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进诗人的心灵把握古诗词的情感一、教学目标:1熟悉中考古诗词赏析题命题特点。2掌握探究中考古诗词情感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情感。三、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总结归纳。四、教学过程(一)表格激趣,引入课题聆听华夏先民的吟唱,老师发现诗的内容包罗万象,请的境界幽远高深,诗的情感博大精深。但是在解决诗歌阅读的问题时,同学们却不像吟诵时那样轻松。就昨天我们的调查情况,老师做了一个统计(出示表格),发现大家对诗歌的情感的把握问题最为严重。而研究近三年的中考题型,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共性(出示表格),从11年到13年连续三年都考查了诗歌情类的题目。因此掌握判断诗人情感主旨的方法显得尤为
2、重要。所以今天呢老师就想跟同学们一起去走进诗人的心灵,聆听诗人的心声,探究准确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二)想一想,探寻技巧技巧一不忽略标题师:那么如何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呢?生:略。同学们的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各自的角度不同,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从一首别董大开始,一起来探寻准确把握诗歌情感的技巧。齐读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答:该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是表达的送别时对友人这种情感的呢?生:“从诗歌的标题别董大中的别字就能看出。”教师概括:“是的,
3、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从诗的标题我们可以读出诗歌的情感,”标题有时是诗歌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作品的重要内容,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有标题揭示作品听线索,如钱塘湖春行中的“行”就是全诗的线索;有的暗示作者的情感,如春夜喜雨中的“喜”字。因此我们不能忽略诗歌的标题,有时候从诗歌的标题中我们就能发现诗人的情感。除了我们刚刚学的这首别董大外,想想我们还能从学过的诗歌的标题中读到哪些情感。学生答:略别时的不舍与伤感别时对友人的劝勉与安慰别时表明志向与节操别后的孤寂与思念赞美友谊教师总结:出示表格,就主要的诗歌类别所包含的情感进行呈现。“塞”“军”“征”“凉州词”“从军行”“咏”“题”“送”“别”
4、“赠”送别诗边塞诗咏物/史诗赞边塞风光或恨边塞苦寒写将士建功立业的梦想抒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言再次得到重用的渴望叙孤寂和思乡、思亲、思友的忧伤表现诗人的人格、品性、节操、追求怀人伤已(由人的境遇写自己的意愿)怀古伤今(叹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理性反思(借古讽今)技巧一不忽略标题技巧二不错过注释、小序(背景)过渡:但有的诗歌,我们从题目中看不出作者的情感,比如李商隐的无题,特别是有些词,只有词牌,没有题目,如李煜的相见欢、苏轼的水调歌头范仲淹的渔家傲。对这类诗词我们从哪里去寻找他的情感呢?出示一段文字安史之乱,杜甫流离成都,公元760年,经亲友帮助,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草堂。第二年八月,大风破屋
5、,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创作了这首不朽名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师:我们知道这是书下面的生:“注释。”对了从注释中的“安史之乱,杜甫流离成都”不难看出诗人会产生忧国忧民的思想,从经亲友帮助建屋,不难想到诗人会推己及人,进而能有舍己为人的情感。因此,我们学习的诗词时不放过书下注释,这些注释,往往都是用来交代诗人的写作背景或诗人的人生经历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除了注释这一不起眼的内容我们可以探究到作者的情感外,我们还可以从诗歌中哪些不起眼的地方去把握作者的情感?出示一段文字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浣溪沙师:这是诗歌的什么
6、?生:这是诗歌的小序,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词人由溪水西流而产生的人生可以再年少的豁达情怀。再看这首诗:2011年泰州市中考题,看看从注释中我们可以读到作者的哪些情感?阅读杜甫的不见一诗,完成第7题。(6分)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 指名回答从注释可以看出诗人的什么感情?示例:对好友的挂念;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抒
7、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技巧三不小看关键词过渡:如果避开注释,本诗中作者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还可以从哪一句中感受到诗人的这种感情呢?生:吾意独怜才。追问:当中的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这种情感?生:“怜”。师:从一个关键词我们就能读出作者的某种情感,因此,我们在探案诗歌情感的时候,千万不能不小看关键词。1关键词: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诗人总是寄情于字里行间。找到它,便找着了解读诗人情感的金钥匙,便找到了把握诗人情感的脉搏。如思、愁、念、喜、独、悔请同学们说说学过的诗词中有哪些这样的字眼?思:“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关雎 “一种相思,两
8、处闲愁。” 李清照的一剪梅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已是黄昏独自愁。” 陆游卜算子咏梅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喜:“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念:“念天地之悠悠,独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杜甫不见独:“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王国维为学第一境界:预期悔:“忽见
9、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为学第二境界:勤奋“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技巧四不无视意象过渡:刚才同学们在回忆这些诗词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楼”这篇千古佳作。老师也很喜欢,相信大家记住它,古人传诵它,不仅仅是因为他用了独和愁这两个表情感的关键词还因为他用了?生:他用了如“如勾之月”“清秋”“梧桐”“西楼”等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寄托了作者的思念与孤寂之情。师:这些寄托了作者情感的景和物,我们在诗歌里它们叫做意象。这些词在诗歌中出现一般
10、都是用来表达诗人凄凉、悲伤、愁苦,有时候,这个意象除了景和物外,还可以是人物等。所以想了解诗歌的情感,我们不能无视意象。意象我们大家十分熟悉,请大家想想:我们学过的诗歌中都有哪些常用的意象,都寄托了作者的哪些情感?教师总结,出示表格。就包含的情感常见意象进行呈现。意象情感月亮、大雁思念杨花、柳絮惆怅、漂泊菊花、梅花坚强、隐逸、高洁、坚贞梧桐、夕阳凄凉、悲伤、愁苦杜鹃(子规)哀怨凄凉、羁旅思归杨柳、行舟别离之思当然,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还有很多,象落花、松柏、浮云、青鸟等等,这些都需要同学们注意积累总结,从而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意象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并不是绝对的,还要结合整首诗词
11、的内容去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教师板书】总结:不忽略标题不错过注释、小序不放过关键词不无视意象三、试一试,学以致用阅读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回答问题。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 : 驿: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作者的主要思想感情?_请同学们从刚刚所复习的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学生讨论,说说你从诗中的什么地方感悟到诗人的什么感情?答案示例:从文题“思家”可见思乡,从冬至,可见逢佳节思亲,“抱膝”可见枯坐之态,从“影伴身”可见孤寂,融情于景,表达
12、思乡之情。三、四两句中的“想得家中”和“说着远行人”,作者从侧面落笔,想象家人思念自己的情形,进一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思念。提示:【答题思路】提取关键词+手法表达效果+情感【答题范式】通过抒发(寄托、表达)的感情。四、练一练,触类旁通(一)别滁宋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注释】:别 滁 :欧阳修 于1045年8月贬为滁州(州治在今安徽滁县)知州,1048年改任扬州知州。这首诗是他离开滁州时所写的。浓烂:形容鲜花灿烂。作者写这首诗的意图是什么?答案示例: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二)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
13、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释】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以写闺情见长。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全诗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答案示例: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三)酬张少府唐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注释】酬:回赠。旧林:旧日曾经隐居的园林。穷:不能当官。通:能当官。渔歌:隐士的歌。浦深:河岸的深处。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案示例:这首诗通过惟好静、不关心和无长策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失望,通过松风吹解带和山月照弹琴,抒发隐居山林之乐,通过渔歌入浦深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四)虞美人 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示例:表达了词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离别之愁。物是人非的伤感。六、结束语聆听华夏先民吟唱,感受东方文明辉煌。古诗是我国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去学诗,爱诗,种下诗的种子,收获诗意的生活!祝愿同学们在即将到来的中考里都能轻易跨过诗歌阅读理解这道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