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认识周长》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的周长》第一课时,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在活动中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活动,自主探索周长的测量与计算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认识一周
1、认识长方形的一周。
师: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听过)小白兔因为骄傲自满输给了乌龟,他非常后悔,乌龟决定给小白兔一次改过的机会。于是他约小白兔来到了一块长方形草地上进行第二次比赛。(课件出示比赛图,教师随课件讲解)他们的比赛规则是:沿草地的边线跑一周,谁先跑到终点谁获胜。
师:看了他们的比赛规则,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生1:一周是什么意思?
生2:起点在哪里呢?
师:谁来说说“一周”是什么意思?师:一周是什么意思?
生:一圈
师:数学上的一周,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一圈。
师:起点在哪里呢?小白兔和小乌龟没有告诉我们。我们用长方形的纸板表示草地,你认为终点可以在哪里就在哪里用彩笔做个标记。
生1标记
师:你认为这是起点,终点在哪里呢?
生1:这里。(起点和终点重合)
师:起点和终点为什么要重合在一起?
生:只有重合在一起才能跑一周。
师:请你用手指描出他们跑的路线.
生用手指描跑的路线。
师:从起点出发沿边线回到起点就是长方形草地的一周。
师:谁再选不同的起点跑一周。
生2指
师:如果给你更多的时间,你肯定能选择不同的起点跑一周。
师:弄明白了它们的比赛规则,让我们去看看他们比赛的情况(播放课件),他们比赛的结果是(兔子胜利)
师:小白兔最先跑完了一周,赢得了比赛。小乌龟没有回到起点,也就是没跑完一周。他虽然输给了小白兔,却用一颗宽容的心帮小白兔改掉了骄傲自满的坏习惯。大家喜欢他吗?
生:喜欢
2、认识其他图形的一周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长方形草地的一周,你还能找到其他物体表面的一周吗?请你指给你的同桌看。
学生找一周、指一周。
生:我找到了数学课本的一周。(用手指)
师:你找到的是封面课本封面的一周。
师:请同学们拿出数学课本,摸一摸它的封面的一周。
师:请同学们在一号信封内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在1号练习纸上描出它其中一个面的一周。描完之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描的。
生:我是从这里(起点)开始沿着边画,一直画到这里(起点)。(拿一个正方形)
3、揭示周长的定义
师:描一周的时候也是从起点回到起点。你们描出了很多漂亮的图形,课前老师也描了一个图形(课件展示三角形)并测量了每条边线的长度,你知道他一周的长度吗?
生快速的计算。
生:15厘米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把3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师: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课件出示)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呢?(师指刚才学生描的正方形)
生:把正方形的4条边加起来就是正方形的周长。
师:4条边加起来也就是它的一周,所以(课件出示:正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周长)
师:什么是圆形的周长呢?
生:圆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圆形的周长。
师:像三角形、正方形这些我们统称为图形。那谁来说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教师板书)
二、测量周长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再来看比赛。小白兔战胜了乌龟,非常高兴,它又想找同伴比试(课件出示)。它找到了小灰兔说:你沿正方形草地跑一周,我沿扇形草地跑一周,谁先到终点,谁获胜。你认为这个比赛规则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要判断公平不公平,只要比较什么就可以了?
生1:跑的是不是一样长。
生2:要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
师: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
生:需要测量。
师:在2号信封里,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这两个赛场的模型,请先独立思考该怎样测量才能得到周长。有办法了,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法,合作测量想办法得到它们的周长。为了提高合作的效率请小组长先做好分工,比如谁负责测量,谁负责监督,谁负责记录,比比哪个小组的合作的好,完成的快!
学生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测量的结果?(4组)
生1:我们先测量的正方形,先用线围着正方形一周,在线上面做标记,再测量线的长度。
师:有的小组有不同的方法,3组说一下你的方法。
生2:我是用直尺直接的测量的,每个边都是6厘米,然后加起来是24厘米。
生3:老师我们组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所以我们只测量了一个边的长度,然后再乘4就得到了24厘米。
师:3个小组都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同学们觉得哪个方法更简便?
生:第三种。
师: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那个最简便的。继续汇报怎样得到的扇形的周长。
生1:扇形有两个直直的边,我们是用直尺直接测量的,每条边是8厘米,弯曲的边不能直接测量,我们是用线围的,然后测量线的长度,最后把3个长度加起来,就是扇形的周长。
生2:我们小组是2个直直的边都测量的,我感觉他们的方法比我们的简便。
师:哦,自己都能进行方法的择优了。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弯弯的边没法直接测量,想到了化曲为直(教师手势)。想想测量哪个图形的周长时还可以用这种方法?
生:圆形
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方法,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
三、 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计算出了三角形的周长,你会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吗?拿出2号练习纸,进入第一关。
生1:梯形的周长是31厘米,7×2+6+11=31(厘米)
生2: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30厘米,6×2=12(厘米) 9×2=18 (厘米)12+18=30(厘米)
生3:它(六边形)的周长是4+4+4+4+4+4=24(厘米)
生4:我有更简便的方法:4×6=24(厘米)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会计算图形的周长,还知道选择简便的方法。第一关我们顺利闯过,下面让我们走进生活,去解决生活中有关周长的问题,你能闯过二、三关吗。
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
集体订正
生1:2×2=4(米) 1×2=2(米) 2+4=6(米)
生2:没有变长,凹进去的地方和长方形的边是一样长的。(师课件演示)
师:如果你这三关都闯过了,就得到6颗星,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冠军。
你知道吗?其实我们身体上就有很神奇的周长,(课件出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利用我们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去测量一下。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生2:我知道了化曲为直
……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周长(板书:认识周长),还找到了测量、计算周长的办法,其实有一些图形的周长,还有更简单准确的计算方法,我们将在以后继续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