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T2132-2023城镇道路无损检测应用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75968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68 大小:4.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T2132-2023城镇道路无损检测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DB42T2132-2023城镇道路无损检测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DB42T2132-2023城镇道路无损检测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DB42T2132-2023城镇道路无损检测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DB42T2132-2023城镇道路无损检测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93.080.01 CCS P 51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21322023 城镇道路无损检测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non destructive testing of urban roads 2023-11-29 发布 2024-03-29 实施 湖 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联合发布 湖 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目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符号.2 5 基本规定.2 6 城镇道路路面无损检测及评价.

2、4 一般规定.4 道路破损.5 抗滑性能.6 平整度.6 车辙深度.7 弯沉值.7 板底脱空.9 传荷能力.11 道路分层厚度.12 技术状况评定.14 7 道路地下无损探测方法及评价.19 一般规定.19 探地雷达法.20 高密度电阻率法.23 瞬态面波法.25 微动勘探法.27 浅层地震法.28 瞬变电磁法.30 道路地下综合物探法.31 城镇道路塌陷风险评估.32 专项风险评估.36 成果果编制及信息化管理.41 8 成果果编制及信息化管理.41 一般规定.41 成果编制.42 数字信息化管理.42 附录 A(资料性)城镇道路无损检测范围及方法适用性表.44 附录 B(资料性)常见岩土物

3、性参数.45 附录 C(资料性)板底脱空检测成果.46 附录 D(资料性)探地雷达法现场探测记录表.47 附录 E(资料性)瞬态面波法现场探测记录表.48 附录 F(资料性)高密度电阻率法现场检测记录表.49 附录 G(资料性)瞬变电磁法现场检测记录表.50 附录 H(资料性)地震映像法现场检测记录表.51 附录 I(资料性)微动勘探法现场检测记录表.52 附录 J(资料性)检测成果统计表.53 条文说明.56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

4、文件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武汉汇科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武汉市承远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测绘研究院、中科云图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科正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湖北神龙工程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湖北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有限公司、武汉建筑业协会、武汉中和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琴、张建清、范涛、李立平、徐坤、聂帅、刘云鹏、吴俊、许超、郭聪、陈江平、胡颖、吴钰梁、邵金、邵璇、王继伟、汪林、万正华、郭洪军、魏逸飞、吴嵩、张云霞、李

5、泽卫、余林、艾启胜、任旭、占正杰、鲁勇波、章杰、李明强、盛焕平、宋文杰、江威、龚小龙、喻言佳、张亚云、刘潜、黄金鑫。本规程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电话:027-68873088,邮箱:;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武汉汇科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电话:027-84843381,邮箱。城镇道路无损检测应用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镇道路无损检测范围及检测方法,为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提供可靠依据,使城镇道路无损检测工作满足操作规范、技术先进、数据准确、正确评价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行政区域内城镇道路路面及以下30m内的检测工作。本规程不适用于城市桥梁

6、、隧道、涵洞等构筑物的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CJJ/T 7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标准 CJJ/T 8 城市测量规范 CJJ 36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CJJ 61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CJJ 181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JGJ/T 143 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 JGJ/T 335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基本术语标准 JGJ/T 437 城市地下病害体综合探测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JJG 075

7、 车载式路面激光车辙仪 JT/T 940 公路断面探伤及结构层厚度探地雷达 JTG 521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3450-2019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514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SL/T 291.1 水利水电工程勘探规程第1部分:物探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路面 pavement 路面是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道路上直接承受车辆载荷的层状构造物。路面结构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和必要的功能层组合而成。路基 subgrade 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无损检测 non destructiv

8、e testing 利用物质的弹性、声、光、磁以及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查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给出缺陷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等信息。检测周期 detection cycle 相邻两次检测之间的时间间隔。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C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病害体净深度;dmax整条道路病害体净深度最大值;f探地雷达天线主频;f0检波器的自然频率;H最大探测深度;h深度;r相对介电常数;电磁波波长;地层电阻率;VR面波相速度;FS第一菲涅尔带的半径;T记录时窗;K路表弯沉温度修正系数。5 基本规定 城镇道路无损检测应结合市政设施、岩土工程

9、、水文气象等资料,检测路基路面破损,地下病害体的特征,并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处置措施。根据城镇道路重要性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城镇道路下部环境复杂程度等级,可按表 1 划分城镇道路无损检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表1 城镇道路无损检测重要性等级 道路重要性等级 无损检测等级 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环境复杂程度等级 复杂环境 中等复杂环境 简单环境 重要 一级 一级 一级 次重要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二级 三级 一般 一级 二级 三级 二级 三级 二级 三级 表1 城镇道路无损检测重要性等级(续)道路重要性等级 无损检测等级 重要 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环境复杂程度等级 次重要 一般 复杂

10、环境 中等复杂环境 简单环境 注1:城镇道路重要性等级:a)重要城镇道路:快速路、主干路、广场、商业繁华街道、重要生产区道路、外事活动路线、游览路线;b)次重要城镇道路:除重要等级以外的次干路、步行街、支路中的商业街道;c)一般城镇道路:除重要及次重要以外的支路。注2:地基复杂程度等级:a)等(复杂地基)有深厚淤泥、淤泥质土或承载力特征值低于 80kPa 的饱和黏性土层,或地下水埋藏高于路床底标高、对路基有较大影响;b)等(中等复杂地基)土质较差,浅部有易于流淅的粉土、粉砂层,地下水对路基有一定影响;c)等(简单地基)土质好,且地下水对路基影响轻微。注3:城镇道路下部环境复杂程度等级:a)复杂

11、环境:道路下部存在地下工程施工、或地下管线密集发生渗漏风险较大,易对路基造成损害的;b)中等复杂环境:道路下部存在一定数量地下管线的,发生渗漏风险不大的;c)简单环境:道路下部基本无地下管线的。注4:有历史塌陷记录的道路,无损检测等级应再提升一级。一级的道路检测周期宜为 2 年一次,二级、三级的道路检测周期宜为 3 年4 年一次。城镇道路无损检测重要性为二级及以上的应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综合检测。城镇道路无损检测与评估应符合下列规定:a)当地面发生严重变形或塌陷事故、地下管线发生变形或破损时,应立即进行;b)城市主干道路、广场及重点管线区域,宜定期进行;c)埋藏年代久远的地下基础设施区域,宜

12、定期进行;d)当存在地下工程施工时,宜分别在施工前、竣工后进行;e)城市重大社会活动涉及的道路、广场、地下管线周边等区域,宜在活动举办前进行;f)排水管涵、河道周边等区域,宜在汛期后进行;g)其他存在地下病害体潜在安全风险的区域,宜择机进行。城镇道路无损检测应采用普查和详查相结合的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普查应对检测区进行全面检测,并应确定重点检测区;b)详查应对重点检测区进行检测,并应查明病害体的属性特征。对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校验和维修保养。城镇道路无损检测基本程序宜包括:a)收集资料;b)现场踏勘;c)编制检测方案;d)仪器校验,数据采集;e)数据处理与分析;f)资料解释与图件编制;g

13、)结果复核与验证;h)道路检测风险评估与合理化建议;i)成果报告书编写;j)成果提交与归档。城镇道路无损探测方法或方法组合宜按表 2 确定。表2 城镇道路无损检测范围及方法适用性表 被测目标 检测方法 落锤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 探地雷达法 图像法 地震反射波法 面波法 瞬变电磁法 微动勘探法 激光探测仪法 路面结构层 道路破损 抗滑性能 平整度 车辙深度 裂缝深度 传荷能力 板底脱空 弯沉值 压实度 道路分层厚度 路面结构层以下 空洞 脱空 孤石 富水体 疏松体 注1:推荐方法;可选 注2:在路面结构层以下孤石的检测中,可采用探地雷达法、地震反射波法、面波法和瞬变电磁法组合 6 城镇道路路面无损

14、检测及评价 一般规定 6.1.1 下列情形宜进行城镇道路路面结构层无损检测:a)道路刨铣罩面等工程施工前;b)地铁、顶管等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及施工后;c)道路工程竣工验收对无损检测有要求时;d)道路维护方案制定前;e)道路日常管理与养护。6.1.2 路面结构层无损检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道路破损;b)板底脱空等病害体;c)抗滑性能;d)平整度;e)车辙深度;f)传荷能力;g)弯沉值。6.1.3 检测环境应无积水、无冰雪、无污染。6.1.4 路面结构层日常管理与养护应进行道路破损、板底脱空等结构变化及外观变化指标检测,周期性缺陷病害体检测时间宜选在汛期前、供热后期进行。6.1.5 宜建立检测指标

15、数据库,实现信息化管理。道路破损 6.2.1 使用图像法进行道路破损无损检测。6.2.2 道路破损检测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a)相机参数:分辨率4096 像素,机扫描频率20 kHz,视场覆盖宽度不小于一个车道宽度的70%,成像无明显畸变;b)最大检测速度100 km/h,最大检测速度下可连续记录路面图像;c)路面裂缝宽度最小识别宽度不应大于 1mm,裂缝识别率应达到 99.9%;d)检测宽度:3.5 m;横纵向长度测量偏差:5%;e)空间绝对定位精度1m,路面损坏面积测量示值误差:10%;f)应能实现检测图像和数据存储、分析、统计和数据导出功能。6.2.3 使用图像法进行道路无损检测应做如下准

16、备工作:a)检查承载车轮胎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气压,车胎应清洁无异物;b)检查探测仪各传感器是否经过校准;c)启动检测系统,检查各部分工作是否正常。6.2.4 使用图像法进行道路破损检测应采用以下步骤:a)检测车停在测线起点 50 m100 m 处,按待测路段检测要求设置系统参数;b)按正常检测速度驶入待测路段后,启动系统工作,行驶过程中避免急加速和急减速;c)检测车沿车道平行于车道线行驶,检测系统自动记录每个横断面激光成像和距离数据;d)检测过程中,应记录本次测线对应的车道信息;e)到达测线终点后,停止检测系统工作,并检查数据文件是否正常,保存并导出数据。6.2.5 结果记录内容宜按表 3 中

17、规定进行记录。表3 现场试验记录表 测站编号 仪器型号 扫描方式 分辨率 标靶数量 测站位置 影像采集 备注 6.2.6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其他方法均应体现)a)测站位置信息(路名、车道号、桩号或板块编号);b)道路破损扫描分析图像,损坏类型,长度、破损率;c)各测站道路损坏类型、破损面积、长度、破损率及道路综合破损率 DR。抗滑性能 6.3.1 摆式摩擦仪法 6.3.1.1 摆式摩擦仪法检测抗滑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a)道路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b)需测试无刻槽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的摆式摩擦系数值 BPN。6.3.1.2 使用摆式摩擦仪法进行抗滑性能检测应做如下准备工作:a)应检查摆式仪的调

18、零灵敏情况,使用前进行滑块压力的标定;b)选择测试位置,每个测试位置布设 3 个测点,测点间距离为(35)m,测试位置应选在车道横断面上轮迹处,且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 1 m;c)用扫帚或其他工具将测点处路面上的浮尘或附着物打扫干净;d)将仪器置于路面测点上,并使摆的摆动方向与行车方向一致后进行调平;e)应进行零位标定和校核滑动长度。6.3.1.3 使用摆式摩擦仪法进行抗滑性能检测应采用以下步骤:a)将摆固定于水平释放位置;b)用喷水壶浇洒测点处路面,使之处于湿润状态;c)按下释放开关,使摆在路面滑过,然后使摆杆重新置于水平释放位置;d)按照 a)c)的规定,重复操作 5 次,读记每次测试的摆值

19、,5 个摆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不得大于 3;如差值大于 3 时,应检查产生的原因,并再次重复上述各项操作,至符合规定为止。取 5 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单点的路面抗滑值(即摆值),取整数;e)在测点处用温度计测记潮湿路表温度;f)重复上述步骤,完成一个测试位置 3 个测点的摆值测试。6.3.1.4 结果内容应按照 JTG 3450-2019 中附录 B 的方法,计算一个测试路段摆值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6.3.2 激光探测构造深度仪法 6.3.2.1 激光探测构造深度仪法检测抗滑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a)抗滑性能最大检测速度:50 km/h;b)纵向采样间距小于 2 mm,高程传感器分辨率

20、不应大于 0.5 mm;c)重复性检测变异系数不应大于 5%;6.3.2.2 使用激光探测构造深度仪法进行道路抗滑性能检测技术准备工作应符合 6.2.3 的要求。6.3.2.3 使用激光探测构造深度仪法进行抗滑性能检测步骤应符合 6.2.4 的要求。6.3.2.4 结果内容应按如下规定进行记录:a)按 JTG 3450-2019 中附录 B 的规定计算每一个测试路段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b)成果复核:相邻断面高差不应超过 20 mm,300 mm 基准计算长度内无效数据占总数比例不应超过 5%,100 mm 基准计算长度内无效数据占总数不应超过 20%,检查数据不一致时应结合现场

21、检测记录进行修正。平整度 6.4.1 激光探测平整度仪法检测平整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激光传感器采样频率:20 kHz;分辨率:0.1 mm;b)测量范围:100 mm,测试精度1.0 mm,距离标定误差0.05%;c)纵段高程采样间距:0.01 m;速度影响误差:5%;测量误差:5%;d)加速度仪测试范围:2 g;传感器分辨率:1 g;响应频率300Hz;e)平整度检测速度:30 km/h100km/h;采样间隔500 mm。6.4.2 使用激光探测平整度仪法进行道路平整度检测技术准备工作应符合 6.2.3 的要求。6.4.3 使用激光探测平整度仪法进行道路平整度检测前,应进行激光平整度检测

22、值与精密水准仪检测值的相关性检定。其他具体检测步骤应符合 6.2.4 节。6.4.4 结果内容应按如下规定进行记录:a)检测路段国际平整度指数 IRI 平均值。b)断面高程输出间距应为 0.1 m,检测数据应在设备有效检测速度和有效减速度范围内。车辙深度 6.5.1 使用激光探测仪法进行车辙深度检测。6.5.2 路面车辙测量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a)传感器参数:激光扫描传感器分辨率16001200;帧频65fps;b)横向断面有效检测宽度:3.5 m;横向平均采样间距300 mm,不少于 13 点。纵向采样间距200 mm,建议采用 100 mm;横断面高程传感器分辨率:1 mm;c)检测速度:

23、0 km/h100 km/h;车辙检测深度:200 mm;测量误差:10%。6.5.3 使用激光探测仪法进行车辙深度检测技术准备工作应符合 6.2.3。6.5.4 使用激光探测仪法进行车辙深度检测具体步骤应符合 6.2.4。6.5.5 结果内容应按如下规定进行记录:a)各测定区间的最大车辙深度和平均车辙深度;b)所检测横断面数据应完整且在规范允许正常范围内。弯沉值 6.6.1 用于评价沥青路面结构强度。适用于采用落锤式弯沉仪检测路表在冲击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路面动态弯沉,检测结果经与贝克曼梁检测结果建立线性回归关系后,换算成的沥青路面回弹弯沉值。6.6.2 落锤法检测弯沉值设备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24、a)荷载发生系统:包括落锤、承载板和橡胶缓冲装置。一般情况下,落锤的质量为 200 kg10 kg,可产生 50 kN2.5 kN 的冲击荷载,分辨力应不大于 0.1 kN;承载板为十字对称分成四部分且底部有固定橡胶片,直径一般为 300 mm;b)弯沉检测系统:由一个或一组位移传感器组成,分辨力应不大于 1 m,如图 1 所示。位移传感器自承载板中心至其 2500 mm 范围内呈线性布置。用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模量反算时,位移传感器应不少于 7 个,且应包含 0 mm、300 mm、600 mm、900 mm 四个测点;图1 落锤式弯沉仪传感器布置及应力作用状态示意图 c)控制系统:在

25、冲击荷载作用瞬间,测量和记录冲击力及各位移传感器的变形值;d)牵引系统:牵引落锤式弯沉仪并装有控制系统的车辆。6.6.3 使用落锤法进行道路弯沉值检测应做如下准备工作:a)调整落锤的高度,使得落锤产生的冲击荷载满足 50 kN2.5 kN 的冲击荷载的要求;b)检查牵引车车况及 FWD 设备的使用功能,确保牵引车及设备正常;c)将 FWD 设备牵引至测试路段,牵引 FWD 行驶速度不宜超过 50 km/h;d)启动 FWD,对位移传感器进行标定。6.6.4 使用落锤法进行道路弯沉值检测应采用以下步骤:a)将 FWD 牵引至检测路段起点位置,输入检测路段的基本信息,设置相关检测参数;b)将承载板

26、中心位置对准测点,一般沿车道轮迹带布置测点。放下落锤及位移传感器;c)启动荷载发生系统,落锤瞬时自由落下,冲击力作用于承载板上,随后落锤自动提升至原来位置固定,每个测点重复检测次数不少于 3 次。控制系统自动记录每次荷载及各位移传感器变形值,承载板中心位移传感器最大变形值即为该测点的弯沉值。测点检测完成后提起承载板及位移传感器;d)按检测频率将 FWD 牵引至下一测点,重复步骤 b)c),完成测试路段的检测。6.6.5 结果内容应按如下规定进行记录:a)舍去每个测点的首次承载板中心检测弯沉值,其后几次弯沉值的平均值为该测点的动态弯沉值;b)按式(1)对动态弯沉值进行温度修正:20=K (1)式

27、中:L20为修正后的路面动态弯沉值(0.01 mm);Lt测为实测路面动态弯沉值(0.01 mm);K路表弯沉温度修正系数,按式(2)计算确定,或根据当地经验确定(一般取0.81.3,沥青面层中点温度越高、沥青层厚度越薄、平衡湿度状态下路基顶面回弹模量越小,K值取下限,反之上限);=910-6(lnE0-1)+4103(20-T)(2)式中:T弯沉测定时沥青面层中点实测或预估温度();ha沥青面层层厚(mm);E0平衡湿度状态下路基顶面回弹模量(MPa)。c)计算检测路段的弯沉平均值、标准差及代表值。6.6.6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检测路段位置信息(桩号、幅别及沥青面层厚度等);b)路表弯

28、沉温度影响系数、弯沉;c)各检测路段的弯沉平均值、标准差及代表值。板底脱空 6.7.1 落锤式弯沉仪法 6.7.1.1 用落锤式弯沉仪采用多级加载的方式检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板底脱空,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维修改造等提供设计依据。6.7.1.2 使用落锤式弯沉仪法进行道路板底脱空检测应做如下准备工作:a)收集待检测路段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桩号、厚度、结构类型等基本信息;b)现场标注出测点位置。检测板角弯沉值时,承载板边缘应距纵、横缝不大于 200mm。承载板检测位置示意图见图 2;c)将检测路段清扫干净,路面无明显砂石、泥土等;d)水泥混凝土板底脱空检测应避免高温时段及显著负温度梯度(夜晚或清晨)时

29、段。图2 承载板位置摆放示意图 6.7.1.3 应采用 6.6 的方法进行弯沉检测。采用截距值判定板底脱空时,对待测板角同一位置采用三级加载方式进行测试,推荐采用 50kN、70kN、90kN 三级荷载等级。采用弯沉比值判定板底脱空时,应采用同一恒定荷载对板角、板中和板边进行弯沉测试。6.7.1.4 结果内容应按如下规定进行记录:a)截距值法:采用三级加载方式测得板角弯沉值,通过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得到线性回归方程LFWD=mF+n,其中 LFWD、F 分别表示落锤弯沉仪弯沉值(0.01mm)和落锤石弯沉仪逐级加载的力(kN)的弯沉值,m、n 为斜率和截距参数(0.01mm),当截距 n 大于 5

30、 时即可判定为脱空;b)弯沉比值法:通过测试出水泥板块不同位置的弯沉值,计算 1=W板角/W板中和 2=W板边/W板中的值,其中,其中 W板角、W板中和 W板边分别指同一块水泥混凝土板角、板边和板中的弯沉值,当13.0 且 22.0 时可判定为脱空。6.7.1.5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测试位置信息(桩号、幅别等);b)线性回归系数 m、n 或弯沉比值 1、2 及相应的脱空判定标准;c)脱空测点位置桩号。6.7.2 探地雷达法 6.7.2.1 探地雷达法检测板底脱空适用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a)测线周围无影响雷达正常工作的强电磁干扰,路面表面无强反射或强衰减层。b)当需要探测深度大于 0.5m

31、 的缺陷病害体时,应增加地面耦合天线,共同完成探测。雷达天线中心频率选择参照表 4 和表 5。c)多通道探地雷达空气中雷达波速测量相对误差5.0%;d)多通道探地雷达设备应满足如下指标:雷达扫描速率:300线/s;系统动态范围:160 dB;短期信号稳定性:3%;长期信号稳定性:5%;距离标定误差:0.1%;外壳防护等级:IP54;检测速度范围:30 km/h100 km/h。表4 天线中心频率与探测分辨率和探测深度关系表 中心频率(GHz)最大探测深度(m)分辨率(cm)1.01.5 0.5 7.0 1.52.0 0.3 4.0 2.0 0.2 3.0 表5 天线中心频率与探测内容对应关系表

32、 频率(GHz)探测目标 表面层厚度 中面层厚度 下面层厚度 基层厚度 缺陷病害体 1.01.5-1.52.0-2.0 -地面耦合天线-6.7.2.2 使用探地雷达法进行道路板底脱空检测应做如下准备工作:a)设备安装:将雷达设备按照使用要求安装;b)参数设置:设置采样点数、采样频率、道间距和增益等参数;c)采用距离触发采集方式,应进行距离标定;获取标定数据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将面积不小于天线2倍金属板放置在天线正下方,启动数据采集软件,获取金属板反射数据;将空气耦合天线对空放置,启动数据采集软件,获取雷达对空数据;多个天线需分别获取金属板反射数据和对空数据。6.7.2.3 使用探地雷达法进行道路

33、结构层板底脱空检测应采用以下步骤:a)在测线起点处,启动数据采集软件,承载车开始移动;b)检测过程应做完整现场记录,包括标段、测线号、车道信息和检测方向;c)到达测线终点停止移动后,停止数据采集,并检查数据文件是否正常;d)在需要标定厚度处钻芯取样,量取芯样的厚度,以该厚度值计算路面材料的介电常数。6.7.2.4 结果内容应按如下规定进行记录:a)空气耦合探地雷达指标及参数的确定:垂直分辨率:划分最薄层厚,一般把波长的1/4作为最小垂直厚度分辨率;水平分辨率:雷达入射波遇到界面所产生反射波由干涉方式形成能量增加或消减的带状分布,称为菲涅尔带。通常可认为水平分辨率为第一菲涅尔带半径。计算公式按式

34、(3)所示:=+2/4 (3)式中:第一菲涅尔带的半径(m);雷达波长(m);d探测目标深度(m)。采样点数一般设置为1024点,采样率一般设置为雷达主频的20倍。探测时窗可以按式(4)来确定:=2 2 (4)式中:T探测时窗(ns);D目标深度(m);介质相对介电常数;c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m/ns)。b)探地雷达的数据处理宜采用以下方法:不正常道处理;偏移绕射处理;数字滤波技术;多次叠加技术。c)探地雷达检测成果应包括以下内容:道路板底脱空检测成果应包括缺陷病害体类型、位置和深度,详见附录 C。传荷能力 6.8.1 用落锤式弯沉仪测试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板底脱空状况与传荷能力,为水泥混凝

35、土路面的养护处治提供依据。6.8.2 使用落锤法进行道路传荷能力检测应做如下准备工作:a)收集水泥路面材料、结构、厚度等路面资料信息;b)确定测试桩号,并标识测点位置。标出受荷板与未受荷板,承载板位置摆放如图 3 所示;c)水泥混凝土传荷能力检测宜选择在早晚板块上下温度差较小时段或天气凉爽、温度变化不大的天气进行检测,避免高温时段及显著负温度梯度(夜晚或清晨)时段。图3 水泥混凝土板传荷能力承载板布置平面示意图 6.8.3 使用落锤法进行道路传荷能力检测应采用以下步骤:按照 6.6 的方法进行弯沉检测。测定接缝传荷能力的试验荷载采用 502.5 kN 的冲击荷载,将荷载施加在邻近接缝的路面表面

36、(受荷板处),实测接缝两侧边缘的弯沉值。6.8.4 结果内容应按如下规定进行记录:按式(5)计算接缝的传荷系数,接缝传荷能力评价分级标准见表 6。=21 (5)式中:接缝传荷系数(%);1受荷板接缝边缘处的弯沉值(0.01 mm),采用1号传感器实测值(0.01 mm);2未受荷板接缝边缘处的弯沉值(0.01 mm),采用2号传感器实测值(0.01 mm)。表6 接缝传荷能力分级标准 等级 优良(A)中(B)次(C)差(D)接缝传荷系数kj 80 6080 4060 40 6.8.5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测点位置信息(桩号或板块编号);b)判定接缝传荷能力的标准及等级。道路分层厚度 6.9

37、.1 探地雷达法 6.9.1.1 探地雷达法检测道路分层厚度适用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a)使用该方法探测道路结构层分层厚度时应避开电磁干扰区;b)探地雷达法检测板底脱空工作环境、雷达天线中心频率选择、介质中厚度测量误差以及多通道探地雷达设备应满足条件应符合 6.7.2.1 中 a)d)条。6.9.1.2 使用探地雷达法进行道路分层厚度检测应做如下准备工作:探地雷达法进行道路结构层板底脱空检测技术准备应符合 6.7.2.2 中 a)c)条。6.9.1.3 使用探地雷达法进行道路分层厚度检测应采用以下步骤:探地雷达进行道路结构层板底脱空检测步骤应符合 6.7.2.3 中 a)d)条。6.9.1.4

38、结果内容应按如下规定进行记录:a)空气耦合探地雷达指标及参数的确定应符合 6.7.2.4 中 a)条;b)钻芯取样数量宜符合下列规定:1)探测路段长度小于 500 m 时,至少在起点、终点、中间点选取 3 个点钻芯取样,计算介电常数的平均值作为该路段介电常数;2)探测路段长度大于 500 m 时,以 500 m 为单位随机增加钻芯取样点进行校准;3)道路材料存在差异时,重新钻芯取样计算介电常数。c)探地雷达进行沥青层厚度计算宜采用以下步骤:1)去除雷达波形的直流偏置;2)去除收发天线之间的直偶波;3)校正机械结构抖动引起的雷达数据中的地表面起伏;4)去除仪器自身及周围环境引起的水平层状反射;5

39、)采用自动算法拾取反射层位;6)导出层位厚度报表。d)探地雷达数据处理宜采用的方法应符合 6.7.2.4 节第 b)条。e)探地雷达检测成果应包括以下内容:路面层厚检测成果应包括厚度平均值、厚度标准差和厚度代表值,详见附录 D。6.9.2 面波法 6.9.2.1 面波法检测道路分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要求各层介质之间存在横波速度差异;b)探测道路分层厚度应使用瞬态面波法,分辨率高;c)检测路基所选用面波法仪器应满足下列要求:1)仪器放大器通道数不宜少于 12 通道;2)通频范围应满足探测需要,低频端不宜高于 0.5 Hz,高频端不宜低于 4000 Hz;3)仪器各信道的幅度和相位应一致,各

40、频率点的幅度差在 5%以内,相位差不大于采样时间间隔的一半;4)仪器采样时间长度保证距震源最远的通道采集完面波最大周期;5)仪器动态范围不应小于 120 dB,应具备剖面滚动采集功能。d)应用面波法探测路基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选择瞬态工作方式,采用多道数字地震仪;2)仪器放大器的通频带应满足采集面波频率范围的要求;3)各检波器应具有相同的频响特性,固有频率应按式(6)计算:0 (6)式中:0检波器的固有频率(Hz);H 需探测的最大深度(m);0探测深度范围内预计平均面波相速度最小值(m/s);波长深度转换系数。4)面波法探测结果反映的是接收段内地层性质的平均结果,在地下介质物理性质水平方向

41、变 化较大测区,保证探测深度的前提下,应尽量使用较小的接收段。6.9.2.2 使用面波法进行道路分层厚度检测现场数据采集应满足下列要求:a)使用宽频带的脉冲震源,选择匹配的检波器;b)排列长度不宜小于最大探测深度,道间距不宜小于最薄地层的厚度;c)震源点的偏移距应根据试验结果选取,一般选取 20 m40 m;d)重锤震源应根据需要加不同材质垫板,采集过程中不宜进行滤波处理;e)仪器应设置全通状态,遇地层情况变化时,应及时调整观测参数;f)发现重要异常或发现畸变曲线时应重复观测。6.9.2.3 使用面波法进行道路分层厚度检测应采用以下步骤:a)通过试验确定本次勘测的参数:b)道间距及道数、偏移距

42、、探测深度,接收传感器使用一定频率垂直地震器,震源采用锤击方式,以固定重量铁锤提升固定高度自由落重锤击地面激发面波。c)测网布置及采集步骤:测线布设以沿路基走向直线布置,均匀布设 6 条测线。瞬态面波法数据采集:d)测量仪器连接,依据测线位置将大缆和检波器布置;e)大缆与主机连接,输入参数并进行震动检测;f)符合采集条件的入数据采集模式,采集数据。6.9.2.4 结果内容应按如下规定进行记录:a)面波法数据处理与解释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剔除明显畸变点、干扰点,并将全部数据按频率顺序排列;2)应绘制频散曲线,即相速度-频率曲线;3)应结合钻探等资料判断曲线的拐点和曲率变化,求取对应层的瑞雷波相

43、速度,并根据换算的深度绘制速度深度曲线;4)应结合已知资料求得瑞雷波相速度与横波速度对应关系,并利用瑞雷波相速度换算横波速度;5)利用面波法换算深度、动力参数时,应优先利用已知资料标定。b)面波法主要成果应包括典型记录、探测点频散曲线或速度-深度曲线、推断解释剖面或平面图、面波相速度或视横波速度剖面图及病害体解释成果图,详见附录 E。技术状况评定 6.10.1 一般要求 6.10.1.1 城镇道路应根据无损检测结果,定期进行巡查、检测,进行技术状况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养护维修计划。6.10.1.2 城镇道路技术状况评定宜以(两相邻交叉口)100 m 路段长度为基本评定单元。在路面类型、交通

44、量、路面宽度和管养单位等变化处,评定单元的长度可不受此规定限制。6.10.1.3 城镇道路路面技术状况评价应分为四个等级:A-优、B-良、C-合格、D-不合格。6.10.1.4 重要交通节点或维修时限要求较高路段,宜采用快速检测评价及修复技术。6.10.2 城镇道路技术状况评价 6.10.2.1 城镇道路及时状况基本要求包括:a)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价应包括路面技术状况评定(PQI)和结构强度指数评价(PSSI);b)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状况评价应包括路面技术状况评定(PQI),当需结构强度评价时,须采用钻芯法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6.10.2.2 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价(PQI)指标包括:a)沥青

45、路面技术状况评定 1)基本规定: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定包括道路破损(PCI)、抗滑性能(SRI)、平整度(RQI)、车辙深度(RDI)四项内容。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定应采用道路技术状况指数 PQI 评定。PQI 应按公式(7)计算:=+(7)式中:PCI在PQI中的权重,按表7的规定取值;SRI在PQI中的权重,按表7的规定取值;RQI在PQI中的权重,按表7的规定取值;RDI在PQI中的权重,按表7的规定取值。表7 PQI 各分项指标权重 路面类型 权重 快速路、主干路 次干路、支路 沥青路面 wPCI 0.3 0.6 wSRI 0.1 0.4 wRQI 0.3 wRDI 0.3 2)道路破损状

46、况指数(PCI)应按公式(8)和公式(9)计算:=100 01 (8)=100 0=1 (9)式中:道路破损率(%);0沥青路面采用 15.00;1沥青路面采用 0.142;第 i 类路面损坏的累计面积();路面检测或调查面积();第 i 类路面损坏的权重或换算系数,见表 8;i路面损坏类型,包括损坏程度(轻、中、重);0损坏类型总数,沥青路面取 21。表8 沥青路面损坏类型、权重及换算系数 类型i 损坏名称 损坏程度 计量单()权重 换算系数 1 龟裂 轻 面积 0.6 1.0 2 中 0.8 3 重 1.0 4 裂缝 轻 面积 0.6 2.0 5 重 0.8 6 沉陷 轻 面积 0.6 1

47、.0 7 重 1.0 8 拥包 轻 面积 0.6 1.0 9 重 1.0 10 坑槽 轻 面积 0.8 1.0 11 重 1.0 3)平整度(RQI)应按式(10)计算:=1001+01 (10)式中:国际平整度指数(m/km);0快速路和主干路采用0.026,次干路和支路采用0.0185;1快速路和主干路采用0.65,次干路和支路采用0.58。4)车辙深度状况指数(RDI)应按式(11)计算:A =100 0,90 1(),0,.(11)式中:车辙深度(mm);车辙深度参数,采用10.0;车辙深度参数,采用40.0;0模型参数,采用1.0;1模型参数,采用3.0。5)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

48、)应按式(12)计算:=1001+01+(12)式中:SFC横向力系数;标定参数,采用35.0;0模型参数,采用28.6;1模型参数,采用-0.105。b)结构强度指数评价(PSSI)应按式(13)和式(14)计算:=1001+01 (13)=0 (14)式中:路面结构强度系数,为路面弯沉标准值与路面实测代表弯沉之比;0路面弯沉标准值(0.01 mm);路面实测代表弯沉(0.01 mm);0模型参数,采用15.71;1模型参数,采用-5.19。6.10.2.3 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状况评价(PQI)包括下列内容:a)基本规定:1)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规性能评价应采用道路技术状况指数 PQI 评定,P

49、QI 应按公式(15)计算:=+(15)式中:PCI在PQI中的权重,按表9的规定取值;SRI在PQI中的权重,按表9的规定取值;RQI在PQI中的权重,按表9的规定取值。表9 PQI 各分项指标权重 路面类型 权重 快速路、主干路 次干路、支路 混凝土路面 wPCI 0.3 0.6 wSRI 0.1 0.4 wRQI 0.3 wPCI 0.3 2)道路破损状况指数(PCI)公式(16)和公式(17)计算:=100 01 (16)=100 0=1 (17)式中:道路破损率(%);0水泥路面采用10.66;1水泥路面采用0.461;第i类路面损坏的累计面积();路面检测或调查面积();第i类路面

50、损坏的权重或换算系数,见表10;i路面损坏类型,包括损坏程度(轻、中、重);0损坏类型总数,水泥混凝土路面取20。表10 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类型、权重及换算系数 类型 i 损坏名称 损坏程度 计量单位()权重 换算系数 1 裂缝 轻 长度1.0m 0.6 10 2 中 0.8 3 重 1.0 4 破碎板 轻 面积 0.8 1.0 5 重 1.0 6 错台 轻 长度1.0m 0.6 10 7 重 1.0 8 拱起 面积 1.0 1.0 10 坑洞 面积 1.0 1.0 3)平整度状况指数(RQ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可按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价中式(10)和式(12)计算。b)结构强度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