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语文-14.鸿门宴课前预习-粤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744742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14.鸿门宴课前预习-粤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14.鸿门宴课前预习-粤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14.鸿门宴课前预习-粤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14.鸿门宴课前预习-粤教版必修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14.鸿门宴课前预习-粤教版必修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前预习积土成山1.基础字词(1)识读字音飨(xing) 鲰(zu) 卮(zh) 郤(x) 玦(ju) 哙(kui) 戟(j) 瞋(chn) 眦(z) 跽(j) 彘(zh) 俎(z)芷(zh)(2)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具以事告(具,通“俱”。)要项伯(要,通“邀”。)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

2、义:副词,很。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5)词类活用 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名词作状语 连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状语 像翅膀一样 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用作动词 登记在册 沛公军霸上 名词用作动词 驻扎 沛公欲王关中 名词用作动词 统治 范增数目项王 名词用作动词 用眼示意 道芷阳间行 名词用作动词 取道 刑人如恐不胜 名词用作动词 处罚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使动用法 使之为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动词使动用法 使

3、跟从,率领 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 交好 拔剑撞而破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 击碎、击破2.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 (2)宾语前置客何为者?(何为为何)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3)判断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省略句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毋从(省略“之”)俱死也。奉卮酒为(省略“之”)寿。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加彘肩(省略“于其”)上。3.文学文化常识(1)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著名

4、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三千年的历史。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_,_,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全书包括本纪、表、书、_和_,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答案:纪传体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世家 列传(2)山东:战国至秦汉间一般指崤山以东的地区。 关中:战国至秦汉间一般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 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

5、担任警卫的人。 再拜:古时常礼,两拜稽首称为“再拜”,有时亦为敬辞。 竖子:贱称,相当于“小子”。 司马:官名,一般为军事官员。西周始设司马,掌管军政和军赋的官。汉武帝罢太尉至大司马。后世则为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为少司马。另自汉始,大将军下设司马之职;魏晋至宋,司马为军府之官;唐为郡的佐官;明清称府同知为司马。 跽:长跪,双膝着地,上身挺直。问题导引 1.阅读鸿门宴第1段,这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范增

6、进言”,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2.阅读鸿门宴第25段,这一部分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第一件事“项伯夜访”。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第二件事“张良献策”。张良要刘邦“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则一点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刘邦施计”“项伯中计”不必分开来说。)“张良献策”是情

7、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3.阅读鸿门宴第69段,交代本段记叙的事件。 参考答案:第一件事“刘邦谢罪”,第二件事“项王设宴”,第三件事“范增举玦”,第四件事“项庄舞剑”。4.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部署?“置车骑”是什么意思?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参考答案: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一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一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从小路走,目的也在此。)5.鸿门宴中项羽、刘邦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参考答案:项羽:自大无谋、沽名轻敌。 他是楚国将军

8、之后,勇力过人,在起义反秦的斗争中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当他听了曹无伤的密报之后,立即下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暴露了他骄傲自大、不可一世的神气,他身边有一个号称亚父的谋士范增,但在紧要关头,却对他的意见不予理睬。他听了项伯的话后,不假思索,就马上许诺,随便改变既定的决策,表现了他为人头脑简单而又刚愎自用。对刘邦的假意殷勤,毫无察觉,反把曹无伤的告密直接告诉刘邦,反映了他不懂策略,麻痹轻敌。 刘邦:深通人情世故,遇事多谋善断。 出身于亭长,起于民间,靠少量的兵力争夺天下,在鸿门宴中“虚心下问,多谋机诈”。在危急时刻,总和张良、樊哙商量,对他们言听计从。当知道项羽要击破其军时,他一再问张良“为之奈何”,并立即采纳张良的对策。最后离席未辞,他担心会引起严重后果,要张良樊哙拿主意,并采纳樊哙“不辞而别”的建议。刘邦多谋机诈,很讲策略。他对项伯“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以“兄事之”,极尽笼络利用之能事,对项羽极表臣服恭顺之情,因而能起到麻痹、迷惑对方的作用。这些都表现了刘邦见风使舵、善于玩弄手腕的性格。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