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104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姓名卡片(可以粘贴)、油性笔(写名字)、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做操排队,小英站在从左数第6个,从右数第4个,小英他们这一排有多少人呢?学生
2、自由回答.答案多样师问:有什么办法?引导学生画图清楚表示,指名上台画图。指着图说,发现重复,板书重复。师:这是一年级的内容,你们现在长大了,应该有更有挑战的题目。二、探究新知通 知学校定于下周五举行运动会,请三年级各班选拔7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5名同学参加踢毽子比赛。 学校大队部1.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学校大队部发出了报名通知,课件出示: 问:报名参加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学生回答12人。师:会不会有其他情况。(两项都报)情境模拟:现在就请我们一个组的同学来报名,为了方便,就用学号代替。想清楚,想报哪个项目就把学号粘在它的下面,两项都想报的就每个下面各粘一个。2.学生观察信息:
3、问:现在我们来核对信息,参加跳绳比赛的有几人?踢毽子的呢? 参加两项比赛的是12人,对吗?你能一眼看出来吗?师:我提议,能不能把这些名字卡片重新放一放,使大家能很清楚地看出这些同学的报名情况。活动一: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新整理一下,让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出:1 哪些同学参加跳绳比赛2 哪些同学参加踢毽子比赛3 参加两项比赛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请1男1女两名学生上台。师问: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人数会多出来?引导学生说出“既又”,板书:既又追问:参加两项活动的应该是多少人?(10人)3.创造集合图(1)师:现在请这位男同学整理一下参加跳绳比赛的人?请这位女同学来整
4、理一下参加踢毽子比赛的人?踢毽子的是3人?女生整理时将重复的拿过来,男生又拿过去,产生认知冲突。师:谁有注意?(放中间)师问男生: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一眼看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用圈圈起来)问女生:踢毽子的人呢?(也圈起来)师问:两个圈有个相交的地方,这是什么呢?(两项都参加的人)(2)介绍用维恩图表示集合。师:在数学上,我们用画圈的方式把参加跳绳比赛的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叫做一个集合;把参加踢毽比赛的学生看作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集合。用一个封闭图形来表示一个整体的情况,这样的图叫做集合图(板书课题:集合),也称维恩图,是由英国数学家维恩发明创造的。同学们真是了不起,看来你们都有当数学家的潜质哦!(3)
5、学生互说集合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4.掌握计算方法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收集资源,指名上台板演。方法一:7+5-2=10方法二:5+2+5=10方法三:7-2+5=10或5-2+7=10逐个解答,让学生提问师:7在哪里?圈一圈。5在哪里,圈一圈,你发现了什么?重复了,所以要减2.三、巩固拓展,内化提升1. 基础练习。105页做一做第一题2.对比练习同学们到动物园游玩,参观熊猫馆的有25人,参观大象馆的有30人,去动物园的一共有多少人?同学们到动物园游玩,参观熊猫馆的有25人,参观大象馆的有30人,两个馆都参加的有18人,去动物园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手绘集合图帮助理解。再次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第1题没有重复,直接加;第2题重复了,先加后减。3拓展性练习刚才是两位同学重复了,还有可能是几位同学重复呢?三位、四位、五位,有不有六位、七位想象两人重复会怎么样?(学生演示)三人重复会怎样?(学生演示)四人重复怎样?(学生演示)无人重复了是什么样子? 生:小圈被大圈吃掉了。 师:最多重复几个?师:不重复:你是你,我是我;重复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重复了:被吃掉了。四、全课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集合的知识,还会运用集合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说一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