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鱼游到了纸上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第三篇课文。二、设计思想1、教学指导思想“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2、教材分析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文章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
2、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青年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作者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和动作,生动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3、设计理念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精读课文。教学时我没有按常规逐段进行讲解,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生提出的问题“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鱼是怎么游到纸上的?”为线索,抓住重点的词句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由点及面,层层扣击文本。锁定青年人一丝不苟画鱼这一画面细细品读文字的内涵,铺设“青年专注看鱼画鱼”的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4、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认准目标,不懈努力
3、”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弃。课文中的聋哑人身上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使人心灵受到启示,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来感受年轻人勤奋、专注的品质。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朗读基础,语感较为丰富,因此,应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使学生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变感受人物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读课文中理解“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等词语2、能力目标: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青年人绘画时专注、勤奋的品质通过边读边想象,体会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感受作者对人物描写的细致传神。3、情感目标:体会青年高超的画技及忘我的精神,培养学生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五、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六、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大体了解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学生字新词。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时间:二课时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浅疑“鱼游到了纸上”1、我们都知道鱼儿生活在水里,可今天呀,有一群活泼可爱的鱼儿却游离了水中,游到了纸上(板书课题)。2、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3、不错,再来一遍。听一听,谁不仅用嘴巴在读,而且
5、也用心在读。4、真好。想一想,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特别是读到这个“游”字的时候,(在“游”字下标上三角形)你的脑子里顿时想到了些什么问题呢?(学生提问题)5、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题目,这么一个看似平平常常的“游”字,竟让我们这么多的同学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下面就让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能否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二、感悟“鱼游到了纸上”1、请同学们一边静静地听老师朗读课文,一边认真地思考以下两个问题:(课件出示)思考:“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2、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课件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谁来读读这句话?小女孩是很惊奇地
6、哦,谁还能读出小女孩的惊奇?小女孩是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叫起来的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小女孩惊奇的喊叫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去。3、金鱼能自己游到纸上吗?(不能)那小女孩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呢?(学生回答)4、师归纳: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鱼游到了纸上”是对这位青年所作的画的最高赞赏,赞赏其画技高超,画的鱼栩栩如生,给人的感觉就像鱼真的游到了纸上一样。(板书:青年 画 鱼游到了纸上)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这位青年画技高超的句子。5、谁来读读自己画出的句子?6、指导理解青年画鱼的认真和熟练。课件出示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
7、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怎样画才称为“工笔细描”呢?(点击“工笔细描”)看看这句话中哪一部分具体描写了青年人是怎样“工笔细描”画鱼的。“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师讲述:“工笔”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课件出示工笔金鱼图)用“工笔”的手法来画鱼,就要把金鱼的每个部位,特别是鱼鳞的多而不乱与鱼鳍纹路的规则走向细致地描绘出来,不能有丝毫马虎,可以用这句话中的哪一个词来形容一丝不苟。画金鱼的动态用的是什么不同的手法(挥笔速写)?这句话又是怎样描写青年人“挥笔速写”的?(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速”的意思是?(很快地)(课
8、件出示工笔金鱼图)因为只有画得快,才能把金鱼瞬间的动态画下来。这位青年能熟练地画出金鱼的动态,而且画得栩栩如生,足以看出他画技的高超。你能想像这位青年都画出了金鱼的哪些动态吗?(课件出示说话练习)看着看着,那画上的金鱼似乎游动起来。你瞧!这一条金鱼在 ,那一条金鱼在 ,这边的一群金鱼在 ,那边的一群金鱼在 。指导朗读:青年画鱼,一会工笔细描,一会挥笔速写,慢中有快,静中有动,一条条金鱼就游到纸上来啦!我们来试着读读青年画鱼的句子,把青年高超的画技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工笔细描”这部分,要读慢些,读出青年人的细致,“挥笔速写”这部分,可以读得稍快些,读出青年人的熟练。同桌之间可以先试着读一读。(同
9、桌互读)下面,我们找两位同学来读一读。(进行评价)就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读读这句话吧7、师:面对如此活灵活现的金鱼画作,难怪那位围观的女孩会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全班齐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点击“哟”、“游”、“啦”)8、想象说话;小女孩这一叫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围观的人们又是什么反应呢?围观的有哪些人呢?(老人、青年、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1、图上,插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2、前文,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来学习)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文中的插图,观察围观人们的动作、神态,想一想他们又会说些什么?(课件出示说话练习)一位老人不住点头称赞说:“ !”一位青年望着画上的金鱼赞叹道:“ !”
10、一群孩子拍手叫道:“ !”(1)学生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悟,表达对青年的赞叹之情。(2)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也从侧面表现出了这位青年画技的高超。让我们把所有的赞叹和议论都融为一句话,教师手指向课题,全班齐读:鱼游到了纸上三、感悟“忘我地画”1、课件出示句子: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点击“没有任何反应” )2、问:这么多的人,这么大的声音,他为什么会“没有任何反应”呢?预设1:生:因为他是个聋哑人。师:同学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这位青年是位聋哑人(板书:聋哑)。师:可是,他听不见,他能看见吗?师:对呀!这么多的人就围在他的周围,这么多的人
11、眼中都流露出赞赏的目光,他应该能看见呀,可是,他为什么“没有任何反应”呢?预设2生:因为他画得太专心了。师:青年人在专心地画鱼,完全没有留意到人们的反应。预设3生;因为他已经和金鱼“融为一体”了。3、师归纳:他的眼中只有(金鱼)他的心里只有(金鱼)。他仿佛也变成了 一条鱼,出示句子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点击“融为一体”)。4、师;自己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什么?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师:体会得真好!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这份理解和感受再读读这段话。5、课文中还有一个地方也写出了这位青年作画时的专注,找找看在哪?(课件出示句子)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
12、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师:青年画鱼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真是如痴如醉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一起来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四、感悟“忘我地看师:这位青年人如此用功地学画,画出的鱼怎能不栩栩如生呢?怎能不让那位围观的小女孩发出“鱼游到了纸上”的惊叹呢!当这位青年看到作者写给他的“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这句话时,是怎样回答的?(先游到了我的心里)那么,这位聋哑青年是怎样让鱼游到心里的呢?现在,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思考:看看你能从课文的哪些字里行间找到答案。找到一处标上,找到两处标上(生默读课文,标号,师巡视)3、师:谁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答案?“说他
13、特别,是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找一找:哪些词能让你感觉到这个青年看鱼看得认真,看得着迷,看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看鱼)从“老是”可以看出他总是这样;从“呆呆地”、“静静地”、“从来不说一句话”可以看出他观察金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师引导:让我们一起来想像一下这位青年看鱼时的情景吧!(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课件出示)(课件出示一段话)教师引读,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当鱼儿上下游动时,他的目光也 ;当鱼儿停止不动时,他的目光也 ;小朋友们在他身边追逐打闹时,他
14、 ;许多人围在金鱼缸边指指点点地看鱼时,他 ;火辣辣的太阳照得他汗珠直往下滚时,他-;太阳快落山了,落日的余辉洒在鱼缸里,他还是-,直到夜幕降临,看门的爷爷轻轻拍拍他的肩膀,他才猛地一抬头引导:他真的忘记了所有的一切吗?不,还有一样没忘记金鱼。4、青年这样忘我地看鱼有几次呢?作者说“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青年究竟看了多少次呢?(很多次)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出示句子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这句话中的哪些词告诉我们:这位青年看鱼的次数多、时间长?(一年多、每个星期天、一整天)抓住“每个星期天”让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按一年365
15、天来算,那么他至少观察了五十来天!师:从春到夏,从秋到冬,这一年多来的每个星期天,只要你来到玉泉,就会看到(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不管天气如何,也不管工作有多辛苦,他从不放弃,从不间断。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五、感悟“纸上”、“心里”的关系,升华情感1、小结过渡:正因为他忘我地观察金鱼,坚持不懈地观察金鱼,因此,那鱼的样子、鱼的动态都已活灵活现地刻在了他的(心里 脑里)。只要一想,鱼的造型、姿态、顽皮的样子就能浮现在他眼前,拿年轻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鱼先游到了他的(心里)。(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16、 2、师:是啊,如此忘我看鱼的人才能让鱼游到了心里,如此忘我画鱼的人才能让鱼游到了纸上。这位青年之所以能让“鱼游到了纸上”,是因为鱼先游到了他的心里(在两者之间加上一个箭头)。3、健全人都不能轻易做到的事,这位聋哑青年却做到了。他虽然听不到美妙的音乐,不能用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但他却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生活的美,这充分证明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人。4、正如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的那样:“人的专注力是十分了不起的,只要你认真地专注于自己所钟爱的事,坚持不懈,你就能做出连你自己都感到吃惊的事情来。”(板书:专注、坚持不懈)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这位聋哑青年就做出了让我们如此敬佩之事。那么,如果我们也能专注于自己所钟爱的事,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同学们说对吗?5、最后,让我们再带着对这位聋哑青年深深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大声地、有感情地读一遍课题。 板书设计:27、鱼游到了纸上 看 鱼游到了心里 专注聋哑青年 (在这两者之间加一个箭头)画 鱼游到了纸上 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