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类 形成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列举常见的水生动物。2、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2、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鱼类的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尝试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2、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状况及其保护。二、教学重点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三、教学难点认识鱼的呼吸特点。四、课时安排0.5课时五、教学准备图片,粉笔、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鱼,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熟悉这种动物,有的同学家里还养着观赏鱼,那鱼在我们生物学上属于哪一类群动物,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如何呢?学完这节课大家就有答
2、案了。图片展示各种鱼,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新课讲解:一、活动一:自主学习。1、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按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两类:一类是_,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_,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2、鱼是适应_生活的一类动物,它们的体表常常覆盖有_,用_呼吸,通过尾部和_的摆动以及_的协调作用游泳。二、活动二:合作共建。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2、有人说,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3、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4、鱼离开水后,很快会死亡,原因是什么?5、藻类较多的池塘中,鱼在黎明时分浮头甚至跳出水面,天亮后停止浮头。原因是什么?(联系前面学过的有关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知识思考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