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节是从地形种类和地势特点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教材中的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是认识地势特点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我专门用一课时来讲。二、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剖面图,归纳我国地势特点及三大阶梯的分布。2知道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流向、水能资源、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初步学会评价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过程和方法:1、 通过阅读分层
2、设色地形图、剖面图等图像资料找出我国地势的特征。2、 联系生活实际归纳我国地势对其他自然因素及经济活动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诗歌、读各种地图等多种形式,体会地理学习的乐趣和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的特点。难点:认识地势对气候、河流流向、能源、交通等的影响。教学方式 归纳总结、读图找规律、探究讨论教学工具 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谁会背古诗长歌行?学生: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教师:“百川东到海,
3、何时复西归”该诗句描述了什么样的一种现象?为何会有这样的描述呢?二、研讨新课:教师:上述诗歌其实反映出我国的地势特点。1、看我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我国的地势特点。2、猜一猜。下面两幅剖面图哪个更能准确反映我国的地势特点呢?说明判断理由。图A 图B(1)通过分析我国北纬36度的地形剖面图总结出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学生分组活动:读图2.9说出三大阶梯的划分界线,各个阶梯的状况。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书中28页学习活动1,归纳我国地势特点,认识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学生:独立完成活动。(2)、我是小小大画家。让学生画出我国阶梯示意图。(3)、用具体数据进一步说明我国的地势特点。学生:读图回答:青藏高原
4、:4 000米,属于第一阶梯;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等:1 0002 000米,属于第二阶梯;东北平原、东南丘陵等:500米以下,属于第三阶梯。(4)、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完成书中29页学习活动,认识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等的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活动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较为丰沛的江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进行农业生产。东部地区气候宜人。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所以“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让学生说出更多有关的诗歌
5、、歌曲。活动3: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人们建设水电站。如一、二阶梯交界处的二滩水电站,二、三阶梯交界处的三峡、葛洲坝水电站等。活动4:优势: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劣势: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东西交通的巨大障碍。思维拓展:如果我国地势西低东高,会对我国的气候、河流、社会经济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就此设想写一段文字或制作一副的中国地形图。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明白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西高东低,分为三级阶梯。这样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走向、水能资源、交通等有巨大的影响。培养了学生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板书设计:第一节 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特点:1、西高东低 特点、作用:1、对河流的作用 2、呈阶梯状分布 2、对气候的影响 3、对交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