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姓 名: 张 娜 学 校:周口广播电视大学学 号: 081170398 指导教师: 赵学海 完稿日期:2009年12月15日目 录论文提纲2摘 要3关键词3一、更新观念是创新教学的基础3(一)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观念3(二)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4二、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5(一)精心设计“两个过程”5(二)为全体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5(三)注重语言训练,以提高表达能力6(四)从激发好奇心入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推动学习进程
2、6(五)在质疑问难中培养创新意识7(六)通过启发想象培养创新意识8(七)动手动脑,在操作中培养创新意识8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8参考文献9提 纲在新课标指导下,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观念,从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以新的教学大纲为方向,深挖新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及每一节的重点、难点,把教学内容讲活、讲透。在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想法设法驱动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设一个和谐的、益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环境;营造一个民主的、平等的、宽松的教学氛围;形成一种以创新精
3、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心理导向;建立学生自信心,消除学生的畏惧和左右为难的心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关注人的发展,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下功夫,在有限的时间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尽量的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材料,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讲清知识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利用学生好胜、好奇的心理,在动手动脑的操作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内在潜力,在锻炼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张
4、娜摘 要:在新课标指导下,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观念,从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以新的教学大纲为方向,深挖新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及每一节的重点、难点,把教学内容讲活讲透。在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想法设法驱动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设一个和谐的、益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环境;营造一个民主的、平等的、宽松的教学氛围;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心理导向;建立学生自信心,消除学生的畏惧和左右为难的心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关注人的发展,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是新课标的核心理
5、念。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下功夫,在有限的时间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尽量的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材料,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讲清知识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利用学生好胜、好奇的心理,在动手动脑的操作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内在潜力,在锻炼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新课标 发挥 主体作用 培养 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江主席的讲话,对我们在教学工
6、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那种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教师为考试而教和学生为考试而学的教育模式及思想传统,显然是不合时宜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都呼唤着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并要求未来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素质发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一、更新观念是创新教学的基础(一)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每个数学教师都是教育思想的创新主体。教师要善与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跳出来
7、,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观念。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8、,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好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事实上,现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现成的例子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们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这无疑是一种与传统教学观有着本质区别的全新的创造教学观。因此用这样的观念来设计整个学科教学,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创新教学,我们必须确立这种观念:只有用创造来教学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只有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并实现发展变化,只有人类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来使学生懂得人类已有的东西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9、,是创造性教学的预期目标。(二)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诱发创新意识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想法设法驱动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需创设一个和谐的、益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环境,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智慧的发展都有赖于教者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首先,要营造师生情感融洽的氛围,教师要怀着对学生浓厚的爱去关心、爱护他们,沟通学生的思想。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每个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品质的培养,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敢说的教学氛围。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都
10、会肯定他们敢想、敢说的一面,决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心理趋向。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学生的畏惧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学生,用激情创设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并从学生心理需要出发,运用激励的语言,采用激励的方式,使学生人人都感到“我能”、“我行”“我不比别人笨”。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老师要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们在进取精神的驱动下,有能力逐步解决,要允许学生出错误时不训斥,不惩罚,要指导,要点拨,要让学
11、生发表意见,对学生在教学交流中的合理意见要给予充分肯定,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鼓励和表扬。其班内要有积极向上的正气。班内良好的风气和正气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利于发展。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提出不同的意见,或综合几个想法为一个更合理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意识。如果没有良好的班风,学生回答错误,便有人起哄、说风凉话,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二、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学”而不是“教”,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
12、从中发现规律。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积极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增长智力,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只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才能谈得上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此,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一)精心设计“两个过程”一是精心设计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概念的抽象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法则的归纳过程、规律的概括过程、结论的综合过程、思路的分析过程等。教师设计的过程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要尽量的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讨论、操作、答问、质疑、总结等讲清知识形成过程。二是精心
13、设计知识的运用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阶梯式、多层次、多形式、有弹性的练习,使全体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二)为全体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个性的差异出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参与学习的机会,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为此,教师要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充分参与知识的形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操作、思考、讨论、质疑等时间的安排,并适时调控。在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让全体学生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或个别人代替;更不能由教师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个性的差异出发,创设情境,
14、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三)注重语言训练,以提高表达能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课堂的培养与训练。通过操作学生能对所做的结论加以叙述,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来判断加以解决,或用辩论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
15、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判断把自己的见解总结出来,说明对某一问题已经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撮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这样,学生才能去伪存真,进行筛选,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培
16、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四)从激发好奇心入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推动学习进程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愿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前提。创新意识要尽早培养、求知欲望要早期激发,以便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内在潜力,使之掌握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且“乐学、会学、善学”,主动去学。如:我在教八年级数学第三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时是这样引起学生的兴趣的:“同学们还记得
17、游乐园内的一些项目吗?旋转木马、荡秋千、小火车、滑梯它们曾经使我们许多人乐而忘返,不过,你想过没有,小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开动时, 火车头走了200米,那车尾走了多少米?”生齐答:“也走了200米。”“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有很多规律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无论是年代久远的老井上的辘轳,还是刚刚耸立起的高楼大厦里的电梯,无论是微观世界里的粒子运动(电脑演示),还是浩瀚宇宙中的行星运转(电脑演示),其中最简捷的运动变化形式主要是平移和旋转。让我们共同走进图形变化的天地,继续探索图形变化的奥秘吧!学习了这一章的内容,我们不仅知道了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而且还能作出漂亮的图案,去平移一栋楼房,(学生吃惊
18、)同学们,愿当这样的设计师吗?”学生怀着这种渴求未知的好奇心去学习,效果极好,很自然地培养了创新意识。(五)在质疑问难中培养创新意识“学贵有疑”的基础是要对知识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延伸。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少的。为此我们教学时更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发问,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去探求问题的答案。如把模型、教具、幻灯、投影等搬入教室,他们会伸长脖子眼睛看个究竟,调动各种感官去对每个疑点进行探寻,变“要我学”为“我为学” 我在教八年级数学探索四边形的性质一章中菱形的内容时我用折纸的方法得出菱形的性质,学生提出为什么呢?菱形与平行四边形又有什么不同呢?它又具备平行四
19、边形的哪些性质呢?这一连串的疑问引起学生的遐思,这样学生的整个心理活动就会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就会聚精会神地注意数学命题的情景和发展趋势,达到“入迷”这就预示着创造成果的降临。学生在学中求疑 ,在疑中思维,在疑中得到答案,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探索、发明和创造活动,从人才成长的规律看,那些奇异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爱问的意识,不仅改变了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突破学生思维惰性的定势的局限,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为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质疑能力,必须会提高学
20、生的学习技巧和创造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一方面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一方面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在质疑中,教学要引导启迪,开拓思路,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架桥铺路,指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质疑,释疑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进取心、自信心、独立性、坚持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不对学生持强硬的批评态度,不使学生陷入难堪的境地,语言温和,循循善诱,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树立“样样我能行”的观念,努力塑造学生的外向性格,使学生敢于表现自己, 不做人为的“谦谦君子”。在质疑中,大胆地、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我是这样认为的”、“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认为”
21、等等,在答案分歧的情况下,我让学生再深入理解所讲内容、再想、再悟,最后共同选出最为合适的答案。特别是对那发表有独到见解标新立异的学生,及时鼓励,使他们在一次次质疑中,克服自卑感,加强学习的勤奋感,从而更加努力去做,并力求回答的更好。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自觉性,而且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六)通过启发想象培养创新意识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造性思维需要通过对现有经验及表象的加工、提炼以及跨越时间或空间想象,才能重新组合出新的东西来。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十分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精心设计一些问题,突破原来的定向思维,扩展想象,拓宽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时,
22、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式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创新训练。如我在讲八年级数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时,遇到添加条件的问题,就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 ,说出一种情况后,再让学生找出其他的情况,或改变条件或改变问题让学生去填充内容,尤其是遇到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时,给学生多创造想象的机会,多联想相近的知识点,多动脑多思考,启发智力,培养能力。(七)动手动脑,在操作中培养创新意识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其实在学生进行操作过程中都用到了手和脑。动手动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教材中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我们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操作要到位,不能流
23、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能力在操作中萌发。如我在讲八年级数学菱形一节时,我打破教学常规,一上课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先横向折叠一次,再竖着折叠一次,然后剪下一角,展开让学生猜想是什么图形?菱形有什么特性呢?从剪的随意性了解菱形的不稳定性和变化中的不变性,观察发现,菱形所有的边长总是保持不变, 但形状在改变,创设这样的现实情景,可以激起学生学习菱形的欲望,接着给出菱形的定义。学生通过分析,主动探究和合情推理,得出菱形的性质和判别方法。这种学生自己“创造”的新知,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的地
24、位,学生从被动听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研究的状态,使学生成为教学的“参与者”,知识的“发现者”,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可在课堂或在课外,因此操作可延伸到生活中,使学生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运用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如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一章中一元
25、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节,讲过打折销售后,我让学生走入商铺,了解打折销售的情况,真正理解利润、标价、成本价、打几折、售价、利润率等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弄明白:利润=售价成本价,给学生布置作业:编写一道利用打折销售的知识列方程解决的应用题,并给出解答。讲过“几何图形”问题,让学生利用橡皮泥、白萝卜或泥块等生活中的材料,做成多种几何体,按照要求截几何体,看得到什么形状,总之在课堂上学习什么,就要求学生练习什么,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学生动手操作了,学生主体地位确立了,学生在动中思、在动中学、在动中发现、在动中归纳,学生尝到成功甜头的时候,学生的创造思维
26、得到了培养,也养成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的习惯。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需要老师的指导,又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反馈、反思、迁移等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无论是课堂或是课外都能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具体的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参考文献1季素月编著中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1999年11月第一版。2朱慕菊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3朱家生施珏编著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1999年10月第1版第191页。4河南教育2006年第11期。5河南教育2006年第6期。6八年级数学教材。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