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蒲柳人家教案设计【教材依据】蒲柳人家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 这个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个主题选编了四篇中外小说,它们都是名篇。学习本单元,要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这篇小说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就像一幅幅风俗画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小说共分12节,重心在于为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多情重
2、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 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通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它浓墨重彩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男孩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作者通过线索人物何满子这个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为我们勾勒出几个世代栖息于北运河边的农民的性格和命运。 初三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小说阅读能力,可以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特点。本文语言描写通俗易懂,故事情节富有生活气息,所以学生阅读起来并不困难。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积累字、词,了解刘绍棠及其乡土文学创作。()把握小说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
3、象。()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过程与方法(1)检查学生字、词及作者相关情况的预习。(2)速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3)小组交流,分析人物形象。(4)精读课文,体会文章精彩的语言描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体味劳动人民醇厚朴实的人情美。2、教学重点、难点教读本文,重点在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体会语言特色。对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可由人物外号出发,仔细阅读课文,从中提取信息,概括人物性格特点,体会艺术表现手法。对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要引导学生加强诵读
4、,体会课文语言的乡土气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精彩的语句、段落可摘抄和背诵。学习课文,难点在于,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深层体会小说浓郁的民族风格。引导学生,关注属于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发扬民族优良传统。二、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作者刘绍棠及相关介绍。 2、学生早读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并查字典学习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 3、教师准备多媒体三、教学过程(一)导语 同学们,一群普通的农民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正义善良与勇敢智慧,这些人就是刘绍棠蒲柳人家中的人物,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真善美!(板书课题、作者)(二)检查预习1、学生口头展示搜集的有关作者
5、的资料,教师多媒体展示刘绍棠,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
6、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2、 写作背景(教师多媒体展示)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人物众多,但主线情节并不复杂。故事背景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
7、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全篇小说共分12节,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表现了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这两节浓笔重彩描写了书中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男孩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3、字词(教师多媒体展示,学生朗读、解释)烟囱(cng)纤夫(qin)腌臢(、z)捯气(do)唿哨(h)拗不过(niu)到了儿(lio)捎马子(sho)勒令(l)戏谑(xu)荣膺(yng)断壁残垣(yun)作揖(y)礼聘(pn)蓬蒿(ho)嘬着嘴唇(zu)剜肉(
8、wn)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一下子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戏谑: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荣膺:光荣地获得。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可耻。咬文嚼字:过分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如坐针毡:形容心声不宁。芒刺在背: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腻歪:厌恶,厌烦。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三)读课文,理情节1、解题“蒲柳人家”是指用蒲草和柳树枝搭起房屋的人家,这里代指贫苦农家。2、速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人物明确:1936年左右、抗日战争时期、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爷爷何大学问(2)文章写了哪些事
9、情?(多媒体出示) 何满子被栓葡萄架下 何满子拒穿红肚兜 一丈青大闹运河滩 一丈青妙手救病人 一丈青百般疼孙子 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 何大学问仗义热心肠 何大学问请师教孙子 何大学问怒拴何满子。(四)互交流、析人物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从文中勾画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句。2、用下面的句式说话。(多媒体出示)这篇文章中我喜欢的人物 是 ,因为他(她)是一个 的人,你看, 。 (学生回答总结人物性格特点教师板书) 何满子:纯真稚气、聪慧灵秀、好学好问,伶俐可爱 何大学问:仗义轻财、慷慨豁达、侠肝义胆、能说会道、嫉恶如仇一丈青大娘:泼辣大胆、刚直不阿、爱憎分明、勤劳善良、热情豪爽3、同学们,这三个人物
10、中作者刻画得最生动的是哪一位? 一丈青大娘 教师:为什么号称“一丈青大娘”?(学生从文章中勾画) 明确:个高脚大、身强体健、大胆泼辣,这样的女中豪杰与水浒中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所以得名。 教师:你们认为作者描写这个人物哪几段最生动?这一段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六、七两段,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 教师:一丈青大娘为什么要打这几个纤夫? 明确:他们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一丈青大娘怕他们腌臜了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 教师: “腌臜”是什么意思?你们觉得这段话最生动的句子是哪几句? “腌臜”是弄脏的意思。 学生回答(齐读):“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
11、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纷纷落水。” 教师:你们觉得这句话好在哪里? 明确:这几句话写出了一丈青大娘善于打架,力大无比。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动词用得也很准确。“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说明了用的力气大,后面的话更是写出了这一巴掌威力无穷。教师: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作者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特点?(1)外貌描写:如“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 (2)动作描写“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3)语言描写“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4)神态
12、描写“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以上是正面描写,小说还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纤夫无力招架的狼狈形态来反衬一丈青大娘的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威武勇猛。 教师:这件事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齐读:“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说明请的人多,劝说的时间长。表现她很倔强,刚直不阿。 4、爷爷为什么号称“何大学问”?(学生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 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因此得了个“何大学问”地外号。 师问:何大学问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什么?(学生从文中找相关内容并讨论)
13、明确: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这表现出他对文明进步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渴求知识而不得的贫苦百姓的心声。5、小结 本文在表达上没有平铺直叙地去介绍人物,而是以何满子为线索,其中又插入了一些关于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介绍,是本文读来生动有趣,同时也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表现了运河人民扶危济困、赤诚相见的民族美德。(五)读句子,赏语言 这篇小说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同学们从文章中勾画并朗读你认为有特色的语句,用下面的句式说话。(学生勾画朗读,课后可以摘抄,背诵) 例如:我喜欢的句子是“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14、”,因为这句话 运用民间俗语,形象生动准确地描写出一丈青大娘对孙子的溺爱。 (多媒体出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文语言特点 1、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2、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增加了小说的文采和趣味性。(六)深研究,谈风格这篇文章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同学们认为她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再读课文,并讨论提炼概括出本文的艺术风格)引导学生联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进行比较,交流,教师点拨。1、小说人物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具有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传统美德。2、小说情节富有传奇色彩,塑造人物性格时多借鉴中国古典
15、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等正式典型的古典传统继承。3、小说结构和水浒神似,即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起来。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也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总之,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七)总结这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刚正不阿、侠肝义胆、仗义轻财、疾恶如仇的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的形象,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我们面前,热情赞颂了京东北运河两岸的劳动人民淳厚朴实、热情正直、扶危济困、多情多义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八)布置作业用外号
16、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本文重要的表现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小说描写人物常用的手法,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描写一位生活中个性鲜明的人物。 (九)板书设计蒲柳人家 刘绍棠 一丈青大娘:刚直不阿、泼辣大胆 热情豪爽、爱憎分明、 勤劳善良 何满子(线索人物):机灵顽皮、纯真稚气 伶俐可爱、好学好问 何大学问:仗义轻财、慷慨豁达 侠肝义胆、能说会道、嫉恶如仇 扶危济困、多情多义的民族美德,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四、教学反思 蒲柳人家这篇小说乡土气息浓郁 ,格调清新,结构简洁,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透过几户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两岸独特的民俗风貌。时代背景虽然是距离学生较远的抗日战争时期 ,但是通
17、过一个六岁孩子的视角来叙述,我们的学生既能理解故事也能理解人物感受。文章篇幅较长,一节课的时间显然有些紧张,因此我上课前布置了 预习任务: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积累字词,概括小说情节 ,这些内容上课时尽量缩短时间。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这两个人物的分析上,抓住小说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外号等进行分析,先让学生自己在文章中找,然后按照教师给的句式进行说话,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赏析小说语言时我也是抓住描写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给出的句式进行赏析,这两个环节课堂上学生回答的很积极,很切合课文。课堂问题的设置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在人物性格特点概括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 这节课我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小说语言赏析不够深入,对文本挖掘不深,教学有激情但教学语言没有激情,还需要进一步锤炼。学无止境,才能使教者轻松,学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