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 张玉梅
教学目标:
1、扫除生字词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1至4小节,明白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通过古寺的破败感悟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质疑课题
1、猜谜:他是明朝人;他是我国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家;他曾编写了一部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他是谁?(指名回答 板书:李时珍)
2、交流资料:在昨天的预习作业中老师让大家去找找有关李时珍的资料,相信大家对李时珍还有更多的了解,现在谁来谈谈。(指名回答)
3、教师总结,板书课题:李时珍是我国明代的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历经千辛万苦,化了毕生的精力编写了《本草纲目》这部医学巨著,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惊世之作,是我国医药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我国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夜宿古寺)就是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4、读课题,质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读着这个课题,你的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呢?(教师板书:为什么?做了什么?)
过渡: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读好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在这篇课文中有很多我们平时不常见到的字词,我们要特别注意。(出示词语)
庞宪 行囊 轮廓 垒成 呃逆 胭脂 生嚼涎滑 笔墨砚台 断垣残壁
自由读 (大家自己根据拼音试着读一读,注意把音读准了?)
指名读(谁来试一试)
攻克了这些难读的字词,现在大家有信心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吗?一起把书打开到87页。大家先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在读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些比较难读的句子,段落,可以做个记号,试着多读几遍。
2、学生初读课文 ,教师巡视。
3、交流难读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1至4小节
1、课文读好了?老师相信这两个问题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请大家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在课文中找一找答案。
2、交流答案:
(1)出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一心”是什么意思?你可以换一个词吗?
错过了客店,难道就没有其他地方可住了吗?
(2)出示:这地方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你觉得当时李时珍师徒的心情怎样?(焦急)你能把这种焦急读出来吗?(指名读 齐读)
3、教师引读第三小节:理解“隐隐约约”“轮廓”,体会天色的确已晚。
指导朗读:读出师徒的惊喜。
4、学习第四小节:
(1)就在他们焦急万分的时候,忽然,前面出现了一座房屋的轮廓,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破败”什么意思?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古寺的破败?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小节,画词语。
(3)交流关键词语 破败 到处是灰尘 断垣残壁 长满了青苔 厚厚的蜘蛛网
(4)齐读词语,你读出了什么?(破败:断垣残壁 很久没人住:长满了青苔 厚厚的蜘蛛网 危险)
(5)谁能通过朗读把古寺的这种破败、荒凉 、危险读出来呢?(指名朗读)
(6)这样古寺你愿意,住吗?而李时珍却对弟子庞宪说。师引读“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你觉得李时珍在对徒弟说这句话时,语气怎样呢?(干脆 坚决)你从哪儿发现的?(就 !)
谁来读好这句话。
(7)这样破败荒凉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古寺,李时珍却毫不犹豫地住了下来,你觉得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指名回答 板书:不怕吃苦)再次齐读这句话。
5、李时珍这样不怕吃苦是为了什么?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出示文字)
读完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理解“查访”“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一路上他们会受哪些苦呢?(句式训练)
一路上,他们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有时饿了,他们就采点野果充饥;有时 ,他们就 ;有时 ,他们就 ……
齐读课文第一小节,读出他们为了察访药材,一路所经历的艰苦。
四、总结,布置作业。
1、通过刚才的学习, 前一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住进古寺后,李时珍师徒又做了些什么呢?这一问题我们将在下节课来解决。课后请大家完成这样的作业?
出示:
课后作业:小练笔
一路上,他们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有时饿了,他们就采点野果充饥;有时 ,他们就 ;有时 ,他们就 ……
(此教案为高邮镇赛课教案)
《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 沈达明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
2、品读课文中重点语句,体会普罗米修斯富有同情心、勇敢机智、甘愿为人类受苦的高大形象。
3、抓住教材空白,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壮举,体会他的高贵品质。
2、运用教材空白,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希腊神话(学生齐读:普罗米修斯火)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普罗米修斯是一位天神,那他是一位什么样的天神?又为什么要盗火呢?请大家打开课本,浏览课文,找出这段话,并把他画出来。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1—2小节
(1)刚才老师巡视了一下,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找到了这段话,谁来读一读。(学生发言出示:普罗米修斯是个勇敢而极富同情心的神。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类盗取天火。)是呀,从这段话我们明白了普罗米修斯原来是一个(板书:勇敢 极富同情心)的神。那么,为什么说他极富同情心呢?(学生回答,因为……所以……)
(2)你能想象一下没有火,在寒冷和黑暗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学生发言)
(3)人们喜欢这样的生活吗?(不喜欢)那是他们没有办法,无可奈何,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出示:第一小节的文字)读出人们的这种无可奈何。(指名读后评价)你认为读好哪些词语才能读出人们的无可奈何。(重读:没有……只好……)
(4)读得真棒!同学们,这小节的末尾有个“……”省略的是什么呢?(学生发言:省略的是还有很多没有……只好……,你还能想象一下没有火,人们只好怎么样呢?(出示: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这一切,极富同情心的普罗米修斯决心为人类盗火,从决心一词你又看出了什么呢?(盗火是一件危险、不容易的事)谁来想象一下盗火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学生畅谈:冒着被宙斯惩罚的危险。)尽管困难重重,可普罗米修斯还是决心为人类去盗火,可见他是多么的勇敢。谁能读好这一段话,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勇敢与极富同情心以及那盗火的决心。(读后品读再齐读这句话。)
(二)品读课文3、4小节
(1)普罗米修斯又是如何盗取天火的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3小节,从盗火的过程中,你又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2)从这一小节的文字你读出了普罗米修斯的什么呢?(指名回答:引出机智板书)
(3)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的机智呢?(躲 悄悄地 )普罗米修斯悄悄地躲在太阳神阿波罗的后面,盗得天火。当时的气氛怎样呢?(紧张)你能读出这种紧张的气氛吗?(指名读 品读)
(4)尽管气氛如此紧张,但普罗米修斯还是凭着他的勇敢和机智把火种带到了人间。从此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改变呢?(学生回答)
(5)(屏幕显示第四小节文字)是呀,有了火人们用它来烧熟食物、驱寒取暖、驱赶野兽,总之,(齐读)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就在普罗米修斯把火种带到人间的那一天,人们的心情会怎样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一下人们这种高兴的心情呢?(指名回答)你又仿佛看到了他们在干些什么呢?(出示)
有了火种,人们欣喜若狂,他们 。 (指名说)
(6)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谁带来的?(出示普罗米修斯盗火图)让我们一起读读他的名字。此时,面对为人类带来火种的普罗米修斯,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三)品读课文5、6小节。
1、普罗米修斯为我们人类盗来火种,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可是,可能有人要问:普罗米修斯为什么不正大光明地跟主神宙斯去要火,而要采用这种不光彩的手段去盗火呢?(学生讨论畅谈:因为宙斯的心狠手辣 天规 )这些后果普罗米修斯知道吗?(知道)可见,普罗米修斯是多么的勇敢,多么的富有同情心。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来感受一下。(出示:第二小节文字)
2、灾难终究没有逃过,主神宙斯知道在知道盗火一事,是如何惩罚普罗米修斯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看了刚才的图片,听了刚才的录音,你想说什么?(学生畅谈)
4、看来,大家心中最突出的情感就是主神宙斯的心狠手辣。板书: 心狠手辣)他的心狠手辣具体体现在哪些词语上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的5、6小节。(立刻追查 大发雷霆 狠狠惩罚 不解恨)你能读出宙斯的这种心狠手辣吗?(指名读、品读)
(四)品读课文7、8小节
1、面对烈日的暴晒、风雨的鞭打、鹫鹰的袭击,普罗米修斯后悔的吗?屈服了吗?(没有)
2、出示:“普罗米修斯忍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请大家反复的读一读这句话,通过重读哪些词语,才能读出普落米修斯的不屈服,不后悔。(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后齐读)
3、此时,面对着被锁在悬崖绝壁下的普罗米修斯,你还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发言)
4、从你们刚才的话语中,老师看出你们已经深深地被普罗米修斯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动。(板书:坚强不屈)其实,受感动的不光是我们,还有大英雄(板书:赫剌克勒斯 为了记住这位大英雄,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他的名字。)课文第七小节中的哪个词语看出赫剌克勒斯深受感动呢?(不远万里)“不远万里”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是呀,如果,赫剌克勒斯不深受感动,又怎么会从遥远的地方赶来呢?可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板书:伸张正义)
5、在赫剌克勒斯的解救下,普罗米修斯终于获得了自由。。人们期盼以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四、总结拓展
1、伟大的天神普罗米修斯为我们人类带来了火种,带来光和热,带来了幸福,他的壮举让人感动,他的精神受人敬仰。曾有许多的诗人用诗歌来赞美他,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屏幕显示诗歌)上课前,老师已经发到每位同学手中,请大家先小声自由地读一读,尽可能的读出你对普罗米修斯的感激、感动与敬仰。
普罗米修斯
是谁?让漫漫黑夜跳跃希望的火苗?
是谁?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
是谁?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
是谁?身受酷刑却无怨无悔?
啊!巨人,是你给人类带来火种,
带来光和热,
送来人类新纪元!
尽管上天和你蓄意为敌——
高山险峻、铁链加身、烈日如火、暴雨如注……
但沉重的铁链只能锁住你的身躯,
却怎能锁住那颗坦荡无私的心!
难道仅仅是物质的火种吗?
不,你给予我们的
是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
勇敢坚强博爱无私
这就是你——普罗米修斯!
学生自由读后,指名一名学生配乐朗读。
2、大家读地是多么的投入,看来已经被这首诗打动了。谁愿意站起来将这首诗歌给大家朗诵一下。(指名)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3、我相信今天在座的老师、同学不光被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精神所感动,也被你这优美的朗诵感动了。大家把把掌声送给他。
4、课后,希望同学们能将今天学的这个感人的希腊神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亲戚、朋友听一听。
5、如果,大家还想更多的了解普罗米修斯,老师留了一条课后作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推荐阅读:
1、《希腊神话故事》(老师推荐你们读两本书,《希腊神化故事》这本书,能让我们普罗米修斯以及主神宙斯、大英雄赫剌克勒斯有更多的了解。
2、中国神话《燧人氏钻木取火》(另外,关于火的起源,在我们中国还有一个传说,这就是《燧人氏钻木取火》)大家有兴趣读吗?
(此教案为校内最佳课教案)
天游峰的扫路人
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 肖 玲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课——(齐读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
2、在文章的开头,作者说“没有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那天游峰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峰呢?
(二)感悟天游峰之险
1、请看屏幕——(出示天游峰的图片)
映入你眼帘的是一座怎样的山峰?(指名说)
老师也罗列了一些描写山势高大险峻的成语(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重峦叠嶂 奇峰突起 拔地而起 直刺云霄 ),我们一起来看看。
2、作者是怎样描写天游峰的?
(1)快速浏览课文,指名说,相机出示“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2)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写出了天游峰什么样的特点?
指名说,并点出“险”
(3)这儿的“——”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同学们看,在课文的第3自然段中也有一个“——”,它又表示什么呢?(声音的延长)
(4)作者是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的?(比喻:“像一根银丝”“ 飘飘悠悠” “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指导读。
过渡:这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看看天游峰上的游客——
3、出示“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1)齐读。
(2)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3)同学们,知道我们这幢教学楼有多少级阶梯吗?一上一下呢?
当你一鼓作气从楼下爬到楼上,是什么感觉?
而天游峰有多少级石梯?
(3)指导感情朗读。
(4)师述,并同时出示: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这位老人容易吗?从哪里看出来?(指导朗读,体会老人的不容易)
(三)感悟老人形象
承上过渡:那老人自己觉得累不累呢?
1、学生默读课文。
2、交流:
(出示)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1)师:这一上一下有多少级?
但老人却说得——(点击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谁能学着老人的样子轻松悠闲地说说?(指名朗读)
(2)老人为什么如此地轻松悠闲呢?
学生自由读这段话。
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并引导——老人深爱着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一草一木,深爱着自己的工作。因此他说——
出示“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①生齐读。
②师:我能舍得走吗?就是——
课件切换至老人的图片。
3、师:同学们,一座山,一把扫帚,一个老人,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
在这一千八百多级石梯上辛勤劳作着。你觉得,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
(1)指名说,并相机板书
(2)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全面地了解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能体现老人特点的句子,并在旁边作简要的批注。
(3)交流
重点指导: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这两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第一处写了老人的衣着,第二处写老人的样子)能不能颠倒呢?
4、师小结:多么可敬可爱的老人啊,作者在短短的旅途中,对老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自由读读课文11、12自然段,从哪些句子中能够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敬意。
(四)体会深深敬意
(1)“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作者对老人的情谊深吗?从哪儿出来?(“紧紧”“再”)
作者对老人不仅仅充满敬意,而且有着真诚的祝福——“30年后”
(2)“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是老人的笑声太大,传得太远了吗?那是为什么呢?
(3)师小结:正是因为老人这种豁达开朗的心胸,他才会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雨里去,默默地怡然自得地奉献着。正是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一定多了一些人生感悟,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写下心里的话吧。
(4)生抒写胸臆,交流
(五)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天游峰的扫路人吧,让老人自信、豁达的笑声永远伴随我们成长!
板书设计:
任劳任怨
自信豁达
朴素热情
天游峰 高 险
的 游客 累
扫路人 不累
(此教案为高邮镇赛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 罗 梅
一、教学目标
1、列在首位的是情感价值目标。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2、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领悟课文内容的能力。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二、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4、5两个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重在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感悟樟树的“蓬蓬勃勃”。第五自然段介绍了樟树的可贵之处,这不仅是文章的重点,同时也是文章的难点,理解这一段的内容对理解文章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即让学生领会樟树那永久保持的香气的象征意义,懂得樟树的特点和宋庆龄高尚人格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设计
(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上课伊始,媒体介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宋庆龄的故居。
2、看完录像,你有怎样的感受?
3、是呀,宋庆龄的故居非常优雅,典型的欧洲建筑,美中不足的是,房子小了一点,所以周恩来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可是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出示: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4、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宋庆龄非常喜爱这两棵樟树。)
5、的确宋庆龄非常喜欢这两棵樟树,那这究竟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学生齐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情悟道。
1、本课我们要共同探讨两个问题
2、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是什么样的?
3、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高贵之处在哪?
4、自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用大括号括起来。
5、注重朗读,感受樟树外形美。(第四小节)
指明回答,屏示第4小节
读,那个词最能概括樟树外形特点。(蓬蓬勃勃)
什么叫蓬蓬勃勃?(形容非常繁荣、旺盛。)
默读第4小节,勾画出作者用哪些词具体表现樟树的蓬蓬勃勃?
多么蓬勃地两棵樟树呀,小声再读一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
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无论是_______还是_____,它们总是____________)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无论是狂风还是暴雨,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无论是干旱还是洪灾,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多么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齐读第4小节)
我们把两棵樟树的蓬蓬勃勃形象,归纳成樟树的外形美。
6、注重比较,品味樟树内在美。(第五小节)
了解了樟树外形的蓬蓬勃勃,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高贵之处在哪?
“永久保持”什么意思?哪里体现了樟树的可贵?(即使……仍然……)
第4小节写了樟树的外形美,那么我们把樟树的可贵之处归纳成——内在美。
可是天下那么多樟树作者为什么不写,偏偏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宋庆龄是……。通过上节课的资料查阅,我们还知道——
你们体会到了宋庆龄和樟树之间的关系了吗?
透过这两棵樟树,人们仿佛就看到——
所以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那两棵樟树下留影。
“瞻仰”体会到什么?(体会到人们对宋庆龄非常的尊敬。)
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是因为樟树所表现出的外在和内在美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宋庆龄的人格风范和高贵品质,人们在樟树前留影纪念,表达了人们对故居主人宋庆龄的爱戴和怀念。
7、注重讲述,感悟人树相同处。(第6小节)
(三)说话写话,深化
①请以《想去宋庆龄故居》为题写一段话。
②像樟树一样有着高贵品格的还有:松、梅、菊、竹、荷花……这些事物让你想起了什么?请把想到的写下来,题目自拟。
(此教案为高邮市赛课教案)
《爱如茉莉》教学设计
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 尤兆梅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借助学会工具书和,整体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创设情境,体悟细节,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
3、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是真诚朴素的爱。
4、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爱,启迪他们养成以己之爱关爱他人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引导孩子们感受“如茉莉一般的爱”是怎样一种爱。
教学难点:阅读细节,感悟人物内心世界,知晓“如茉莉一般的爱”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品饮一杯清茶:(教室内角橱处,摆放茉莉清香剂,一束茉莉花)
1、品茶引路:同学们,中华民族素有“茶之故乡”美称,今天,我准备了清茶,请大家品饮。
2、轻松话题:你们猜猜,刚才品饮的是什么茶?(板书: 茉莉)
交流一下茉莉花茶的滋味,就机介绍茉莉花的特点。(板书孩子们表达的好词)
3、老师还带来了一篇与茉莉有关、散发茉莉清香的美文。想品赏吗?
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在这淡淡的茉莉花香中,在美妙动听的乐曲中,聆听课文配乐朗诵。(播放江苏民歌《好一朵茉莉花》轻音乐)
二、品赏一段文字:
1、捕捉初感:同学们,这篇美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谁与谁之间的故事?
2、目标初读:课文几处地方描写茉莉花?都用了哪些好词佳句?请专注自读课文,把你认为用得比较好的词语标注出来。不懂的词可以联系前后文、借助工具书来理解。
3、交流板书: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幽香缕缕 充满诗意
4、意象关联:用上这几个词语描绘一下美丽的茉莉花。
茉莉与美文故事有什么联系?(板书:爱)
齐读课题。
5、这几段文字出现在哪几个情节里?请有感情地读出那几个情节。
三、感知一片真情:
1、音画情境之一:感受“爱”
⑴投影文字1:
第二天早晨,妈妈用去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你爸爸今天包饺子给他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就买点现在的煮给他吃,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①品读细节,揣摩“虚弱”词义,角色扮演,以虚弱的声音模仿再读。
②轻松思考:
在妈妈的心目中,自己生病和爸爸吃饺子哪个更为重要?
从妈妈的话中可以看出那么爸爸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妈妈 爸爸
你还能从哪段文字看出这一点?
⑵投影文字2:
然而爸爸并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他直奔到医院。
①品读细节,揣摩““直奔”词义,提示“奔”的读音bèn,
②轻松思考:
从这个词语中你了解爸爸当时是怎样一种心情?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板书:妈妈 爸爸
③以最佳方式读出爸爸的心情。
⑶情境表达,引读交流,形成认知:
是啊,父母之间爱的程度很深,所以爸爸虽然一身疲惫,但他顾不上____就直奔医院;虽然爸爸非常口渴,但他却顾不上_________就直奔医院;虽然爸爸非常饥饿,但他却顾不上________就直奔医院。
小结:爱就是爸爸对妈妈这份默默的关心和牵挂,担心和焦急啊。
2、音画情境之二:感受“真”
⑴投影文字3:
当我推开病房门,不禁被跳入眼帘的情景惊住了:妈妈睡在床上,嘴边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
①轻声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发散思维性交流)
②爸爸的哪个动作最能打动你,为什么?(小组交流)
平常之举,传递出真爱。
③在这段文字中,妈妈的哪个表情让你感受到了温暖?
联系下文:妈妈挂着恬静的微笑入睡了吗?
④剧情扮演,情境独白:
夜深人静的守侯,父母两人在内心默默地在和对方述说着——
夜深了,爸爸伏在床沿边,心里默默地说:映儿她妈,我夜里睡得沉,你有事又不肯叫醒我,所以我只好握着你的手睡,这样_____________
妈妈望着床沿上的爸爸,心里默默地说,映儿他爸,我怕惊动你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但我________
⑤小结:虽然没有睡好,但看到所爱之人能够睡好,感到无限满足和幸福。妈妈对爸爸所有的爱都融入在了这一恬静的微笑中了。
(2)品读“探”字,体会美如茉莉芬芳的意境。
(3)引读表达:
爱就是妈妈__,爱就是爸爸__,爱就是我手中__,爱就是窗外那__,一切都是__,一切都__,生命因为(爱)而散发出芬芳,生命因为(爱)而富有光泽。
(4)情境朗读
3、音画情境之三:感受“如茉莉”
⑴投影文字4:
病房里,那簇茉莉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①是什么钻入我们的心中?岂止是茉莉的缕缕幽香?还有什么?
②请把“缕缕幽香”换成“缕缕关爱”,再读这句话,你又感悟到什么?
板书: 如
四、收获一份启迪
1、音画情境之四: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⑴品读思考:“哦”字,是对课文哪段文字的顿悟?
为什么要用说两次“爱如茉莉”?
前一句与后一句有什么不同?你觉得怎样读更为合适?
⑵读全文,就板书小结:
父母间的爱如茉莉,细腻而温柔,平平淡淡却又真真切切,不仅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每一个读这个故事的人。
2、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充满了关爱,你能举例说说你身边的例子吗?
3、感恩关爱,奉献爱心。你能围绕“援川赈灾”爱心话题,给“爱”一个描述吗?
爱
温馨小家
爱是什么?
爱是妈妈的牵挂;
爱是爸爸的叮嘱;
爱是妈妈嘴角的微笑;
爱是爸爸紧握着的双手;
爱是清晨淡淡的阳光;
爱是病房里那簇芳香的茉莉;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幽香缕缕;
爱如茉莉,平淡无奇却又充满诗意……
祖国大家
爱是什么?
爱是_____的牵挂;
爱是______的叮嘱;
爱是四川灾区儿童的________;
爱是全国人民的__________;
爱是______;
爱是______;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幽香缕缕;
爱如茉莉,平淡无奇却又充满诗意……
五、培养一种精神
1、学生配乐朗读。(轻音乐《茉莉花》)
2、爱如茉莉,洁白纯净;爱如茉莉,清幽香远。
我们在爱的芬芳中渐渐长大,我们收获质朴纯真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精神,让我们伴随着茉莉的缕缕幽香把爱传给他人,传递给四川灾区人民,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吧!(在轻音乐中结课)
附板书:
平淡无奇洁白纯净幽香缕缕充满诗意
爱如茉莉
(此教案为高邮镇赛课教案)
导体和绝缘体
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 王永华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P33~3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物体导电性能是不相同的;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克服绝对静止看问题的习惯。
4、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节约用电教育,培养安全用电、节约用电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探究卡、电池、小电珠、带钳导线、钳子、螺丝刀、灯头、插座、量杯、自来水、盐水、纯净水、铜片、钥匙、橡皮、塑料尺、不锈钢尺、铅笔、纸、不锈钢回形针、涂色回形针等实物。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难点:认识人体、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2007年12月12日在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民路温高大厦发生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虽经消防官兵的奋力扑救,但仍造成了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事后,经警方调查,造成这起灾难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装修工人用电不慎引起的。
师:同学们,这起血淋淋的事故告诉我们:安全用电,人人有责,稍有不慎,就会酿成血的教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和安全用电息息相关的导体和绝缘体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㈠实验探究
1、课件揭示,P33简单的电路图。
提问:你认为小灯泡会亮吗?为什么?
师演示
提问:如果换成不锈钢尺,这个灯泡会亮吗?
师演示
这说明什么?
提问:如果我们将尺换成这些物体(课件揭示P33图2)小灯泡会亮吗?你想试试吗?动手操作之前,请先拿出探究卡,填卡预测一下,再动手实验,做好记录。
2、分组实验,填写探究卡。
3、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4、提问:为什么用不锈钢回形针实验时小灯泡亮,而用涂色回形针实验时灯不亮?
㈡归纳小结
课件揭示:像钢尺、铁钉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像木头、塑料、橡皮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㈢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还带来了哪些物品?想不想知道它们是否导电?先猜一猜,再试一试。
2、分组实验。
3、汇报交流。
4、师:刚才同学们探究的物体都是固体,想不想探究一下液体的导电性能?老师这儿准备好了三杯液体,分别是盐水、自来水、纯净水,怎样探究呢?先看大屏幕(课件揭示P34图1)。谁来说说这个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实验中应注意些什么?(两铜片不能相碰)
5、加大电流,演示实验
⑴放入自来水
⑵放入盐水
⑶放入纯净水
6、提问:同样是水,可实验结果为什么不同?
(因为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成份不相同,所以导电性能也不一样)
㈣人体导电
1、师:我们研究了那么多物体的导电性能,我们自己的身体是否导电呢?你知道吗?你怎么知道的?
2、师生合作:用人体验电球进行实验。
3、课件揭示P34最下面两幅图,你认为哪种方法正确?为什么?
㈤安全用电
1、课件揭示P35上图,说说它们哪一部分是导体,哪一部分是绝缘体,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2、课件出示:P35“小心触电”标志。说说在哪见过?表示什么意思?
3、演示实验:⑴干燥的木棒不导电
⑵潮湿的木棒导电
4、小结:物体受潮易引起它导电性能的改变。
5、课件揭示P35页下图,说说这些做法对吗?为什么?怎样做才安全呢?
6、课件揭示:安全用电儿歌
检修用电不能少,安全使用要知道,用电设备勤检查,地线零线须接好。手提电动工器具,漏电保护要配齐,修理更换零部件,电源插头要拔掉。金属容器潮湿处,安全电压不能超,线路插接要规范,遵章作业要记牢。用电容量要知道,线径选择很重要,只要用电不违章,安全生产保障好。
㈥节约用电
1、师:你认为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安全用电、节约用电?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师:这儿有几句节约用电的宣传语,请你读一读。
课件揭示:⑴让电于民,让电于企业,让电于社会
⑵少开一盏灯,节约一度电
⑶人人节约用电,家家自觉让电
⑷随手关灯,形成良好的用电习惯
⑸节约用电,是你我共同的责任
⑹人人争做节电标兵,个个竞当让电模范
⑺节约用电关系你、我、他
⑻用电紧张,请节约用电
⑼节约用电、合理用电、互相让电
⑽节约用电从我做起
4、延伸:请你设计一句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宣传语。
三、本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实验、细心观察、大胆探究,不仅学习了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知道物体的导电性能不尽相同,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安全用电、节约用电,愿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人人成为一名安全用电的小卫士,节约用电的小能手。
附:实验探究卡
实 验 探 究 卡
“√”容易导电 “×”不容易导电
研究的物体
预测
实验
研究的物体
预测
实验
(此教案为高邮市科学赛课教案)
灰椋鸟(第一课时)
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 邵生玉
课前课件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学生欣赏。
一、导入
1、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谈感受,知道这首歌讲的是什么故事吗?
2、介绍徐秀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女孩叫徐秀娟(课件出示),她是一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业绩的普通女孩,她为自己无限热爱的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是我国第一位养鹤的姑娘,也是第一位为保护珍禽而献身的烈士。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学习她在盐城工作期间写下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灰椋鸟》。(板书课题:灰椋鸟)
老师要给大家提个醒:“椋”是木字旁,不要写成竖心旁。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如果让你写灰椋鸟,你会怎么写?
(板书:外形、生活习性、我对它的感情)
2、作者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
水杉 地毯 刺槐 栖息 熟悉 扑棱棱 深涧
翘首 应和 郁郁葱葱 排空而至 椭圆形 浩浩荡荡
翩翩起舞 百鸟争鸣 呼朋引伴 情不自禁
(1)你能读好这些词语吗?开火车读。(读时正音,提醒)
(2)齐读。
4、同学们预习得充分,读得也认真,太棒了!
三、抓作者感情变化,理清文章主线
1、(出示:灰椋鸟图片)同学们,这就是灰椋鸟,仔细观察,你能有顺序地说说它长什么样吗?
指名说,追问:你觉得它好看吗?为什么?(指名2、3人说)
2、作者一开始也觉得灰椋鸟不好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