制作与表演的乐趣与感受,以集体评议的方式比一比谁的小鼓好看又好听。 教学延伸环节可展示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其他打击乐器,鼓励学生课后尝试做一做。 作业要求:运用绷、撕、剪、贴、画、扎等方法,装饰筒状的废旧材料,制作成一面好看的小鼓,然后敲一敲,听一听。 四、教学建议 建议学生选择筒状废旧材料时,除了考虑它的图案和色彩,还应适当考虑敲击时发出的声音。 注意组织教学,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敲鼓”活动组织可设置一定条件,或表演或随音乐敲击,或分组配合表现出轻重、缓急、流动的音响效果。 18课 办家家分析办家家 一

27、、教材分析 办家家(有的地方称办酒酒)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游戏形式。教师应通过这一形式来设计办家家、组织教学,让儿童通过自己动手、实践玩游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活动的乐趣。 本课办家家教学应让儿童通过观察、认识、了解餐具和食物的各种形状特点,使之从感受引发儿童学习的欲望。本课办家家教学应重视操作过程和对造型手段的认识,通过揉、搓、捏等方法和双手的协调配合,做自己熟悉、喜欢的餐具和食物,并用粘贴、刻画的方法来进行表现装饰。 本课办家家教学内容是儿童平时生活的再现,应该将个体制作与集体活动结合起来,调动学习的欲望。由几个人一组,一起动手做各自熟悉的餐具和食物等,将学习置于可予认同的生活情境中,在学习和

28、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18课 办家家二、教学目标 认识餐具、食物的形状,发展形象思维的能力。 掌握制作的基本方法、步骤和技能。 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师要注意做到激活学生记忆、感受、想象的发挥,培养动手表现的能力,通过活动方式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把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学习制作活动中,做到寓教于乐。 本课教学过程的安排要考虑到诸多教学环节的设置,要求条理层次清楚,完整流畅,衔接合理。通过记忆感受体验发现创造表现游戏活动自我评价,从记忆感受的表现活动中,激发兴趣,反映生活情境。 本课教学以童年为主题的美术学习活动进行,

29、通过玩泥巴,做餐具,捏食品等,引发学生的共鸣。在体验和活动中完成本课的学习。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在玩中寻找、发现、创造。 教学中,教师要在玩泥巴的活动中对制作的方法、步骤和装饰手法作适当的操作演示,使学生能通过合适的方法来创造表现。 作业评价:让儿童对制作好的作品谈自己的感受和游戏活动中获得的发现以及乐趣。 作业要求:动手制作几件自己熟悉的餐具和尝过的点心,大家一起做游戏。 四、教学建议 教学中,教师可准备陶泥,也可用彩泥提供给学生进行制作,有条件的学校可将陶泥制作的作业烧制成型。所以在教学中可准备适当典型的有启示性的陶制品提供给学生作直观欣赏。 作业形式可采用自主表现或合作方式进行。 19课 小

30、动物 小人物分析小动物 小人物 一、教材分析 本课小动物 小人物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初步接触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制作而设计的一堂工艺课。小动物 小人物教学生运用树枝和彩泥相结合,制作各种有趣的小动物和小人物。小树枝取之大自然,它表面有自然的纹理且有一定的硬度;彩泥是儿童常用的制作材料,它鲜艳、柔软,可以轻松随意地捏出各种形状。本课小动物 小人物综合两种材料的特点,取长补短,树枝在作品中适合做细长的部位,如:胡须、头发、四肢等,并且起支撑连接的作用;彩泥在作品中做为主体,如:躯干、头等部位。根据小树枝的不同形状和大小,学生可灵活巧妙地运用,如:又粗又短的树枝适合做大象的四肢,又细又长的树枝适合做老

31、鼠的尾巴等。 本课教学内容富有童趣,制作方法简单,学生容易掌握,作业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创作空间,在掌握了制作技巧和方法后,任学生大胆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l导学生了解感受两种材料的不同特点,使树枝和彩泥在作业中运用得恰到好处,鼓励学生自己创造设计新颖有趣的形象,作业要求可以适当放宽,突出自主表现和重视活动中学习能力的自然增长。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19课 小动物 小人物二、教学目标 运用树枝和彩泥进行有趣的人物、动物制作,并掌握制作技巧和步骤。 感受不同材质的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设计意识,让学生感受创造美的乐趣。 三、教学设计 播放教师自己用树枝和彩泥制作的动画,让学生欣赏。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激

32、起学生对本课活动内容的兴趣,产生自己创作的欲望。引导学生观察动画片中的人物、动物是用树枝和彩泥做成的。 可以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观察感受树枝和彩泥的这两种材质的不同特点,从而获得丰富的感官印象,进一步了解用树枝和彩泥做出的作品有特殊效果,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好准备。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将动画片中作品的树枝部分换成彩泥,通过效果对比,让学生了解作品中树枝所起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树枝和彩泥在作品中的作用,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作品设计,让学生初步体验成功,以激发更大的创作欲望。 分组讨论设计。可以让学生合作设计创作一组作品,既可以增加这课活动的趣味性,

33、拓宽创作的范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学生完成作品以后,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将此次作品作一次展览,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和创作的兴趣。 四、教学建议 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师创作的动画作品,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业可以采用同桌合作(或是好伙伴合作)的形式,作品可以进行展示,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创作的成功感。 (王 琴) 教案莘村小学邱桂珍老师的教案 小动物 小人物(教案)莘村小学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初步接触简单的立体和半立体造型制作而设计的一堂工艺课。教学生运用树枝和彩泥相结合,制作各种有趣的小

34、动物和小人物。小树枝取之大自然,它表面有自然的文理且有一定的硬度;彩泥是儿童常用的材料,它鲜艳、柔软,可以轻松随意地捏出各种形状。本课综合两种材料的特点,取长补短,树枝在作品中适合做细长的部位,如:胡须、头发、四肢等,并且起支撑边连接的作用;彩泥在作品中做为主体,如:躯干、头等部位。学生可灵活巧妙地运用,如:又粗又短的树枝适合做大象的四肢,又细又长的树枝适合做老鼠的尾巴等。 本课教学内容富有童趣,制作方法简单,学生容易掌握,作业结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在掌握了制作技巧和方法后,任学生大胆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感受两面种材料的不同特点,使树枝和彩泥在作业中运用得恰到好处,鼓励学生自己创造

35、设计新颖有趣的形象,作业要求可以适当放宽,突出自主表现和重视活动中学生能力的自然增长。 二、 教学目标: 1、 运用树枝和彩泥进行有趣的人物、动物制作,并掌握制作技巧和步骤。 2、 感受不同材质的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设计意识,让学生感受创造美的乐趣。 三、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树枝和彩泥进行有趣的人物、动物制作的简单技法,用树枝和彩泥进行有趣的人物、动物造型。 2、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分工协作的情趣。 四、 教学难点: 教学简单的立体造型方法。 五、 教学设计: 播放教师自己用树枝和彩泥制作的动画,让学生欣赏。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激起学生对本课活动内容的兴趣,产生自己创作的欲望。引导学生观察动画

36、片中的人物、动物是用树枝和彩泥做成的。 可以上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观察感受树枝和彩泥的这两种材质的不同特点,从而获得丰富的感官印象,进一步了解用树枝和彩泥做出的作品有特殊效果,为下一步创作作好准备。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将画片中作品的树枝部分换成彩泥,通过效果对比,让学生了解作品中树枝所起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树枝和彩泥在作品中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学生一些材料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作品设计,让学生初步体验成功,以激发更大的创作欲望。 分组讨论设计。可以让学生合作设计创作一组作品,既可以增加这课的趣味性,拓宽创作的范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学生完成作品以后,可以给学生一个

37、展示的空间,将此次作品作一次展览,便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和创作的兴趣。 六、 教学体会: 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师创作的动画作品,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业可采用合作的形式,作品可以进行展示,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创作的成功感教案佚名老师的教案 教学内容 第十九课 小动物 小人物 教学目标 1 运用树枝和彩泥进行有趣的人物、动物制作技巧和步骤。 2 感受不同材质的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与设计意识,让学生感受创造美的乐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动画。 学生:彩泥、各色树枝。 教学重点 用彩泥和树枝塑造出一组生动的作

38、品。 教学难点 学生对初步接触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的把握,怎样让这些作品在稳。 教学过程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目标 欣赏动画 引导学生观察动画片中的人物、动物。 观察动画片中人物、动物的特点和可爱之处。 加强学生直观感受。 观察感受 n 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材料的不同特点。 n 观察课本中的范作,老师拿出已把树枝部分换成彩泥的作品,让学生去比较效果。 n 树枝在作品中适合做什么呢?不同的树枝有不同的用处。除了书中的所用之处还树枝可以用于什么地方? n 看一看、摸一摸树枝和彩泥,感受一下这两种不同材质的特点。 n 比较老师的范作与课本中的范作,感受两种材料在作品中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n 学生讨论回

39、答:又粗又短的树枝适合做大象的四肢,又细又长的树枝适合做老鼠的尾巴。树枝还适合做窗户、扫把 n 获得丰富的感官印象,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好准备。 n 明确两种材料的不同用处。 设计创作 作业:回忆动画片中的人物、动物或其他有趣的事物,用彩泥、树枝小组合作创作一组作品。,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集体创作几组作品。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评说作品 请小朋友自己或互相来说一说作品。 学生自己或互相来说一说作品吸引人和不够的地方。 增强学生说的能力 作品展示 课后将这些作品展示于橱柜并引导学生欣赏和积极评价。 学生欣赏作品并进行大胆自主的发言,对作品进行互评和自评。 体验成功,

40、激发学习和创作的兴趣。 教学后记 20课 你的家 我的家分析我的家 一、教材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与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你的家 我的家通过动手画自己的家,画街道,画商店来培养学生初步的社区意识,提高学生的形象记忆和创造的思维能力,对地图的初步识图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本课你的家 我的家以训练学生的形象记忆和方位记忆而展开教学活动。 通过观察、记忆让学生认识、了解不同房屋建筑的形状、结构和特点,掌握房屋的基本画法来画各种建筑,引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你的家 我的家教师应引导儿童对自己居住的房屋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来表现,并对环境做适当的补充。 教材你的家 我的家的图例以家和学校的路径

41、联系为主线,并通过集体创作活动来作业。学生将各自画好的家剪下来,然后根据家所在方向、位置和距离粘贴在学校的周围,同时将学校和家用道路连接起来,并在道路的两旁添画上商店和其他场所,使人感到如入其境。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20课 你的家 我的家二、教学目标 记忆创造,感受生活情趣、培养初步的社区意识 了解各种房屋形状、结构,掌握基本画法。 增强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录相、图片等)让学生观察、了解各种房屋建筑的形式、结构及色彩,建立感性认识。通过让学生谈自己的家和其它建筑及街道的形状、特点,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的安排要注意各个环

42、节的层次处理和相互的衔接。通过欣赏观察认知感受自主表现集体活动评价交流的形式,促进学生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第一课时,以欣赏、观察入手,认识、了解不同房屋建筑的形状、结构和色彩,掌握房屋的基本画法。引导儿童记忆、想象画出自己居住的建筑物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色彩进行装饰。 第二课时,教师要指导儿童将画好的家修饰完善。学习活动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各人根据自己的家所在方向、位置将其粘贴在与学校相应的地方。在粘贴好家的纸上,要指导儿童根据每天上学经过的道路把学校和家连起来,并在道路旁适当添画场景建筑和环境,以体现学校、社会、家庭的相互关系。 教学评价:谈自己与他人在表现与创造时的感受和集体活动中共同作业的愉悦感。 作业要求:画出各自的家并剪下来,大家一起用道路把学校和同学的家、自己的家连接起来,并添画上其它场景和环境。 四、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之前,可先布置儿童去观察、熟悉自己居住的房屋形状及上学经过的街道以及其它场所的情况。 儿童分组作业的纸(对开或全开)可课前准备好,同时将学校的位置先确定好(摆在纸的中间比较恰当),这样便于学生作业。 作业中添画街道和场所,可以画的画形,涂的涂色,同时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