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课 时 计 划课 题1、常见的小动物教 学目 标1、说出生活中常见到小动物2、能用各种方法吧寻找到的动物记录下来,能用不同方式交流表达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教学重点学习观察、记录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观察、记录、整理的能力。教具准备1、学生分组,并介绍组内成员分工(包括记录、保管找到的物体、代表小组交流、分工合作等)。2、工具:放大镜、小铲子、镊子、塑料袋、小瓶子、小桶等若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出本课探究问题1、在打开科学之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科学家们是怎样研究科学的,还知道了在玩的时候也有科学。今天,我们就来像科学家们那样来认识我们周围的小动物。2、
2、揭示课题:常见的小动物。交代本课探究任务。(二)指导探究,学生进行探究活动1、活动1:泥土里有什么动物(1)探究准备谈话:在我们学校的泥土里你曾发现有什么动物?学生结合学校生活经验分享。讨论交流:在泥土里观察寻找东西时要注意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提示学生要团结协作、注意安全、爱护花草等。)学习放大镜、镊子的正确使用方法。小组长领取工具(放大镜、小铲子、镊子、塑料袋、小瓶子、小桶等)。(2)探究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到泥土里进行探究活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3)探究的整理小组讨论:泥土里有什么动物?(要求讨论时注意声音要适中,不要影响其他小组的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完成记录表。小
3、组派代表汇报交流。要求畅所欲言。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交流总结。(三)探究评价。1、小组长按组内人数领探究评价表,并分发。2、学生填表,教师巡堂指导。3、填好后上交评价表。教学过程(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就像一位位小科学家一样运用了观察、分类、比较的方法,研究了泥土里的小动物,初步认识了生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随时随地的学习科学、研究科学,为科学领域开拓一片新天地。第二课时四人小组活动1、在校园寻找其他小动物?2、交流3、分类4、展示5、小结。教学后记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科学,对科学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所以学习起来很认真。教学本课,我从在草丛里寻找物体开始,通过观察、分类与比较,
4、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初步认识生命,了解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的目的,并由此了解到植物和动物都属于生物。板书设计1、常见的小动物泥土里、水池里、树上课 时 计 划课 题2、探究技能:观察教 学目 标1、知道使用人体的感官去观察动物,知道使用放大镜和望远镜观察,知道观察结果需要记录。教学重点学习分类、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观察、记录、整理的能力。教具准备1、学生分组,并介绍组内成员分工(包括记录、保管找到的物体、代表小组交流、分工合作等)。2、工具:兔子、放大镜、望远镜。教学过程第三课时一、活动1:用感官观察(1)谈话激趣:设置生活情景,让学生观察小白兔的图片,说出他的特征,并提问,为什么
5、别人能观察到的我不能观察到呢?怎样才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2)呈现人体主要感官的特写,特写下面付文字说明,提示学生如何观察。(3)在观察静态特证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观察动态特征(4)讨论:用感官可以观察动物的哪些特征?二、活动2:有序的观察1、引导学生学习有序的观察的方法。通过提问:小白兔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点?三、活动3:用工具观察1、介绍放大镜、望远镜的作用和使用方法2、比较: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蚜虫 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远处的鸟 让学生发现人类感官的局限性,体会使用观察工具的优越性和必要性第四课时操场观察1、 布置任务2、 小组分头活动3、交流4、总结教学过程教学后记通过本
6、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不同的感官能感知动物相应的特征,并学会了观察兔子身体的分部以及各部分的特点。 板书设计2、 探究技能:观察课 时 计 划课 题3、观察蚂蚁教 学目 标1、认识蚂蚁,观察蚂蚁的外观和行为;了解蚂蚁的饮食习惯。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由表及里对蚂蚁进行观察。教学难点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身边的事物。教具准备学生收集蚂蚁的有关信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激趣导入、引发兴趣1. 四个小朋友在画蚂蚁,这是他们画的蚂蚁,你们觉得谁画的对呢?蚂蚁是什么样子的?二、探究新知:1. 观察蚂蚁的外形 (1)放映有关蚂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外形和
7、身体的分部,并记录观察结果。 (2)让学生讨论蚂蚁身体各部位有什么特点。2. 蚂蚁喜欢吃什么 (1) 通过做实验让学生观察发现,实验前先让学生猜测哪种食饵聚集的蚂蚁多,带着疑问进行观察。(2)活动前提醒学生安静等待,细致观察,及时记录。(3)引申问题:蚂蚁是考什么找到他喜欢的食物的?3. 蚂蚁怎样搬运食物 (1)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谈论蚂蚁如何搬运食物 (2) 蚂蚁用哪个部位搬运食物? (3) 发现食物的蚂蚁会去找同伴帮忙吗? (4) 播放相关视频4. 让学生根据图片画出蚂蚁教学过程教学后记学生观察蚂蚁兴趣浓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不同的感官能感知动物相应的特征,并学会了观察兔子身体的
8、分部以及各部分的特点。板书设计3、观察蚂蚁课 时 计 划课 题4 、蜗牛与蚯蚓教 学目 标1、 能描述蜗牛和蚯蚓的身体结构特征2、 知道蜗牛与蚯蚓爬行时参与的不同部位3、 能说出蜗牛和蚯蚓受到外界刺激时会有什么反应。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有序的对蜗牛和蚯蚓进行观察。教学难点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身边的事物。教具准备课件,视频,蜗牛,蚯蚓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发兴趣猜谜语:细细长长一条龙,天天躲在泥土中,他是庄稼好朋友,钻来钻去把土松。 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引出蜗牛和蚯蚓,设置问题:蜗牛和蚯蚓都没有腿,他们是怎么爬行的呢?二、 新课呈现1、 观察蜗牛和蚯蚓的活动 (1)用
9、比较的方式进行观察 把蜗牛和蚯蚓放在纸板上,一是纸板比较粗糙,有利于蚯蚓的运动,二是容易观察到蜗牛爬行留下的粘液。 (2) 学生观察并思考: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主要利用身体的那一部分进行运动? (2)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蜗牛和蚯蚓参与运动的身体部位不同。蜗牛是腹部波浪形爬行,蚯蚓是身体一伸一缩爬行。2、 观察蜗牛和蚯蚓对刺激的反应 (1)教师引导学生用手轻轻触碰蜗牛和蚯蚓身体的不同部位,观察他们有什么反应。 (2)观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当蜗牛和蚯蚓受到外界刺激时会作出不同的反应。 (3)引申问题:蜗牛爬行时分泌的粘液有什么作用?三、 观察蜗牛和蚯蚓的身体1、 问题1:蜗牛和蚯蚓都是以爬
10、行的方式运动,观察他们的身体有什么相似之处?2、 引导学生用感官从整体到局部、由前往后有序的观察,同时利用放大镜进行观察。3、 交流、讨论,总结。4、 问题2:蜗牛和蚯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5、 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四、总结,播放相关的视频,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教学过程教学后记学生观察认真、仔细,通过观察蜗牛和蚯蚓的活动,学生知道了当蜗牛和蚯蚓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板书设计 4、蜗牛与蚯蚓动物不同点相同点蜗牛蚯蚓身体表面有壳裸露.外形扁圆,有肥厚的腹足细长,有许多环节头部.课 时 计 划课 题5、蜻蜓与麻雀教 学目 标1、认识昆虫和鸟类,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
11、特征。2、观察昆虫、鸟类的实物或标本和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3、培养学生喜欢和保护小动物的意识,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学会在探究过程会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教学重点认识昆虫和鸟类,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蜻蜓和麻雀都能在天上飞行,知道它们是靠什么飞行的吗? 二、新课(一)、观察比较蜻蜓与麻雀的翅膀1、谈话:同学们,蜻蜓和麻雀都有翅膀,它们的翅膀一样吗? 2、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蜻蜓和麻雀标本。3、教师巡视辅导,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4、教师对学生的发现进行梳理。总结:蜻蜓和麻雀都有翅膀
12、,都会飞,可它们的翅膀却不一样。(二)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师:我们通过观察和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发现它们的翅膀是有很多区别的,除了翅膀外,身体的其他部位是不是也有很大不同呢?请小朋友们继续用比较的方法仔细观察蜻蜓和麻雀,把你们的发现写在观察记录上。 1、 师出示蜻蜓和麻雀的标本。 2、 师引导学生了解观察顺序。 3、 组织学生小结。 4、 出示燕子或鹰标本,5、 让学生说说它是蜻蜓还是麻雀的伙伴,为什么? 6、 结合分类情况讨论两类动物外形上的共性,认识鸟类和昆虫类。 7、 谈收获,师总结:原来蜻蜓的翅膀和麻雀的翅膀是不同的,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善于观察、思考,才能发现更多的科学知识。(三)寻
13、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1、游戏:寻找同类 2、师:自然界有很多与蜻蜓和麻雀相似的动物(出示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动物的身体特征,找出蜻蜓的同类和麻雀的同类,想一想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它们在哪些方面相似呢? 3、师生共同归纳:像蜻蜓那样具有1对触角、2对翅膀、3对足的动物属于昆虫;像麻雀那样身上有羽毛、1对翅膀、1对足的动物属于鸟类。 4、谈收获 5、师总结:演示课件蝙蝠,大家知道它是哪一类动物吗?请同学们课后通过“网上学”等方式去寻找答案教学后记这节课的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我在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板书设计 5.蜻蜓与麻雀翅膀透明不
14、透明没有羽毛羽毛两对一对薄厚触角一对没有足一对一对体表3对没有羽毛课 时 计 划课 题6.青蛙与鲫鱼教 学目 标1、 认识两栖类和鱼类,归纳其共同特征2、 了解其发育的区别3、 对比其运动的区别教学重点了解其区别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做科学活动记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蝌蚪和小鱼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1. 观察蝌蚪和小鱼 (1) 出示蝌蚪和小鱼的图片,问:他们是用什么来游泳的?他们的身体有什么相似之处? (2)引申问题:所有的蝌蚪都长得一样吗?有的长出了小腿,小鱼长腿吗?2. 观察蝌蚪和鲫鱼是怎样长大的 (1) 发展学生思维,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猜想,把蝌蚪和鲫鱼的生长过程画出来。 (2)教师出示直
15、观教材,为学生的猜想提供帮助。 (3)讨论:你还知道小蝌蚪和小鲫鱼生长变化的其他情况吗?他们生活的环境变化吗?3. 观察青蛙和鲫鱼的外形 (1)观察青蛙和鲫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A:他么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B:每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C:他们的身体表面都一样吗? (2) 讨论回答 (3)教师总结 (4)思考,讨论:两栖类和鱼类这两大动物各有什么明显的特征?4. 把他们分类 (1)出示教材提供的八种动物图片 (2)归类教学过程二、全课总结1、提问: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这节课中,哪个同学的表现比较好?2、学生各抒已见,教师根据回答完成板书3、教师小结:教学后记青蛙和鲫鱼是
16、学生常见的动物,因此这节课的课堂气氛比较热烈,也能够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有效地教学,学生掌握得较好。板书设计6.青蛙与鲫鱼青蛙:两栖动物鲫鱼:鱼课 时 计 划课 题7.壁虎与小猫教 学目 标1、 认识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观察壁虎和小猫的外形。2、 了解壁虎和小猫运动方式的区别。3、 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4、 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教学重点认识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 教学难点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教具准备小猫和壁虎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壁虎标本。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二、壁虎和小猫的运动方式1、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壁虎与小猫的身体有哪些相似的地方?2、 观察自己带来的壁虎和
17、小猫,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用? 3、 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 4、 教师小结(多媒体显示它们的不同运动。) 5、 展开猜想:它们的运动器官有什么区别? 6、 多媒体提供它们运动器官的资料。 7、谈收获 8、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壁虎可以垂直的在墙上爬行;小猫喜欢跳,走路的声音很轻。说明它们的运动方式不同。三、 虎和小猫的外形师:我们继续来了解小猫和壁虎。1、请同学们拿出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观察壁虎)2、应该用哪些好的方法去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整体,再从头部开始往下观察。)3、独立完成这项活动,将观察的结果进行有条理的整理和记录。4、友情提示:开
18、展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对他人的成果作出正确的评价。5、教师小结。(多媒体显示它的外形及表格。)拓展:今天我们通过对壁虎的观察,进一步了解了它们的运动和外形特点。你还想了解它们的哪些方面?找到你观察同样问题的伙伴,制定研究计划,进行实验。6、 谈收获,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对壁虎的观察,进一步了解了它们的运动和外形特点。希望同学们回去后多查找一些有关资料。教学后记这节课我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体验探究科学的乐趣,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记录、整理记录,并能根据观察记录进行比较分析,并培养他们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板书设计7、壁虎和小猫壁虎爬行类动物小猫哺乳类动物爬行动物的特征:身体分为:头、
19、颈、躯干、四肢、和尾。体表被覆鳞片,四肢从体侧横出,腹部常贴着地面爬行。哺乳类动物的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体表被毛,四肢能支撑体,善奔跑。课 时 计 划课 题8. 海洋里的动物教 学目 标1、 了解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2、 了解海洋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3、 欣赏各种海洋动物4、 感受海洋动物的多样性教学重点认识海洋动物。 教学难点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教具准备海洋动物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三个小朋友在海边,看到有海豚跳出水面,问:海里有什么动物呢?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从学生们在海洋公园里常见的海豚入手,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海洋里更多的动物。二、认
20、识海洋动物1、出示各种海洋动物,让学生认识。 提供尽可能多的照片,使用录像、课件等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让学生进行观察。2、 按类别分类介绍:鱼:鲨鱼、小丑鱼、魔鬼鱼 哺乳动物:海豚、海狮、海豹 软体动物:海螺、章鱼 引导学生进行描述。3、通过观察,将动物进行归类。 提供尽可能放大的图片,让学生真实的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引导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即各类动物的外形特征。三、 海洋里的运动高手1、 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海洋生物不同的运动方式。2、 交流讨论,描述图中的动物借助身体的哪些器官进行运动的呢?四、 观看相关视频。五、 总结。教学过程教学后记学生在前面已初步了解昆虫类与鸟类、两栖类与鱼类
21、、爬行类与哺乳类等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标准,还了解了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对大自然中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充满了探究的兴趣。在活动的选择上,我强调“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学习观,安排了动手画,动眼辨,动口说,动手写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图片资料,实物,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材料的观察和记录,提高探究能力,增强热爱环境,保护海洋的环保意识。板书设计 8、海洋里的动物鱼:鲨鱼、小丑鱼、魔鬼鱼哺乳动物:海豚、海狮、海豹软体动物:海螺、章鱼课 时 计 划课 题9.森林里的动物教 学目 标1、 了解各种各样的森林动物。2、了解森林动物不同的栖息地。3、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学会在探究过程会愿意
22、与他人合作、交流。教学重点了解各种各样的森林动物。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做科学活动记录教具准备课件、录像资料教学过程一、 导入 1、 情景:四个小朋友在森林里郊游,发现树上有只小松鼠在吃松子。 2、产生问题:森林里还生活着哪些动物?在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从学生熟悉的小松鼠入手,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森林里生活着的各种各样的动物。二、 活动一:认识森林的动物 1、 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动物标本或图片,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 2、 同学们手中也准备了许多图片和小动物能帮着分类吗?这样吧,你就代表某种动物朋友,你先找到你的同类,组成一组,一起研究好吗? 给常见的动物分类,发卡片,以它们为例分分看
23、。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他们向着目标前进。 学生交流汇报,分类的标准有许多。 (1)、运动方式:水中游空中飞地上走或爬 (2)、生存方式:野生家养 (3)、身体特征:鸟类鱼类哺乳类昆虫和软体类三、 活动二:他们生活在哪里 1、动物们有他们生活的家园,你能帮他们找到适合他们生存的家园吗? 在树上活动的: 在地洞里活动的: 在地面上活动的: 在草丛里活动的: 在土壤里活动的有:四、 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根据不同动物身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征,科学家对动物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类。而这些特征正是他们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以后将进一步学习。教学后记教学本课时,我出示大量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了
24、解各种各样的森林动物,了解它们不同的栖息地,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板书设计 9.森林里的动物 在树上活动的: 在地洞里活动的: 在地面上活动的: 在草丛里活动的: 在土壤里活动的有:课 时 计 划课 题10、珍稀动物教 学目 标1、 了解一些动植物正在灭绝或已经灭绝了。2、 认识一些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3、 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了解一种珍稀动物的生存状况,提出我们保护性的建议。4、 认识到爱护珍稀动物的意义,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已灭绝的动物及其灭绝的原因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做科学活动记录教具准备课件、视频教学过程一、 引入1、 生活情景:琪琪在书房看到爸爸在整理旧照片,其中有一张拍摄
25、的是不认识的动物。2、 产生问题:为什么爸爸见过的动物在地球上消失了呢?还有哪些动物在地球上消失了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二、 消失的物种1、结合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向学生简要介绍这三种动物:新疆虎、台湾云豹、中华白暨豚。思考: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动物的消失?2、学生讨论、思考、交流。3、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行为导致了物种消失的速度加快。三、 濒临灭绝的动物1、 通过图片向学生介绍动物濒临咩灭绝的主要过程,提供大量的图文资料供学生查阅,了解造成珍稀动物数量急剧下降的人为原因,意识到动物的生存与环境密切相关。2、 问题:如何保护珍稀动物?3、 学生讨论、交流,分享4、 教师总结四、制作保护动物的简报。
26、教学过程教学后记我通过与学生一起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几种动物灭绝的原因,以及国家所采取的保护措施,让学生形成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板书设计 10、珍稀动物消失的人为原因:保护措施:课 时 计 划课 题11、自然界中的水教 学目 标1、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了解水的特征。2、通过这节课使学生学会做科学活动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学会在探究过程会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的水体教学难点估计海洋与面积的大小教具准备水教学过程一、 引入1、 生活情景:四个小朋友站在黑板前,正在欣赏黑板上的一幅蔚蓝与碧绿相间的
27、地图图标2、 产生问题:蓝色的都是水,地球有那么多水吗?二、 认识自然界的水体1、 提问:你见过自然界中的哪些水体呢?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思考发言。2、 播放图片、录像,让学生欣赏自然界的水体 思考:从这些图片中你有什么感想?3、 绘画:画出家乡美丽的水体。 小组交流、分享,学会发现自然界水体的美,并且关注自然界中的水体,留意身边的水。三、 海洋有多大1、 老师展示地图的素描图,引导学生找出海洋和陆地的位置。2、 引导学生图上不同的颜色,通过不同颜色的强烈对比,认识到海洋有多大。3、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估计陆地与海洋面积的大小,可通过绘制方格,利用拼图游戏来估算。四、 引申问题:地
28、球上的水有那么多,为什么还有新闻说有些地方缺水,没有足够的水喝呢?1、 观看相关视频2、 讨论分享3、 总结教学过程教学后记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是生命的源泉,学生只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但对水的性质其实并不了解。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利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以及水与其他液体的不同,学习效果较好。板书设计 11、自然界中的水江、河、湖、海课 时 计 划课 题12、纯净的水教 学目 标1 通过观察,比较水、白醋和白酒的区别,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 通过观察,比较水、牛奶和食用油的区别,描述水的特点。3 培养学生探究水的兴趣。教学重点对水的观察。
29、教学难点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液体进行区别。教具准备课件、水、白醋、白酒、牛奶、食用油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哪杯是纯水?1、讨论:(出示三杯液体)这三个杯子中分别是白酒、纯水、白醋,根据平时你对这三种液体的了解,想一想这三种液体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哪杯是纯水?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2、提示:实验时,不能采取尝的方法。闻的时候,要用扇闻的方法,以保护我们的鼻子不受刺激。3、示范方法:轻轻地用手扇动杯子上方的空气,用鼻子闻此空气。4、观察:请一名或两名学生到讲台用扇闻的方法观察三种液体,并把闻到的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区分出三种液体。5、归纳:无色无气味的那杯是纯水,白酒有很刺激的气味,白醋闻起
30、来有酸味。二、 活动二:常见的液体1、 讨论:(出示三杯液体)这三个杯子中分别是水、牛奶、食用油,根据平时你对这三种液体的了解,想一想这三种液体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分开?2、 提示:实验时,不能采取尝的方法。闻的时候,要用扇闻的方法,以保护我们的鼻子不受刺激。3、 观察、交流,并记录观察结果。4、作业:(1)鼓励学生课后用扇闻的方法区分常见的液体。(2)看来,仅凭眼睛观察是不够的,利用鼻子可以闻出白酒和醋的气味,那么请同学们回家后试一试糖水和盐水要怎样区分呢?教后记:学生知道调动多种器官来辩别纯水。教学过程教学后记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水、白醋和白酒的区别,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气
31、体。让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液体进行区分。板书设计12、纯净的水颜色透明度气味 课 时 计 划课 题13 水能溶解哪些物质教 学目 标1、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2、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3、 意识到小组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观察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难溶解的现象,了解溶解方法。教学难点观察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难溶解的现象,了解溶解方法。教具准备课件、少量食盐、砂糖、食用油和沙、茶叶教学过程一、 引入 1、生活情景:四个小朋友在博物馆参观用雕成的兔子、老鹰等艺术展品,看到有些展品上有一些灰尘。 2、产生问题:这些盐雕脏
32、了,怎么不洗一洗? 3、引申问题:水能溶解哪些物质?二、往水里加点东西1.学生观察实验:分别取一小匙食盐、砂糖、食用油和沙,分别放入四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其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砂糖、食用油和沙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 (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4.学生得出溶解的初步概念。三、 高锰酸钾的溶解 1、教师实验:把少许高锰酸钾轻轻的放入水中,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
33、的变化。 2、学生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里的溶解过程。 3、引导学生明白: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均匀的分散在水里,无论搅拌、沉淀、过滤都不能把它分离的现象。四、 泡一杯茶 1、过渡:有一位朋友来了我们的实验室,他说他可以溶解在水中,看看他是谁茶叶 2、加水 师:好,现在老师把热水倒进去,看看他会怎么样? 3、派茶叶师:你们想知道这位小朋友变成怎么样了吗?好!现在就闭上你的眼睛,静静地等待,它正悄悄地来到你的身边,不要动哦!动,他就会跑掉的。(小组长拿茶叶)好!睁开眼睛!看见了吗?好!那老师给1分钟你们好好观察这位小朋友到底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过程放东西下面,放一杯大茶叶上来。 4、总结:播音乐
34、时间到!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吗?提示:水是怎么样?说明了什么?茶叶又怎么样?又说明了什么? 5、师总结:原来茶叶有一部分溶解在水中,一部分不溶解。老师还知道在我们煮凉茶的时候,草药煮出了颜色,水变成了黑色,可草药还在,那不就像茶叶一样吗? 6、引申:那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像茶叶一样呢?教学后记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实验往水里加入食盐、砂糖、食用油、高锰酸钾和沙等物质,观察、比较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里,拿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里,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板书设计13 水能溶解哪些物质溶解现象不容易溶解现象 课 时 计 划课 题14、怎样加快溶解教 学目 标1、 知道搅拌、热水和
35、研碎冰糖能够加快冰糖的溶解。2、 了解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了解溶解快慢可以改变。教学重点冰糖溶解的实验研究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和非变量条件的控制。教具准备冰糖、烧杯、热水、玻璃棒、钥匙、水槽、记录表格、多媒体教学仪器、实验投影仪、实物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 引入。1、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水能溶解哪些物质”,这节课我们来开展一个比赛,这里有一些大小形状一样的冰糖,看哪一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冰糖溶解了,并告诉老师是怎么做的?同学们愿意参加这个比赛吗?二、 探究过程(一)提出问题1、 谈话:刚才同学们说搅拌、加热水和研碎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加快溶解,这些是从日常生活中得到的常识
36、和经验,这些是不是正确的呢?因此,我们的问题是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让我们确切的看到这些方法是确实能加快溶解的。2、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小组汇报和交流。3、 谈话:我们现在明确了要探究的问题如何验证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三种方法确实能够加快溶解。这里要弄清楚的是,三种方法一起才能够加快溶解,还是其中一种就能加快溶解?同学们的看法是什么?4、 学生活动:对照、比较和讨论各个小组提出的办法,确定试以”搅拌能否加快溶解“为主题。(二)确定假设1、 经过讨论,同学们觉得应该是应用了其中一种方法比美誉用这种方法时加快了溶解速度,接下来我们针对同学们确定的问题,进入到但就的第二个环节提出假设。这里要怎么假设呢?2、
37、 学生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同学们讨论,并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体验如何进行假设,并学会假设。(三) 实验对比1、 实验:用玻璃博搅拌加快冰糖溶解2、 学生观察,控制变量,并完成记录表格3、 小组汇报教学过程三、教师总结教学后记通过做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学生知道了搅拌、热水和研碎冰糖能够加快冰糖的溶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板书设计14、 怎样加快溶解搅拌、热水、研碎课 时 计 划课 题15、能溶解多少物质教 学目 标1、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不一样2、 一定量的水中能溶解的物质是有限的,初步形成饱和溶液的概念。3、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水中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难点对饱和
38、溶液的理解。教具准备课件、水、食盐、砂糖教学过程一、 引入1、 生活情景:四个小朋友在实验室开展食盐溶解实验。2、 产生问题:一杯水,加入一勺食盐,食盐会溶解,如果在加入一勺食盐,食盐还会溶解吗?一直加食盐,食盐会一直溶解下去吗?二、 活动一:能溶解多少食盐?1、 学生根据问题讨论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并按要求进行实验。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的变量和定量,在实验前猜测实验结果。3、 实验后分享,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不一样的原因。4、 总结得出饱和溶液的概念三、 活动二:能溶解多少砂糖1、 仿照实验一做实验2、 记录实验结果,并交流讨论,分享。3、 引申问题:不同的物质在水中
39、溶解的量都一样吗?四、教师总结教学过程教学后记通过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学生知道了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不一样。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板书设计15能溶解多少物质饱和溶液课 时 计 划课 题16、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教 学目 标1、 溶解于水中的食盐可以分解出来2、 食盐溶解于水中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3、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教学难点食盐溶解于水中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教具准备食盐、水、蜡烛、勺子教学过程一、 引入1、 生活情景:实验室的窗台上,放在上节课做实验收集的浓食盐水,四个小朋友正在观察。2、 产生问题:为什么杯底的盐变多了?二、 浓盐水的变化1、 学生讨论:怎样是杯子里的实验恰好全部溶解呢?2、 实验:往杯子里加水 注意:加水前记录好烧杯中水的刻度,加入水时,需要不停的搅拌,直至食盐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