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54182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乌鲁木齐市第八十八中学 姜颖婷【内容摘要】数学教学中“空间图形”向来是教师认为学生最难理解、最难掌握的知识,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比较贫乏、再加上学生理解能力的局限,造成这一知识接受起来很困难。几何图形的内容教材在编排上由易到难、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学生经过六年的小学数学学习,从认识图形到计算图形,学习的效果总不太令人满意,特别是立体图形,学生能根据想象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不多。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掌握的学生最多在四分之一左右,大部分学生学得死,学得苦,不能举一反三,成绩不理想。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

2、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关键词】 数学教学 动手操作 生活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有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领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

3、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一、构建有效的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有意无意地把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隔绝起来,尤其体现在所谓“纯理性”的数学之类的课程中。所以,就必须尽可能地让学生面临着对自己个人有意义或有关的生活问题情境,这些往往是决定能否让学生真正进行“活动型”学习的首要条件。 如在教学“年,月,日”中首先询问学生的年龄、生日之类的问题,而后提出一个问题:有一个13岁的少年到今为止只过了三个生日,其原因是什么呢?学生们带着这个看似“荒唐”的与已有知识经验相矛盾的问题,让学生试图从“乏味”的多份年历

4、中寻找答案。接着他们积极地观察,讨论乃至辩论,渐渐获得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收集信息、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比较、鉴别、综合能力。 又如,为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我们先让学生购买不同重量的物品,再用手掂这些物品,多次感受后尝试估计一些物品的重量。学生对“重量”的概念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之后,很容易地解决“千克”有多重的问题。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例如,在学习了利息后,让学生去银行了解利息、利息税等有关知识,并帮助家长计算利息和利息税。学习了圆的相关知识后,可以故意将自己的一块圆形玻璃打碎,找一块最大的,然后请学生们

5、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找出圆心,算出面积,并照样子剪一块同样大小整圆的纸片。在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后,组织学生在校门口记录来往车辆,然后加以统计,并发现规律。学生通过动手和实践操作,兴趣很高,知识也在娱乐中得到巩固和应用。 二、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活动型”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不能再只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仅仅放在如何设计、组织教案以及如何讲解上;不能再仅仅满足于书籍、报刊以及各种教学设备之类的学习资源。而是要关注于如何提供学生学习时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情感资源,当然也包括计算机网络资源),把时间、精力集中在如何引导学生简化、利用各种资源所必需经历的实际操作上,使学生处于一种他们可以自主选择,自主利

6、用的学习环境之中。 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了解了“1/2”这个分数的意义后,教师提供了多种几何图形的纸片、长绳、剪刀、直尺等学习资源,让学生自由地“创造”类似“1/2”的分数。学生可以采用折叠、量、画、剪等各种方法,列举出各种分数。同时作为人力资源中的重要因素教师,则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小组的操作、讨论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去解决难题。 又如,在学生认识了简单几何图形后,让学生采用归类整理的方法,尽可能多地从生活实例中找出图形,注上名称,然后测量出这些图形每条边的长度,算出每个图形所有边长的和,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周边长”的概念,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作了有力铺垫。 再例如

7、:在教学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时,学生对于“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为此,在教学前,可以在班里举行一次口算比赛和写字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两次比赛活动,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这一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即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 三、鼓励合理的结伴学习 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实行着学习小组学习的活动组织形式,但实际中这种形式往往被学生用于相互交流核对答案以准备教师提问、或被教师利用为活动型课堂教学的一种走过场的形式、或者用于教师无法立即解答的问题而采用的延时办法而且分组本身可以说多少也带着教师分好工的“行政命令”痕迹。因此,在不同的学习内容条件下,不同兴趣不同学习类型的

8、学生就可以分成组织与形式不固定不统一的小组,而教师在课堂上应随时准备接受各小组的邀请,作为与学生平等的一员参与结伴学习,而不是提供现成答案的、现成方法的“储蓄所”;教师在授课前则应该把精力、时间放在如何安排学习小组、规划如何分工合作以及合理利用学习资源的准备上,其中也可以包含着如何给喜欢自我定方向,自我实施学习方式的学生留有自己决定学习方式的时间与空间。 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公式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通过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那么三角形、梯形是否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呢?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大量的剪拼粘等方法,找到了解决此类问题的规律,学会了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思想转化。学生掌握了

9、这一数学思想,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又如,在教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时,教师可以设计系列实践性作业:运用调查列表的方法调查市场蔬菜瓜果的价格,用步测的方法估算两地的路程,用随意分组的方法自行组织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如,在调查介绍蔬菜瓜果的市场价格活动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市场调查、个别询问、亲自购买等多种形式,了解510种菜果每千克的价格,并分别算出2千克、3千克共用的钱数,然后列表整理。整理时可以查资料,可以合作研究,可以请教大人。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学生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实践操作,培养

10、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再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测量计算学校操场旗杆的高度,如何测量?面对如此高难度的问题,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有的提出爬上去量,有的提出倒下来量,还有人提议量升旗的绳子,再除以2。这可是个好办法,可顶上有一部分,怎么办?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1米的米尺,笔直插在旗杆边。这时正阳光灿烂,在旗杆影子的边上马上出现了米尺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0.45米。于是启发学生思考:从尺长与影子的比,你能想出测量旗杆高度的办法吗?学生开始议论纷纷,也不断地猜想,不断地假设,终于得出:旗杆的高度与它的影长的比等于米尺的长度与它影长的比。(教师补充

11、“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旗杆影的长,算出了旗杆的高。于是举一反三,学生兴趣盎然。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其它形状的行不行?学习了简便运算后,走进市场,了解商人的口算技能通过让学生走出去的方法,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

12、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提倡多样的自我评价 课堂教学中自我评价往往被教师和同学评价所掩盖,当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现在师生面前时,往往会由于自己的某一方面的缺陷而受到嘲笑。许多原本对学习充满好奇心,渴望发展和表现自我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对学习的热情与好奇反而降低了。这其中的原因就可能缘于学生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被逐渐地放在了次要位置。所以导致学生要么形成了依赖教师、家长或同学的外部评价的顺从心理,要么是对外部的评价一味地抗拒而形成逆反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提倡学生自我评价,一方面会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负起责任来,为其真正投入学习活动打

13、下动机基础;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对于高年级学生自我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也同时应该包括了自我出题、自我测试、自我评分与相互评测等形式在内的多种形式。 如在“质数和合数”的学习中,学生根据112个自然数约数的特点给它们进行分类。独自分类后,让学生先自定评分等级,阐明评分原因,然后再听取别人的评价,最后结合别人的评价由自己评价自己学习成果。 当然,涉及“活动型”学习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因子还有很多,其中必须重视的是在施行“活动型”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来说,要舍得“浪费”时间让学生去探索、去活动,而不必拘泥于这节课或这个单元要完成多少知识与技能,这样,才有利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

14、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11.2研究工作的依据、内容及范围11.3编制原则31.4项目概况31.5技术经济指标51.6结论6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82.1项目背景82.2建设的必要性9第三章 建设条件113.1项目区概况113.2建设地点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3.3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134.1市场分析134.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14第五章 建设方案155.1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155.2建设规划和布局155.3运输185.4建设标准185.5公用工程205.6工艺技术方案215.7设备

15、方案215.8节能减排措施24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256.1环境影响25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266.3评价与审批28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29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297.2劳动定员297.3经营管理措施307.4技术培训30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318.1编制依据及采用的标准318.2安全卫生防护原则318.3自然灾害危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328.4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328.5消防编制依据及采用的标准348.6消防设计原则358.7火灾隐患分析358.8总平面消防设计358.9消防给水设计368.10建筑防火368.11火灾检测报警系统378.12预期效果3

16、7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389.1实施进度计划389.2项目实施建议38第十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4010.1招标原则4010.2项目招标范围4010.3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4010.4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格要求42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4311.1投资估算4311.2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45第十二章 财务评价4712.1费用与效益估算4712.2财务分析4812.3不确定性分析4912.5财务评价结论50第十三章 建设合理性分析5113.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5113.2清洁生产符合性分析5113.3规划符合性分析5113.4项目建设环保政策符合性分析5113.5环境承载性分析5113.6结论52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