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蝉和狐狸--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756146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蝉和狐狸--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蝉和狐狸--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 《蝉和狐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蝉和狐狸》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则,主要讲述了狐狸花言巧语想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但聪明的蝉十分善于观察、保持警觉,没有上狐狸的当。这则寓言短小精悍、生动有趣、蕴含的道理发人深省。故事结尾,一句精辟的话语道出寓言的深刻内涵,引发学生去思考,去回味,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绝佳题材。此前,学生陆续学习了《狐狸和乌鸦》、《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等伊索寓言故事,对寓言已经有了初步感知。本节课旨在通过对寓言故事的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寓言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 本此活动设计以《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基本理念为指导,灵活使用教材,紧紧围绕“受骗”这一话题,通过“自读了解情节——品读感知形象——表演体验情景——采访揭示寓意——拓展联系生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在“读、思、演、议”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中,掌握知识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圈套、察觉、掺杂、戒心”等词语意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理解蝉没有受骗的原因。 2、在阅读理解和情景体验过程中,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寓意,并能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寓言故事,引导学生要珍惜生活,明辨是非,保持警惕,不被花言巧语所迷惑;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经验和教训。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寓意。 【教学难点】 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悟,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教法设计】 通过“自读感知情节——品读感受形象——想象创编故事——表演体验情景——采访揭示寓意——拓展联系生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读、思、演、议”相结合的模式学习寓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诵读、表演中掌握知识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学法设计】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和“读、思、演、议”相结合模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寓言,掌握知识,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教学准备】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课件、挂图和卡通面具。 学生:课外阅读《伊索寓言》,了解《伊索寓言》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巧设情境 复习导入 1、你还记得《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讲一讲。 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3、狐狸是十分狡猾的,今天,我们狡猾的狐狸又使出了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这次又会发生什么精彩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伊索寓言故事《蝉和狐狸》。 板书课题:蝉 和 狐狸。 二、自读寓言,感知情节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认读词语“圈套、察觉、粪便、掺杂、戒心”教师适机正音。 2、扫除了“拦路虎”,谁来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主发言,明确文意。) 三、品读寓言,感受形象 (一)品读寓言,感受狐狸的奸诈狡猾。 1、精彩的故事已经拉开了帷幕,让我们先来认识故事的主角儿,请同学拿起笔勾画出文中描写狐狸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  2、同学们读完了吗?谁愿意把自己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学生边读边悟,教师适时点拨: (1)狐狸是怎样骗蝉的?画出狐狸骗术高明的词语,想象一下狐狸赞美蝉时神态是怎样的。想象神态(满脸堆笑、皮笑肉不笑、虚情假意),试着练一练,指名读。 请带着你的表情,带着你的感情来读一读狐狸说的话,你又会有什么新的体会呢? (2)“圈套”指什么?(使人上弹受骗的计策,阴谋诡计,坏主意,谋害人的主意;本文指将蝉从大树上骗下来,然后吃掉它。) (3)在炎热的夏天中,你们觉得蝉声如何?(难听,叫人觉得烦躁)看出狐狸虚伪的夸奖 (4)狐狸真的在赞叹蝉声吗?哪个词语一针见血的说出了它的虚情假意,狐狸真正目的何在? ① 故意——赞叹蝉,醉翁之意不在酒,心里想的是坏主意,可以用什么成 语来形容它呢? (心怀鬼胎、居心叵测、居心不良、口蜜腹剑、黄鼠狼给鸡拜年) ② 目的——骗蝉下来好吃它。 (5)“狐狸以为是蝉,就猛的扑了过去。” 从“猛扑”一词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①迫不及待; ②速度快,用力猛(生模拟动作); ③若是真蝉,蝉在劫难逃,葬身狐狸腹中。 ④愚蠢——门缝里看人,以为蝉上当了,中了它的圈套,明明是树叶,它却看不清楚,猛扑说明它是愚蠢的,机关算尽,说了半天好话,只抓到一片树叶,可笑至极。 3、同学们通过探讨对狐狸的认识已经逐渐清晰,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完成这个填空?谁还能用两个词来形容文中的狐狸?(学生自主发言) 教师适机板书:狐狸 奸诈狡猾 (二)品读寓言,感受蝉的聪明机智。 1、是啊,奸诈狡猾的狐狸已经设好圈套,危险悄然来临,小小的蝉儿该如何化险为夷呢?请同学拿起笔勾画出文中描写蝉儿的精彩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 2、探讨交流,感受蝉的形象: (1)“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从“察觉”和“扔”你看出了什么?  “察觉”——思维缜密;“扔”——试探,警惕性高 (2)“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从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领悟:蝉善于观察,敏于分析;保持警觉,怀有戒心;善于从别人灾难中吸取教训。 (3)除了这些,蝉的机智还体现在什么地方? 交流明确:还体现在对待狐狸的态度上,即使知道狐狸险恶用心,它却没有破口大骂,面对要吃自己的狐狸。在生死一线之间,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朋友”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理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这蝉可谓“真聪明”。 3、有了刚才的经验,谁能完成这个填空练习? 出示:( )的蝉(学生自主发言) 教师适机板书:蝉 聪明机智 四、奇思妙想 创编寓言 1、在同学们的积极探寻下,小小蝉儿的善于观察和聪明机智显得尤为生动,读到这里我不禁在想:“如果这是一只虚荣心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喜欢听奉承话的蝉,在听到美言后,可能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 学生自主发言(预设): ①人家赞美,我不下去,就是不给人家面子,那多没礼貌啊! ② 很少有人说我歌声“多么美妙”,没有人夸我是“天才歌唱家”,今天狐狸赞美我,我可不能不识抬举。 ③人家狐狸说了那么多好话,又不是有求于我,我不下去,岂不是冷了人家的心?今后还有谁赞美我呢? ④人家一番好意,看得起我,让他看看我又何妨? 所做: ①昂起头,挺起胸,仿佛自己真是个“天才歌唱家” 。 ②往下爬,下去就会一命呜呼,成为美餐。 2、扔树叶之前,蝉又想过什么? 学生自主发言(预设): ①它狐狸很狡猾,很多人都被骗过,连虎大王都被它玩过一把,我该小心才是。 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可不能被花言巧语所迷惑,成为被人耻笑的 “乌鸦接班人” ③可是,万一狐狸改邪归正,浪子回头,我对它不理不睬,不是显得太小心眼了吗?也太不礼貌了啊! ④怎么办,我不妨来个“扔叶试路”这就叫急中生智。 3、蝉看到狐狸迫不及待“扑向树叶”,又会怎么想? ①好险啊,幸亏我多了个心眼,要不然,命丧黄泉还不知是怎么一回事? ②对待狐狸这样阴险狡诈的小人,千万不能被花言巧语所迷惑。 4、同学们,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想不想把自己形象中的画面表演出来呢?请同桌合作,一个扮演狐狸,一个扮演蝉,对这则寓言故事进行创编。 五、舞台表演 情景再现 1、同学们,幕布已经拉开,主角儿即将登场,演出结束后将会召开记者招待会,台下的观众都可以当小记者现场向两位小演员提问。 2、请两名学生表演课本剧。 3、“小记者”现场提问: ①狐狸先生,听说你不久前把乌鸦骗得很惨,今天却在一个小小的蝉儿跟前失手了,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②狐狸先生,你说奉承话这招已经不灵了,你以后还会再骗人吗? ③聪明美丽的蝉儿姑娘,你面对狡猾凶狠的狐狸害怕吗? ④蝉儿姑娘,你的聪明机智让人叹服,你能把你的宝贵经验和我们分享吗? 六、小故事 大哲理 1、看了同学们精彩的采访,我也有两个问题来采访现场的观众朋友: ①这位观众朋友,我看你刚才观看的很投入,你觉得他们演的好吗?你对两位小演员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②看了精彩的表演,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2、学生自主交流,明确寓意: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3、你是一个聪明的人吗?从下面的故事中你能吸取哪些教训? 故事:自相矛盾、龟兔赛跑、牧童和狼 4、生活就像一个大舞台,每天都上演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遇到诱惑和欺骗,遇到挑战和危险,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是如何面对的? 学生自主发言交流:闯红灯引发交通事故,迷信手机中奖等。 5、在生活的大舞台上,我们要向聪明的蝉儿学习,善于在别人身上吸取教训。 七、教师寄语 诵读儿歌 1、教师谈话小结: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可以看见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能发现生活的内在意义。本节课通过学习寓言故事我们认识了聪明机智的蝉儿,懂得了要珍惜生活,明辨是非,不被花言巧语所迷惑;要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经验和教训。最后老师编了一首儿歌送给大家,希望同学们能向蝉儿学习,畅游知识海洋,学以致用。 2、我爱读儿歌: 同学们请注意,日常生活要警惕。 细观察多思考,花言巧语别大意。 火眼金睛辨是非,糖衣炮弹看仔细。 要学蝉儿保警惕,不学乌鸦受蒙蔽。 遵纪守法好公民,勤劳勇敢爱学习。 小故事有大哲理,学以致用莫忘记。 八、课外练笔 拓展延伸 乌鸦听说蝉和狐狸的故事后,很佩服蝉,特地登门拜访蝉。围绕“受骗”这个话题,它们又有怎样的故事呢?续编下去。 【板书设计】 蝉和狐狸 狐狸:贪婪狡诈 愚蠢凶狠 圈 套 戒 心 蝉:保持警觉 聪明机智    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