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者:陈冬梅 施教时期2012年9月20日教学内容最后的姿势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自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理解词语“废墟、坍塌、震撼、诠释和生死攸关”的意思。3.通过品悟语言文字,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通过品悟语言文字,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教学资源PPT课件预习设计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词语“废墟、坍塌、震撼、诠释和生死攸关”的意思。3.补充习题第一题。4.能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2、,概括段意;并能自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一、回忆导入(1分钟)看汶川地震时的相关图片。齐读课题。二、预习检测(10分钟)1.校对补充习题的第一题。2学生个别读,齐读交流词意预设:第一组词描写谭千秋老师上课精彩。第二组词描写他危急关头,大爱无私。第三组词是赞颂谭千秋老师的。3.预设:一(1):写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像平常一样来到学校,给学生们上课。二(27):写地震袭来时,谭千秋老师指挥学生逃离教室,并用身体死死护住四名未来得及逃离的学生。三(8-10):写救援人员、学生、老师对谭老师的评价。四(11、12):赞颂谭千秋老师在重大灾难面前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这
3、种精神将如他的名字那样,千秋流传。4.预设:本课主要讲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许多房屋坍塌,家园变成废墟,就在这生死攸关的一刻,谭千秋老师撑起双臂护住四个学生,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的事。5.预设: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三、品重点词句、悟细节魅力(25分钟)【学习单一】(1)默读课文27自然段,画出描写地震来临时环境变化的句子。(2)文中的哪个字,哪个细节触动了你,请你把它画下来,并简要记下你的感受。(3)自学时间:5分钟。2.预设:(1)天空阴沉沉的
4、。(预示着地震的来临)(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情况紧急,环境恶劣)(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A摇晃得越来越厉害意味着(楼房马上要坍塌)B刺耳的吱吱声意味着(情况危急到了极点!)C阵阵尘埃腾空而起意味着(周围已经有楼房倒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D如果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此时的紧急情况,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十万火急、火烧眉毛、岌岌可危、命悬一线、急于星火)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危险迫在眉睫。(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预设: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齐读四句环境描写!3. 【学
5、习单二】(1)再次默读课文47自然段,用“”画出描写谭老师的语言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谭老师动作句子。(2)朗读句子,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3)自学时间:3分钟。预设:(1)预设:在危急时刻,谭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同学们的安危,他拼命呼喊自己的学生快速离开,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预设:a.恪尽职守,无私师爱。b. 预设:谭老师免于灾难,他的孩子就不会失去父亲,他的妻子就不会失去丈夫;而四个学生会被压在废墟底下,失去生命,他们的父母将会失去自己的孩子,整个家庭就变得残缺。c.齐读第七自然段,想象说话。预设: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这四个学生。预设:他的血肉之躯,为孩子挡住(碎裂的砖块、
6、重重地水泥板),为孩子挡住(死神的威胁)。4.齐读: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五、总结(1分钟)一、回忆导入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吗?(播放课件)在那场地震中,一个个美丽的家园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今天,让我们跟随课文回到这一天,去认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老师,共同去感受他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二、预习检测1课前我们进行了预习,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拿出补充习题,指明两名学生上台批改,其余互批。区别“漱”、“释”2出示词语洗漱 立即 碎裂 塌陷 废墟 坍塌 震撼 诠释 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生死攸关
7、誓死护卫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指名读,理解加点词的意思,指名说说最后三组词分别写了什么?齐读三行词语。3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课件出示)4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小结:交代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用通顺连贯的语言串起来,是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好方法。5最后的姿势是一个怎样的姿势呢?齐读句中的他是谁?他又是个怎样的人?用文中的话来回答。齐读板书:爱与责任三、品重点词句、悟细节魅力过渡:这样一位用生命诠释师德灵魂的人,张开双臂这一最后的姿势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展现的呢?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无比敬仰再次走进那悲壮的一幕。
8、1生默读课文,师巡视指导。2请把你画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感受。(随生答出示课件)同时指导朗读。(1)天空阴沉沉的。问:从这句话你预感到了什么?(预示着地震的来临)(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情况紧急,环境恶劣)(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A摇晃得越来越厉害意味着(楼房马上要坍塌)B刺耳的吱吱声意味着(情况危急到了极点!)C阵阵尘埃腾空而起意味着(周围已经有楼房倒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D如果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此时的紧急情况,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十万火急、火烧眉毛、岌岌可危、命悬一线、急于星火)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
9、会危险迫在眉睫。(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师: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什么?预设: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指名读齐读四句环境描写!3过渡:从课桌摇晃到地动山摇、楼房塌陷这种人间惨剧,这个过程的时间非常的短!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谭老师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根据学习单要求自学。交流:(课件)“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1)指名读,说感受。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2)师:那么谭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课件)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四个学生。a.从这里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b.启发想象
10、如果没有谭老师拉、撑、护,会出现怎样的后果?感情朗读句子。师:是啊,天灾无情人有情,在谭老师的保护下,四个学生多了一份逃生的希望。c.师:而谭老师呢?(音乐,引读第七自然段,学生想象)当碎裂的砖块砸在他的身上,他依旧当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他仍然当楼房塌陷了,他还是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他的血肉之躯,为孩子挡住,为孩子挡住。小结:自己的双臂,成了学生们的翅膀,让他们能继续飞翔。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4)危急关头,谭老师牺牲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这就是人生的价值。(引读)4谭老师是这样言传的,更是这样的身教的。危急关头,他那种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学生生
11、存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课件再次出示)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五、总结音乐)只是一瞬间的震荡,谭老师永远告别了和风、阳光、雨露,还有人间的欢声笑语,永久沉睡在了众人撕心裂肺的泪水中。他那最后的一撑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学生,而自己却永远地倒下了5月13日22时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情景把大家都震撼了呢,下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味。作业设计1习字册第二部分2一课一练第一题、第三题的2、4及智慧林3课后搜集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的英雄教师的动人事迹,在小组内交流。最后的姿势
12、第一课时说课稿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第十一册新增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特级教师、德阳市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在教学楼坍塌的瞬间,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而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文章质朴感人,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这为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的赞颂与崇敬之情。为了使学生很快的进入一定的情境中,那么教师首先得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因此,在上课初始,就以多媒体再现汶川地震时人们齐心协力,抗震救灾的场景,再以问题导入:同学们,还记得 2008年5月12日14分2 8分04秒吗?这些都是为使将学生带入
13、特定的情境中,渲染课堂氛围。 在图片渲染的基础上,配以老师深情并茂的导入语和过渡语,就更加容易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震撼,使他们走进文本中。教学第二段时,要让学生感悟谭老师平凡中的大爱与责任。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放手让学生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中感悟体验。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拿好笔进行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地震来临时环境变化的句子,从对词语品悟出环境的恶劣,情况的危急,再上升到对人物精神品质的感悟,这样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以阅读感悟为主体,攻破本课重难点。并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再次细读课文画出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交流理解并体会谭老师的大爱与责任、舍己救人的品质。在此基础上朗读
14、句子,让学生的情更深、读更美。 另外,在教学期间,教师进行范读。从老师的朗读声中,学生的感情又进一步得到了升华。因为这是一篇文笔流畅,情感真挚的美文,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我要求学生们课后搜集汶川大地震中涌现了许许多多像谭千秋老师这样的有着无私的大爱的人们,读一读地震中的其他英雄事迹。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后反思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是根据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学贵有疑,学贵有法”,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自读自悟。面
15、对理解的难点,能及时提供学法的指导。 整节课,我与学生共同品读课文,从文中的语言文字特别是谭老师的语言与动作中体会感受“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从而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比如:我在教学“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句中的动词 “撑”时,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先让学生自己演示这个动作,再让学生说说从“撑”中体会到了什么?“双手撑”从力度上突出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张开一把保护学生的保护伞,减轻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课桌造成的严重恶果。这时,学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这样的爱是一种大爱,无私的爱
16、。再次,抓住文中的环境与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体会与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比如: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天气阴沉沉的”让学生反复阅读,感受环境描写既当时自然景象的真实再现,也是那特定场景中悲剧即将发生的暗示。在教学时,我还抓住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让学生理解体会,这句话不仅记录了他救护学生的那一瞬间的姿势,同时透过这一姿势,让人们看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位舍己救人的老师的形象。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理解得非常深刻,涌动着对谈老师的深深敬意。课堂上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这节课的主要不足之处就是学生个性朗读的机会太少,没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很是遗憾。其实,一堂课总会有自己的得失,人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的过程。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