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一年级(上册) 畅言教育
《分类》
◆ 教材分析
分类是数学的重要概念,分类活动是学生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进行数据分析的开始,也为以后学习统计及其他方面的数学知识积累感性经验。儿童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自己能够提出分类的依据。如,给出若干物品,儿童能够根据其形状、颜色或其他特征将物品分成若干组,并说出这样分类的理由。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学生熟悉而又现实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从易到难,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用途等)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经历分类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学生熟悉而又现实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分类的完整过程。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对身边与分类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了解分类可以更确切地描述一些事物的特征,感受分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在分类活动中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感受分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喜不喜欢玩玩具呀?平时都玩什么样的玩具呢?谁能跟同学还有老师分享一下。
生1:老师,我喜欢玩芭比娃娃,还喜欢给它换各种漂亮的衣服 。
生2:老师,我喜欢玩玩具车,飞机模型……
生3:…….
师:大家的玩具种类还真多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玩具架,大家想不想看?
生(兴趣很高):我们想看看玩具架。
师:今天我们就跟着老师边欣赏玩具架边继续学习新知识。(板书: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1. 整理玩具。
(课件出示第三页整理玩具主视图)
师:你们看,这就是聪聪的玩具架。谁能说说玩具架上摆着什么玩具,它们是怎样摆的?
(给学生充分交流时间,指着示意图描述不清的及时给与指导)(课件出示第四页)
生1:玩具架上摆放着有小熊、小兔和布娃娃等布玩具;并且这些布玩具被摆放在玩具架从下往上数的第三层。
生2:玩具架上有玩具枪;并且玩具枪被放在玩具架从下往上数的第二层。
生3:玩具架上有玩具车;并且玩具车被放在玩具架从下往上数的第一层。
......
师:这样摆放玩具我们可以说是把同一类的玩具放在一起,也可以说是分类摆放。你能说一说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吗?(课件出示第五页)
生1:这样分类摆放可以很快找到想玩的玩具。
生2:分类摆放玩具很有条理!
(课件呈现集合圈,第六页)
师:数学中我们常用一个圈表示它们是同一类。聪聪的布玩具全都放到了一个集合圈里,说明它们是一类;玩具枪在一个集合圈里,是一类;玩具车在一个集合圈里,是一类。
2.分一分。(课件出示第七页)
师:欣赏完了玩具架,我们来欣赏一幅图片。咦,你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分别是干什么用的?
(给学生充分时间交流,对于描述不清的及时进行指导)
生1:数学课本是用来学习的。
生2:饼干是可以吃的;裙子、帽子是可以穿或戴的;铅笔是学习用的。
生3:苹果是可以吃的;文具盒是学习用的;衬衣是可以穿的。
生4:面包和冰激凌是可以吃的食物。
......
师:(每个小组拿出各自带的物品卡片(或实物))你可以在小组内把这些物品按用途把它们分一分吗?
(小组合作进行分类,小组内交流各组分的结果,并让学生说说小组内同学们的意见是怎样统一的。教师注意对个别进行指导,最后展示学生的分类结果)
生1:数学课本、铅笔、文具盒是学习用品,把它们放在一起。
生2:饼干、苹果、面包和冰激凌是食品,把它们放在一起。
生3:裙子、帽子、衬衣是衣物,把它们放在一起。
(二)自主探讨,合作交流
(课件8-12页)
向学生展示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从图中可以得到哪些数学相关的信息。
(小组合作进行分类,小组内交流各组分的结果,并让学生说说小组内同学们的意见是怎样统一的。教师注意对个别进行指导,最后展示学生的分类结果)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让学生之间增强交流,增强团队意识。
生1:可以按颜色分,它们有三种不同的颜色,粉色,蓝色和绿色。
生2:可以按大小分,它们有两种不同的大小。
生3:可以按形状分,它们有四种不同的形状,球体,圆柱体,正方体和圆柱体。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叙述的也非常好。那我们现在知道该怎么样对物体进行分类吗?学生模糊的说出分类的方法,教师进行总结概括。(课件出示13页)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课件出示第15页
1. 出示示意图,让同学观察,说一说从图中可以得到那些数学信息?
2. 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3. 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四)总结梳理,扩展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在生活中怎样按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不要求学生描述得特别准确,只要意思对就可以。最后,师生进行概括:
1.确定每个物体(物品)是什么,有什么特征以及可以用来干什么。
2.再根据特征或用途进行分类。(课件出示第16页)
◆ 教学反思
略。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