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曲县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779449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曲县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曲县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曲县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曲县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曲县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河曲县2015-2016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中小学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教师厅20152号)精神和山西省教育厅 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5中小学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为组织实施好我县中小学(含幼儿园,下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和全省教师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及要求,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2、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推动教师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实现教师终身学习。二、基本原则(一)教师为本,协同创新。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能力测评为基础,按需施训,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科学、持续发展。统筹协调教研、电教和中小学校凝心聚力、各司其职、协同创新,全力推进全县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二)分级负责,分类指导。明确县、校各级职责。按照“县培训骨干保全员,学校研训重应用”的体系分级推进。县级负责搭

3、建平台,开发资源,重点对中小学校长、培训者和骨干教师进行提升培训;各级学校负责组织项目调研、研制实施计划、组织学员开展培训和测评,建立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的网络研修社区,并监管和指导能力测评工作;县级教育部门将依据地域教育信息化程度,兼顾实施“提升工程”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系统性与针对性,分类别、分区域、分类指导,梯次推进。(三)骨干引领,全员跟进。省、市两级骨干教师先行培训,经培训的优秀骨干教师要在全员培训、校本研修中发挥培训者或辅导者作用。推动建设一批示范校和示范区,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全员培训顺利进行。(四)坚持标准,注重效益。合理安排学时分配,

4、积极探索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切实使教师能够尽快将培训转化为教学实践、切实提高信息化教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比重。正确处理学时与学分的关系,积极探索学分银行制度,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采取适当方式,惠及所有应当参加培训的教师,力求“提升工程”效益最大化。三、总体目标根据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分层分类、逐步推进“提升工程”的实施,确保我县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在2016年5月前100%参加培训,并根据实际,计入继续教育学时或校本研修任务之中。通过培训,建立开放式、多层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体系,促进一线教师将信息

5、技术有效融于学科、有效融于教育教学、有效融于课堂,建立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机制。有效选用教育部开发的针对性测评工具,开发适合我县实际的培训测评和发展性测评工具,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长效机制。四、主要任务(一)加强队伍建设实施河曲县“提升工程”管理者专项培训计划,加强管理者队伍建设;实施 河曲县“提升工程”骨干培训者专项培训引导发展计划, 安排或统筹调整其他专项培训经费, 计划培训200名培训者骨干教师,发挥其在全员培训中示范、引领和辅导的作用,并从中遴选优秀者担任“提升工程”授课教师;依托县域内 学校学术力量,通过申报遴选,凝练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究方向,汇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究队伍,开

6、发工具,研制标准,培养人才,为我县“提升工程”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创新培训模式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上研修、校本研修和教师自主研修有机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要强化情境体验环节,确保实践成效,使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建立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确保培训质量。坚持底部攻坚,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常态化培训机制。推行移动学习,为教师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便捷有效学习提供有力支持。组建河曲县“提升工程”讲师团,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在全县范围内为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农村教师提供送教宣讲及学科教学

7、分享活动。中小学校要将“提升工程”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重点通过现场诊断、观课磨课、教学竞赛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三)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形成教师积极参加能力培训和应用实践的激励机制;通过创新实验区、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示范校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县教育局成立由局领导牵头,由

8、电教馆、人事股、计财股、普教股、教研室等部门参加的县级“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对该工程实施工作进行宏观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继教办;遴选专家成立“提升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通过“专家委员会”开展项目评审、检查监督、质量考评等;依托“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合并设立“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地点继教办),办公室成员由电教、教研等多部门人员组成,负责项目实施的调研、绩效考核等具体事务。 将“提升工程”列入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整体规划,做好与各项中小学教师专项培训的统筹与衔接,落实教师培训的各项政策,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教师教育绩效考核体系; 要积极协调,整合教师培训、

9、教研、电教和科研等部门的力量,加强对中小学校的指导,做好全员培训。 各中小学校长是本校“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创造环境,为教师校本研修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二)经费保障。县级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管理平台建设、专项培训、资源开发、能力测评和成果推广等工作,并在“国培计划”专项经费中切块用于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5%中安排专项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并持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培训,建立以校为单元的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推动培训的常态化。(三)制度保障。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同时,将各地开展“提升工程”的情况纳入教师教育工作绩效考核。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